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pdf_第1页
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pdf_第2页
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pdf_第3页
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及 三角形副四面体 类 比思想在 中学数 学 中的应用 江 苏无 锡 高等 师 范学校 2 1 4 0 0 1 张 丽娟 数学 思 想是 人 们对 数学 理 论与 内容 的本 质认 识 是对 数 学规 律 的理 性 思 考 如化 归 法 抽象 法 类 比法 特 殊 化 与一 般 化 数学 模 型方 法 等等 都 是 数学 思想 的具 体 体 现 数 学 思 想 是解 决 数学 问 题 的先 导 类 比思 想 是 数 学 思想 是 进 行 数 学 发 现 的 重要 思想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 相同或相似 猜测另 一些 属性 也相 同或相似 的思 维方 法 类 比就 是 一种 相 似 由于 相 似 的含义 很广泛 因此类 比方法的表现形式也就丰富多彩 当学生面临一个 比较生疏 的新 问题时 教师 应及时启 发他们用 所熟悉 的知识 经验来进 行分 析 比较 发 现 其 内在 联 系 从 而 获得 新 问题 的解 决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类 比 就如搭桥引渡 使 学生温故而知新 触类旁通 这是诱导学生用 已知 来发 现未 知 的一种 策 略 在求解立体几何的问题 时 往往通过 与平 面 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类 比 实现知识的有效转换 做到启发思维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我们知道 平 面几 何 中边 数最 少 的 多 边形 是 三 角 形 而立 体几 何中面数最少的多面体 是四面体 由于四面体的 各面都是三角形 当共顶点的三条棱逐渐缩短 直 到该点 落 到对 面 三 角 形 所 在 平 面 空 间 图 形 又 回 到 平面 图形 因此 四 面 体 与 三 角形 之 间 有 着 必 然 的联 系 它 们 既对 立 又统 一 并 在一定 条 件 下相 互 转 化 本 文 通过 从 平 面 到空 间 略谈 三 角 形 中一 些 熟悉的定理结论 经类 比后在四面体 中的情况 1 运 用类 比思 想 进 行 相似 知识 点 的迁移 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 比较 找 出它们相似 的 地 方 从 而 推 出这两 个 数学 对 象共 同的一 些 特征 这 有助 于发 现一 些 新 的性 质 特 征 实 现 相 似 知 识 的有 效迁 移 结论 l 勾 股定 理 在直 角三 角形 中 斜边 的平 方 等 于两条 直角 边 的平 方 和 类 比结论 1 如 图 1 在 四面 体 S AB C 中 S A S B S C两 两互 相垂 直 则 有 S s B S B S c S A S 仙c 证 明 设 S A S B S C 的长 分别 为 口 b c 教学参考 B s z S 目 s 脱 s 图 丢 幻 专 6 c ca n b b 2 c c n 作 S D 上 A B于 D 由三垂 线 定理 C D 上 AB B 中 S D 一 考 s k 仙 c 一 专 A B C D A B S C S D 一 n c 一 6 2 C 2 所以 S s B S B S c S c s a S 仙c 所 以 结 诊 成 寺 结论 2 三 角 形 三 边 关 系 定 理 三 角 形 两 边 之 和大 于第 三边 类比结论 2 如图 2 四面体三个 面面积的和大 于第 四个 面 的面积 证 明 在 四 面 体 D AB C 中 设 顶 点 A B C 图 2 C D所 对 面 的 面 积 分 别 为 S S S S 只要 证 明 S S S S 其他面积也有类似关系 设 面 D BC 面 D AC 面 D AB 与 面 ABC所 成 总 第 一 期 引 一 维普资讯 总 f 年 I 期 l嵩 教学参考 的角分别为 a 7 作 D O上 面 A BC于O 过 O作 O E 上 B C于 E 连结 D E 则 D E 上 B C D E O a 在 Rt X D O E 中 O E D Ec o s a S 腻 S 1 c o s 口 同理 5 A S2 c os 3 S 0 B S3 c os 所 以 S 4一 S 胍 S 0 D A S S 1 C O S a S2 c os 3 S3 c o s 因为 0 口 丌 所 以 C O S a 1 c o s 3 1 c o s S1 S 2 S 3 即 四面体任意三个面面积的和大于第 四个 面 的 面积 结论 3 正三角形 内任意一点到三边 的距离之 和为定 值 类 比结论 3 如图 3 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 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 证 明 在 四面 体 C 中 设 P是该 四 内 的一 点 它 到 四个 距离分别为 P E P F P H 设 正 四面 体 各 面积 为 S 利 用 分 割 想 点 P与每个面都构成 三棱锥 于是 四个三棱锥 图3 之和等于此四面体的体积 C 即 告 s P E s P F 了1 s s PH V 所以 妻s P E P F P G P H V 所 以 P E P F P G P H 定值 所 以正 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 四个面 的距离之 和为定 值 2 运用类比思想 拓展数学知识 类 比不仅是简单知识 的迁移 运 用类 比思想 还有助于我们联系新旧知识 扩展思路 找到解决 问题 的重 要途 径 新 旧知识 的类 比 既有 利 于理解 掌握新知识 还能使旧知识得到巩 固 同时拓展视 野 结论 4 余弦定理 在 AA B C 中 三条边分别 为 a b c 则 有 c o s A 6 2 c 一口 则 有 图 c o s S A B C c o s S B C A 一 c o s S C A B 一 篆薯 证明 在平面AB C中 过 A作AE B C 并使 A E B C 连 结 B E C E 设 C E与AB交与O点 连结 S O S E 由余弦 定 理有 SC 一 OC S O 一 2 0C SD C O S S OC S E0一O E0 S O0 2 0 E S O c o s 丌一 S OC 以上两 式相 加 并 将 O E 一 07 代人 得 S C S E 一 2 0C 2 S 0 1 同理可 得 S A S B 2 0 A 2 S 0 2 C A A E 2 OC 2 0 A 3 1 2 3 得 S C S E 一 S A 一 S B 一 C A 一 AE 一 40A 一 一 AB 即 S A AE 一 S E AB S C 一 S B 一 C A 4 因为 0 S A B C 鲁 且 A E B C 所 以 S AE S A B C 或 S AE 一 丌 一 S A B C 由余弦定理有 C O S S A B C 一 f c o s L S A E I l I 5 将 4 代人 5 得 C O S S A B C 即是 C O S S A B C AE B C AB J S C 一 SB 一 CA 一 S B CA 一 s C 一 一 剥 一 维普资讯 同理 可证 C O S S B C A 一 C O S S C AB 一 CS 上 AB 一 S A 一 BC 一 S A 上 BC 一 S B 一 C A 一 所 以结 论成 立 3 运用 类 比思想 实现数 学 思想 的超 越 类 比不 仅 是 一 种 从 特 殊 到 特 殊 的推 理 方 法 也 是一 种 寻求 解 题 思 路 猜 测 问题 答 案 或 结 论 的 发现 方法 它 与 从 特 殊 到 一 般 的归 纳 法 和 从 一 般 到特殊的演绎法相 比 类 比法跳过 了其 中的过渡 中介 途径 选 择 了一 条路 更 为 简捷 的推 理思 路 它 在数学知识 的延伸过程中 常借助于 比较 联想用 作启发诱导 以寻求思维 的变异和发展 实现数学 思想的超越 原苏联著名学者 巴托罗夫说 我们 可以断言 在现代科学认识获得的全部知识中 用 类 比方法得到的知识所 占的比重 日益增大 结论 5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两个锐角 的余 弦的 平方 和为 1 类 比结 论 5 如 图 5 在 直 四 面 体P AB C 中 P A PlB PC 两 两 互 相 垂 直 设 侧棱 P A P B P C与 底 面 AB C 所 成 的 角 为 a y 贝 0 s i n 口 s i n s i n 0 y 1 证 明 设 P 在 底 面 P 图 5 C ABC上 的射 影 为 0 连结 09 并延 长交 AB 于 D 则 P C O y 因为 S i n y一 P O 同理 s 一 P0 n P B 设 四面体的体积为 V 则 v 一 PA PB PC b 同时 V 一 s 舢c P o 而 由类 比结 论 l 有 s A B c s A B P s 比P s c A P p A P B P B P C 丢 P C P A 所 以 P O0一 教学 参考 PA PB PC P A P B 2 P B P C 2 P C P A 2 所 以 s i n 口 s i n 卢 s i n y一 器 器 2 1 特 别地 当 S A P B S B P c S A C P 时 有 s i n a s i n t 9一 s i n g 所 以结论 成立 4 运 用类 比思 想 解 决 相关 的数 学 问题 康德说过 每 当理智缺乏可靠理论 思路 时 类比这种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因此 学会 了类 比这个重要 的思想 方法 不仅 能帮助我们理 解和掌握新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解题能力 促进创 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看几个运用类 比法 巧解实际 问题 的应 用 例 1 已知 A B C D 是在 同 一球 面 上 的 四 点 且每两点间距离都等于 2 则球心到平面 B C D 的距离 为 A 譬 B 譬 c D 髻 分析 如 图 7 若 此题 直 接计算 则 作 AH 上 平 面 B C D 于 H 由对 称 性 知 四 在体 A BC D外接球球心 即 外 心 0在 AH 上 且 O B O A R 半 径 OB 0 H B H 求 出 0 H 即 为 O 到平 面 B C D 的 距 离 C 图 7 这样解一道选择题过程冗长 可谓小题大做 其实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 边长为 n的正三角 形高 h一 中心 O到边的距离 r 由类 比 厶 0 结 论 6 知 在 正 四面体 中 中心 外 心 到底 面 的距 L 离 r 一 孚 利用这一结论 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该题 士 正 确答 案 为 B 选 项 在各种 逻 辑 推 理 方 法 中 类 比思 想 方 法 是 富 于 创造性 的一种 方法 这 是 因 为 它 跨 越 各 个 种 类 进行的同类事物 的类 比 可 以比较本质的特征 也 可以 比较非本质 特征 具有 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 用 总 第 J 期 剽 一 维普资讯 总 第 J 期 0 0 定 月 上 半 月 教学参 考 领悟一道课本例题 解决一类概率闻题 云南省 玉溪第一中学 6 5 3 1 0 0 武增明 人教 2 0 0 3年版高中数学第三册 选修 1 1 第 l 1 页有 这样 一 道例 题 有一 批 数量 很 大的产 品 其 次 品率是 1 5 对 这批 产 品进行 抽 查 每 次抽 出 1 件 如果抽 出次 品 则 抽 查终 止 否 则 继续 抽查 直 到抽 出次品 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 1 O次 求抽 查次数 车 的期望 结果保 留三个有效数字 课本 中解 答 抽查 次 数 车 取 1 1 O 的 整数 从这 批 数量很 大 的产品中每次抽取一件检查 的试验可以认为是 彼 此独立的 取 出次品的概率是 0 1 5 取 出正品的概 率是 0 8 5 前 k 一1 次取出正品而第 k 次 是 一 1 2 9 取 出 次品 的概 率 P 车 是 一 0 8 5 一 0 1 5 是 1 2 9 需要抽查 1 O 次即前 9 次取 出的都是正品的概 率 P 车 1 0 一 0 8 5 由此 可得 的概率 分 布如 下 l 2 3 4 5 P 0 1 5 O 1 27 5 0 1 0 84 O O 92 0 0 78 3 6 7 8 9 1 O P 0 066 6 O O 56 6 0 04 81 0 0 4 09 O 2 31 6 根 据 以上 的概率 分布 可 得 车 的期 望 一 1 0 1 5 2 0 1 27 5 1 0 0 231 6 5 3 5 上课时 笔者先向同学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 题 目条 件 中 没 有 说 是 有 放 回 地 抽 查 还是 无放 回 地抽查 例题 课本例题 的简称 以 下 同 的解 答是 否有 问题 2 前 k 一 1次抽 到次 品 第 k次 抽 到正 品 随 机 变量 车 服从 几何 分布 例 题解 答 的 分布 列是 否有 问题 3 在例题解答中 有 需要抽查 1 0次即前 9 次取出的都是正品的概率 P 车一 1 0 一 0 8 5 为 什么 不考 虑第 1 O次 的抽查 结 果 待 同学 积 极 思考 热烈 讨 论 大 约 1 O分 钟 后 笔者作如下讲解 1 题 目中有 条 件 有 一批 数 量 很 大 的 产 品 说明有限的少许几次抽查 是 否放 回对每次 取到正品或次品的概率可以认为没有影响 因此 无 需说 明 是否 放 回 2 课本 第 7页写 道 随 机变 量 车 服 从几 何 分 布的条件 k 表示第 k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 件 第 一次发 生 强 调 的是 前 k一 1次独立重 复试验时 事件没有发 生 第 k次独 立重 复试 验 时事 件第 一 次发 生 这样 的 独 立 重 复 试 验 可 能 无 限 次 地 进 行 下 去 而例题 中的随 机变 量 k 是 指抽 查 k 次 并不是 事件在第 k次独立重 复试验时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