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三角与翻译研究.pdf_第1页
语义三角与翻译研究.pdf_第2页
语义三角与翻译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 年第6 期 总第1 5 4 期 世纪桥 S h iJ iQ i a o N o 6 2 0 0 8 G e n e r a lN o 1 5 4 I 五g l 义三 入一 角 与翻译研究 薛金祥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 5 0 0 2 8 摘要 根据 语义三角 理论 通过分析元曲 的两种英译本以及作者本人的译本 可以看出翻译的 关键就是通过两种 语言符号系统 形 音 的合理转换 正确地体现原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 物 所真正要表迭的 义 因此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进行翻译教学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 i t 义三角 6 言符号系统 转换 翻译研究 一 引言 翻译是人类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I A 理查兹 I v o rA r m s t r o n gR i c h a r d s 曾经说过 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 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最复杂的一类活动 翻译的复杂性要求 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它 不断创新 不断深化 语 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一种视角和方法 对翻译研究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 从N i d a C n f f o r d N e w m a r k W i l s s 等人的研究中 可见 他们重视语言的共性 强调语言规律与客观世界的一 致性 努力寻求语义的对等和语言转换的规律 笔者认为 语义学中的 语义三角 理论对于翻译的教学和研究都具有 积极的意义 语义三角 涉及语言符号的 形 音 义 物 三 者的关系 C K O g d e n 和I A R i c h a r c h 在著作 意义之意 义 T h eM e a n i n g0 fM e a n i n g 中描述了 语义三角 图 t h o u g h t r e f e r e n c e i t 义 s T a b o l 符号 r e f e r e n t 所指物 C K O g d e n 和I A 磁c h a r d s 明确区别 义 和 物 通 过符号 y m b 0 1 也就是 形 音 与r e f e r e n t 所指物 之间的 约定性关系 来反映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r e f e r e n c e 在这个 语义三角 中 物 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 事物 比如 我们在看到一棵树时 看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 的物体 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头脑中也会出现 树 的 意义 也就是 语义三角 中的 义 而如果我们要告诉他人我们 所看到的 物 树 的话 我们就需要通过语言符号 形 树 音 s h u 来表达 也就是说 无论是在书面还是口头 的交流中 我们所指的 物 由 物 所形成的 义 都要通过 形 音 来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 这三者在创作者头脑中所 形成的顺序应该是 物 c 形 音 形 音 是 物 和 义 的载体 而在读者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顺序应该 是 形 音 义 物 这也是译者在翻译作品时的顺序 所以 如果 形 音 这不能被准确地翻译的话 其所传递的 义 和所指的 物 就都不能准确地体现 就无法达到翻译 三原则中基本的 信 更不用说 达 和 雅 了 这也就是 说 翻译的关键就是通过两种 语言符号系统 形 音 的合 理转换 正确地体现原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 物 所真正要表 达的 义 我们知道 符号内部能指 形 音 和所指 义 之间 的关系以及符号与 物 之间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 在理 论上 只要有 物 无论它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就应该有相 应的 义 来描述解释它 也就应该有相应的 形 音 来作为 这一描述解释的载体 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描述解释 而抽 象的事物需要用具体的事物来描述解释 比如 孤独这一抽 象概念就需要用 一个孤单的人 这一具体的事物来解释 而在文学作品中 为了烘托这一主题 作者还会往往用一些 可以给人 孤独 的感受的景物来体现它 比如 老树独 立 黑夜孤灯 等等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 除应紧扣主题 这一宏观性的 义 外 还应该注重每一个 形 音 是否都能 真正体现原作中每一个个别的 物 所表达的微观的 义 因为每一个微观的 义 也都是为主题这一宏观的 义 服务 的 所以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语言符号 针对语 言符号所传达的 义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 再现原貌 应该 合理引申 而不应该 添油加醋 更不应该 偷工减料 二 对 几种英译本的分析 本文从元代名曲 的两种英译本及作者本 人的译本人手 结合以上理论观点 来论证在翻译时应如何 进行语言符号系统的合理转换 之所以选择这首元曲 有以 下几点原因 1 该曲比较著名 其表达的主题 孤独思乡 是基本上 可以在读者中达成一致的 2 该曲遣词造句相对简单 不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 难 3 该曲的英译本较多 而且风格各异 比较方便进行比 较 4 该曲篇幅不长 却又完整成章 方便对原作及其译本 进行比较全面的比较 收稿日期 2 0 0 8 0 3 2 4 作者简介 薛金祥 1 9 7 5 一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硕 士 研究方向 英语教学 1 2 1 5 该曲具有较浓的中国特色 能够反映中国古典诗词文 化的一些特点 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文化价值 英译成佳作并 不容易 下面是马志远的 的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该曲注重语义协调 紧扣主题 前三句用九个名词词组 列举了九种景物 形成背景 为后一句描写一个天涯漂泊的 游子的孤独思乡之情服务 该曲前九种景物之间不用任何 连词连接 仅有语序先后之别 却给人极为协调之感 充分体 现汉语语言符号系统以意义为基础的 意合 的特点 每句 景物描写都是从无生命的事物 如 枯藤 老树 小桥 流水 古道 西风 夕阳 过渡到有生命的事物 如 昏鸦 人家 瘦 马 断肠人 以景入文 以景喻情 符合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 观和表达法 结合 语义三角 理论 我们再看一下这首曲 该曲的主 题 孤独思乡 是一个抽象的事物 也是一种抽象的 义 这 种 义 只能用各种具体的景物来表达 所以该曲中汉语语言 符号所表达的景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英译该曲的成败 就是如何将汉语语言符号合理地转化为英文语言符号 语 音符号包括 形 和 音 一般情况下 形 在 音 先 如果 翻译白话文 音 一般就不过于侧重了 因为白话文一般并 元音韵之美 然而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 形 音 两 者必须并重 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是有韵的文体 格律是中国 古典诗词的生命 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 本文作者所选择的两种英译本是 的多种 英译本中比较著名且有风格迥异的两种 译本一 A u t u m n C r o w sh o v e r i n go v e rr u g g e dt r e s sw r e a t h e dw i t hr o R e nv i n e 一一一t h ed a yi sa b o u td o n e Y o n d e ri sat i n yb r i d g eo v e ra s p a r k l i n gs t r e a m a n dO nt h ef a rb a n k ap r e t t yl i t t l ev i l l a g e B u t t h et r a v d o rh a st og oO nd o w nt h i sa n c i e n tm a d t h ew e s tw i n d m o a n i n g h i sb o n yh o r s eg r o a n i n g t r u d g i n gt o w a r d st h es i n k i n g f l u n f a r t h e ra n df a r t h e ra w a yf r o mh o m e 该译本是翁显良先生的译文 把诗译成散文体 不拘泥 于词的对应 旬的长短和次序 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 连词 介词及一些作者本人的理解性的解释 体现了英语的 形合 的特点 从以 形合 h y p o t a x i s 达 意合 p a r a t a x i s 的角度来说 翁译还是基本做到了准确表达该曲 孤独 思乡 这一主题的 然而 该译本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很 多个人理解性的词句 如 t h ed a y i sa b o u t d o n e a n do n t h e f a rb a n k B u tt h et r a v e l e rh a st og oo nd o w nt h i sa n c i e n tr o a d 等等 而这些信息不是原作所表达出来的客观事物 对 物 的还原再现没有客观依托 这些 符号 表达的 义 也就难 说准确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 翁译语言符号中的 形 与原 作语言符号中的 形 未能做到 合理转换 没有做到完全 的 信 和 达 至于语言符号中的 音 该译作更是无从 体现原作之 音美 所以 雅 更无从谈起 翁译代表了一 种风格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翻译风格可能更适合一些现代文 学作品 而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并不可取 译本二 1 2 2 T u n et o S a n da n dS k y A u t I l 瑚T h o u g h t s D r yv i n e o l dt r e e c r o w 8a td u s k L o wb r i d g e s t r e a mr u n n i n g c o t t a g e s A n c i e n tr o a d w e s tw i n d l e a nn a g T h ef l u nw e s t e r i n g A n do n ew i t hb r e a k i n gh e a r ta tt h es k y 8e d g e 该译本是W a y n eS c h l e p p 先生的译文 该译文风格非常 注重形式对等和语言符号的对等 充分地体现了原作风貌 比较清楚地表达了原作的主题 同时译者尽力体现汉语 意 合 的特点和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特色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 间 总地来说 该译本很好地做到了语言符号中 形 的合理 转换 基本做到了 信 和 达 然而一方面该译本在语言 符号中 音 的合理转换上做得还不够 另一方面遣词造句仍 嫌推敲不足 没有达到 雅 的境界 2 译本三 综合以上理论和评述 根据对原作的理解 笔者不揣冒 昧 试图给出一个更加理想的译本 T u n et o T i a nJ i n g s h a A u t u 脚T h o u g h t s W i t h e r e dv i n e a g e dt r e e s d u s kc r o w 8 L i t t l eb r i d g e r u n n i n gr i l l h o m e s A n c i e n tl a n e w e s tw i n d b o n yh o r s e T h eS u nw e s t e r i n gi nd e a r t h Ah e a r b r o k e nm a na tt h er e m o t e s tc o r n e ro ft h ee a r t h 笔者的译作以充分表达原作的主题和风格为主要目的 一方 面尽量做到语言符号中 形 的合理转换 另一方面注重 音 的合理转换 此外 笔者还注重谐音 a 8 0 n a n c e 押韵 r h y m e 等翻译技巧的使用 力争做到 信 和 达 并尽量 接近 雅 三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英汉互译时 由于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 两种语言可以共享的 所以反映同一客观事物是理论上可以 做到的 英汉翻译的关键就是通过两种 语言符号系统 形 音 的合理转换 正确地反映原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 物 所真正要表达的 义 而 形 音 义 物 三者的关系 需要真正了解作者所指的 物 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的 义 尽量用 形 来 传情达意 才能达到三者真正的统 一 从而真正能够反映同一客观事物 做到翻译最基本的 信 和 达 并向 雅 的境界靠近 在翻译教学研究中 教 师指导学生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理解 翻译语言材料 对深 化学生对于翻译工作的理解有着积极的意义 所以 从语言 学的视角来进行翻译教学研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I i a 珊盯 J e r e m y T h en a c I 池0 fE n g l i s hI J B 略l a g eT e a c h i n s E s s e x L o n g m 龃 1 9 9 1 2 O g d 帆C K R i c h a r d sI A M e a n i n go fM e a n i n g 1 9 2 2 3 丛滋杭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 M 北京 国 防工业出版社 2 0 0 7 4 黄国文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 M 上海 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6 5 杨丰宁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M 天津 天津大学 出版社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