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doc_第1页
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doc_第2页
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doc_第3页
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doc_第4页
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山一中2012级地理校本课程 制作:孙伟 审核:高一地理教研组 2012-12-10 邹城市旅游资源与发展教学目标:1.认识邹城的主要旅游资源、景点2.通过对邹城旅游业发展的分析初步认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常用分析方法3.能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初步的见解教学重难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常用分析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影音资料、地图册课时安排2课时【背景材料】“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一个地区能否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调整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渐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化,其意图就是抑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大力支持和发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旅游业理应成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增长点。 教学过程一、邹城简介(视频导入)邹城简称“邹”,古称“邹鲁圣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邹城市区位于市境偏西北部,人文、自然景观和谐,山、水、城一体,独具特色,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迅速崛起的鲁西南经济重镇。 邹城市地质属华北地台型,沉积层厚度2450米,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最高峰凤凰山,海拔648.7米,最低点海拔35米,平均海拔77.8米。地型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五种类型。以京沪铁路境内段为界,铁路以东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30%。 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自东向西呈规律展布,分为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六个山系。全境共有大小山头190余个,其中较大的山头有45个。东部山区海拔多在200300米,最高的山凤凰山主峰,海拔648.7米。 水系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小沂河等40余条,绝大部分属季节性间歇河流,汛期有水,冬春干涸,源短流急,含沙量大。 邹城市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年平均降水771.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9小时,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02天。 邹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兖州煤业藏煤面积达357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13.5米,总储量33亿吨。煤种以低硫、低磷、低灰和高热量著称,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邹城市境内拥有九对矿井,原煤年产量峰值为2004年4453万吨。花岗岩、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蕴藏量也十分丰富。其中花岗岩主要品种有邹城红、邹城绿等国内稀有品种。并有磁铁、黄金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待开发。 二、邹城旅游主要旅游景点介绍(结合景点幻灯图片)概述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邾国(邹国),一直保留邦国时代的余晖,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先后诞生了具有民主思想的邾文公、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与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西汉著名偱吏(清官)龚遂,东汉末年反专权斗士张俭、政论家仲长统以及“建安七子”之冠王粲,、魏晋医学家王叔和、明代侠女神捕铁飞花(曾有女神捕电影、电视剧热映热播),民国时期国务院总理靳云鹏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邹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8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邾国故城,承载着邹城的悠久历史。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4D时代旅游 邹城市规划展览馆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馆内在采用展板、模型等传统展示手段基础上,通过电子翻书、幻影成像、古貌复原模型。影院展厅等众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邹城的历史文化全面展示出来。位于展览馆一层的历史沿革展厅,将包括野店遗址、邾国古城在内的文物保护遗址,通过古貌复原模型展现出来,再配以电子翻书、多通道投影等现代声光电技术,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邹城的历史文化,尽享丰富的视觉大餐。此外,最大的亮点是4D影院。4D影院是从传统的立体影院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画面冲击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巨大的屏幕、动感座椅、环绕印象等高科技手段的充分运用,配合精心摄制的影片,使游客全方位体验游览两孟文化保护区、峄山、孟子湖,漫步东城新区的真切感受,仿佛置身于邹城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之中,了解邹城从古到今发展的历史脚印。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孟府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现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1990年由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按照清代中期布局恢复了原貌,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大门三楹,门楣正中悬有“亚圣府”贴金巨匾,黑漆大门上绘有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金瓜,面目威严。门外建有高大影壁。门前一对明代石狮雄踞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二门又称礼门,门有三洞,正中门楣书“礼门仪路”大字,六扇黑漆大门上分别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和面目温雅、身着朝服的文官。三门又称“仪门”,单门悬山式建筑,前后有四个木雕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平时仪门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家族仪式时,鸣礼炮开启,故此门表现出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 大堂在仪门内,共五楹。前有宽敞的露台,两侧有精雕夔龙石栏,东南角置“日晷”,西南角置“嘉量”。堂正中楣门上悬有清世宗雍正三年御书“七篇贻矩”匾额,檐下明柱门上悬有“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巨幅对联。大堂内设有木制暖阁,案上放置文房四宝、签筒、印盒。大堂左右两侧陈列各种“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并有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孟氏家谱、族规的场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东南有一株古老的荼 艹縻花,每年春夏之交,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另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正房“世恩堂”是孟氏嫡裔居住之处,堂内明间悬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巨匾。五间厅堂内陈列着古木家具、古玩字画、钟表照片等文物,供人们参观。 世恩堂后面还有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孟府第七进院落是占地十余亩地的花园,由于在清代晚期就已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孟庙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邹城市南关,西与孟府毗邻。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 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 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祐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孟子林孟子林,简称“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城市区东北13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四基山是连绵不断的四座山,因坐落的山顶都是齐头的,很平坦,古人说“如基”,所以叫做四基山。四基山的地理环境十分幽美,它“南面凫峰,北拱岱岳,层峦叠嶂,环拱交错。远接洙泗之水,近连岗峰之脉”。一片苍松翠柏,遮天蔽日,芳草如茵,肃穆幽深。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孟子死后埋葬在什么地方。据孟子林内北宋景祐新建孟子庙记碑和孟氏三迁志载: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兖州知府、孔子45代子孙孔道辅寻访到孟子的墓地。孔道辅分析孟子晚年生活在邹县,最后终老在这里,孟林内现有柏树、桧树、柞树、杨树、榆树、楸树、槐树、枫树、楷树等各类树木一万多株。树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栽植。林内树木茂密、古老苍劲,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199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子林前,有一条1.5公里的神道,神道两旁有两行高大古老的杨树,杨树外面是柏树。神道中段有一条小溪,溪上架一座拱形弹孔石桥,桥的名字叫御桥。桥左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亚圣林”三个大字。过桥往北有500米长的石砌甬道直到享殿大门。林内的部分珍贵碑刻现移入享殿内保存,其中新建孟子庙记碑是北宋儒学泰山学派的著名人物孙撰文,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孟庙、孟子林、孟府的最早实物资料。 孟母三迁祠孟母三迁祠,位于邹城市城西庙户营村内。座北向南,有正房3间,东、西配房各3间。正房即“孟母祠”,单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露天面阔7.05米,纵深6.2米。祠内正中神龛供奉孟子父母像,东侧置孟子像龛。祠前回廊东、西两侧壁上镶碑刻2块;一为创建亚圣祠碑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已仲春立;二为庙户营添设祭田记,清同治四年(1865年)孟广均立石。大门外原立有“孟母三迁祠”碑1块,现移至孟庙内保存。该祠是纪念孟母和孟子的建筑之一,1985年,被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圣碑亭双圣碑亭位于邹城火车站广场。本名“孔孟诞生圣地碑”,又称“双圣碑”,又因建有两个联亭,故称“双圣碑亭”。碑亭内两块石碑并排面南而立,石碑高3.3米,宽1.1米,分别刻有浑厚方正的楷书大字“孔子诞生圣地”,“孟子诞生圣地”。落款纪元同为“孔子降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 双圣碑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原立于邹城火车站旧址,津浦铁路旁,面西,乘坐火车的旅客从车窗内即可看到。1987年新火车站建成后,将双圣碑移至现址,并新建碑亭。筹办立碑的人是原邹县(今邹城市)孔教会会长张丕矩先生。张先生认为津浦铁路的开通使过往邹县(今邹城市)的旅客越来越多,在火车站的醒目位置设置鲜明标志可以使过邹的旅客尽知此地为文化古邦,于是决定在火车站树立孔孟诞生圣地碑,以“表明邹县(今邹城市)为孔孟发祥之地,使来往过客经此触目兴景仰之思”。经过张先生多方筹资,历七、八年之久,立碑之事终于大功告成。 碑文原请中国孔教会会长康有为书写,但因其字体瘦小,与高大的碑身不相称,又另请孟子第七十四代孙孟繁骥先生的岳父王景禧书写。王景禧,兖州人,清翰林院编修、中国教育会会长。 峄山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区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邹鲁秀录”“岱南奇观”“天下第一奇山”。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即指峄山,峄山还是秦始皇东巡首登的第一山。 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 一是石美。 二是洞穴、泉水美。 三是神话传说美。 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凤凰山凤凰山,邹城最高的山,位于邹城市区东北40公里,田黄、城前、张庄三个镇的交界处。山势峻峭挺拔,尤其是山的北坡,就象人用斧子劈下来一样,据说至今还没有人能从北面爬上。东与牛毛山隔河相望,西与红山毗邻。西北东南走向,西起红山脚下,东至大槐树。绵亘12公里,跨越三个镇。周长20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凤凰顶,海拔648.7米。山巅两侧的次峰呈双翼状,形若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山”,又名“樾山”。 凰山是一座历史名山,至今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山阳有大王窝石窟像、唐代的开元寺、唐、金重修的造像石碑、圣水池。东麓有明鲁王墓。山阴有自然造化而成的三关洞,洞内有怪石。洞壁有鸟类、昆虫等动物化石及汉墓群。 凤凰山上自然资源丰富,遍山生长着松、柏、槐、杨等树和黄白草。至今还生存着狐、獾、狼、鹰、山鸡等野生动物。野生药材有远志、全蝎、茵陈、瞿麦、葛根、茅根等几十种。这一带盛产大枣、黄梨、核桃、栗子、山楂、苹果等几十种干鲜果 凤凰山北麓是小沂河发源地,小沂河原名沂河,为区别发源于沂山流经鲁苏两省后流入黄海的沂河,遂改今名。小沂河自凤凰山北麓流出后,由兖州金口坝沿小沂河上溯至凤凰山,沿线有金口坝、尧祠(待恢复)、石门(李白杜甫燕集处)、青莲阁(纪念李白的建筑)、舞雩坛、孟子诞生地凫村、孟母林、孟林、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鲁源(孔子父亲采邑)、昌平山(孔子父亲采邑)、观川亭、颜母(孔子母亲颜征在)祠、颜母庄(孔子母亲颜征在的家乡)、圣水湖、扳倒井、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白莲池、笔架山、开元寺、大王窝、圣水池、三官洞、雨山温泉等景点景区。 九里涧九里涧,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唐王山和接驾山之间的山涧中,距邹城九里,故叫九里涧。在接驾山前有一个村庄叫九里涧村,村前有一中型水库叫九里涧水库。每到雨季,山洪暴发,水库蓄满之后,余水从溢洪道流出。经过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河道,形成高低、大小漩涡,非常壮观 传说唐王李世民征战,途经现在的孟子故里邹城,故这里有“唐王山”,“接驾山”,“护驾山”,“唐王湖”等秀美的自然景观。在“唐王山”和“接驾山”之间有一峡谷,积雨水为湖。离市中心5km许,惯称“九里涧”。山雄水秀,倒影涟漪,鳞帆点点,民居鳞次,炊烟袅袅,鸡犬竟嗓,花艳柳翠。人勤地沃,荡舟垂杆,悠闲自得,好一幅山水真品,好一片“桃花源”,好一个探春妙地! 唐王湖唐王湖位于邹城市区南部,顺河路和峄山路的交汇处,北靠博物馆,南临唐王湖小区,东依风景秀丽的护驾山,西临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孟庙、孟府。唐王湖上游有两大水系注入,一是孟子湖涵洞之水渗为小溪,淙淙不断,经五龙潭而后注入避水湖;二是唐王山,接驾山水系,从九里涧、蛐蜒沟,九曲十八折,而后直接流进唐王湖。唐王湖一称,概因修建于唐王山下,加之唐王山水系注入湖中,故得此名。 唐王湖湖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水面东西长750米, 南北阔150米,面积550亩,环湖4米高的石砌护堤总长约1800米。整个湖被南北桥连接,西东路街相衔分划为四个部分,构成田字形框架,湖面形成一个“十字坡”。北部的景区,自西而东依次由荷花池、双岛湖、避水湖。东部湖岸曲屈天然,参差有致,微风轻佛,湖水涟漪层层,细石游鱼,“似与游者相乐”。 护驾山护驾山(又称胡家山,阳山)位于邹城市区东南,邹城植物园内。东有小胡庄,西为唐王湖公园,北是大沙河,南有大屈庄,东南与吉驾山相望,两山间有岚济公路。山体圆形,海拔215.7米,面积1平方公里,周长4公里。护驾山北麓半山腰的花岗岩石棚内曾有刻经,约八行,行十余字,1974年前后被人工采石毁掉。“阳山晓日”为古邹十六景之一。 该山地质地貌景观区于1999年10月1日被列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护驾山正在建设植物园,占地3000亩。 接驾山接驾山又称接舆山、吉家山、吉玉山,位于邹城市城东南4.2公里处,北连护驾山,两山之间有岚济公路;南有九里涧村,西南有九里涧水库;东北有宝泉村。山体圆形,海拔283米,周长5.7公里。山顶燕子居多。 孟子湖孟子湖,又称西苇水库,位于邹城市区东2公里处,是邹城市唯一的大型水库。1959年10月开工兴建,1960年6月基本建成。西苇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洞组成。大坝全长6010米,坝顶高111.8米。库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近年来,市旅游部门已进行旅游开发,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去处。 三、邹城特产瓦屋香椿芽 邹城传统名产。瓦屋是邹城香椿芽出口东南亚地区的老牌商标。瓦屋,包括前瓦屋和后瓦屋两个相邻的自然村,自明清时开始培植香椿,历经数百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点:其一,叶梗通绿,嫩尖儿稍红,俗称绿芽子;其二,枝杈呈环抱状,无开张;其三,香味浓郁纯正,经久不变;其四,煮后为浑汤,养分含量高;其五,耐贮存,一年之内其色香味均不减,枝叶不散不落。若将树株移至他乡,这些特点即行消失,其产品的色香味亦大减。瓦屋香椿芽的最大用场是用来腌制咸菜,腌制工艺考究,要求加盐适量,揉搓适度,而后在背阴处晾晒;晾好后的咸菜,应与鲜芽子的重量相等方为合格,然后才装入特制的瓷缸密封。很久以前,瓦屋香椿芽就名扬海内外,远销穗、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城前板栗 地处邹城东部丘陵区的城前镇,是邹城板栗的集中产地,2007年全镇栗树面积11000亩,50万余棵,年总产量约110万余公斤。主要特点是个大,单果重约14克,果皮红色,果肉微黄,香而甘甜,营养丰富。 沙河头西瓜 邹城市凫山办事处沙河头出产的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沙河头种植西瓜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因此沙河西瓜远销各地, 灰埠大枣 因盛产于大束镇灰埠村而得名,现在大束、香城、张庄、城前、田黄、千泉、钢山等镇街都有栽植。灰埠大枣包括长枣和圆红枣两个品种,具有个大、肉厚、糖分高、油质多、粘丝长等特点,堪称邹城一大特产。灰埠大枣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是制作多种食品的良好原料。 看庄土豆 邹城市看庄镇素有土豆、生姜、大葱之乡的美誉,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专业镇,生产七贤宝牌蔬菜达50多种,面积5万多亩,年产各类蔬菜15万吨,形成了三辣(葱、姜、蒜)两薯(土豆、毛芋)一韭菜的生产格局。 元丰核桃 元丰核桃产于邹城市古路口乡草寺村。元丰核桃果实呈椭圆形,外观光滑,大小均匀。果壳单手轻捏即可破碎,果隔小而薄,果仁丰满,能取仁或半仁,出仁率为55%,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饮食文化在“饮”方面:邹城以“茶”为主。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 在“食”方面:由于邹城曾两次接纳川贵移民,导致邹城饮食文化在北方饮食特点上,含有明显的南方风味,特别是川贵风味。邹城的名吃有:特色孟府宴、甏肉干饭、韭香小馅饼、麻鸭卧雪、麻辣鱼、馓子、地锅鸡、糁汤、特色笨鸡、川味面条、特色夹饼、羊汤、水饺、手工煎饼、菜煎饼、三鲜豆腐火锅、金牌扣肉、酸辣猪手、焦馏里脊、锅煸豆腐、四喜丸子。 四、邹城名人古代:邾文公、邹穆公、孔子、南宫适(孔子的学生)、柳下跖、漆女、孟母、孟子、万章(孟子的学生)、 韦贤、韦玄成、匡衡、刘宝、刘表、张俭、龚遂、王龚、王粲、王弼、仲长统、 王叔和、 唐彬、孟宁、马邦玉、唐传猷、铁飞花(南宫飞花)、董淳 近现代:靳云鹏(中华民国国务院总理,陆军上将)、靳云鹗、靳云鹤、步云亭、宋继鹏(文贤教起义军领袖)、董乾儒、唐承烈、董渭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近代教育家)、空峒(高僧)、孟洛川(著名商号“瑞蚨祥”创办人)、彭建华、韩维密、秦启荣、巩震寰、唐仰杜、孟凡骥、李克鳌(皮影戏艺师)、刘庆友(中国住坦桑尼亚大使)、齐威(六十七军军长)、司中峰(空军第六军政委)、李仕俊(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基地副司令员)、张伯禹(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韩继堂(海军北海舰队旅顺基地副政委)、孔庆新(总政直工部副部长)、凤景全(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徐才(国家体委副主任)、崔波(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书记兼秘书长)、狄生(江西省委副书记)、张建华(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许开程(澳门南光集团董事长) 、 孟晓苏(中房集团总裁) 五、邹城名山五宝庵山、峄山、唐王山、护驾山、岗山、 铁山、十八盘山 、狼舞山 、接驾山 、吉米山 、凤凰山 、葡萄山、洪山、黄山 、牙山、 卧虎山、石马山 、齐家山、 尖山 、葛山 、梁山、 泉山 、恶山 、螳螂山、 圣士山、 老山、亭山、 柯楼山 、一亩山、 四峪山、四基山 、普阳山、 凫山、 连青山 六、古邹十八景黉宫瑞石、禅塔祥云、中庸精舍、亚圣名祠、阳山晓日、溪湖夜月、池亭晚照、龙潭暮雨、峄阳孤桐、凫岭老树、胜地回銮、尼丘毓圣、三迁教子、一经传家、东有西韦、西有东张、南有北庄、北有南宫七、邹城依托旅游资源打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作为孟子故里,邹城市依托孟府、孟庙、峄山等旅游资源,把儒家文化、母教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主攻方向,启动了“三孟”古建维修、两孟文化区综合改造工程、择邻山庄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重点实施峄山整体开发战略,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碑林等一批新景点,全力打响“儒家文化名山”品牌。以弘扬中华母教传统文化为核心,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华母亲文化节,相继开展了“中华成人之旅”和“中国伟大母亲展”等活动,全面挖掘“孟母教子”文化,打响了“孟子故里修学之都”、“中华成人感恩之旅”和“母教之乡”等以儒家文化、感恩文化、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区2处、3A级旅游区2处,年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 八、关于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近年来,邹城市旅游业发展初具产业规模。目前,全市拥有三星级宾馆3处,旅行社20 家,资格导游人员300 余人,AAAA级景区两处,AAA级景区两处。2010年,全市旅游社会总收入17.6亿元。但是,从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来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主要是: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特色不明显,产品建设滞后,要素配置不理想,旅游与文化结合度差,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景区、景点由于地理位置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同程度的存在可进入性差、通讯不畅、接待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制约了邹城旅游的发展。如十八盘、峄山风景区等。为推动邹城市旅游业跨越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总抓手,加快中华母亲文化产业集聚区、两孟、峄山、十八盘、狼舞山等开发建设步伐,提升两孟文化历史街区为载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邹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具体做法是:1、抓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调整充实邹城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为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几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着力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要素培植中的有关事宜,在全市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二)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年终综合考核指标。制定旅游业发展考核细则,将旅游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列入对镇街的综合考核的指标。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镇街,督促其建立健全旅游业管理机构,引导镇街积极开展旅游强乡镇创建、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生态旅游开发、旅游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镇街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氛围。(三)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全市专班工程。坚持市级领导包保旅游项目制度,把市里确定的旅游项目纳入专班管理。2、抓投入,加大对旅游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一)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坚持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传促销、规划编制、公益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商品开发以及重点旅游项目的启动等,并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适当支持半经营半公益性项目。根据全市的财力情况,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二)制定邹城市旅游业发展优惠和奖励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全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围绕星级酒店建设、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营销体系建设、旅游交通建设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应优惠奖励政策。放宽费税价格政策,对业绩突出的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在税收上给予扶持。对利用荒山、荒滩、荒坡和塌陷地等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的,可免缴土地使用金。 3、抓宣传,着力开发旅游市场(一)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继续树立“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持适当比例的增长。在央视、山东卫视以及徐州、济南等周边地区媒体上投放邹城旅游形象广告,增强邹城城市形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面提高孟子故里的海内外知名度,从而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二)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邀请高水平的剧作家,创作以孟子文化、母教文化、孟子养生文化等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以影视传媒来提升县域形象,引爆邹城旅游市场,提升孟子故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4、抓项目,全力打造旅游产品(一)“三孟”景区抓改造。以世行项目为契机,紧密配合因利河改造和两孟文化区工程,实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游步道等 “三孟”景区综合改造工程,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两孟”创建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个目标,从而重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二)峄山景区抓提升。继续实施峄山景区整体开发二期工程,尽快恢复建设景区内的小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完善旅游观瞻内容。为进一步理顺体制,建议成立高规格的副县级峄山旅游管委会,安排专人专职,充实领导力量。借鉴蓬莱、五莲山、梁山等景区的管理模式,将峄山周边村庄纳入景区管理范围。峄山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对峄山景区开发保护、辖区内村庄综合管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管理职能。(三)邹东山区抓生态。邹东山区生态旅游品牌从三个区域进行开发布局,即:十八盘、梨杭、五保庵山。十八盘景区打造佛教生态旅游区,将十八盘山、凤凰山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梨杭风景区打造温泉度假生态区,将其打造成为鲁西南地区的省级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填补我市温泉度假休闲场所的空白;五宝庵山利用莫亭水库水面,发挥山水一体优势,建设高档休闲度假区。将邹东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纳入专班工程,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在做好前期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开发旅游。(四)邹西湿地抓规划开发。结合邹西煤炭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做好湿地公园建设。依照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从全市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尽快编制邹西湿地建设规划,积极开发水上游乐、垂钓等农家乐项目,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五)做好中国(邹城)国际母教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对该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和规划设计团队密切协作,共同创意做好母教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在高起点上尽快启动该项目的建设。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I obligation to clear credit pre-loan investigation requirem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loan investigation, prevent credit risks, according to the CBRC commercial bank credit due diligence guideline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small business due diligence guidelines (trial) and other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Bank, 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