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
50页 15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3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期检查表.doc
任务书.doc
优秀设计.doc
侧向稳定性控制流程图.dwg
成绩评定表.doc
指导教师评分表.doc
指导记录.doc
未制动时管路电磁阀图.dwg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说明书.doc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设计电路图.dwg
答辩评分表.doc
设计图纸3张.dwg
评阅人评分表.doc
过程管理封皮.doc
题目审定表.doc






摘 要
基于汽车主动制动侧向稳定系控制系统,使用的是汽车实际横摆角速度与驾驶员期望值的差值来判定汽车的稳态,同时引入了车辆质心侧偏角与经验值进行比较得到了另个一关于汽车转弯稳定的安全系数,希望由此改善和提高汽车在转弯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
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判定车身状态不稳定时,可能是转向不足或者是转向过多。当转向不足时系统将制动内侧后轮,转向严重不足时,同时制动多个车轮;当出现转向过多时,系统将制动外侧车轮,从而稳定车辆,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为了提高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这个目标,在控制过程中使用了汽车轮速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摆角和G传感仪等信号源,控制部分包括制动增压电机、两个吸入电磁阀、两个隔离电磁阀、四个车轮的增压和减压电磁阀。通过相关算法,初步确定汽车稳定和各个信号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侧向稳定性的初步控制。
关键词:侧向稳定性;横摆角;转向不足;转向过多;制动;电磁阀
ABSTRACT
Active braking lateral stability based on cars, use of control system is car actual yaw-rate expectations and driver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 value of car, and introduced the steady-state traffic PianJiao and experience value centroid side got another comparison about turning a stable security coefficient car, hope this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automobile in turning process manipulation stability.
Lateral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determine body state unstable, may be understeering or move on to too much. When understeer medial rear brake system when will seriously insufficient, steering wheel, and braking when more than; When there is too much, the system will be steering wheels, and brake lateral stability vehicles, ensure the safety of drivers and passeng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r lateral stability control this goal, in process control the automobile wheel speed sensors will be uesd, steering wheel Angle sensor, yaw angles and G sensing devices such as signal source, the control part includes braking pressurization motor, two inhaled solenoid valve, two separate solenoid valve, four wheels of intensification and decompression solenoid valves. Through the related algorithm,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each signal car stabi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teral stability, and realize the preliminary control.
Key words: Lateral stability; Yaw angles; Understeer; Steering overmuch; Braking; Electromagnetic valve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研究意义1
1.2 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优点1
1.3 国内、外的现状2
1.4 研究内容2
第2章 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和控制方法4
2.1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结构组成4
2.1.1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2.1.2 侧向稳定性控制车轮制动原理6
2.1.3质心侧偏角速度与汽车稳定性控制的联系6
2.1.4横摆角与汽车稳定性控制的联系7
2.2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与汽车稳定性的控制策略8
2.2.1阀门值和Y+、Y-的确定9
2.3 控制算法设定占空比11
2.4 本章小结11
第3章 硬件系统的选择与设计12
3.1 控制器硬件系统概要12
3.2传感器的选择与电路设计13
3.2.1轮速传感器的选择与电路设计13
3.2.2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选择14
3.2.3横摆角和G传感器总成的选择15
3.3液压电磁阀回路系统15
3.3.1液压控制单元结构15
3.3.2液压电磁阀控制回路16
3.3.3驱动电路的设计17
3.3.4驱动电路图18
3.4飞思卡尔MC9S12XS128单片机18
3.4.1飞思卡尔S12芯片A/D转化模块特点:19
3.4.2 PWM的主要特点19
3.5 本章小结20
第4章 软件设计21
4.1 软件设计总体思路21
4.2方向盘转角(前轮转角)信号的采集22
4.3横摆角信号与侧向加速度信号的采集22
4.4 轮速信号采集23
4.5 PWM寄存器设置24
4.6判断稳定系控制程序的编写25
4.7 本章小结28
第5章 实验与分析29
5.1程序的下载29
5.2测试A/D、PWM和I/O32
5.3 侧向稳定性控制的实验32
5.4 实验分析和结论34
5.5 本章小结35
结 论36
参考文献37
致 谢38
1.1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研究意义
在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汽车安全性能越来中重要了,随着汽车使用率的增加,汽车交通事故率也随之直线上升。在很多重大交通事故中,车辆往往由于在极端环境下车轮失去与地面的附着力而导致失控。例如在紧急避让过程中,突然遇到湿滑、油污路面,或者在过弯当中车速过快而导致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都有可能让车辆失控。
侧向稳定性控制器通过传感器得知车辆的抱死情况、车辆的横摆惯量(简单理解为车身倾侧的程度),当车辆出现失控趋势时,对特定的车轮给予额外的制运力,甚至通过调整车辆的牵引力,务求以最大的程度保持住车轮的附着力。在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默默工作下,车辆遇到险情时往往能够化险为夷。对于普通驾驶者而言,侧向稳定性控制器显得格外重要。1.4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内容为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个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车速传感器、车轮角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执行器(ABS泵电磁阀)的功能、驱动方法(电压、电流、频率范围)等。
(2)根据设计要求和硬件条件,设计合适的扩展电路,
(3)针对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要求,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侧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编写控制程序。
(4)开发完成软件和硬件控制器,进行技术指标的针对性的试验。
结 论
本设计是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基于汽车横摆角速度的控制。在前期的学习和电路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都一一解决了,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屑努力,终于基本完成了设计的要求,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主要设计了电磁阀和电机的驱动隔离电路。
(2)在试验车上安装了转向横拉杆电子尺,车身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信号传感器。
(3)控制器的软件设计。设计了可以驱动电机和电磁阀的程序,方向转角信号的采集,横摆角速度信号的采集,侧向加速度的信号采集,同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还通过单片机对轮速信号进行采集,通过平均值法获取车速。
(4)确定侧向稳定性控制方法。本文主要基于北京现代ESP控制回路进行分析和韩安的硕士论文经行仿照性控制。
(5)完成了基于横摆角速度控制的前轮实验。
对于更深入设计和实验的期待:
(1)在硬件处理方面,加强硬件滤波处理,将所有输入信号均进行滤波处理,如电子尺和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信号。
(2)在软件控制方面,尽量使用模拟仿真,然后再经行实车实验,因为安全性能控制不好就会出现意外的危险。
(3)在硬件实验条件方面,还需要努力在试验车上安装上轮速传感器,就可以对汽车进行更加复杂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0).
[2]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3]李涵武,赵雨旸.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9).
[4]王望予.汽车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5]韩安.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汽车稳定性控制器的开发和研究[D].东南大学,2009,(4).
[6]宗长福,郑宇,田承伟,潘钊,董益亮.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的汽车稳定系控制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2008,10:26-30.
[7]欧健,房占鹏.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系统综合反馈控制仿真[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06:13-15
[8]陈胜金,李法宗,黄妙华. 波许ESP四通的理论分析[J].汽车技术,2004:22-24
[9] 李君.车辆ABS控制系统快速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2.
[10]杨妙梁.电子稳定程序(ESP)[J].汽车与配件,万方数据,2005,(2).
[11]赵林峰,陈无畏,秦炜华,杨军.地府找路面条件的ESP控制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合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1:109-114.
[12]谭刚平,赵龙庆.汽车ABS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4):83-85.
[13]Coad P,D North,M Mayfield Object ModelsStrategies,Patterns,and Application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NJ,1995.
[14]Jean J.Labrosse著,邵贝贝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2[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8.
[15]涂志祥.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控制(VDC)研究[D].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2004: 49-50.
[16]王家辉.汽车ESP系统半动态测试台架开发[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4,3.
[17]郭宽有.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28-32.
[18] 疏祥林 李以农.基于横摆角速度的汽车ESP系统模糊反馈控制方法[J].汽车技术(天津汽车),2006,0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