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
38页 16000字数+说明书+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交叉式玻璃升降机构装配图.dwg
封面.doc
成绩评定表.doc
指导教师评分表.doc
挡水条.dwg
推荐表.doc
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说明书.doc
玻璃导轨.dwg
玻璃滑槽.dwg
电路图.dwg
目录.doc
答辩评分表.doc
评阅人评分表.doc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绪论………………………………………………………………………………1
1.1概述 ………………………………………………………………………………1
1.2市场预测 …………………………………………………………………………2
1.3主要技术指标情况 ………………………………………………………………4
1.4汽车玻璃升降器发展趋势 ………………………………………………………4
第2章 汽车玻璃升降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6
2.1 结构及工作原理………………………………………………………………….6
2.2 技术参数及分析………………………………………………………………… 8
2.3 本章小结………………………………………………………………………… 8
第3章 电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方案………………………………………10
3.1车门玻璃的确定 ………………………………………………………………. 10
3.2玻璃升降器的选择和布置………………………………………………………11
3.3升降器厚度、安装进准面的确定…………………………………………………14
3.4升降器中位线、主臂旋转中心的布置……………………………………………14
3.5 玻璃在车门上的干涉校核 …………………………………………………… 15
3.6电机的选择………………………………………………………………………16
3.7扇形齿板的设计……………………………………………………………………18
3.7.1确定模数和压力角………………………………………………………..18
3.7.2确定主动臂的角行程……………………………………………………..18
3.7.3确定齿数和分度圆直径…………………………………………………..18
3.8玻璃导向与保护机构………………………………………………………………19
3.9导向槽的设计………………………………………………………………………20
3.10交叉臂的设计…………………………………………………………………..20
3.11车门玻璃密封条………………………………………………………………...21
3.12车门玻璃内外挡水条………………………………..………………………… 22
3.13车门设计的相关标准………………………………..………………………… 22
3.14本章小结 ……………………………………………………………………… 22
第4章 有关运动部件的数据校核 ………………………………………………23
4.1 运动行程校核 ………………………………………………………………… 23
4.2 传动动力校核 ………………………………………………………………… 23
4.3本章小结…………………………………………………………………………24
第5章 升降器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25
5.1驾驶员电动升降器…………………………………………………………………25
5.2前座电动升降器……………………………………………………………………25
5.3后座右侧电动升降器………………………………………………………………25
5.4后座左侧电动升降器……………………………………………………………25
5.5防夹处理…………………………………………………………………………26
5.5.1电机部分…………………………………………………………………...27
5.5.2感应器………………………………………………………………….......27
5.6防夹功能原理……………………………………………………………………26
5.6.2玻璃所处区域的信号采集…………………………………………….......27
5.6.2障碍物的信号采集…………………………………………………….......28
5.7防夹玻璃升降器对安装的要求…………………………………………………29
5.8防夹电动车窗的改进……………………………………………………………30
5.8.1基于“触觉”的防夹…………………………………………………………30
5.8.2基于“视觉”的防夹…………………………………………………………30
5.9电动玻璃升降器过流保护………………………………………………………...31
5.9.1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控制……………………………………………………31
5.9.2电动玻璃升降器过流保护的分类………………………………………...32
5.9.3 PPTC在电动玻璃升降器中应用…………………………………………..32
5.10本章小结…………………………………………………………………………33
结论………………………………………………………………………………………34
参考文献 ……………………………………………………………………. ………...35
致谢 ……………………………………………………………………. ………...........36
到指导作用。
1.4汽车玻璃升降器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电动玻璃升降器的发展很快,它不但在轿车中大量配套,而且也开始在轻型客车中大量配套。最近还有在卡车中配套的意向,其使用放表,安全,舒适的特点已被越来的越多的人接受配套市场的天地是广阔的。随着汽车工业的法杖,电动玻
璃升降器呈现只能性,模块化的发展趋势。
为了使电动玻璃升降器保持强劲的动力,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小心被夹住的不安全因素,目前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已具有一定的智能,他能使玻璃在上升中碰到一定的阻力时,即停止上升并下降,足以防止乘客肢体不小心被夹住的小概率事件。这一功能是靠安装在摇窗电机中的电子模块来完成的,上海大众新开发的帕萨特轿车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具有这种放夹功能。
另一发展趋势就是模块化,在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迎合顾客的个性化要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汽车质量,整车厂逐渐将自制件压缩,并尽量减少整车厂的工作量,将整车厂的精力都放在新车型的开发上,因此提车了模块供货的要求,将原来直接由各供应商提供单个零件,由整车厂在生产线上组装的生产模式逐步转为由一级供应商承担模块供货,整车厂仅作模块组装,这样可大大压缩整车厂的工作时间,加速汽车的更新换代。过去汽车厂是比谁生产线长,今后可能是生产线越长,效率越低。车门玻璃普遍采用安全钢化玻璃,厚度多为3.2mm、3.5mm。随着人们审美观的不断提高,对整车造型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与整车造型风格相匹配,车门玻璃由以往的单曲率渐变为双曲率。但为了满足工艺要求,设计阶段玻璃最小曲率半径R最好能大于1500mm,避免因工艺难度太大而导致的制造成本增加、产品合格率降低。
一般大型货车玻璃玻璃实际运动轨迹的圆弧半径或曲率半径R在3000~4000之间,微型客车在2000~3000mm之间,轿车一般在1500~2300mm之间,一些跑车、造型特别的概念车可能会小于1500mm,门框高H一般说来货车>微型>于轿车,在350~600mm之间。选取R=2000,门框高H=400,总挠度B=10.02mm。3)下止点压缩量:c≤25mm
升降器布置以经验值来判断,但不是绝对的,最终的参数确定需要经过校核,其推荐值如表3.1所示。
表3.1 升降器布置尺寸推荐值
序号变量内容推荐值
1a玻璃托架与玻璃导槽夹角≤104°
2b上止点滚轮间距≥200mm
3c下止点滚轮间距≥190mm
4d滚轮中心到止点余量≥10mm
5e举升臂滚轮的余量≥10mm
6f平衡臂滚轮中心的余量≥10mm
7g马达到内手柄间隙≥5.6mm
8h玻璃残余量3mm≤h≤5mm
升降器与玻璃中心的关系
玻璃升降器在H方向的配置:以玻璃下边缘为基准,放置在中间,在L方向,以玻璃中心为基准,玻璃中心与臂交叉点距离为S,S≤60mm,如图3.5所示。
结 论
与传统玻璃升降器相比,电动玻璃升降器具有可靠性高,结构合理、简单,操纵方便等特点,有效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电动玻璃升降器由电动机、机械升降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结构的关键是电动机和减速器,这两者是组装成一体的,其中电动机采用可逆性永磁直流电动机,电动机内有两组绕向不同的磁场线圈,通过开关的控制可做正转和反转,也就是说可以控制门窗玻璃的上升或下降。电动玻璃升降器的构成,它等于同型手动玻璃升降器加上电机和减速器三部分的总成。本次设计对电动玻璃升降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整个电动升降器的发展,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测;
2、阐述了电动玻璃升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形式和主要技术指标;
3、确定升降器的设计方案;
4、对主要部件进行校核分析,避免出现运动干涉;
5、设计电动玻璃升降器的电子控制系统和防夹设计;
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是基于知识驱动的产品设计开发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除本文所提到的一些传统的玻璃升降器的,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最近国外以开发多种新型玻璃升降器以达到减振、减噪、延长其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宪民 ,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郭竹亭,汽车车身设计[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郭竹亭.汽车车身设计[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QCFF 626--2008汽车玻璃升降器[S].2008.
[5]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Qcrr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S].2000.
[6]姜华.基于KBE的交叉臂式车门玻璃升降器参数化建模技术及软件开发.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5年:24.32.
[7]蒋斌.浅论汽车玻璃升降器的结构与发展[J].汽车技术,1996.2年第10期
[8]黄金葭.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M].长春: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3)
[9]龚徽寒.汽车现代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8)
[10]潘旭峰.现代汽车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杜.
[11]曹云翔 郭瑞文 季强 汽车玻璃升降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J].2003.10
[12]韩勇 车身控制器的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2008.6
[13]L0cker K D.Friction Material~an overview.Powder Metallur—gy.1992,35(4)
[14]Luise G H,AUan B,Georg T N,et a1.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Au—tomotive DiSc Bmkes with S0lid Lubricallts.Wear,1999,232(2)
[15]Bahadur S,Gong D L.Action of Filler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Tri ogical Behavior of PoJymers.Wear,1992,158(1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