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机设计
39页 11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万向传动节.dwg
任务书.doc
提交毕业设计规范.DOC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说明书.doc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机设计开题报告.doc
答辩前后指导教师.DOC
答辩相关材料.doc
签字时间规定.DOC
说明书论文封皮.doc
调整螺塞.dwg
转向拉杆.dwg
转向蜗杆箱.dwg
转向齿条.dwg
转向齿轮.dwg
过程管理封皮.doc
齿条支撑.dwg
齿条衬套套管.dwg
齿轮齿条转向器装配图.dwg












摘 要
汽车转向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的质量严重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转向器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虽然电子转向器已开始应用,但机械式转向器仍然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所采用。而在机械式转向器中,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汽车上。
本次设计主要对一汽佳宝的转向器进行设计。首先对转向器进行了结构上的设计,此转向器选用的是侧面输入,两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优点为:结构简单、紧凑;壳体由铝合金或镁合金压铸而成,故质量比较小;传动效率高达90%;齿轮齿条之间因磨损出现间隙后,可利用装在齿条背部、靠近小齿轮的压紧力可以调节的弹簧自动消除齿间间隙,在提高系统刚度的同时也可防止工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向器占用体积小;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可以增大转向轮转角;制造成本低。
关键词:转向器;弹簧;横拉杆;设计;校核
ABSTRACT
Auto steering gear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automobile. Also the key assembly of vehicle active safety. Its’ quality seriously effecting manipulating stability,with the develop 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steering gear is improved gradually. Although electronic steering gear began application, but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is widely used by automobile and parts manufacturer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mechanical steering gear. Th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were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Auto factories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design is mainly focus on FAW Jiabao. First, design the steering gear’s structure. This steering gear applied beside input. Two terminal output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Its’ advantages is simple configuration and compact. Shell is pressurized carging by aluminium alloy or magnesium ally. So the weight is relatively low. Transmitting efficient can reach 90%. If gap appears between rack and pinion. It can be eliminated by the spring which is located back of rack adjustable to pinion,and spring pressure can be ajusted .Simproving the systen’s stiffness.It also can prevent the impact and noise when it works .Steering gear occupy. Little volume have no steering arm and tie rod. Steering wheel angle can be increased;manufacturing cost is low.
Keywords: steering;spring; horizontal bars;design;check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选题的目的1
1.2转向器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转向器发展趋势3
1.3.1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3
1.3.2汽车转向装置的设计趋势3
1.4转向器概述4
1.4.1汽车转向基本要求及其关键技术4
1.4.2两轮转向及其实现技术5
1.4.3四轮转向及其实现技术7
1.5设计的预期成果9
第2章 设计方案的选择10
2.1转向器类型的选择10
2.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布置和结构形式的选择11
2.3本章小结12
第3章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13
3.1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13
3.1.1计算汽车的原地转向阻力矩13
3.1.2转向器角传动比的计算13
3.1.3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的计算14
3.1.4梯形臂长度L2的计算15
3.1.5轮胎直径RT的计算15
3.1.6转向横拉杆直径d的计算15
3.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15
3.2.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要求15
3.2.2齿轮齿条转向器的主要部件16
3.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材料选择及强度校核17
3.4齿轮齿条的基本参数20
3.5本章小结20
第4章 齿轮轴的结构设计22
4.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受力分析与计算22
4.2齿轮轴的设计计算23
4.3齿轮轴的强度校核25
4.4本章小结26
第5章 转向器间隙调整弹簧的设计计算27
5.1选择材料27
5.2计算弹簧丝直径d27
5.3计算弹簧圈数和弹簧的自由高度27
5.4稳定性验算28
5.5检查δ及δ128
5.6几何参数和结构尺寸的确定28
5.7弹簧工作图28
5.8本章小结29
第6章 轴承、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30
6.1轴承的选择30
6.2润滑方式的确定30
6.3密封结构的确定31
6.4本章小结31
结论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作为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转向系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基本已形成了专业化、系列化生产的局面。有资料显示,国外有很多国家的转向器厂,都已发展成大规模生产的专业厂,年产超过百万台,垄断了转向器的生产,并且销售点遍布了全世界。
1.1选题的目的
在现代汽车上,转向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系统之一,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汽车的转向特性,保持汽车具备较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汽车检测技术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汽车转向系的设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2转向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汽车工业已经经历了百年历程。现代的汽车与发展初期相比,广泛地应用了各种高新技术,并且还在发生更深刻的变革。转向系统作为汽车底盘中的独立分系统 ,在汽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转向技术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机械转向、液压(气压)动力转向、电子控制液压动力转向、电动转向、电子线控转向和主动转向几个阶段。?
目前,四轮转向技术研究的潮流主要表现在对控制理论等软件技术的研究上。将最先进的控制理论与控制方法不断应用于4WS控制器的开发中,同时将人的因素考虑到操纵控制中去,研究由驾驶员、车辆和行驶环境所构成的闭环系统。尽管目前科研人员从结构到控制原理上对四轮转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四轮转向技术还没有真正地步入全面推广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尽管四轮转向车的一些开环指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对其进行主观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从主观评价出发,考虑闭环综合性能指标,即将人—车—路看成一个系统,建立合理、可行的闭环性能评价体系,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统一。另外,还要把四轮转向技术与其他主动安全技术(如ABS、ASR、VDC等)相结合,获得更高的车辆主动安全性。
1.5设计的预期成果
本次设计,我将取得如下成果:1、设计说明书:(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各零件的结构;(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优化;(3)齿轮轴的设计计算;(4)调整弹簧的设计计算;(5)轴承的选择。2、图纸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齿轮、转向齿条、转向蜗杆箱、齿条衬套套管、转向拉杆、万向传动节、齿条支撑、调整螺塞。第2章 设计方案的选择
2.1转向器类型的选择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式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汽车转向器是用来保持或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直线或转弯运动状态,或者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器是将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
转向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种形式的转向器,目前较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蜗杆滚轮式等。其中第二、第四种分别是第一、第三种的变形形式,而蜗杆滚轮式则更少见。如果按照助力形式,又可以分为机械式(无助力),和动力式(有助力)两种,其中动力转向器又可以分为气压动力式、液压动力式、电动助力式、电液助力式等种类
结 论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进行设计与计算。通过汽车转向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转向的基本要求及其关键技术使我们更加的了解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与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比较,让我们知道了更多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优点。设计中对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各部分进行计算并校核,最终确定符合标准。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功用及其结构。并了解目前汽车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比较不同形式的转向器,通过各自的优缺点,完成对其方案的选择和做出适当的改进,从而完成对转向器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
(2)确定选用一汽佳宝汽车的转向器为基本型进行改装。选定其基本参数,计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校核。结果显示,设计后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至此,对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基本完成。设计中因受到自身经验的欠缺,使得转向器部分结构工艺性可能较差,并且因只是理论上的设计,是否能真正符合要求还需要经过实际的应用检验。
最后,虽然设计完成,但仍希望能随今后知识进一步的积累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家瑞.汽车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董丽霞,张平.简明汽车技术词典[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 张金柱,韩玉敏,石美玉.汽车工程专业英语[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建成.汽车转向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 杜浩.汽车设计与研究[M].郑州: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9] 王三民,诸文俊.机械原理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 李玉民,李旭宏,过学迅等.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04,21 (8).
[11] 雷雨成,郑德林,张星等.汽车多轴转向摇臂机构的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7,29(5).
[12]宁介雄,周海霞.汽车摇臂机构的数学建模及最优化[J].机械设计.2007,24(2):65-67.
[13] 雷良榆.新型齿轮齿条式导向机构[J].机械制造.1982.
[14] M.velardocchia and F.Amisano.R.FloraA linear thermal model for an automotive clutch,SAE2000-01-0834.
[15] Christopher C.Bostwick and Andrew Szadkowski.Self-Excited Vibrations During Engagements of Dry Friction Clutches,SAE98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