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高考压轴题的教学——以安徽近三年试题为例.pdf_第1页
拷问高考压轴题的教学——以安徽近三年试题为例.pdf_第2页
拷问高考压轴题的教学——以安徽近三年试题为例.pdf_第3页
拷问高考压轴题的教学——以安徽近三年试题为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 年第 6 期 数 学教学 6 3 9 拷问高考压轴题的教学 一 以安徽近 三 年试题 为例 2 4 1 0 0 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马 林 笔者作为高考数学阅卷指导组成员 有幸了 解考生对高考压轴题的解答情况 部分考生对常 规问题的解答可谓潇洒自如 让人赏识有嘉 可 一 旦应对压轴题尤其是后两问 则判若两人 或 干脆到此 戛然而止 或浮游于问题之外 认识 不清问题的本质 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局促 应对 很少见到思路清晰 简洁明了 彰显考生 功力和灵性的完整解答 至于新颖别致 颇具创 意的方法更是凤毛麟角 为何考生们过不了压轴题这道 坎 呢 难 道仅仅归并为压轴题肩负着 区分 考生水平的 重任 既考知识 更考能力 难度上去了 自然多 不作为吗 在与不少阅卷教师及部分考取名校的考生 的交流中 我有所警醒 这实则与我们长期以往 对学生就压轴题的解答进行过多 善意 的劝导 和 为得分而得分 的指导颇有关联 1 过多灌输所谓 大胆舍弃 的 效能 策略 压轴题就是有难度 做不出来 做不完整 是正常的 做出来倒是不正常的 通读一遍没 有感觉就迅速丢弃 腾出时间去攻克前面的中低 档题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因为从效益最大化的 角度来看 一道压轴题也就相当于两道客观题的 分值 当考生一旦遇到 一反常态 的压轴题时 多不能静下心来探个究竟 纷纷选择 丢弃 策略 由此带来的恶果是认知的肤浅 思考的僵化和信 念的丧失 例 1 2 0 0 7 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第2 0 题 在 医学生物学试验中 经常以果蝇作为试验对象 一 个关有6 只果蝇的笼子里 不慎混入了两只苍 蝇 此时笼内共有8 只蝇子 6 只果蝇和2 只苍蝇 只好把笼子打开一个小孔 让蝇子一只一只地往 外飞 直到两只苍蝇都飞出 再关闭小孔 以 表 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只数 1 写出 的分布列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 求数学期望E 3 求概率P E 据考生考后回忆说 当时看到这题时就感到 纳闷 怎么与原先高考试卷和模拟卷的套路都 对不上 概率统计考题历来都是在解答题二 三 大题的位置 属于中低档题 老师平时也就引领 我们进行一般 强度 的训练 今年怎么放到倒数 第二题的位置 再一读题 目 什么 医学生物学 试验 果蝇 苍蝇 等 脑子就 嗡嗡 作响 心理防线破了 不免在此辍笔 其实 可将本题 转化成如下问题 袋中有 6 个白球和2 个黑球 从袋中随机不 放回地一个一个取球 直到两个黑球被取出为 止 以 表示袋中剩下的白球个数 1 写出 的分布列 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 求数学期望E 3 求概率P E 面对这一 显山露水 的老问题 还有谁不能 处理呢 可见 对待高考压轴题 教师要教给学生 的不应是 放弃 而应主动出击 纵然是难关也 应想方设法去攻克 至少也应是再坚持一下的努 力 其实 在我们求解过程中感到 山穷水尽 之 时 兴许马上就会 柳暗花明 因为试题是命题 专家在我们考生的 最近发展区 上命制的 例 如 考生对下面这道高考题中的第 3 小题少有 问津 能做到底的更是屈指可数 难道真的无法 驾驭吗 例2 2 0 0 8 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第2 l 题 设 数列 0 几 满足a l a a n i c a n l C n N 其中a c 为实数 且c 0 1 求数列 n n 的通项公式 2 设0 吉 c 寺 b n 1 一a n n 6 N 求数列 6 n 的前n 项的和 6 4 0 数学教 学 2 0 1 0 年第 6 期 3 若0 a 1 对任意n E N 成立 证明 0 C 1 对于第 3 问中 C 1 在阅卷中发现有同 学并没有按命题者及指导组的求解思路来处理 而是这样思考的 由 1 知 a a一1 c 一 1 由0 a 1 对任意礼E N 恒成立 则0 a 一1 C 1 1 1 故0 1 一a c n 1 又 a l a 0 a l a 1 由 1 一n c 一 1 得C n 一 一 i 一 至此 犯难了 当c 1 士对任意n N 成立时 未必有 c 一 1 女 当0 0 5 时 c 一 1 则函数f n C 一 递增 当n 趋于无穷大时 C 也趋于无穷大 故c 一 1 由c n l 1 1 得l o g c c l o g 一 i U 即n一1 1 o g n N 恒成立 而a C 为常数 对任意n N 扎一1b 0 过点M 2 1 U 且左焦点为 一 2 0 1 求椭圆C 的方程 2 当过点P 4 1 的动直线2 与椭网 栩交 于两不同点 JE 时 在线段A B上取点Q 满足 l 1 I I I 1 1 证 明 点 Q 总 在 某 定直线上 命题者意在通过本题 主要考查直线 椭圆 的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等 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 从阅卷情况来看 第 1 小题答卷情况尚好 第 2 小题普遍感到棘手 考生答题受阻的主要 原因在于不善于把条件P JE Q四点共线 与 等 式 关 系 l I 1 l A Q 1 I赢l进 行 等 价转化 多数借助惯用的 采点 得分术 第 2 小 题约得3 分左右完成 既定的目标 便草草收兵 其实 从命题组借助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给出 的两种解法来看 应该说还是 比较传统的 优秀 生们是完全可以从容完整解答的 这里我们再 从如下几个不同视角来探寻 思路一 投影思想 记点Q JE 的坐标 分别为 X l Y 1 X 2 2 设直线f 方程 为 Y一1 一4 2 2 代入椭圆方程 1 并整理得 1 q 2 4 k 1 4 k x 2 1 4 k 4 0 6 4 2 数学教学 2 0 1 0 年第6 期 则 卅一 X l X 2 T 又 得 矧 别 则 堕 二 兰 故 4 一 Z口 8 x一 z l x 2 4 2 x l x 2 0 代入 并整理得 七 z一4 1 2 x 由 t 2 x Y一2 0 故点Q Y 总在定直线2 Y一2 0 k 思路二 参数方程思想 设直线f 方程为 1 l t s in a 其 中 为 参 数 为 倾 斜 角 代 入 椭 圆 方 程 譬 y 2 1 得 1 s i n t 4 2 c o s s i n a t 1 4 0 t l t 2 4 2 c o s a s i n a 1 t 2 1 s i n 一 2 a 由 l I l l I I l赢Ij t 7 4一 7C O S C 一 2 x y 9一 故点Q x Y 总在定直线2 Y 一2 0 上 r X 2 思 路 手 伸 缩 变 换 思 想 设 1 则 在新直角坐标系 D 下 椭圆 1 变 口 J 形为单位圆 Y 1 P Q 点 对 应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P f 2 1 厶 Q B点对应 点 故有 l l l I 1 I I 又以DP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为 9 o 一 并整理得 过点 P 作o 的切线的 两切点C D的切点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4 一 2 0 下面证明线段C D上任一点 满足条件 记l P A l a lA Q 1 b I Q B I C lc Q I m fQ Dl 礼 lP CI l P DI t ZP Q C 则7 n n b c 又t 2 m0 a 6 2 m a b C O S t 2 n a 6 2 n a b C O S c o s 嚣i 则t 2 a 6 mn a a b c a 6 6 c 则a c b a b C 即 l I l J f 1 I I 反 之 若Q 点 不 在C D 上 因l P A l IP JE I l I l I I l I l 不变 f B Q f f Q A l 一个增大而另一个则减小 则 I I 1 l I I I l不 成 立 又 2 x Y 2 则在原坐标系下 方 程 对应的方程为线性方程 2 Y一2 0 故点Q在定直线2 Y一 2 0 上 上述求解问题的方法均出自 几位 准 高三学 生之手 贴切地说 是他们和我暑假里在一起 玩 味 出来的 在 闲谈 之中 也还有人提出 由 A 0 得两切点Ql Q 2 坐标 再验证直线 Q1 Q2 即为所求定直线 则更方便 的求解思路 欣赏之余 我突发奇想 十个月后的考场上 他们 还能如此潇洒地 放开思绪 吗 高考是选拔人才 发现人才的重要的选拔 形式 高考也是最能暴露学生学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