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1 讲解与例题 (新版)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11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和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作家作品朱自清简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1925年到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课文背景: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的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字词广场字音识记朗润(rn)眨眼(zh)抚摸(f) 酝酿(yn ning)嫩叶(nn) 蓑衣(su)稀疏(sh) 巢(cho)黄晕(yn) 抖擞(du su)字形辨析“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春”是作者描写的对象,独字为题,简明平实,概括宽泛,富有美感和韵味,给人以清新、简约、明丽之感。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第一部分: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第一层:描绘春天的总体轮廓。从大处落笔,为下文的细致描绘作铺垫。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4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第二层:春草图。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等。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第三层:春花图。从色味、动静、虚实、高低等角度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图画。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第四层:春风图。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9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10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第五层:春雨图。抓住春雨的亮、细、密的特点,按照由静到动、由物到人、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描写。11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第六层:迎春图。写人在春天到来时的欢快和喜悦之情。第二部分:绘春。具体描绘美好的春天。1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第三部分: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1“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之情。2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远近层次分明的山、水、太阳的描写,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使春天醒来时的样子更加形象逼真。3春草图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按什么顺序写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句中的“钻”能不能用“长”来代替?为什么?写了春草的嫩、绿、多、软的特征。按照由物到人的顺序写的。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钻”不能用“长”代替。“钻”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富有动态;而“长”只是小草自然的生长过程。4“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5春花图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按什么顺序写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春花的多、艳、甜的特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6这个比喻句好在什么地方?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7句中的“闹”换成“叫”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完全一样。“闹”不仅有的是响声,而且呈现出一片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描写出春花多、艳、甜的特征;而“叫”只表达“叫喊”之意,感情色彩也不浓。8这句话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抚摸”是像母亲的手一般的“温暖” “亲切” “慈爱”,说明春天给人的感觉是“温暖” “慈爱” “亲切” “幸福” “深含感情”。9写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法特点是动静结合。10句中的“逼”用得很好,它好在什么地方?突出了草之“青”,写出了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11作者为什么特意提到“风筝”?风筝是儿童的天使,又是春天的信号,作者通过风筝,着力把前面写到的春意带到人间。12最后三段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力量方面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这正是对前文几幅图画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最后一句与开头的“东风来了”相呼应,一“来”一“去”,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深层探究图构课文中心思想这篇散文以“春”为线索,描绘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激发人们珍惜大好春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喜爱春天的深切之情。艺术特色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3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具有朴实清新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词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的。从大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有浓厚的抒情味。剖析文意1春作者最后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各自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提示: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三个比喻句分别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2文章是怎样运用拟人、比喻来写景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提示:用拟人的手法,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生动地刻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又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景。赋予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和感情,生机盎然。用比喻的手法,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阅读鉴赏春沈从文天气已经将近四月了,一堆接连而来的晴天,中间隔着几次小雨,把园中各样树木皆重新装扮过了。各样花草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地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开过了花还有责任的,皆各在叶底花蒂处,缀着小小的一粒果子。这时傍近那一列长长的围墙,成排栽植的碧桃花,正同火焰那么热闹地开放。还有连翘,黄得同金子一样,木笔皆把花尖向上矗着。沿了一片草地,两行枝干瘦瘦的海棠,银色的枝子上,缀满了小小的花苞,娇怯怯的好像在那里候着春天的吩咐,颜色似乎是从女孩子的脸上嘴上割下的颜色。天空的白云,在微风中缓缓地移动,推着,挤着,搬出的空处,显得深蓝如海,却从无一种海会那么深又那么平。把云挪移的小风,同时,还轻轻地摇动到一切较高较柔弱的树枝。这风吹到人身上时,便使人感到一种清快,一份微倦,一点惆怅,仿佛是一只祖母的手,或母亲的手,温柔地摩着脸庞,抚着头发,拉着衣角。还温柔地送来各样花朵的香味,草木叶子的香味,以及新鲜泥土的香味。品读: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较,相同点:内容上都以春色为题材,表达了赞颂热爱春天之情;写法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清新优美,巧用比喻、拟人,形象鲜明生动。不同点:内容上朱自清的春丰富多彩,除“春花”“春风”外,还写到“春草”“春雨”“迎春的人”;就描述景物的时间看,朱自清写的是早春,是以“春”为线索,围绕“盼”“绘”“颂”,抓住景色的特征,按春色的画面来组材的。沈从文的春,写的则是暮春的景色,以连晴间隔几次小雨后为背景,按俯视、仰视的观察角度变化来组材。思考:怎样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调动五官感觉,细致观察事物,抓住景物特征,描述生动真切。作者通过视觉写出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优美的语句;通过听觉,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清脆悦耳的句子;通过手摸、面拂的触觉写出了“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给人以春风温和轻柔之感的语句;通过嗅觉写出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样芳香扑鼻的句子;通过味觉写出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这样沁人心脾的语句。全文这种句子有很多,无一不是通过五官感受,抓住特征来写景的,读来令人陶醉,流连忘返。素材搜集描写春的诗词(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描写春的精美文段春天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冯剑华雨)链接中考真题回放(甘肃兰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那是一片十多亩地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夏天到了!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塘边的野草,我们全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都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父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