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洼县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辽宁省大洼县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辽宁省大洼县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一、 课文特点及意图: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另外,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也是今天依然要学习这首诗的原因。二、 教学建议: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全诗,领会文意,培养语感。2、把握文章的整体感受,了解故事情节。3、分析、揣摩文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使学生充分体会汉语丰富、优美的表现力。4、联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文学文化的深厚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过程:1、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用豫剧花木兰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各自读课文,全班齐读 学生默读,疏通文意,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把关,指导点拨强调重点词句。3、合作探究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1)再次齐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以前学过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后答问。(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点滴认识加以集中,必要时也可作补充。4、诵读指导(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发展的节奏。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 (3)男女生背诵挑战赛。 背诵方法面面观: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是利用什么方法将330字的木兰诗背诵下来的。(如:图片记忆法、情节回忆法、规律掌握法、熟读成诵法、抄写记忆法)点拨: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5、分析木兰形象(1)让学生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拟将课文分三个部分让学生口头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应加以肯定。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千余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6、作业布置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编一段故事。 木兰在战场上 木兰在回故乡的途中 木兰到家第二天方法: 1、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2、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3、要讲得精当、简练。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