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凤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无答案)新人教版第一部分:水平卷(共100分)一、选择题(30*2=60分)1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a人文主义 b仁爱精神 c尊重人性 d个人主义2、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3、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4下列有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b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c亚里士多德直接师从于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学说的传承者之一5、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注重理论研究 以科学实验见长 a b c d6、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等。这一发明主要与谁的科学理论创新有关( )a伽利略 b牛顿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7、“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8、“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文中所反映的土地制度首先开始于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北魏时期 d.唐朝时期9、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城市上。其原因是a、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11、“我生来是农夫,死了也还是农夫。”只有这样一位尊敬的劳动者的画家,才能够把劳动者描绘得那么高贵、那么从容。这位画家是a大卫 b德拉克罗瓦 c米勒 d安格尔12、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离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a秦穆公与秦始皇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 c秦孝公与秦始皇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13商鞅变法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14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15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16.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李悝 c吴起 d西门豹 1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8、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为田开阡陌封疆 相地而衰征 整顿吏治,革新政治 尽地力之教a、 b、 c、 d、19、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0商鞅推行县制和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都具有a经济制度改革的性质 b官制改革的性质c监察制度改革的性质 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性质2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22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动力是()a挽救北魏统治的危机 b孝文帝谦虚好学,热爱汉文化c孝文帝要求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d排除冯太后影响,加强皇权2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24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姓鲜卑姓改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姓为汉姓 d消灭了鲜卑陋习25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26、北魏孝文帝“南伐”的对象是a、宋 b、齐 c、梁 d、陈 2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2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势力 b、地主阶级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3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材料三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所涉及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内容?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8分)(3)概括说明材料二这一改革措施对后世的影响。(4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三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6分)32(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史记 张仪列传材料三: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 商君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说法的原因。(4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8分)第二部分:水平测试(50分)一、选择题(4*8=32分)1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a、正确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 c、均正确 d、均不正确3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在统一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鲜卑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鲜卑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藩镇割据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战火连绵 南方政权不断北上,威胁着北魏的统治a b c d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5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6、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7、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b、 c、 d、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9(18分)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 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l,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走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