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教案4】.doc_第1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教案4】.doc_第2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教案4】.doc_第3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教案4】.doc_第4页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岳麓版]【教案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高中二年级必修三教学时间年 月 日题目第1课 孔子和老子课时2课本岳麓书院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课标:1、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重要意义2、知道老子,认识道家思想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识记:1、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2、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1、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和礼,“正名”是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的原因。2、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能力:1、通过观看录相、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2、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评价。过程方法创设历史情境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感悟历史)(史论结合分析、理解、评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一、孔子的学说一)仁1、含义仁者爱人A统治者B所有人2、方法忠恕之道二)礼1、含义周礼2、方法克己复礼正名3、评价仁与礼的关系?1、仁是礼的核心三)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四)天命观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三、评价孔子的思想新课小结第二课时二、老子一)哲学思想1、道2、辩证法二)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愚民政策三)评价老子的思想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点击课件)曲阜旅游景点图师:今天我们先去看一座东方圣城曲阜师: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素王指谁?生:孔子。师:哪国人?生:鲁国人。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三孔”指孔庙、孔府、孔林就在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府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孔林是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持最完整的一处家族古墓群。孔氏家族绵延80代而不绝,可谓世界第一大家族。看图上尼山,推测孔子为什么字仲尼?生:因为排行老二“仲”,因为生在尼山所以字“仲尼”。师:而孔子本人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世界的祭孔活动规模也越来越大。(点击课件)山东曲阜祭孔大典中的乐舞告祭。(点击课件)2010年春季尼山祭孔、成人礼礼记:“男子二十,冠而字”。对于冠礼非行不可,礼记的解释是:“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师:“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的意思是要做到举动端正、态度端正、言谈恭顺,行了冠礼之后由长者取了一个字,才真正成人了。(点击课件)女子的成年礼叫笄j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师:孔子的世界影响力如此巨大,大家想不想了解孔子到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生:想。(点击课件)孔子和老子的图像师:大家知道哪一位是孔子吗?生:左侧。(点击课件)孔子半身像。“七陋”,即鼻露孔,嘴露齿,眼露睛,头圩顶,耳垂肩,手过膝。师:孔子长的帅吗?生:不帅。师:奇丑无比。但古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孔子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想遗产。(点击课件)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师: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极其淡定。而生活中我们知道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曾用十多年时间周游列国,但没有任何一国采用他的政治主张,生活十分贫穷。他自嘲那十余年“惶惶如丧家之犬”。这些遭遇如果换成个普通人,肯定会悲叹。但孔子没有。是什么使他能如此谈定而超然地看待自己的一生呢?生:学习、坚强等。(言之有理即可)目的,让学生先感受孔子的人生,我称为“感悟历史”,“感悟历史”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情感铺奠。这次导入的设计内容比较多,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就略去祭孔的三张图片。(点击课件)春秋时期形势图及铁器图师: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什么会产生于春秋时期?我们分析思想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依据的理论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所以我们要分析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略。(点击课件)春秋的时代特征(前770年前476年)最突出的特征:奴隶制瓦解时期。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儒家和道家学派产生。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师:请一位同学讲一讲“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分析孔子“仁”的含义是什么。生:要求统治者爱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师:我们再根据“仁”的字形推测“仁”的含义是什么?生:仁的字形是指两个人。师:我们平时关注两个人,主要关注的是两个人的什么方面?生:关系。师:对,那“仁”主要指两个人的什么样的关系?生:友好,和谐,友爱的关系。(只要意思正确都可以)师:根据“仁”的字形含义,分析孔子“仁”的含义是什么?生:所有人都应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师:其实孔子的“仁者爱人”还包含着三个递进的层次。(点击课件)“仁”的三个层次:(1)“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2)“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3)“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祭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仁”的第一个层次以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第二层以社会为关节点,维系人际关系的爱。第三层以宇宙为终结点,调和物我关系的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师:说了半天“爱人”,如何去爱啊?给他(她)买个礼物?买好吃的?孔子讲了“爱人”的方法“忠恕”之道。(点击课件)忠:中人之心,故为忠。尽力为人谋。恕:如人之心,故为恕。推己及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师:孔子“爱人”的方法够深刻吧。接着我们来理解“礼”。礼的含义是什么?生: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点击课件)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师:阅读教材找到实现礼的方法是什么?生:“克己复礼”、“正名”。师:“克己复礼”什么含义?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师:“正名”什么含义?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故事一:教材第3页第二段小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解什么含义?生:等级秩序、贵贱有序。(点击课件)故事二: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生:“正名”就是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小组讨论:如何评价“礼”参考答案:积极方面: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传统美德)消极方面: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保守,被后世统治者用于阶级压迫的工具。(点击课件)“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出:仁是礼的核心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出:礼是实现仁的手段,是仁的外在表现(点击课件)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师:根据材料分析“为政以德”的含义。生: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点击课件)论语.子罕记载,过去用麻布作礼帽虽符合周礼,但很费工;当时都改用丝绸来做,比较省力。孔子便赞成当时的做法。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认为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内心的悲戚。师:根据材料分析“为政以德”的含义。生:主张改革礼制。师:近代有一位改革家曾以孔子为先师,号召改革,领导了戊戌变法。他是谁?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必修一没有学到,学生如果不知道,老师就讲出来。)(点击课件)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先进师:阅读材料分析孔子的天命观。生:敬鬼神而远之。师:孔子迷信鬼神吗?生:不。师:孔子是无神论者吗?生:不是。师:那孔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呢?生:人事。师: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生:务实态度。(点击课件)(学生小结孔子的思想观点,落实知识点)(一)仁1、含义:爱人2、方法:“忠恕”之道(二)礼:1含义:周礼2方法:克己复礼,“正名”(三)为政以德(四)对鬼神敬而远之(目的:将知识落实到实处。)过渡: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主张直到今天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名句。(点击课件)“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生朗读。师: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生:教育思想。(点击课件)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f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生朗读。师: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生:教学方法。(点击课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吾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生朗读。师: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生:学习态度。(点击课件)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生朗读。师: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生:学习方法。师:这里的“仁”什么含义?生:真理。师:就如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师: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生:1、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2、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问题探究:师:孔子有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周游列国十余年,自己形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为什么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采纳呢?生: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国变革、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需要。目的:使学生们在课上互相交流,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课堂真正成为大家的,充实了课堂、充实了内容。同时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在求共性的同时也在让学生张扬个性,而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孔子的历史地位。生:孔子的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师: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有哪些思路?生:对中国、对世界;对当时,对后世。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1、在当时2、对后世: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对世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师:你知道北京奥运会选中的五句论语名句吗?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师:让我们多读一些孔子的名言吧。君子泰(安静坦然)而不骄(傲慢无礼),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和谐)而不同(完全一致)。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普遍,公共利益)而不比(私人私利和偏党),小人比而不周。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巧言令色,鲜矣仁。道(导,引导治理)之以政,齐(使整齐,约束)之以刑,民免(躲避,逃避)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我约束而归于正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过渡:(点击课件)孔子问道图师:图中哪一位是孔子?生:略师:孔子在向谁请教问题?生:老子。师:老子在问道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龙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师:老子有哪些深奥的思想让孔子如此感叹呢?阅读教材第3页最后一段。概括要点。生:“道”师:道的含义是什么?(点击课件)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点击课件)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效法)道,道法自然。”师:根据材料你能评价老子的“道”吗?生:积极意义: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中国古代第一个探求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消极影响:客观唯心主义。(点击课件)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师:阅读材料,概括出老子的主张。生:辩证法。师:材料反映了辩证法的哪些内容?生: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点击课件)漫画“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完好无恙”。师:漫画体现了老子的什么主张?生: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师:你能评价老子的辩证思想吗?生:积极方面:提出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消极方面: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师:阅读教材第二段,概括要点。生:政治上“无为而治”。师:无为的含义是什么?生: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师:老子主线无为而治,结果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生: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师:这说明老子向往什么样的社会?生:原始社会。师:老子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分析这种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政策?生:愚民政策。(点击课件)老子名言: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善武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通过学生诵读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地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影响:1、积极影响:文化、伦理学、思维方式、道德人格2、局限性: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愚民。(点击课件)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太极图是道家取法于自然的意念核心。从整体上看,韩国国旗外方而内圆,外刚而内柔,阴阳相生,动静相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精神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点击课件)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脱离神权统治的民族,古人在观察天象当中记录下来的符号, 形成了河洛、太极、八卦等图象, 它不需依靠神的帮助, 它只要按照这些规律, 就可以认识宇宙间的事物,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师: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板书设计第1课 孔子和老子一、孔子的思想体系(一)仁(二)礼(三)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四)对鬼神敬而远之(五)教育思想二、地位、影响地位: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影响:当时、后世、世界一、老子思想1、“道”宇宙的本源2、辩证法思想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二、地位、影响地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影响:1、积极:文化、伦理学、思维方式、道德人格2、局限性: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愚民。教学后记我本人非常喜欢孔子,所以非常喜欢这节课。备课也倾注了许多精力。我希望能通过本节课激励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并准备以这个阶段的晚自习给学生看于丹论语心得录相。所以第一课时在学习孔子的思想主张这一部分补充了较多论语中的句子,每句都要求学生先朗诵,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解读材料和评价孔子“礼”,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学生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可以自己的学习材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历史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培养。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古希腊哲人说:“学生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团需要点烯的火焰。”教材地位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课具有引领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作用。而本课内容难度较大,如何让学生在刚学文科时就能接受文化史的部分内容,显得至关重要。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部分学史的方法,这一切都为在历史课堂中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我力图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实际联系。(此学法符合“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品”历史,唤起爱学。让学生在探究中“思”历史,培养会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悟”历史,鼓励善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历史,促进明智。补充资料释奠佾舞,跳文舞时右手执羽,常用雉尾,左手执龠,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别有立容、立声之意。每个动作皆代表一个字,一节乐曲一组动作。各三个乐章,每个乐章由四言八句(32字)的诗词组成,总共有96个动作。佾舞自汉朝即有,但现今所存的佾舞舞谱只有明、清两代。梁公林,亦称启圣王林,位于曲阜城东13公里处,南倚防山,北临泗水,是孔子父亲叔梁纥同母亲颜征在的墓地。父以子贵,金代封叔梁纥为齐国公,元代封启圣王,因此梁公林又称“启圣王林”。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圣”讳,改称尼山。尼山孔庙始建于后周景德年间,现有建筑69间,庙后为尼山书院,有建筑9间,是仿北京国子监建造的。尼山古建筑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洙泗书院,原名先师讲堂,位于曲阜城东北4公里的泗河南岸,因“洙水绕其南,泗水红经其北”而得名。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自卫返鲁,曾在此设教讲学,册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籍。东汉时诸弟子房舍井瓮犹存。元初已毁。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孔庙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孔子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不过当时孔庙的规模很小,只有庙屋三间。至汉代(公元前206220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历代统治者各取所需,对孔子思想进行改造,将孔子奉为“至圣先师”,皇帝们或派官员或亲去孔庙祭祀,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就曾八次到过孔庙拜谒,孔庙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它位于曲阜城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持最完整的一处家族古墓群。孔林占地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曲阜县城的两倍。林中古冢累累,碑碣林产,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等手迹石刻。据历史记载,孔子的“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诸异树”。至今,已有古树20000余株,枝繁叶茂,四季苍翠,也是中国罕见的一处人造园林。孔子墓在孔林的中部,有一红墙围绕,孔子墓前筑有享殿,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在墓西侧,还有一个小型建筑,名“子贡庐墓处”。据史记记载,孔子葬后,他的学生服丧三年,独有子贡在此“结庐守墓”六年,方肯离去,表示他对老师深厚的感情。孔府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贵族庄园,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合一的典型建筑。占地16公顷有厅、堂楼、房463间,三路布局,九进院落,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孔府始建于宋宝元年(1038年)。孔子去世后,子孙一直依庙居住,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朱元璋诏令衍圣公设置官司署,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弘治十六年(1503年),孔府得以再次拓广,嘉靖年间重修清代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修。颜庙位于曲阜城城陋巷街,是祭祀孔子学生颜回的庙宇。汉高祖过鲁祭孔时始建颜庙。元太定三年(1326年)重修。元至顺元年(1330年)追封颜回为“复圣公”,故又称庙为复圣庙。颜庙明清两代又多次重修增建。现庙园占地约5.6公顷,前后五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中路奉祀颜回夫妇,西路奉祀颜子父母,东路后为家庙。全庙占地约2.4万平方米,现存殿堂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