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救装置的设计
49页 19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中期检查表.doc
任务书.doc
优秀设计.doc
减速器底架.dwg
减速器总成装配图.dwg
卷筒.dwg
卷筒组右板.dwg
外文翻译--汽车自救装置.doc
封皮.doc
底架.dwg
成绩评定表.doc
指导教师评分表.doc
指导记录.doc
摘要.doc
汽车自救装置总成装配图.dwg
汽车自救装置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汽车自救装置的设计说明书.doc
电机底架1.dwg
电机底架2.dwg
离合器装配图.dwg
答辩评分表.doc
评阅人评分表.doc
题目审定表.doc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 ..1
1.1 汽车自救装置的概况……………………………………………………...….1
1.2 汽车自救装置的发展………………………………….……………. ….……2
1.3 汽车自救装置的技术现状……………………………………………..…......3
1.4 设计的主要内容……………….……………………………………..…….....4
第2章 汽车自救装置的方案选择………………………………...……………5
2.1动力源的方案…………………………………………………………..….…..5
2.2传动机构的方案………………………….……………………. .………...…..5
2.3 本章小结……………………………………………………………………....7
第3章 电动机的选择……………………………………………………………...8
3.1 牵引力的确定………………………………………………………..…..…....8
3.2钢丝绳的选择与计算…………………………………………………..…..….8
3.3 电动机的选择……………………………………………………………..…..9
3.4 本章小结…………………………………………………….………………...10
第4章 减速器的设计……………………………………………………………...11
4.1传动形式的选择……………………………………………………………….11
4.2 行星轮传动条件………………………………………………………….…...11
4.3 计算及材料选择……………………………………………………….…..….13
4.3.1 传动比选择分配计算………………………………….………………13
4.3.2 选择齿数齿型……………………………………………….……..20
4.3.3 齿轮计算………………………………………….……………..……..20
4.3.4 材料选择…………………………………………………………....….24
4.4 校核齿轮…………………………………………………………….………...24
4.4.1 弯曲强度校核………………………………………………………...28
4.4.2 齿面疲劳强度校核…………………………………………………...29
4.5 联轴器的选择………………………………………………………………..30
4.6 行星架结构设计…………………………………………………………..…31
4.7 行星轴强度计算校核………………………………………………………..32
4.8 轴承的选择…………………………………………………………………..32
4.9 润滑方式……………………………………………………………………..34
4.1.0本章小结……………………………………………………………………34
第5章 离合器的选择及卷筒的设计……………………………………...…..35
5.1离合器的种类………………………………………………………….……..35
5.2离合器的选择………………………………………………………….….…..36
5.3 卷筒的设计…………………………………………………………………...38
5.4本章小结……………………………………………………………………….40
第6章 联接元件的校核…………………………………………………...……..41
6.1 底架上螺栓的强度校核…………………………………………..………….41
6.2 键的强度校核………………………………………………..……………….42
6.3 卷筒螺栓的校核…………………………………………..………………….43
6.4 本章小结……………………………………………..……………………….44
结论………………………………………………………… …………… ……………45
参考文献………………………………………………………………………………46
致谢…………………………………………………………………………………….47
1.1 汽车自救装置的概况
汽车自救装置包括汽车电动绞盘机,主要用于越野汽车、农用汽车、ATV运动车、游艇、以及其它特别车辆。是车辆、船只的自我保护及牵引装置,可在雪地、沼泽、沙漠、海滩、泥泞山路等恶劣环境中进行车辆自救,并可能在其它条件下,进行清障、拖拉物品、安装设施等作业,是军警、石油、水文、环保、林业、交通、公安、边防、消防及其它野外运动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1.4 设计的主要内容
汽车自救装置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其中包括对电动机的选择,联轴器的选择,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和离合器的选择,钢丝绳的设计和计算校核。其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汽车在危难时刻是否成功脱险。设计的基本内容:本设计将参考现有电动绞盘机的基本形状,并根据设计要求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的设计,在选择汽车自救装置中的电动机后,根据汽车自重选择减速器,使之符合使用要求。最后进行汽车自救装置性能分析计算。在对各种结构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后,运用CAD绘制汽车自救装置的整体图及主要部件的零件图。2.1动力源的方案
本次设计的汽车自救装置的动力源为直流电动机,来使汽车自救装置工作。汽车自救装置主要由:直流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卷筒、离合器等组成。
在以前,汽车自救装置的动力源来源于二冲程发动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由二冲程发动机所提供动力的汽车自救装置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二冲程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在特殊条件下工作时(如高原、高温等环境),二冲程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差,燃料燃烧不充分,使输出功率降低,而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环境。但是,这些缺点在使用电动机时,就不存在了。电动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而且,在包括高原、山区、沙漠等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工作性能。因此,由蓄电池供电的汽车自救绞盘机,已经成为汽车自救装置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本设计中所选的电动机型号为ZXQ-13.5/30.
第3章 电动机的选择
3.1 牵引力的确定
设计要求:3吨以下中型越野车,绞盘机的拉力设计原则一般是以车辆自重的1.5倍为宜。如3吨以下,以3吨为例,车辆自重3000KG,那么绞盘机的拉力应不低于:
F 30009.81.5=44100N (3.1)
F F=44100N (3.2)
3.2钢丝绳的选择与计算
钢丝绳的选择方法:由于绞盘机的使用范围为质量在满载3吨以下的越野车,则钢丝绳的使用范围也为满载质量在3吨以内的越野车。
F=G=Mg=30009.8=29400N (3.3)
结 论
本次设计是汽车自救装置的设计,通过本次设计,让我了解到汽车自救装置在汽车陷入险境时的重要性。以越野车上最常用的汽车自救装置为例,它主要有电动机、钢缆、绞盘鼓轮、导缆器、传动机构、制动系统、离合器、控制匣和控制器组成。电动机由车辆的蓄电池带动,它将动力传递给机械传动装置,再带动汽车自救装置鼓轮转动缠绕缆线;钢缆最初的设计承载能力决定了它的直径大小和长度,钢缆缠绕在汽车自救装置鼓轮上并穿过导缆器,其末端打成环状以连接锚钩;汽车自救装置鼓轮是一个缠绕钢缆的圆柱形装置,它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自救装置圆筒可在遥控器的控制下改变转动方向;当使用汽车自救装置有一定角度时,导缆器将引导钢缆绕上汽车自救装置鼓轮,它将减少钢缆回收时可能对绞盘支架或保险杠产生的危险,往往固定安装在汽车自救装置架或保险杠外;传动机构由行星齿轮构成,它将电动机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强大的牵引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使得绞盘机变得轻便,紧凑;制动系统的作用是当电动机停止工作且钢缆有负重时自动锁紧鼓轮,防止钢缆松脱滑落,并将汽车拽在原地;离合器可以用手操作,改变鼓轮与传动系统的脱离或锁止状态,从而改变鼓轮空转或与传动系统锁死的状态;控制匣将汽车蓄电池的电力通过电磁线圈转化为动能,使操作者能够改变汽车自救装置鼓轮的旋转方向,有的汽车自救装置把控制匣固化于绞盘结构内,有的则可独立一体,按需要安装在适当位置,汽车自救装置在高负荷下运转,因此控制匣使用了高负荷控制系统以应付强大的电流;控制器插在汽车自救装置控制匣上,自由控制汽车自救装置鼓轮的旋转方向。它可以使操作者在操作汽车自救装置时远离钢缆,避免危险。
参考文献
[1]何治中 略论绞盘机处梗安全技术[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5.
[2]李志辉、尹自清、魏赵军195轻型绞盘机的应用[J]林业机械与木工技术设备,2007.
[3]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杨文渊编. 简明工程机械施工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陈兆明、白森主编. 实用起重工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杨文渊编. 起重吊装常用数据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8]孙炜,等.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性能及其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1998,3(4):224-231
[9]冯幸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3-38
[10]高健.机械优化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86-189
[11]卢玉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33-36
[12]孙炜.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性能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4,35(5):249-252
[13]朱龙英,顾玲,陈伟明.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5-128
[14]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165
[15]粱以德.新型安全离合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12(4):53-59
[16]吴序堂.齿轮啮合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6-29
[17]濮良贵.机械零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9-140
[18]楼鸿棣,邹慧君.高等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7-69
[19] Gary G Field.Color and Its Reproduction[M].GATF Press,USA,2002.14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