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技巧.doc_第1页
消息写作技巧.doc_第2页
消息写作技巧.doc_第3页
消息写作技巧.doc_第4页
消息写作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息写作技巧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体裁。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一篇完整的消息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等部分,而背景材料可穿插在文中。新闻六要素(即5W1H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和how如何)的具体内容,在一则结构较完整的新闻中,新闻六要素应该齐全、明确,这似乎是众所周知的写作常识。但在不同的新闻事件中,每一个新闻要素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是各不相同的。一、标题制作技巧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报在手,读者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继续往下读。标题抓不住人,文章再好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依据笔者的体验,制作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应力求把握三个关键词:准确,简约,传神。第一关键词准确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可以由此引伸出几个第二层次的关键词:完整、清晰、恰当、贴切。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主标题:“云和师傅”在25个省开发食用菌副标题:六千多农民年净收入超亿元引题:丽水市政府出台红头文件主标题:1000名山区大龄青年做新郎云和木制玩具从“制造”转向“创造”做题欠准的常见病大约有这么几种:一是主旨不明造成误差;二是工作不细造成误差;三是用语不当造成误差。下面举一例。 经济日报二版发了篇新闻,谈我国南方地区何以出现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和严重旱情。问题出在标题上:南方今夏为何罕见高温在“为何”与“罕见”之间漏掉了关键的“出现”二字,意思正好相反,成了个“南辕北辙”的错题。 还有一类问题是刻意渲染、大肆炒作造成标题失实。一家小报出了个大标题:花园口决口乍看心里“格登”一下,1938年6月,国民党曾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酿成震惊中外的“花园口决堤”事件,莫非花园口又溃堤了?细看文内,并非如此,不过一桩无关紧要的事情:花园口附近一处外堤护坡的下沿塌了个口子,很快给填上了。小题大做是为了耸人听闻,故意误导读者,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第二关键词简约简约是标题的特殊要求。何谓简约?说白了就是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第二个字,得有惜墨如金的心理、删繁就简的功夫、标新立异的诉求。也可引伸出几个第二层次的关键词:凝练(用语精当)、明快(一看就懂)、扎实(不虚不浮)、大略(点到即止)。简约的标题,醒目、顺耳、动听、易记、易传。值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看今日云和的几个标题:决战岚头岭大南山上的元宵节泉溪有口致富泉“菌嫂”李金岳雨夜大转移洪峰到前1小时“云和师傅”进军西部“云和师傅”走上演讲台“云和师傅”谷城传艺“托得利”重金聘请“洋总监”田头问计时评:改革赋、开放赋、市场赋、“刹车”辩及进退辩、快慢辩、利弊辩三个字的: 话粥两个字。 通讯:采访了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爱厂如家的全国劳模,标题是:家才一个字,只有这个字才能概括主人翁的事迹、凸现主人翁的精神。第三关键词传神 传神是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相对于准确和简约而言,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什么叫传神?就是要尽可能把标题做得情趣盎然、寓意深长、韵味十足、神采飞扬。获中国新闻奖的: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妙在一个“死”字、一个“活”字; 首都机场:停得了飞机停不了车标题通过物体体积的显著落差,造成新闻事实的强烈对比,使人急欲知其所以然,一下抓住了读者。 做标题需要灵活运用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譬如排比、对偶、双关、比兴、借喻、用典、设问、拟人、押韵,但在更多的情形下是一种即兴创作,靠的是践行与感悟。 有一篇消息讲的是儿童玩具多为枪炮刺刀、短剑长矛,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效应,既不能彻底销毁,也不该尽数保留。该做个什么样的题?编辑是这样做的:来一次儿童玩具的“裁军”好就好在巧用“裁军”二字,当时美苏两霸的裁军谈判正热火朝天,这俩字的见报频率相当高,信手拈来,可谓灵气十足。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一天中国代表团的比赛成绩有喜有忧,记者为相关消息做的标题也是用对仗手法(见报后被新闻出版报作了点评):五朵金花开了这朵开那朵中国女排输了荷兰输古巴近年来,今日云和在标题传神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玩具轮”滚出一个“小车村”借代引题:昔日为竞争对手 今朝成合作伙伴对比主题:“新科”与“木深宝”携手闯中原拟人我有儿孙一个排夸张引题:玩具木屑种香菇 菌棒废料育苗木 苗木成材做玩具主题:云和两大产业“联姻”结硕果比喻引题:云和玩具木屑成为香菇种植原料好处多主题:菇农多挣三百万 树木少砍八千方对比引题:云和实施“壮苗工程”主题:让农村孩子既“壮身”又“壮脑”库区“愚公”5年向山要田70亩比喻准确、简约、传神,三者上下统辖、层层递进,准确是第一位的,简约是第二位的,传神是第三位的。它们又是相互包容、相互助长的,好标题往往声情并茂、神形兼备、雅俗共赏、张弛有度,也就是说,同一标题完全可以兼具准确、简约、传神三大要则的素质。二、导语写作技巧 新闻导语,就是在一条消息的开头,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思想及意义,以便读者迅速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他们进一步读完全篇。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 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是有重要性的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事实的实质性内容往往最有特色、最受读者关注,也最有吸引力。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语:“过了一个舒心年,云和县云坛乡菇农又打算到河南去了。5年前,他被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局请去当上了香菇师傅,在当地推广食用菌。”(“云和师傅”在25个省开发食用菌、讲过程、头条)因此,将它写在最前面的导语里,是最吸引读者的。 不能要求将新闻的六要素全写进导语里,但可以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二个最重要最能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入新闻导语之中,其余的要素则分散到新闻的正文部分去交代。请看这样一条新闻导语:“农村发生邻里纠纷、夫妻吵架等小矛盾,有“娘舅”乡村调解员出面解决,这一招在云和镇很凑效。”(今日云和)这条导语很别致,很富吸引力,但它只交代了“地点”和“事件”两个要素,而将通常放在导语中的“时间”要素放到了第二段才交待,何也?事实的重要性之故也。不成功的导语则让人不知所云,如坠五里烟雾。请看这样的长新闻导语:“最近,泉州市文管会在开元寺殿前左边宋代方形石塔下发现一座五代石经幢,这座石经幢建于南唐保大4年(公元946年)3月18日,经幢用坚细太湖石刻制,雕工精致,主体是八角形,直径四十六厘米,高一米二十八厘米,各边长为二十厘米,顶盖及基座都雕刻形态优美的飞天和其他图案,石刻文字基本完整,字迹清晰可辨,是泉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文字保存又最完整的一座石经幢。”这条新闻导语竟有163字,作者把不必要的背景、数字以及繁冗的描写不加选择地塞进导语里,不但使读者喘不过气来,理不清头绪,而且使最主要的事实掩盖在一般化的繁琐的事实之中,让读者不得要领,莫名其妙。二、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新闻导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导语给读者的印象一定要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说,导语必须简明而扼要,言简而意赅。只有这样,才能使导语写得具体、肯定、准确,才能使导语写得短小精炼、干净利落。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本报武汉专电3月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发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湖南日报)”这条导语只有一句话,31个字,它把新闻事实中的时间、事件、结果三要素十分清楚地作了交待,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让人一目了然,明白无误。可谓简明扼要。又如:有意发展循环经济,却又缺少技术,正当淳安县威平镇技术人员发愁时,云和师傅上门去帮忙。(38字)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许多著名的通讯社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美联社先是规定导语只能在27个字以内,后又规定了能超过23个字。新华社对向外报道的导语规定,最好不超过25个英文字。这就要求导语写作中,要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尽量不用复合句、从句等。请看这样一条导语:“本报福州讯日前,福州九星集团公司正式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对武汉市技术监督局在该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专利侵权案中,向法院及国家专利局出具虚假文件,导致其巨额损事件,要求武汉技监督局在媒体上赔礼道歉,并赔偿500万元的经济损失。作为国家打假的监督行政机关,因涉及在专利侵权案中作证被推上被告席,为全国首例。”(羊城晚报)这条导语,未含标点符号就长达147个字,几乎占了整条新闻的一半。读者在阅读之时,一下子难以弄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导语,不能引导读者把握消息的主旨,完全丧失了导语的作用,称之为“瞎导语”是恰当不过的了。作者试图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待清楚,于是将本应放在正文中叙写的新闻背景、新闻的主要内容都硬塞了进来,反而适得其反,让人无所适从,让原本可以出彩的新闻失去了诱了的光彩。导语要尽可能地只突出一个方面,方能简明扼要,简明扼要的导语是提炼、概括出来的。新闻中是不容许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存在的,导语是如此,累赘的语言必须走开。 三、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怎样才能使导语写得生动活泼,引个入胜呢?这就需要选用形象的事实,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来写导语。 看一条成功的导语:“今天下午,记者终开见到了陆蓓英。撩开门帘进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妇女。她一头披耳短发,遮住了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文汇报这条导语用“身材瘦小”,“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来描写被拐卖妇女陆蓓英的外在形象是最富有特色的,因而让人读之便欲罢不能。又如:12月29日,离云和县城40公里、海拔1000米的大湾乡项山村,35岁的余传隆与云南姑娘曾永梅正在举行婚礼,整个小山村热闹非凡,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前来祝贺。其实,形象描写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新闻导语的写作是完全可以“借用”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既说明了导语的重要,更说明了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 新闻导语的写作,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形成了一些新闻界公认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但我们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有独特的角度,新鲜的内容,还必须注意表达方式上的刻意求新,力求写得和别人不一样。俗套的表达,往往会使本来具有新意的新闻事实明珠暗投,失去光泽,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因而要敢于创新、敢于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 请看新华社著名记者郭春玲写的新闻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新华社7月16日电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导语构思奇特,打破了追悼会消息的传统格式。追悼会消息的导语,过去往往是“某月某日某人追悼会在某地召开”,几乎是千篇一律,刻板至极。这条导语则一反常规,一开始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鲜花、翠柏丛中”,“金山同志的遗像”,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耳目一新。又如:4月17日下午,云山肃穆、箬水呜咽,魏剑明同志追悼会隆重举行。云和殡仪馆内,庄严肃穆、鲜花簇拥、哀乐低回。灵堂前,站满了前来哀悼的人们;大门两侧,两排花圈寄托无限哀思;殡仪馆外,“魏院长您走好”、“人民好法官魏剑明与世长存”的横幅,格外醒目。散文式、白描式的导语在消息写作中广泛运用。如:巴格达的上空乌云密布。“本报讯(记者 练云伟)鲜嫩嫩的香菇、圆滚滚的毛芋、绿油油的青菜在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兴陆村的200多亩盐碱地里,各种鲜嫩欲滴的果蔬正旺盛地成长着。“不毛之地”竟然也能长出这样漂亮的果蔬?当地的农民看了都啧啧称奇。”这则导语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用简炼的语言,描写新闻内容中最富有特色的事实,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是创新。三、主体写作技巧 消息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闻背景(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举措(怎么做)结果(做得怎么样)等内容。以“云和师傅”在25个省开发食用菌为例:新闻背景:云和本地资源短缺。主要举措:政府培训、组织机构、联络处、网上亮相等。结果、效果:河南、湖北等省一些市县政府和企业不惜重金前来挖人;年净收入超亿元。在这篇消息中,穿插了一个“汤良川创业”小故事,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这就是“新闻故事化”。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这样定义新闻故事化。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正因为此,在西方许多大报的总编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 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云和师傅”在25个省开发食用菌六千多农民年净收入超亿元本报讯(通讯员聂伟霞练云伟记者施龙有)过了一个舒心年,浙江省云和县云坛乡沈庄村的菇农叶长根又打算到河南去了。5年前,他被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局请去当上了“香菇师傅”,在当地推广食用菌生产。他办的食用菌菌种场去年一年就售出菌种50多万瓶,赚了50多万元。 像叶长根这样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农民,在仅12万人口的云和县有6000人之多。他们到全国各地进行异地开发,既为自己创业致富,又为异地农民传经送宝,足迹遍布25个省的135个县。异地开发的领域从最初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