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一中2013年10月份高三学年语文试题第i卷甲 必选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他们的意向、感情。这些动作,有的后来成为社会生活的习惯,并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礼”。“礼”成了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人类在刚刚能直立行走时,他们的行走姿势、大约跟现在动物园中猩猩单用后肢行走时的姿势差不多,弯腰曲背、身体前倾、步履蹒跚,前肢下垂、离地面很近。以这种姿势行走的人们,当他们站定表示友好或敬意时,前肢着地、后肢弯曲就是很自然的了。人类的先祖在静止时比行走时更不易保持直立,这一点,在近代力学中是找得到原理的。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进入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朣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延续和巩固。这种情景,我们在现在的日本“榻榻篾”上还能看到。日本民族在榻榻篾上“两膝著地,以尻著腫而稍安”为坐。当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经统治阶级改变和发展的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了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之礼”;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顿首”;而“吉拜”则属于“常祭之礼”等等。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封建统治阶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并日见其明显。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清末,四川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是否有过这种主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这个民间传说本身,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跪拜礼的意愿。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对跪拜的厌恶。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1从原文看,下面对跪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最初的行走与跪拜礼有相似性,如后肢弯曲、前肢着地,这就是跪拜的雏形。b人类的坐姿与跪拜也有相似性,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就体现了这一点。c跪拜礼形式多样,“稽首”“顿首”“空首”“膜拜”等,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等级差异。d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的姿势,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2“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不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根据原文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b但毕竟跪拜沿用了三千年之久,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的,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c从以上意义来看,我们还要努力消除“毒素”,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难以肃清,如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说明跪拜沿未绝迹。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礼”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内部组织的对人民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根本礼节。b本文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旦被统治者利用,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合乎历史的发展趋势。c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间,也不得不改变。d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生中人格侮辱的成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注涴(w):沾污。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审问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3分) (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凡民所失,悉奏除之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5分)译文: (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道中寒食陈与义【注】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2)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逍遥游)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双鞋的影响力 李曙(1)艾维尔年仅20岁,他的父亲在都尔市橡树大街开了一家鞋铺,已经30多年了。艾维尔从小就跟父亲学手艺,父亲临终前对他说:“孩子,你是个鞋匠,鞋匠的一生,就是要做好每一双鞋。” (2)艾维尔现在每天一大早就打开店门,一边做鞋一边接生意。这天下午,一个不到30岁的女人走进店里:“艾维尔,我来取鞋了!我叫米莉娅,订了一双鞋,那时还是你父亲管着这个铺子。”(3)艾维尔把父亲留下的账本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没有啊,米莉娅小姐,这里没有你的记录。”“怎么会呢!”米莉娅急了,“我还预付了鞋钱呢,肯定是你父亲忘记写上了。我可是等着这双鞋穿呢!” (4)艾维尔看看米莉娅,她一身衣服虽然旧了些,倒还过得去,但脚上的鞋实在是太破了,前头的鞋帮和鞋掌已经裂开,像张大的嘴巴。“你别急,米莉娅小姐,”艾维尔说道,“我给你赶做一双鞋。”艾维尔一边说一边给米莉娅量好尺码,“你明天来取吧,但不要太早,胶水晾干需要一段时间。”(5)这天晚上,艾维尔铺子里的灯光一直亮到后半夜。第二天中午,米莉娅来了。她把新鞋穿上,轻轻跺了跺脚,对艾维尔说,“小鞋匠,你真行,鞋做得不错! ”然后就穿着新鞋神气地走了。 (6)大约两星期后,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来到艾维尔的鞋铺。“你就是艾维尔吗?”警察问。“是的。”艾维尔请那个警察坐下,“您是要做鞋吗? ”“不,我是来了解一件事的。你有没有给一个叫米莉娅的女人做过鞋? ”“米莉娅?”艾维尔想了一下,“我是给她做过鞋,有什么问题吗? ”“她是个骗子。”警察说。“我知道,”艾维尔并不意外,“她从我这儿骗过一双鞋。”(7)他讲了米莉娅来讨鞋的经过:“我父亲是个非常仔细的人,他一生都没有记错过一次账。”“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给她做鞋呢?”警察很不解。“她太需要一双鞋了。我是鞋匠,不能让一个人穿着那样破的鞋从我这里走出去。”停顿了一下,艾维尔有些不安地问,“米莉娅现在在哪儿?”“她在拘留所里。”“那双鞋是我自己愿意给她的,你们就不要为难她了。”“小兄弟,米莉娅可不只是诈骗一双鞋的事。”警察笑笑,“我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既然那双鞋真是你做的,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市长夫人要请你做鞋。”(8)两天之后,有人来请艾维尔去一趟市长家。看着这个还是学生模样的小鞋匠,市长夫人问道:“那个叫米莉娅的女人,她的鞋真是你做的吗?”艾维尔点点头。“你知道我为什么请你做鞋吗?”艾维尔摇摇头。“那天我去女子拘留所参加一项公益活动,那些囚犯穿得又脏又破,哪里还像是女人啊。可就在那时,我看到了米莉娅的鞋,一双新鞋,那么精致,那么漂亮。那一刻,我简直有些嫉妒那个女人了。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请做这双鞋的人给我也做一双,不,是一大堆。” (9)艾维尔没有说话,但心里甜滋滋的。 (10) “后来我请警察局的人帮我打听一下是谁给米莉娅做了那双鞋,我听他们说米莉娅那双鞋没有给钱,而且你那时候就知道她是讹诈你的,是吗?”艾维尔又点点头。 (11) “那你为什么还把鞋做得那么精致?随便给她一双不就行了吗?”“我父亲说过,我是鞋匠,我的一生就是要做好每一双鞋。”艾维尔说完就开始为市长夫人量尺码,商量鞋的样式。 (12)现在,整个都尔市几乎所有人都想拥有一双艾维尔做的鞋。艾维尔记录订鞋的本子已经用到第9本,最近排队的人想拿到订做的鞋,至少要在两年之后。(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小见大,一双制作“精致”“漂亮”的鞋子,揭示出一个道理:人一生只要尽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b市长夫人“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请做这双鞋的人给我也做一双,不,是一大堆。”的话,从侧面写出艾维尔制作鞋手艺高超,技术精湛;“艾维尔没有说话,但心里甜滋滋的。”表现出艾维尔,无私帮助别人之后的充实与内心的喜悦。c小说的结局告诉我们勤劳朴实善良的人,尽职尽责,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回报。d艾维尔的父亲临终前对他说的话中,隐含着父亲对艾维尔继承遗业,发展扩大鞋铺,发扬光大祖业的朴实而美好的愿望。 e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侧面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做人要朴实善良、尽职尽责的主题。(2)第四段对米利娅衣着的描写,在语段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结合小说简要概括艾维尔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6分) (4)探究小说中的“一双鞋”,有着怎样的影响力。(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湖畔的珍珠 兰守亭梭罗的思想、行为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他的生平简单却耐人寻味。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年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他才回到康科德城。1854年,梭罗的瓦尔登湖出版,该书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这一段隐居生活。此书已经出现了两百多个版本,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梭罗于1862年病逝,年仅44岁。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实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梭罗对工业文明和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心里的呼声。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是他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的一个幽雅僻静的去处。这个地方不仅给他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他声称要将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奉献到公共福利上来。在许多人看来,梭罗落落寡合,喜欢孤身独处。如果仅仅是这样认为,也许是对他的曲解。梭罗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居住,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单从这些就可看出他也是积极走向人生的。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他并不在意某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想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时,他就来了,觉得住够了时,就又走了,没有任何的伪饰和造作。(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说梭罗的生平“耐人寻味”,是强调梭罗一生的追求值得人们仔细体会。b梭罗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又向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柄斧头,可见梭罗尝试写作是受了爱默生和奥尔科特的影响。c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事实就是选择了简朴,他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中,放逐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甚至超越了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d瓦尔登湖在“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e梭罗重视精神境界,反对物质至上,淡泊名利,死时年仅44岁。他的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简单而馥郁的,他有孤独而芬芳的人格魅力。(2)为什么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请联系全文回答。(6分) (3)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与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居有什么不同?请联系全文回答。(6分) (4)有这样一个调查: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被调查者中有92.3%的人选择了“否”,只有5.6%的人选择了“是”。你是怎么看梭罗的生活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新思维”给某些人提供了这样的口实: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局在于政府,“新思维”有问题,现在是改弦更张这种状况的时候了。b我们正处于感官大解放的时代,“春晚”上声光电的刺激、“大片”上的大型场面、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大众的屡试不爽的手段。c春节长假期间,武汉百货类卖场、餐饮业、美容美发、娱乐业等,赚个盆满钵满。而消费热点与往年相比也有一些别样的“年味”。d李校长的书法大作曾获书法界最高奖兰亭奖。品读其字中乾坤,但觉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看似随意,实则谨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b新一期钟山刊登出了三十年(1981-2011)十大诗人评选结果,朦胧诗代表人物北岛高居榜首,也是获得唯一全票的诗人。c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读朱自清的散文, , 。 , , , 。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a b c d16、把下列长句改为4个短句。 (5分)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16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 17、阅读下面短文,解释划线的字。(6份)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注释】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朝士:朝中官僚。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罢朝:结束朝会。过: 是: 佯: 遽: 犹: 复: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学者孙寄圃曾给儿孙撰写一联:甘守清贫,力行克己;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晚晴作家、书法家何子贞写有家训联:入世须才更须节,传家积德还积书 近代学者王湘绮为家人写有一副对联: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10月份月考答案1d “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错,应是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动作。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2d 原文已说得很明白,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3b “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错,原文说“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可见跪拜礼还未消亡。4d 贷:饶恕5a 排除句。为卢之翰所为,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6d 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非杀一儆百7(1)(5分)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2)(5分)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解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安用哉:安哉,反问句;用,因为。 陈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陈腐的粮食。困:使动用法,使困。 所失:所字结构,失去的(粮食)。(2)被酒:醉酒。威仪:庄严的仪容。所以:用来。重朝廷:加重朝廷(的威望)。非也:否定判断句式。句意1分。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手法”2分,“赏析”3分。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9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10、略11、(1)b、d b项,“无私帮助别人之后的充实与内心的喜悦”有误。d项,“隐含着父亲对艾维尔继承遗业,发展扩大鞋铺,发扬光大祖业的朴实而美好的愿望”,夸大了隐含的内容。(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米利娅的描写,并引出下文艾维尔为她做鞋,以及警察上门,市长夫人要求做鞋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显得更有波澜。内容上,从侧面表现了艾菲尔早已识破她的谎言,但仍尽职尽责,更能突出她的善良的品质,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生动。(3)勤劳 善良 尽职尽责 纯朴厚道(答出3点3分,举例3分)(4)你的职业道德决定你手中饭碗的含金量。勤劳朴实善良的人,尽职尽责,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回报。人一生只要尽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每一点2分,结合现实拓展2分)12、(1)b、d b项,梭罗尝试写作与奥尔科特无关。d项,“这表明美国人喜爱独处的生活方式”无中生有。(2)很多人对梭罗存在着曲解,自然也不是真正理解瓦尔登湖,因此它是寂寞的;瓦尔登湖记录的简单淳朴的生活,能让人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所以是恬静的;瓦尔登湖记录的是梭罗在孤独中对人生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是智慧的。(3)中国古代文人的隐居是避世的,而梭罗不是,他选择独居,只是将时间腾出来深刻思考,品味人生;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积极走向人生的;这种简朴的生活,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著追求的表现。(4)很赞赏。梭罗天生喜欢大自然,他平静从容地选择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不仅是他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他早已悟透人生,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他的生活比起我们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想做该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们却在为了某种更富裕的生活,某种不该有的欲望,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不赞赏。梭罗离开纷繁复杂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他在这里,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生活落落寡合,孤独寂寞。他想要孤独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逃避,一种不敢面对世俗生活的逃避,是在逃避人生。(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不要太拘泥于答案。)13、a 【解析】试题分析: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与“这种状况”有重复,应删去“这种状况”;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c盆满钵满:形容赚钱很多;d: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专指书法。14、c【解析】试题分析:c(a项是主客颠倒。b语序不当,“唯一”应为“获得”的状语,而不是“全票”的定语。d项“施用”与“催生技术”不搭配。)15、c【解析】试题分析:句是无条件复句“不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保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 乡镇对选调生管理办法
- 二级管理账户管理办法
- 企业创新积分管理办法
- 企业资产奖励管理办法
- 云南茶园基地管理办法
- 临床认证学生管理办法
- 乡村诊所销售管理办法
- 企业改造资金管理办法
- 乌鲁木齐婚假管理办法
- 直播电商结算管理制度
- 吊篮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儿童腺病毒肺炎课件
- 芜湖凤鸣控股集团(筹)2024年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点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经济学(本)》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CJ/T 30-2013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巩固)
- 调岗协议书合同补充
- 2025香河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果蔬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