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遥控器前盖注塑模设计
57页 24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7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0总装图.dwg
A1动模镶件1.dwg
A1定模镶件.DWG
A2动模镶件2.DWG
A3斜顶-4张.dwg
A3零件图4张.dwg
DVD遥控器前盖.DWG
DVD遥控器前盖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doc
DVD遥控器前盖注塑模设计论文.doc
中期检查表.doc
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doc
摘 要.doc
设计任务书.doc









目录
前言...1
1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3
2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11
3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13
3.1 偑件计算13
3.2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13
3.3 注射机及型腔数量的校核14
4 塑件分型面位置的确定16
4.1 分型面的形式16
4.2 分型面选取的原则16
5 浇注系统设计17
5.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7
5.2 主流道的设计17
5.3 主流道衬套设计18
5.4 冷料井的设计19
5.5 分流道的设计20
5.6 浇口设计21
5.7 浇注系统的平衡24
6模架和标准件的选用25
6.1 定模板25
6.2 定模固定板26
6.3 动模固定板26
6.4 垫块26
6.5 动模座板26
6.6 标准模架26
7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28
7.1 导向机构的功用28
7.2 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28
7.3 导柱和导套设计29
7.4 导柱和导套材料的选择30
8推出机构及脱模机构的设计32
8.1 推出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32
8.2 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32
8.3 该塑件的推出机构设计33
8.4 推出机构的布置33
8.5 数控编程加工33
9侧面分型与抽芯的设计计算36
9.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分类36
9.2 斜滑块的导滑形式36
9.3 设计要点36
10 成型零件的设计计算38
10.1 定模结构设计38
10.2 动模结构设计40
10.3 成型零件钢材选用42
10.4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43
10.5 侧向抽芯零件工艺编程45
11 排气系统设计47
11.1 排溢设计47
11.2 引气设计47
11.3 排气系统设计47
11.4 该套模具的排气方式47
12 调温系统的设计计算49
12.1 冷却系统49
12.2 冷却介质49
12.3 冷却装置的理论计算49
12.4 冷却装置的结构形式51
13 模具工作过程52
参考文献54
致谢55
附录56
1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1.1 塑件(DVD遥控器前盖)分析
1.1.1 制件模型(平均壁厚1.5mm,尺寸数据详见塑件零件图)
1.1.2 完成Pro/E 塑件3D建模塑件表面积及重心位置分析
体积 = 2.3934741e+04 毫米^3
曲面面积 = 4.6456421e+04 毫米^2
密度 = 1.0500000e-09 公吨 / 毫米^3
质量 = 2.5134478e-05 公吨
根据_PRT0001坐标边框确定重心:
X Y Z 9.3987867e+00 -4.9379076e-02 1.0703648e+00 毫米
相对于_PRT0001坐标系边框之惯性. (公吨 * 毫米^2)
惯性张量
Ixx Ixy Ixz 9.4162170e+07 1.3327126e+04 -2.9276143e+05
Iyx Iyy Iyz 1.3327126e+04 8.6382232e+07 -3.9751835e+04
Izx Izy Izz -2.9276143e+05 -3.9751835e+04 1.2335565e+07
重心的惯性(相对_PRT0001 坐标系边框) (公吨 * 毫米^2)
惯性张量
Ixx Ixy Ixz 9.4134449e+07 2.1215915e+03 -4.9864824e+04
Iyx Iyy Iyz 2.1215915e+03 8.4221715e+07 -4.1027958e+04
Izx Izy Izz -4.9864824e+04 -4.1027958e+04 1.0202650e+07
主惯性力矩 (公吨 * 毫米^2)
I1 I2 I3 1.0202598e+07 8.4221737e+07 9.4134479e+07
从_PRT0001 定位至主轴的旋转矩阵:
0.00059 -0.00022 -1.00000
0.00055 1.00000 -0.00022
1.00000 -0.00055 0.00059
从_PRT0001 定位至主轴的旋转角(度):
相对 x y z 的夹角:
0.000 -89.964 0.000
工作过程
1.对塑料进行烘干,并装入料斗;
2.清理模具型芯、型腔,喷涂脱模剂,进行适当的预热;
3.合模、锁紧模具;
4.对塑料进行预塑化,注射装置准备注射;
5.注射,其过程包括充模、保压、倒流、浇口冻结后的冷却和脱模;
6.脱模过程:开模时,开、合模系统带动动模部分后移,模具从主分型面处打开,滑块行位机构最先开始动作,外侧卡扣部位开始抽出。同时主流道凝料在冷料井拉料杆的作用下,与主流道衬套分离后,随动模后移;分流道凝料在动模上分流道的作用下,也随动模一起移动;继续开模到一定距离,推出机构开始动作,推板在注射机顶杆的作用下,带动斜推杆和塑件推杆以及拉料杆动作,在内侧及端面卡扣部位进行抽芯的同时完成塑件的推出,至此塑件与模具完成分离;在这个过程进行的同时潜伏式进料的流道凝料也被流道推杆剪断,流道凝料与塑件分离,最终在推板作用下由拉料杆将整个流道凝料推出。此时可将塑件取出。
7. 塑件的后处理:清理浇道凝料,将塑件置于红外线灯烘箱中,调温至70℃,保温2—4小时。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在毕业前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或撰写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学习深化、提高和全面总结的综合训练。我的设计是对DVD遥控器的前盖塑件进行注射模具设计,包括对塑件三维建模分析、整套模具的结构设计与计算。首先是完成对塑件的测绘和Pro/E建模分析,然后进行模具结构设计与相关计算,最后将主要零部件与模具总装图用AutoCAD进行了绘制。
在四个多月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但通过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相互讨论,都一一把问题解决了,感觉收获很多,尤其是对两个专业软件(Pro/E、AuToCAD)以及Office软件的应用,又有了新的体会。就要离开校园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次设计为以后工作应用作了一些准备。
参考文献
[1]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98.
[2]许发樾.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0-90.
[3]刘彩英.塑料模具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60.
[4]徐佩弦.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0-80.
[5]机械工业职业鉴定指导中心[M] .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5-20.
[6]高佩福.实用模具制造技术[M] .轻工业出版社,1999,12-26.
[7]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60-82.
[8]林清安.Pro/Engineer Wildfire 2.0 模具设计[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叶久新.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80.
[1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二卷)[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208.
[11]张建钢等.数控技术[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00-210.
[12]胡蓉,PRO/E在模具中的应用[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5,(1),10-12.
[13]梅红吹,余拔龙,浅谈塑料模具CAD/CAM设计与制造工艺[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8-9.
[14]朱福顺,王鹏程,郭胜利,模具材料及其发展概况[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5),14-15.
[15]杨俊秋,浅谈塑料模具毕业设计[J].模具制造,2005,(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