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doc_第4页
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少儿学习英语的几个问题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我是针竹文化的邓老师,很高兴在这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能够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讨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让我们从繁重的工作、匆忙的生活中抽出两个小时的的时间来对孩子教育以及未来发展的进行探讨。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英语教育,但在话题打开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在座的家长,在你们的概念里:成才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或者说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互动环节: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希望孩子可以学钢琴,书法,画画等;也有的家长说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智商;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希望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自己的交际圈等等。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还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可是,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30年前,让我们的父母来回答这个问题,就会相当的简单了。相信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互动半分钟):考个好大学!是的,当年的父母对于我们的要求就是考个好大学,考上大学了,就算成才了。但现在的看来这个标准已经远远不符合现在家长们的要求了。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提高了,其实可以说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在过去,家长追求的是知识型的人才,现在追求的是综合型的人才。今天我们谈的是孩子的英语教育,但现在我们先谈谈八大智能。之前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发现上海的家长有一个现象,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会把孩子带到医院或者大型的早教机构,给孩子做一个IQ测试。说到这里,我想问问在座的家长,在你们的概念里,IQ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或者可以说先天遗传重要还是后天培养更重要?(互动半分钟)是的,现在的家长都可以比较清晰而且肯定的得出答案,是后天培养更重要。但在两百多年前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的智商是先天决定的,一个人生下来是聪明的他就是聪明的,一个人生下来是痴呆儿就是痴呆。(故事环节,10分钟)十八世纪初叶,德国有一个牧师却不认同这个观点,他叫卡而威特。他就认为人的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提高的。但是他一个人不足以服众,而且是在当时宗教主义思想那么浓厚的时代。所以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上天赐给我一个孩子,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天才。在1800年,卡而威特有了第二个孩子,他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孩子出生没几天,父亲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把手指在孩子的眼前晃动的时候,孩子的眼珠是不会转动的。家长们可以猜测一下这个孩子可能是什么情况?(互动半分钟)失明,嗯,还有什么可能的情况?弱智?嗯,是的,这个孩子是一个痴呆儿。当时卡而威特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天跟我开了个玩笑”人们也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看他是怎么把这么一个痴呆儿培养成天才的。但是这个父亲并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给孩子取了跟自己一样的名字,叫小卡尔威特。而老卡尔做了几件事情,把弱智的小卡尔培养成了一个天才。第一件事情,他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全家人般到教堂去住,并且给孩子单独设计了一个房间,在房间里挂了15幅色彩鲜艳的图片,并且定期更换。家长都知道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快速移动的物体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当孩子满月之后,就开始把孩子往户外带。去公园,游乐场,商场等,当看到花朵就给孩子解说开花结果的知识,看到蝴蝶蜜蜂就给孩子讲解传花授粉,辛勤劳作。当时的人们就在取笑这个父亲,这些东西跟四、五岁的孩子讲都不一定明白,你还跟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讲,而且还是一个弱智的孩子,不是白费功夫嘛!这是父亲做的第二件事。接着这个父亲做了第三件事情,要求家庭所有成员包括保姆都要跟孩子讲母语。卡尔威特的父亲是德国人,妈妈是法国人,而自己的老婆是美国人。当小卡尔到10岁的时候已经换了11个保姆,并且这些保姆是来自不同的国家的。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小卡尔到8岁的时候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阿根廷大学,13岁就证明了人类上千年都没证明出来的三角定律,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老卡尔在孩子18岁的时候,就把对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叫卡尔威特的教育。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后来被翻版成早期教育与天才等书。在西方国家早就畅销了,在亚洲的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20世纪的时候也开始盛行早期教育。家长们可以思考一下,成才有方法可寻吗?成功可以复制吗?相信家长对刘亦婷这个女孩子并不陌生,其实考入哈佛大学的这个四川女孩子并不特殊。后来记者就问了刘亦婷的妈妈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位朴实妈妈说“其实我并不懂教育,只是朋友给她送了一本叫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她就是按照书上说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比如给孩子布置通话屋,给几个月的孩子不厌其烦的讲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成语故事。爱因施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有智慧都来自于语言对大脑的刺激。家长都知道,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两个区别,一个直立行走,一个就是语言。直立行走让我们解放了双手,而语言开发了我们的大脑。前面我们提到了语言和IQ,但IQ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而人的大脑又有哪几块分区,哪个分区主管哪项智能呢?下面我来给家长列一下: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大脑主要分为额叶区,顶叶区,颞叶区以及枕叶区。不同的分区掌管不同的智能,比如额叶区就掌管着语言、人际以及内省智能,分有语言拟想和语言表达;顶叶区掌管着肢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想象智能,分别有肢体操作、肢体感觉、面积图形空间感觉以及推理分析。也许家长之前对这些知识并不了解,只知道人类很了不起,很能干。人的各项智能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比如一个人的肢体运动智能不好,但不代表他的音乐智能也不好!举个例子,湖北有个男孩子,年纪轻轻就在维也纳艺术中心做指挥,当表演下来之后,记者采访他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是一个弱智的孩子,他的IQ可能很低,但音乐智能却相当的了不得。也许家长也知道他的名字,叫周绉,人们都称他为天才指挥家。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八大智能全面发展当然好,但如果有些智能不怎么好也没什么关系。有的家长可能说:我又不打算把孩子培养成歌星,音乐智能不好也没什么。是的,不过有些智能却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肢体运动技能。昨天我看新闻就看这样一条信息,有一个女孩子去考驾照,把车开到了小河里,幸好教练没有慌乱还会游泳才及时避免了更大的灾难。这些智能能不能像IQ一样可以测试呢?当然可以,我们来做几个简单的游戏:(互动游戏环节,5分钟)(打拍子,和左右手绕圈)。下面我给家长看一份八大智能分析报告表,通过这张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受测者IQ、PQ、EQ的分值;还可以看出八大智能的排序;学习敏锐度以及亲子互动沟通模式。八大智能的排序是说,你的哪项智能是比较好的,或者说是比较擅长的。再看到学习敏锐度,有视觉型,听觉型,以及触觉型。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好像是在趴在桌子上睡觉,但考试的时候却总是考出高分,这种孩子属于听觉型,老师讲解的演算公式他不一定要看,只要能听得到就可以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孩子是属于视觉型的,在听磁带学习的时候效果往往不理想,非得看着书或者看着老师现场演算。还有一种孩子属于触觉型的,这种孩子更特别,不喜欢看也不喜欢听,非要去实验室进行动手实验之后才能扎实掌握。再看看亲子沟通互动模式,有模仿型、认知型、逆思型以及开放型四种。这四种类型的孩子有什么特质和区别,又如何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模仿型也叫社会型,这类孩子喜欢在环境中内化学习、懂得察言观色;人缘好、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孩子;善于模仿、适应性好、弹性大,可塑性高;但是这类孩子也比较柔弱,缺乏主观,在幼少儿阶段会比较爱哭,长大之后大部分是中层管理者或者好的下属。认知型,这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凡事以自己发现,自己领悟为主,较自我为中心,主观性强;学习上表现为需要整体概念和充分理由,不像模仿型的孩子,老师或者大人教他们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他们就认为是这样,这样是对的。但认知型的孩子不这样,他们会问为什么是这样?不这样可不可以?换句话说他接受的必须是他所理解和认知的。在幼少儿主要表现为好奇多问,对事物有自己的解释;在玩伴中常处于领导者角色,这类孩子长大后也常常是企业高管,科技牛人以及当官的。对这类孩子的教育应使用“增强法”和“情理法”不能强制的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和方法,必须用说道理,柔性诉求,并及时强化其动机、给予目标的方式引导,杜绝强硬纠正,比如说“你这个是错误的,我的是对的”等这些话最好不要跟认知型的孩子讲。还应杜绝打压孩子的想法,而是让其多方向发挥,再给予适当的引导。逆思型,顾名思义就是这类孩子的逆向思维比较好,善于也喜欢进行逆向思考。这类孩子主要表现有1、喜欢反向思考事情的因果,挑战传统;2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常被误以为是叛逆、另类、怪胎,在幼少儿中主要表现为叛逆固执,据理力争,你指东他偏往西,不服从管理,而且认定的事情不为他人言行而改变;3有趣的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孩子即使在游戏中也喜欢扮演反面角色。教育方式方法上1、适合以多元智能教育,尊重其特质,2、行为偶有怪异时,接纳比强迫更重要,3、鼓励其将逆向思考运用在分析辩证、艺术创作,发明研究方面。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充当执法者、法官、侦探等角色。最后一类叫开放型,也可以说是天才型。这类孩子非常的难得,在人群中的比例在一万比一左右。这类孩子就向一块海绵一样,只要你教他,都能吸收,可塑性非常强,非常的聪明敏捷,记忆力强,总可以给父母和老师带来惊喜。就像书中说的仲永,少年时候就聪慧过人。对这类孩子的教育方法是:1、需要借由外界大量刺激和教导,来强化其可塑性;2、适合以“才艺学习”辅导,给予多元学习机会;3到8岁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应从小设定目标,科学计划的学习。我们针竹学校这边遵循小班教学,一个班最多12个孩子,在坐的家长们可以帮我们老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这4个类型的孩子都有,是一个什么样子?模仿型的孩子很乖巧,但是,逆思型的孩子却总是捣乱,搞得课堂纪律不好;还有认知型的孩子总是喜欢提问和自己干,老师说这样写他却说要那样写,老师教他这样做他却自己有自己的一套;开放型的孩子想认真听课也被打扰了.那怎么办?我们老师一般是这样子的,以分组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模仿型的小孩做组员,认知型的孩子负责检查和组织纪律,逆思型的孩子当裁判,开放型的孩子做计分员和考评,分组游戏,相互竞争,玩中学学中玩。家长们试想一下,这样的效果会不会更好啊?上面说的只是多元智能的一个用途,下面我们说说它的另一个非常好的用途。家长们看这里。这里有一个听觉32分,视觉48分,体觉20分。光看这些数据也许家长们不太明白,举个例子。我想让在坐的家长回忆一下,在我们学生时代,班上会不会有这样的同学,老师上课他趴桌子上睡觉,但却总能考个好分数。他是真的在睡觉吗?不是的,看上去是在睡觉,其实他是在听,这种人就属于听觉型的。而有些人对于磁带学习效果就很不理想,你让他听上十次八次都不及他对着书本看一次效果好,这类人就属于视觉型的。还有一类人更奇怪,他听也不管用看的效果也不好,比如上物理化学课的时候,不管老师怎么解释原理,怎么演算排列效果都不理想,非要老师带着他去实验室去亲手操作才能掌握,而且一旦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掌握之后就很难忘记。这类人就属于触觉型的。通过多元智能测试就可以知道您孩子的优势学习管道,而我们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和培养。比如一个班12个孩子,有可能4个属于听觉型的,4个属于视觉型的,还有4个属于触觉型的。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会把视觉型的孩子安排在第一排,听觉型的孩子安排在中间,触觉型的孩子安排在后面,让视觉型的孩子可以更近距离的看到老师的TPR教学以及发音口型,听觉型的孩子就让他们多去说和要求认真听老师的发音,触觉型的孩子可以相对的给予多一些上黑板书写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家长觉得是不是比幼儿园三、四十个孩子大班教学能更好的关注到您的孩子啊?这个多元智能还可以给到家长很多信息,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进行解说。在香港做一次多元智能测试要2000元新港币,在广州三医院,做这样一次多元智能测试需要800元人民币。现在,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帮助家长对于孩子的成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凡是现场预定学位的家长我们都将免费赠送多元智能测试,等到这样的一份测试结果报告书交到您手中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会就您孩子的测试结果给您做更进一步的解说。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孩子的英语学习,刚才也说过,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载体,有效的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非常的重要。说到这里,我想问在做的家长,过去我们都是怎么学习英语的?来,这位妈妈来分享一下。后面这位爸爸也来分享一下。死记硬背、学过就忘、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给我们带来的是压力和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们笨吗?是我们不会学习吗?按道理来讲,学习是获得知识,生存经验和自我成就的,应该是感到提升和快乐的才对啊?而不是感到压力和痛苦啊!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甚至我们自己,对于学习却总是感到压力和痛苦呢?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对,是方法不对!过去我们是怎么学习英语的?是不是把英语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起当成学科来学了?是的,既然是学科,就要听说读写,就要面临考试,这才是我们压力和痛苦的根源。讲到这里我又想问一下家长,英语是不是一门语言,和中文、德文、西班牙文一样都是一门用于沟通交流的工具?是的哦,那有没有谁学习语言是感到压力和痛苦的?每个人掌握的第一门语言是他的母语,比如广东人讲粤语,湖南人讲湖南话、河北人讲河北话,但不管讲哪种语言,有谁学习自己的母语是会感到压力和痛苦的吗?没有哦,是没有,人家英国小孩,美国小孩子在学英语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压力和痛苦,而且几乎每一个三四岁的美国小孩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现在,我把学科去掉,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学的话,我们来看看孩子会不会也自然而然的、轻松快乐的就学会英语呢?好了,那我们接着来看一下,从语言掌握的角度该怎么去学好英语。多听、多说,嗯,一把英语当成语言来学的话家长们就都知道了哦。那我又要问了,是听重要还是说重要呢?都重要,我也知道,但非要二选一的话是听还是说呢?这时候家长就迷糊了,有人认为是听更重要,有人认为说更重要。但到底是听重要还是说更重要呢?哪位家长来发表一下?好了啊,刚菜有的家长说听更重要,有的家长说是说更重要,现在我先不下定论,我们来做个试验就知道。我们来做两个假设:一个孩子天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这个孩子慢慢的长大,我们跟聋子打招呼“你吃饭了吗?”他只能见到我们嘴在动,但知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不知道!或者再假设我是个聋子,你跟我说话,啊?啊?啊?我听不见,当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把说去掉,保留听,看看会是什么结果。一个孩子出生下来一切正常,只是声带有问题,天生是个哑巴,我们跟哑巴打招呼:“你吃饭了吗?”他会不会点头或者摇头?会,是的,他能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也就是说她掌握了我们的语言。那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掌握的呢?对,是通过听掌握的。现在我们家长们的思路开始比较清晰了哦,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宝宝是怎么掌握我们母语的。从医学角度来讲,怀孕4个月的宝宝开始具备听力,准妈妈们也开始做音乐胎教。而从宝宝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不停的跟宝宝说话:宝宝,我是你爸爸哦,你今天乖不乖呀?是不是想爸爸亲你呀?等等等我们有没有要求宝宝回答啊?我们担不担心宝宝听不听得懂啊?没有,我们只是不厌其烦的跟他说,因为我们知道听多了,当宝宝长到一岁左右声带发育成熟之后自然就会说话了。刚才我们就已经知道,听是掌握语言的先决条件,下面我们来通过一幅简单的画来分析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的。一个宝宝出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我们每天不停的跟宝宝说话,开始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糖果、杯子、桌子、椅子、你、我、他、水、等等。当宝宝长到一岁左右,声带逐渐发育成熟,回想一下宝宝说的第一个字、第一个词是什么?妈妈,对!可我要问了,为什么宝宝不说骗子、笨蛋、老虎啊?对,因为妈妈这个词听得最多,孩子在经过上千遍上万遍听见这个声音之后,就记下了这个声音,当声带发育成熟之后就自然的模仿她听得最多的那个声音。家长们再来回想一下,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口渴了,他会怎么说啊?他会说:“妈妈,我口渴了,我要喝水。”吗?不会,对,那孩子会怎么说?水,水水,对!我们会发现,一岁的多小孩子说话的时候只会说单字,口渴了会说水,或者水水,他连喝水这两个字都连接不起来。当孩子慢慢长大,到两岁的时候,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会说喝水,我要喝水等,更大的孩子比如三岁的孩子还会说,我要和汽水,我要和温水。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单字发展到双字,多词汇的连结,从会说单字句,到多字句,从几个字的简单句到多词汇的复杂句等等。甚至还会说一些我们并不曾教过的话。但孩子的语言究竟是怎么掌握的呢,怎样检验孩子的语言能力呢?我们通过下面三个问题便可以检验一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第一个问题:小朋友,你几岁了?家长回想一下,两岁多的孩子会不会回答?叔叔,我2岁了。遇到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妈妈会在旁边说:告诉叔叔,我两岁了,说呀!这时候宝宝说的我两岁了,是他自己理解的妈妈把我生下来700多天两年了,所以要我两岁了?不会!那宝宝是怎么知道自己两岁的?背会的,对,过完生日你再问他,宝宝你几岁了呀?他还会回答我两岁,这时候妈妈就又会说了,宝宝,你已经过生日了,又长大一岁了,你已经三岁了,从此就记得三岁这个词了。第二个问题:今天开不开心呀?小朋友三岁了,开始上幼儿园了,第一天从幼儿园回来,我们问他: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啊?这个问题一个三岁的孩子会不会回答?会,他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境回答开心或者不开心,对吧?如果他当时因为离开妈妈一天了,都委屈的掉着眼泪,肯定不会回答你,我很开心,对不对?但是在我国有些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却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去年我们在上海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受测者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其中有一个问题是:Hi,How are you?所有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样的:Im fine thank you!这个答案放在考试对不对?是对的哦,可以给满分,但用在语言交流上却不一定。测试完之后我们下楼经过学校医护室,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小朋友,表情很是痛苦的捂着个肚子,原来是拉肚子了正在拿药。我们外教随口打了个招呼:Hi,How are you?小男孩捂着肚子说:“Im fine thank you!”我们就在那里笑着问他:小朋友,你不是拉肚子吗?怎么回答Im fine thank you!呢。这时候小男孩抓抓脑袋想了一下,嘴里还念叨着:,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说没错啊,外教老师问我How are you,我回答Im fine thank you没错呀,书本上是这样的啊?我们又一次笑翻了。家长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中文问这个孩子:你好吗?他还会不会捂着个肚子说:我很好,谢谢!不会,别说10岁的小朋友不会了,就连三四岁的小朋友也不会这么回答。那为什么用英语问就会出现这么搞笑的一幕呢?因为他还没有建立英语的语言思维力。说到这里有必要花几分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语言思维力。现场提问一下,这位妈妈是哪里人?潮汕人?说潮汕话哦,妈妈在深圳生活,说的是普通话或者粤语,过年回到家和亲戚朋友用潮汕话交流。妈妈你结合自己的情况,在深圳别人用普通话跟你交流,你需不需要转换成潮汕话再去理解,不用哦,在公司、在菜市场别人普通话过来,你直接普通话过去对吧?不需要任何的转换。回到老家,别人潮汕话过来,你要不要转换成普通话再去理解和回话?也不用哦!也就是说,您具备有普通话和潮汕话两种语言思维力。我们在座的每位至少都具备两种相互独立的语言思维力,一种是家乡话,也就是母语的语言思维力,一种是国语也就是普通话的语言思维力。所谓语言思维力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对一门语言,理解,掌握,组织,以及运用的能力。上面提到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10岁甚至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都没有建立完整的语言思维能力?但我们3岁的小孩子却掌握了我们普通话或者母语的语言思维力呢?这个问题我先不说答案,演讲会结束之后相信家长们会自己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呀?也是刚才那个情境,三岁的小朋友第一天去上幼儿园,傍晚爸爸妈妈去接他,随口一问:宝宝,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宝宝回答了之后,我们接着会问什么?为什么呀?对,为什么,就是我们的第三个问题。家长们觉得三岁的小孩会不会回答?会的哦,设想一下,孩子会怎么回答?有没有可能会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给了我一个贴贴纸;”还有没有可能回答:“今天认识了好多 好多小朋友,好 好玩。”家长们来看孩子的这个回答:“今天老师表扬我了,给了我一个贴贴纸”这个回答是不是背会的?像之前回答:叔叔我两岁了那样背会的?不是哦,那是怎么会的?是自己组织语言创造出来的新句子。也许我们之前有跟孩子说过老师、说过表扬、说过贴贴纸,但没有完整的说过这句话。孩子的大脑里可能存储有老师、表扬和贴帖纸,一个三岁的孩子可以从上万计的听过的词汇里把他们抽出来,然后组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句子,而且惊奇的是语法还不会错。我们没有交孩子很多单词啊,也没有教过他很多的短语和句子,更没教过他语法,那孩子的语言是怎么掌握的?孩子的母语语言思维力是怎么形成的?对,还是从听学会的,听多了再模仿,经过三年多的听的积累,才慢慢的开始自己组织语言。但是听也是有讲究的哦,首先要听句子。家长们回想一下我们当初是怎么学英语的,我记得我那会儿是上了初中一年级才上开始学习英语的。根据从简入深,从易到难的教育指导思想去学习的,先学字母,再学简单词组,复杂词组,简单句,复杂句。家长们看一下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杯子的英语单词是Cup,C、u、p,Cup!现在跟我大声朗读三遍:杯子Cup, 杯子Cup, 杯子Cup,这个方法貌似很好,但从我们自身经历来看,效果确实不咋滴。学得很累,全靠死记硬背,更头痛的是一不用就忘,我想问一下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这位妈妈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后面这位爸爸呢?回到当下,家长们帮我回想一下自己当初是怎么教会孩子说普通话的?有没有见过哪个妈妈或者爸爸抱着孩子在家里走动的时候反反复复的教孩子:这个是灯,灯、灯、椅子、椅子、椅子?上次有个妈妈就说了,真这样的话我马上打120把孩子他爸给送精神病院去了!确实,我们的孩子从出生下来,我们就一直在教孩子掌握我们的母语。现在家长们的理念更加的科学化了,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做胎教,有音乐胎教啊,抚摸胎教啊,说话胎教啊?有哪位妈妈在怀着孩子的时候就跟怀里的宝宝说:妈妈要起床咯,宝宝你睡得好吗?今天我们去公园走走,去晒晒太阳好吗?有没有哪个爸爸一下班回家就摸着妻子的肚子,对肚子里的宝宝说:宝贝,今天乖不乖啊?听你妈说你又踢了好几次嘞,你是想长大后当足球队长吗?要为一直对不起中国观众的国家足球对一洗前耻?然后等我们的孩子出生后我们更是每天都不厌其烦的和孩子说很多很多的话,而且我们说的都是句子,这时候我们并不担心孩子听不懂,更没有从字母,音标,词组和短句开始,而是想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想说多长的句子都可以。正因为孩子从一开始听到的都是句子,当他长到两岁多的时候,才可以随意的自由的通过句子形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啊,想法啊,菜可以和我们有一个正常的沟通和交流。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听到的一直都是单词而 不是句子的话,那他长大后也只是会说单词而不是句子!在针竹,家长们会看到,在课堂中,我老师会说很多句子,哪怕是教几个单词也会用很多个句子去教这个单词,比如In、我们老师会在课堂上组织一个游戏,放个呼啦圈,然后和小朋友们说“OK,This is hoola-hoop, when I say “in” you shoul jump into the hoola-hoop, if I say “out”, you should jump out from hoola-hoop. 听要注意的第二个要点是:要听全英文的。为什么要听全英文?孩子都没英文基础,听不懂啊!听不懂就学不会,学不会就没兴趣,没兴趣就更不愿意学,甚至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的!天啊,多么严重的事啊!刚才我们有说过,在我们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很多很多的话,我们也没担心他听不懂,更不关心他有没有兴趣,正因为我们如此不厌其烦的说,孩子有了一到两年的听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的能够把他听到的声音(说出来)。之前家长们都认可了哦,英语同日语,俄语以及我们的普通话一样都是一们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那么我想问一下家长,当初您掌握母语的时候是在学吗?有兴趣吗?当你还是几个月还是一岁的时候,你爸爸妈妈跟你说的话您能听得懂吗?那我们是怎么掌握普通话的?听,对,是听会的。我们没有刻意去学,没有兴趣,也听不懂,但我们还是会了,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一个语言坏境,可以一直听到母语的声音。所以现在,家长们也不用担心孩子没兴趣啊,听不懂啊之类的。您的孩子放到我们针竹文化,由我们全职的中教外教老师,有我们的心理专家和教育咨询师,孩子在这里听到的是英语,看到的是英文,特别是我们的全职外教老师,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我们的外教老师和我们一样,每天要在学校待上半天,但我们的外教不会和孩子说中文,孩子们要和老师玩,向老师要多一个贴贴纸都需要自己说英语。更关键的是我们的老师在每缇堂课上都会组织几个游戏,运用 几种教学方法,比如TPR教学法、戏剧教学法以及自然拼读法等。简单讲解一下这些教学方法,TPR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ames、J、Asher所提出来的,中文的翻译是全身肢体反映。比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中我们老师教Hungry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会这样去教:Hungry就是饿,饿就是Hungry,来,小朋友们来跟我一起大声朗读10遍:饿Hungry,Hungry饿.家长都知道,这样教孩子们会觉得很枯燥无味,会没有兴趣,更重要的是会阻碍孩子建立全英文思维。那我们老师是怎么教的呢?我们的老师会戴个手偶,表情痛苦的摸摸肚子,说:“Hungry”. Goo-loo-goo-loo.Oh, Im so hungry, I need to eat something.(Touch my tummy)maybe I can eat your fingermmmmyammy-yammy.but, Im still hungrygoo-loo-gool-loo.Oh, I know, I can eat your nose.mmmmmmmmm.yammy-yammy!比如教生气,我们老师一样不会说生气就是Angry,而是双手插腰,怒瞪双眼,然后说上一句:Aaaaaaaaaaa.Im so angry (stomp my feet)angry! So stand up! And follow me “Angry!” (put your hands on your waist and in this time stomp your feet and make your face angry).教“开心”的时候老师一样会露出一脸灿烂的微笑,然后说上那么一两句英文:I am so happy.无需用中文解释,而是用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让孩子明白所教授的内容,这样家长能不能明白?上次有一个妈妈问我,那在家里孩子问我英语Apple是什么意思啊?我要不要告诉他Apple是苹果?还是直接从冰箱里拿个苹果给他?我告诉这位妈妈,当然是拿个苹果给他啦!妈妈又问了,那家里刚好没苹果怎么办?这时候旁边一位妈妈就插话了:那你就给他画一个呗!呵呵,现在的爸爸妈妈真不容易,在面对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同时,还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你们都是伟大的,我建议今天能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抽出一两个小时的周末休息时间,来到这里一起探讨孩子英语教育的你们自己来点热烈的掌声。您的孩子放到我们这里,请家长们放一百个心,因为对于您孩子的教育,我们和您一样用心。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您的孩子像掌握普通话一样掌握英语,能够自由的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还关注到孩子个性成长方面的发展,比如人际交往、比如抗挫折能力、比如数理逻辑的能力等,家长们说这重不重要?一样重要哦!上次有个爸爸就跟我说了,其实孩子放你们这里,我关注的并不是孩子考试分数有多提高,更关注的是孩子情商和个性方面的成长。我跟这位爸爸讲解了我们这里的十大社会活动后,爸爸紧紧的跟我握握手说了一句让我非常欣慰的话:你们的确是一家用心做教育的机构!家长们看这边,为了学员在我中心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发展,我们根据孩子个性成长需要针对性的设置了针竹十大社会活动:比如四月份的交友会,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与人交往的人际智能;六月份的我的小房子创作比赛,动开发孩子右脑,激发思考和创造发明的兴趣,开发孩子八大智能中的空间想象智能;十一月的家庭的温暖,培养孩子感恩父母,感恩家庭和社会的意识等。家长们说现在的孩子需不需要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重不重要?确实重要!记得去年我们举行的全校性生日会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关于对父母进行感恩的小环节,很多家长眼睛都红了。平时工作很忙的家长们,根本没想到菜五、六岁的孩子还会想那么多,还会跟自己说出那么温暖的话。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也是需要父母参与的。我相信,只要是真正用心于孩子教育的家长,不论再忙,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来参加的吧?上次演讲会结束后,我听到一个家长跟我们一个课程顾问说到:如果孩子真能像掌握普通话一样掌握英语,可以进行自由的英语交流,就算花了五万八万也值得了,个性方面的全面培养那是最好的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