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1页
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2页
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3页
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4页
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文本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07级园林班曾艳芳20074191012张家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纲要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距市区32公里。张家界市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40至11120、北纬2852至2948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二、地质地貌张家界森林公园有两个典型的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既有高山峻岭,又有低谷平原,这就是本区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喀斯特地貌学术界也称岩溶地貌,也是张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点。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三、气象水文张家界森林公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左右。夏季最热月气温27,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合动物的繁衍与植物的生长,更适合观光旅游。五、生态环境幕阜山森林公园由于森林覆盖率大,周边污染轻,自然净化的条件优越,因此,该地的环境质量优良,大部分地域青山苍翠,绿水常流,草木繁茂,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宁静而幽雅。公园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水体质量除极轻度的居民生活污染外没有其他污染源。园内除少量机动车噪音外,基本没有其他噪声污染,声环境质量完全符合旅游要求。第二节历史沿革张家界森林公园原为张家界国营林场,建于五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张家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奇观被世人发现,得以开发。1982年9月25日,将林场所属范围定名为张家界森林公园,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3年成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代管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公园总面积4810公顷,森林覆盖率98%。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构成的自然风貌和原始次森林的古野景观著称于世。境内孤峰如巨笋傲指苍穹,溪流如条条彩带铺展于千谷万峡之间。金鞭溪之幽、黄石寨之雄、腰子寨之险、琵琶溪之秀,杉刀沟之野、袁家界之奇,无不被人叹为观止。张家界公园气候宜人,是避暑、疗养的胜地。张家界有绿色宝库、动植物王国之称。第三节社会经济状况张家界森林公园属于张家界市行政管辖范围。张家界市地处湘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1988年建市,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城市。当时叫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156万人口,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3.1%:面积9516平方公里,约为全国的千分之一。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它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旅游业是张家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张家界发展的潜力所在。建市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按照旅游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全面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基本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旅游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全市GDP同比增长9.5%,人均GDP同比增长9.1%。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3.2%。第四节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现状一、植物资源公园内木本植物500多种,其中有数10种是我国特有珍贵的古老树种。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谷地,主要分布长苞铁杉;海拔1000米左右的坡地上,主要分布着鹅掌楸;海拔1000米以下山坡谷地,主要分布着珙桐树;海拔700-900米之间,主要散生一些香榧和巴山榧树。在山坡阔叶林中散生巴东木莲、合欢等。山沟谷地分布着利川润楠、宜昌润楠、滇楠。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银杏、长苞铁杉、南方红豆杉、香榧、鹅掌楸、珙桐、连香树、银鹊树、银钟树、湖南椴树、巴东木莲、香樟、宜昌润楠、利川润楠等。经济植物中药用植物有黄连、党参、细辛、八角莲、凹叶厚朴、七叶一枝花等100多种。被誉为活化石标本园和天然植物园。二、动物资源保护区兽类有27种,鸟类41种。其中猕猴有30多只,在41种鸟类中,锦鸡、红腹角雉等占优势。昆虫有208种,以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占优势。其中国家保护动物二级有猕猴、水獭、大灵猫、麝、穿山甲、金鸡、大鲵等。三、旅游资源森林公园内的奇峰、森林古树、瀑布溪流、动物鸟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人工装饰,朴素大方,山、水、禽、兽共生共荣、相互映衬,显示一派幽静而瑰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最大特色是有2000多座石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更奇特的是这些峰林之上和沟谷之间,还长满了树,刚劲挺拔、苍翠多姿。这里的奇峰造型多样,有的如屏障、有的像玉笋;有的如笔架,有的如石林,有的似独剑,有的如古人,有的如城堡,有的赛宫廷等,真是千奇百怪。可见旅游资源的丰富。第二章风景资源现状及评价第一节风景资源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张家界森林公园范围内的风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详细分述。风景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第二节风景资源评价第二节风景资源评价一、评价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资源的评价可分为综合评价层、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价层三个层次,分别适应于森林公园或较大景区、景点或景群、景物。对于张家界森林公园而言,要评价的风景资源属于较大景区,故采用综合评价层。二、评价过程按照上述评价方法,我们组织了园林、旅游、林业、生态、环保、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张家界森林公园的7处景源进行打分。7处景分别为黄石寨风景区、金鞭溪风景区、袁家界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杨家界风景区、十里画廊风景区、鹞子寨风景区。三、景源分级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资源被分为五级,并对每一级风景资源的吸引力范围做出了规定。第三章客源市场分一、地理市场分析:主要从本地市场、周边市场、省内市场、国内及国际市场等方面来分析。二、旅游产品市场分析:主要从观光游览市场、休闲度假市场、科普教育市场和其他旅游市场来分析。第四章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即通过对旅游地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制定或者修改旅游发展战略,使其经营宗旨、发展目标、营销手段等方面适应本地SWOT变化的要求。SWOT分析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分析旅游业的竞争状况;(2)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分析旅游区存在的机会与威胁;(3)面对这些机会和威胁,找出自身的成功要素;(4)认真分析自己在技术、人才、管理、营销方面的状况,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弱点;(5)建立和修改旅游区的发展战略。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分三小节进行综合分析。一、优势与劣势;二、机会与威胁;三、发展战略。根据上述SWOT分析,确定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战略。并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和中远期建设目标。第五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整体设计规范7、湖南省旅游业十年发展规划,湖南省旅游规划编写组。8、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9、张家界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及20年发展规划10、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11、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第二节森林公园定位第二节森林公园定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距市区32公里。公园面积4810公顷,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到98%,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森林景观千姿百态,野生动植物种类齐全多样,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并有多处瀑布和较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境内环境质量优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宜人,是一处良好的森林旅游胜境。据此,确定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功能性质。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为了合理保护、开发和充分挖掘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潜力,根据公园的具体情况和建设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森林公园保护及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建立、建设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指导思想为:1、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开发利用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2、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把森林旅游业培育成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界定清晰的产权主体,采用股份制等方式加强生产要素的联合。3、突出奇丽的自然景观,使其和丰富独特的人文景观相融合,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各种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改善制约旅游的瓶颈产业-交通、通讯产业,提高森林公园的可进入性。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将其建设成集观光游览、度假避暑、休闲娱乐、疗养保健和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第四节规划原则1、坚持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严格保护森林旅游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改善现有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2、坚持全面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公园建设规模与游客规模相适应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林制宜,突出主题,突出重点,环境协调的原则。4、坚持强调山水一体,保持森林野趣,突出自然风光,充分挖掘人文资源,体现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融合、相映衬的原则。5、坚持森林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严格按规划实施、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股份合作的原则。第六章景区划分与景点建设第一节景区划分张家界森林公园以独特的石英砂峰林地貌著称,集雄、奇、幽、野、秀为一体,是缩小的仙境,扩大的盆景。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三千座石峰拔地而坡,形态各异,峰林间峡谷幽深,溪流潺潺。春天山花烂漫,花香扑鼻;夏天凉风习习,最宜避暑;秋日红叶遍山,山果挂枝;冬天银装素裹,满山雪白。公园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景色各异,是人们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森林公园景区划分应根椐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好现有景观资源为前提,合理、适度开发建设,同时,要突出景观特色,便于组织游览。根据环境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资源赋予原则、客源市场原则、地理区位原则和旅游线路组织原则等分区原则进行景区划分得出分区结果。第二节游览线路组织一、现状:公园现已开辟6条游览线,136个景点,其中黄石寨、金鞭溪被推介为国际黄金游览线。二、规划原则充分考虑游客的方便,兼顾所有景点,尽量形成循环线,不走回头路。以景区为单位,景点多或路程远的景区,设计多个循环线,照顾各种类型的游客。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破坏景观。三、游览线路规划第七章旅游管理及服务设施规划第一节、旅游管理及服务设施张家界森林公园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景区日常管理、细微服务及从业经营三大项、14个子项近百个条款,按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到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仪容仪表、语言态度、工作纪律、摊点摊位轿运管理、景区卫生、安全、资源保护、防灾减灾及事故应急处理、服务经营等。对于在考核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卖中草药套笼子、算命看相卜卦、价格欺诈、游客反复有效投诉、追缠游客等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为了使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序推进、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森林公园管理处专门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到景区进行考核。相关内容除常规考核以外,还采取录像、照相、问询、查阅相关资料及专项考核等办法进行。考核工作实行通报制,年终汇总评分,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年终凡考核被列为优秀等次的景区管理单位,由公园管理处奖励12000元;被列为不合格等次的处罚8000元。景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启动,将有助于保持景区品质、品味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为中外游客创造一个愉悦、舒适的旅游环境。旅游管理及服务设施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抓:一、森林公园管理处二、大门三、住宿与餐饮设施森林公园中的住宿设施,除建设永久性的宾馆、饭店外,应注重开发森林野营、帐篷等临时性住宿设施,做到永久性与季节性相结合,突出森林游憩的特色。住宿服务设施的设计,应符合旅馆建筑设计规范(CJG62-90)的规定。其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四、购物设施森林公园内的购物服务网点布局应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购物建筑应以临时性、季节性为主,其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服务区建1个大型的购物中心,既出售旅游者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又可出售利用竹木、花岗岩等当地材料加工而成的旅游纪念品。其他各景区景点的旅游商品出售由私人自主经营,但需加强管理。五、娱乐场所第二节环境保护设施规划一、垃圾处理场在景区外围修建1处大型垃圾填埋场,将各景区的垃圾集中处理,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二、公共厕所在多处游客集中的地方修建多个公共厕所。三、垃圾箱在森林公园内游客集中的地方和游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安放垃圾箱,垃圾箱必须美观大方,且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的位置必须既方便游客投放垃圾,又相对隐蔽,不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四、环保宣传牌在森林公园内游客集中的地方和游道上每隔一定距离竖立环保宣传牌,宣传环保知识,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五、导游标志森林公园的境界、景区、景点、出入口等地应设置明显的导游标志。导游标志的色彩、形式应根据设置地点的环境、提示内容进行设计。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游客的数量。确定环境容量是阐述游人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的适度的量的关系,对于森林公园,通过确定环境容量,把游人控制在环境容量之内,对于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不受到大的冲击和破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九章保护规划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张家界森林公园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对公园的管理必须首先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容量控制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游客量应该确保控制在环境容量之内。环境容量的控制必须从年容量、日容量、瞬时容量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年接待游客总量不能超过年环境容量,森林公园每日的游客数不能超过环境日容量。因为在环境日容量相同时,游客在风景内的分布也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从而可能引起游客的瞬时性高峰值。因此,在游人容量控制方面,一是需要切实控制游人容量不得超过日环境容量,二是控制某个时段的进入人数,而达到部分控制瞬时容量的目的,三是对于景点和游道上的游人时空分布可通过公园工作人员管理引导,也可通过景点及游道的安排来引导游人,使游人不过于集中。对于游人容量集中而无法分流及控制的景点或路段,则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二、交通管理进入森林公园的机动车辆必须严加控制,森林公园内各种机动车辆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外来车辆没有安装相应设置的,原则上不允许进入。确有必要进入公园的,必须经过公园批准,通过对入园车辆数量、时间和路线的控制将噪声、废气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三、绿化保护森林公园内宜林地应全面绿化,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危害,对于容易崩塌的地方可通过修建挡土墙、选择深根性树种等措施尽快治理。四、垃圾管理在森林公园内游客集中的地方和游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安放垃圾箱,垃圾箱必须美观大方(仿树桩式或仿动物造型),且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的位置必须既方便游客投放垃圾,又相对隐蔽,不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森林公园内应结合防火和安全检查,做好垃圾清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游人的教育与管理,使游人自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公园内管理人员每天都应把当天的垃圾收集后统一进行处理。五、厕所管理在森林公园内游客聚集和流量大的地方设置既隐蔽又方便使用的厕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无臭干厕。无臭干厕的外形是座小木屋,内有两个坐便器和一个小便器,排泄的粪便汇入一个玻璃钢制的堆肥缸内,与缸中的碳氢化合物如干草、树叶等堆在一起,经充足的氧气得以发酵分解,缸内的隔板和通风道可加快分解速度。通风道上装一个14W的小风扇,以将臭气排出,风扇可用常规电源或太阳能电池启动。排泄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变成体积只有原来10%的无公害绿肥。六、水体保护对于公园内的现有水体应切实加强保护。对于森林公园内的各种溪流和泉水,则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为主,游客的游览活动必须不破坏水体的质量与体量。在溪水和泉水与游览点和游道交会的地方,应树立标志牌,提高游客保护水源的意识。第二节景观资源保护1.加强对张家界森林公园的保护,森林公园内各采矿场应逐步停产,对原有采矿场的废矿能运出的尽量运出,裸露地尽快绿化。2.森林公园内景点、标志牌及各种设施应切实加强保护。禁止在景点、建筑、标志牌等上面乱刻、乱涂、乱画、乱贴。3.森林公园内岩景、石景应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容易受风蚀水蚀破坏的岩景石景等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保护。4.森林公园内的建筑及设施必须与环境协调,使其不产生视觉污染和降低森林公园的整体和局部的景观形象。第三节生物资源保护第三节生物资源保护1.森林公园内的植物资源必须贯彻保护、培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林相改造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防止因林相改造而带来水土流失、景观价值降低现象的发生。2.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尽快完善现有的防火林带建设,防火林带应符合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防火树种的选择,必须是既满足防火的需要,又有一定的观赏性或利用价值如木荷等。同时加强防火林道及可行车的主游道建设,使之既可方便游客游览,且使游客不致于在森林公园内到处随便行走,又有助于一旦发生火险时迅速扑救。3.加强对防火了望台管理,按要求进行林火监测,做到专人监测、专人管理、专人负责。4.加强对游客的管理,禁止游客带火种入山。对于违反有关防火规定的游客,应进行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处理。游人进行游览时应沿游道进行,不得随意进入林地。对于新改造林地及重点林地鹅颈子常绿阔叶林,应设立一定的保护界线,禁止游人进入。森林公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游人的教育及检查。5.在森林公园内的一些景点安放简单的防火设施,以便能尽快扑灭突发的小型林火,防止扩大。6.森林公园的安全检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的路线和有关进行巡护。7.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森林病虫鼠害。通过林相改造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能力,防止出现大的病虫鼠害的流行。8.在森林公园引入新的动植物时必须通过检疫和试验,防止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新病虫害及杂草等进入森林公园,防止繁殖力强盛的外来物种在森林公园内蔓延而破坏现有的植物群落或动物群落。9.确有必要对森林病虫鼠害进行防治时应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森林公园人员和游客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10.对森林公园内的野生动物,必须切实加强保护,严禁在森林公园内捕猎野生动物。当森林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时,可适当引入一些适合风景内生存繁衍的乡土野生动物。第四节游客安全保护1.森林公园内各种景点和设施严禁采用锐角、利刺等形式,防止对游客产生人身伤害。2.森林公园内的游道应按人体工效学原理进行设计,砂土路面的简易小道必须认真平整和定期维护。在游道坡度较大处应设置防护设施或扶持设施。3.对于森林公园内向外突出的岩石,离地面较高时应在岩石外侧架设护栏,如雷打岩等。对于其他一些非开发作登临观景的岩石,应用一定措施围护,防止游人攀援。4.森林公园内的电力线路埋于地下的应定期检查,防止因流水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