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荻生徂徕 1666 1728 名双松 字茂卿 号 徂徕 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以及 文献专家 徂徕少年修习宋学 中年接触到明代 李攀龙 王世贞的诗歌 为李王诗风诗学所折服 自此一改平生文章学术 由李王格调派诗学入手 大倡古文辞学 宝永六年 1709年 44岁的徂徕 移居江户日本桥茅场町 辟蘐园私塾 成 蘐园随 笔 其后广收门徒 东瀛才俊之士 闻风而辐辏 蘐园之门 徂徕倡导的古文辞学的特点 在于 尚 辞也 主叙事 不喜议论 亦矫宋弊也 1 蘐园师 生 为了祛除当时流行的轻文辞重理学的宋学之 弊 以模拟古诗文为务 文追汉魏 追求达意与修 辞 诗则唐明 以 格调 为胜 学诗之法 必主情 而求之语 2 荻生徂徕以唐明诗学为则 大力写作汉诗 也 取得了一定的创作实绩 但是 徂徕本人主要是一 个以经世为己任的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 他 之所以力倡汉诗写作 主要是因为借助诗歌可以了 解 影响和规范人情 从而达到平天下的目的 所 以 文学与经学的脱离 确立汉文学的独立地位 在 徂徕这里只是一个开端 并没有真正达成 徂徕弟 子众多 辞章高华之士 济济一堂 徂徕于1728年 去世以后 其弟子分化为两支 一支以太宰春台 山 县周南 山井昆仑 宇佐美灊水为代表 继承了徂徕 学的政治论倾向 形成经世论派 是为少数派 另 一派是以服部南郭 平野金华 大内熊耳 高野兰亭 等为代表的词章派 是为多数派 蘐园词章派继承 了徂徕学的 述人情 和 尚格调 的文艺倾向 在诗 歌方面成就显著 在蘐园诗人鼓吹之下 蘐园诗学 风靡海内 蔚为一大诗派 甚至当时不少日本大名 也醉心于蘐园唐明诗学 国内外学者多称荻生徂 徕的古文辞学派为 蘐园派 而本文的主要考察对 象是蘐园派的诗学影响 鉴于蘐园在诗歌方面取 得的巨大成就和深广影响 我们把徂徕及其门下 包括弟子及再传弟子 以唐明诗风为则的诗人群体 称为 蘐园诗派 正德四年 1714年 成就荻生徂徕文士和儒 者声名的 蘐园随笔 正式刊行于世 至此 作为诗 文社团的蘐园也臻于盛况 3 荻生徂徕选定 弟子 宇佐美蘐水记录 由徂徕养子荻生金谷刊行的 蘐 园录稿 一书 收录的蘐园诗派的诗人就达49名之 多 其中服部南郭 1683 1759 在蘐园诗派中诗 名最著 也不以经世为务 可视为蘐园诗派的代表 诗人 宝历4年 1754年 私淑徂徕 法则唐明诗 风的龙草庐刊 金兰诗集 七卷 收录门人以及受 其影响的好友共67位诗人的汉诗 4 蘐园后学片 山北海则于明和二年 1765年 在大阪创立以徂徕 诗学为则的混沌诗社 号称骚客三千 影响极大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蘐园诗派之盛 服部南郭之 外 徂徕嫡传弟子平野金华 大内熊耳 高野兰亭 论江户时代论江户时代蘐蘐园诗派对日本文学和精神史的影响园诗派对日本文学和精神史的影响 北京大学蒋洪生 摘要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古文辞学家 由他所奠基 其弟子服部南郭为代表的蘐园 诗派使文学从经学中脱离 开始确立汉文学作为文学的独立地位 由此开辟了日本汉文学的自觉时 代 蘐园派文学影响到其后的日本文学的展开 蘐园派及其流绪以其格调康健 情感丰富 表现典雅 的诗风 影响了日本人的情志和人格铸造 直接间接地参与了日本民族精神 国民精神的建设 关键词 荻生徂徕蘐园诗派文学自觉儒者 文人 诗人 民族精神 NIHONGO NO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GAKUSHU TO KENKYU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115 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5页 共128页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5页 共128页CMYK31 43 9082 20 210231 43 9082 20 2102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入江南溟 石川大凡 安藤东野 石岛筑波等 皆为 蘐园诗人中的佼佼者 无论从日本文学史上 还是从精神史上来讲 18世纪蘐园诗派在近世日本的出现 都是一件惊 天动地的大事 其开辟了日本汉文学的自觉时 代 到18世纪末叶 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蘐园诗 派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其遗风流绪则一直对日 本文学和日本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可 以说 蘐园派及其流绪以其情感丰富 格调康健 表现典雅的诗风 直接参与了日本民族精神 国民 精神的建设 应该说 在蘐园诗派登场以前的日本 汉诗写 作也是相当兴盛的 并涌现出晁衡 空海 菅原道 真 都留香 义堂周信 绝海中津 一休宗纯 春泽 永恩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诗人 但是 很难说他 们有将文学 诗歌 本身作为文学 诗歌 来看待 来 创作的主体自觉性 在王朝时代 诗歌通常被当 成一种交际 消闲和娱乐的工具 在五山时代 僧 侣们 把对汉诗文的研习和创作作为自身修练的 必备基本功 5 也就是说 把汉诗写作 研习作为 修身之道的一种辅助手段 并不以汉诗写作本身 为根本目标 而且 这些五山的汉诗人 通过 诗 的创作 广泛地接受了中国当时由宋代开始的新 文化 成为中国 新儒学 宋学 输入日本的主要传 媒 6 因此 日本汉诗坛开始流行有着宋学背景的 宋代诗风 汉诗由此而与宋学紧紧绞结在一起 成 为载道的工具 幕初的儒者如藤原惺窝 中江藤 树 那波活所 松永尺五 林罗山 山崎闇斋等无不 能诗 但他们大都对写诗持一种轻视的态度 即使 作诗 也是以之为宣道或消闲工具 如林罗山 随 笔 道者 文之本也 文者 道之末也 末小本 大 惺窝则在其 与林道春书 中认为 道外无文 文外无道 进入江户中期以后 这种思想依然深 深扎根于许多知识人乃至诗人的心中 例如 贝 原益轩 1630 1714 的 初学诗法 言作诗为 一 小技 伊藤仁斋对诗的写作也只是采取消极承 认的态度 并不鼓励多作诗 新井白石汉诗虽精 工富丽 清婉秀雅 但他 以经世自任 故虽诗至工 妙 固不欲以教人 7 甚至受过徂徕学教育的宇 野士新因求学之龙草庐 不研精经义 徒事浮靡虚 文 而 厌薄其为人 拒绝之 8 徂徕入室弟子太 宰春台也认为经义第一 文艺第二 不把文学当 作载道工具和消闲文字 使汉文学从经学中脱离 出来 确立汉文学作为文学的独立地位 甚至以文 艺第一 经义第二 而这是从徂徕弟子服部南郭为 代表的蘐园诗派开始的 为确立起文学的独立地位 蘐园派也力图找 到经典话语作为根据 例如 徂徕经常引用 左 传 中晋赵衰之言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 也 他发现 礼记 里也说过 乐正崇四术 立四 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 教以诗书 对于孔门四教 文 行 忠 信 他特别 强调四教以 文 为首 徂徕也往往愿意对经典作 一些能够支持自己 重文 主张的新的阐释 如他 在其 论语证 中说 夫文谓诗书礼乐之文 先王 之教也 不学此 则虽有上数者 按指德之纲目 未免为乡人矣 何以能成君子之德哉 9 徂徕没有 像传统观念那样把 文 和文艺放到从属于修道的 地位 而是将其视为有德君子必不可少的第一义 的东西 不 文 则未免乡人 学 文 就是学为君 子之道 重视 文 具体落实到诗歌创作方面 便是对 诗 之为 诗 的自身特点的高度重视 一是重视 诗歌的情感表现 反对宋诗 以意为主 的理性化 写作 摆脱朱子学对诗歌创作的束缚 一是重视诗 歌的外在形式和美学特征 要求体格严正 音韵铿 锵而平和 辞采华美等 这种从文学自身的特点 来考量汉诗写作 而不以之为载道工具或修道手 段的做法 在日本汉文学史上当属首次 为树立 情 辞 俱佳的诗歌典范 蘐园派大力倡导格调 完美且充满丰富人情的盛唐诗歌和明代古文辞学 家 高华雄浑 的拟唐诗歌 徂徕以 文 德 并重 强调 文 之为 文 的 自身特点 力图使文学从儒学中相对脱离出来 客 观上提高了汉文学尤其是汉诗的社会地位 但如 前所述 徂徕没能完全确立起诗文写作的独立地 116 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6页 共128页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6页 共128页CMYK41 43 9082 20 210241 43 9082 20 2102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位 汉诗 文 作为文学的独立地位 是在徂徕死 后 由其门人服部南郭等为代表的词章派真正确 立起来的 其标志就是儒者 文人 诗人 的身份分 离 大批新型文人和专职诗人的产生 日本关于传统文人的概念 大致是从中国大 陆输入的 青木正儿认为 传统文人有四大特点 多艺性 反俗性 孤高性和隐逸性 10 中国在元 明 清三朝逐渐进入到市民社会后 产生了不同于 传统文人并有着独立身份的新型文人 这种新型 文人的出现 也是市民文学成熟的标志 中世纪 前的欧洲文人 亦往往是神学家和官廷侍医 直 到文艺复兴开始 欧洲进入市民社会 才产生较为 独立的新型文人 吉川幸次郎在青木正儿关于传 统文人四个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近世新型 文人 市民文人 的四个标志 他们作为 纯粹的文 人 有着与哲学 政治相脱离的较为独立的地位 他们具有 文学至上 的观念 多才多艺 他们不同 于世俗的社会态度 11 中国比日本更早地进入市 民社会 也就较早地产生了新型文人 其后 明 清文人把诗文从儒学中独立出来的风潮波及到日 本 不从儒学角度立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也 传到了日本 12 18世纪日本市民社会的兴起 也孕 育了新型职业文人 在服部南郭身上 确实有着 许多作为新型文人的特点 他不欲以儒术命世 一 意创作诗文 以 官为俗物 享保四年甚至拒绝了 水户藩士安积淡泊彰考馆的聘请 他多才多艺 汉 诗 和歌 书法 绘画兼擅 其绘画对日本文人画颇 有影响 其名虽显赫一时 然是非不与人争 有优 游弄世之气象 13 等等 14 像南郭这样的新型文 人 在蘐园中绝不仅见 南郭只不过是他们的典型 代表而已 例如平野金华 板仓美仲 三浦竹溪诸 人 皆为蘐园 唯文学是务 的 断驰之士 到18 世纪末叶 儒学 文学 诗歌 儒者 文人 诗人 的 身份分离 文人独立身份的构建已大体完成 在蘐园派影响下 三都 京都 大阪 江户 出现 了很多诗社 属于蘐园诗学系统的有宇野士新弟 子片山北海的混沌社 龙草庐的幽兰社 创于京 都 服部南郭弟子安达清河的市隐草堂 创于江 户 大潮弟子高阶暘谷的芙蓉社等等 另外 也大 量出现非蘐园系统的诗社 这些诗社培养了一大 批专业诗人 造成了日本近世汉诗坛的极度繁荣 取得了空前的创作实绩 汉诗结集形成热潮 蘐 园诗派流风所及 不仅鼓舞士林 而且泽被市井 以唐明诗为范的汉诗创作由此被推向民间 在蘐 园 取人以才不以德 的思想影响下 一大批平民 诗人脱颖而出 蘐园诗派的出现也促进了日本诗歌理论的发 展 众所周知 日本对汉文学的理论探讨一向是 比较薄弱的 散文理论研究方面 在蘐园派学者 太宰春台的 文论 文则 之前 日本几乎没有像 样的系统论文著作 15 诗论方面 江户时代汉学家 撰写的以诗话命名的论著就多达60余种 不以诗 话命名的诗论著述数量更多 但是 在江户时代 中期以前 日本的诗论大都是一些印象式的文学 批评和诗歌美学著作 所提出的问题虽多但相当 零散 不成理论体系 荻生徂徕首先在日本汉文 学领域内建构起一整套系统的古文辞诗学理论体 系 使日本汉诗创作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促进了汉诗的繁荣和发展 汉诗创作实践的发达 又反过来促进了日本汉诗理论的发展 在诗学理 论贫弱的日本 徂徕对诗歌本身的理论探讨 具有 开创性的意义 但徂徕没有纯粹的诗学理论著 述 只是到了18世纪后期围绕蘐园诗学进行反复 论争之时 有关的诗歌专论才开始大量展开纯诗 歌理论的探讨 例如 诗歌本质问题 诗歌之 正 变 问题 唐宋诗优劣论问题等等 正如严绍璗 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虽然论家视为仇雠 攻诘不 迭 但却推动了江户时代文学诗论的研讨 并进而 推进了这一时代和歌理论的发展 16 中村幸彦也 认为 蘐园学派的学风与文学及其尊重表现的风 气 不仅给汉诗坛 也给和歌界及俳坛造成了极大 的影响 17 蘐园诗派的创作实践使日本汉诗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 赢得了周边汉诗写作国度的尊重 提高 了日本汉诗的国际地位 增加了日本文化的魅 力 蘐园之古文辞学及格调诗风在当时就流传到 117 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7页 共128页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7页 共128页CMYK41 43 9082 20 210241 43 9082 20 2102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了朝鲜 朝鲜著名诗人柳得恭 李德懋 金正喜等 均持笔赞美蘐园 光绪年间 俞樾编选 东瀛诗 选 对蘐园诗派 词藻高翔 风骨庄重 几与有明 七子并辔齐驱 的诗风还是比较推许的 诗选 中 亦大量收录蘐园诸子之诗 如南郭125首 兰亭117 首等 日本汉诗在朝鲜 中国受到推重的信息反 馈回日本之后 在提高日本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振 奋日本的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 则是不言自明的 下面笔者想借用日本著名汉文学研究家冈田 正之先生评论汉文学整体的一段话 来阐发蘐园 诗派在日本文学和精神史的地位和作用 冈田先 生在其名著 日本汉文学史 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讽咏汉诗汉文 谁能不因之而雅化性情 振 作志气 汉字汉文 作为第二国字国文 保 持着永久的生命力 如果说品性的修养和趣 味的领会 对于人格铸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的 话 那么 我国国民至少也应浸染于祖先们所乐 于体味的汉字及其用汉字所结撰的作品 并进 而考察其变迁的轨迹 将醇健的思想和高雅的 旨趣传导给后人 这是现代国民的一大义务 如果将诞生在我邦的汉文学排除在我国文学史 之外 那么 既埋没了先贤的苦心 亦拘囿了我 国文学的范围 我国国民的精髓实在不独发源 于和歌与和文 18 在研究外来文学 文化对本国文学 文化的影 响时 抛弃对外来文学 文化讳莫如深或无端贬低 等民族主义情绪和偏见 保持一种尊重历史 尊重 现实之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 是最难能可贵的 冈田先生在对日本汉文学作整体评价时 以其远 见卓识和巨大勇气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试图借用 冈田先生的洞见和勇气来具体看一看蘐园诗派对 日本文学和精神的影响 其洞见至少体现在三个 方面 首先 日本汉文学与和歌和文等一样 为日本 民族文学之重要组成部分 既如此 日本汉文学 自然会作用于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但日本某些 研究家却似乎不太愿意将汉文学接纳为日本本民 族文学 日本所谓 国文学 也仅指和文学 也不 太愿意谈论汉文学对和文学的深度影响 例如 在谈上代文学时只谈以 万叶集 古事记 为中 心的文学 谈王朝文学仅谈物语与随笔 尤其奇怪 的是 日本现有的很多近世文学史竟然闭口不谈 成就辉煌的江户汉诗汉文 尽管 江户时代的汉文 学是日本这一时代文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 19 即使谈近现代文学时也仅谈其与西洋文学 的关系 不可否认 日本的近现代文学也确实主 要从西洋文学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但如果忽视近 世假名文学和汉文学的作用 近现代文学的许多 问题势必无法说清 实际上 唯其扎根于江户时 代荻生徂徕以来自觉的汉文学和本居宣长以来的 和文学所耕耘过的精神土壤中 日本的 近代文 学的成立才有了可能 论及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 小说方面可说是 夏目漱石 俳句方面可说是正冈子规 但他们的 汉文学修养都相当高 村上哲见更认为 二人 很快成为近代俳句和小说的领袖 但是 在他们 的早期 毋宁说是以汉诗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 甚至可以说 唯有汉诗方是他们自我表现的出发 点 20 漱石终其一生都非常喜欢徂徕 他所接受 的汉文学也主要是徂徕一系的 他曾说 就汉 文而言 我喜欢享保时期徂徕一派的文章 其文 结句简洁 我不喜欢宽政三博士以后的文章 赖 山阳和 篠崎 小竹的文章令我生厌 21 年轻 的漱石甚至在汤岛圣堂图书馆抄写了徂徕 蘐园 十笔 的全文 因此 漱石之汉诗也颇得唐明诗 学情神 如其抒发去国之感的 无题 诗 子规 则一手写和歌 俳句 一手写汉诗 互为促进 其 汉诗虽多宋明以后诗风 其论诗则以盛唐为范 吉川幸次郎怀疑 子规的古典派创作主张可能与 古文辞学有关 22 由此可见 徂徕派的文学事实 上间接影响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展开与轨迹 是 滋养其生长繁育的文学源泉之一 将日本近现 代文学完全和包括汉文学在内的近世文学割裂 开来的做法显然是不太妥当的 其次 冈田先生认为涵泳汉文学能够雅化日 本人的情志 如果不抱偏见地看 江户汉文学尤 118 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8页 共128页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8页 共128页CMYK41 43 9082 20 210241 43 9082 20 2102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其是蘐园诗派及其流亚 的确参与了日本人人格 和文化身份 品格的铸造 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 国民精神的孕育 形成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 如 前所述 蘐园诗派在 诗文第一 的思想指导下的 创作实践 促成了新型文人和专业诗人的形成 由于这些文人 诗人 如徂徕 南郭及其后的赖山 阳 菅茶山等 在日本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所标举的隐逸 反俗 孤高 喜好风雅的人格范 式同样也会对普通民众的人格铸造产生较大影 响 另外 唐诗选 在日本广泛持久的流布对陶 冶日本人的性情 铸造日本民众人格方面也起了 很大作用 而把 唐诗选 推向和 诗经 同样的 经典地位 从而将日本人的汉诗趣味大致规定下 来的正是蘐园诗派 在近代日本 许多人通过阅 读 唐诗选 而认识了中国诗歌 或许可以推断 这也对其人格完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23 我们也认 为 对 唐诗选 和蘐园诗派以唐明诗风为则而创 作的具有高华雄深 峻拔豪迈格调的诗歌的阅读 造就了相应的人格精神 从而影响到日本积极进 取 高雅醇健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无可否 认 江户时代的人们对唐明诗风阅读和模拟创作 的热情催化和强化了日本民族精神中进取向上 的一面 唐明诗风本身也就成为了这种精神最好 的表达 如果说 和歌 俳谐等和文学更多孕育 和表达了日本人细腻婉曲的民族心理和性格 唐 明诗风则更多孕育表达了日本人强健进取的民 族心理和性格 可以说 如果把唐明诗风从日本 文学中抽取掉 就不能见出日本民族完整的精神 面貌 唐明诗风几乎是日本强健进取之民族精 神唯一的文学表达样式 进入幕末维新时期之后 在日本传统的民族 精神基础之上又形成了近代国民精神 这里也离 不开汉诗尤其是积极进取 醇健高雅的唐明诗风 的不断影响 从天保至庆应年间 1830 1868 日本内外多事 时局动荡 维新运动勃兴 幕末维 新志士们为激励斗志 扩大影响 多择汉诗而不是 和歌或俳谐作为自己精神和思想的武器 写下了 大量慷慨壮烈 激楚惨澹 撼人心魄的感时忧世之 作 幕末志士们豪迈 悲壮 康健向上的诗歌使当 时的日本国民精神昂扬奋发 增强了近代日本的 变革气氛 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 他们大多不 是职业诗人 故格调技巧多有可议 但唐明诗歌豪 迈悲壮 积极进取的精神实质却被他们继承下 来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幕末志士们是一洗 剽窃模拟之弊的新时代的格调派诗人 实际上 幕末志士诗人中也不乏属于蘐园系统的诗人 如 水户藩著名志士藤田东湖曾从其父藤田幽谷学 幽谷则是徂徕门人 著名诗人大内雄耳的再传弟 子 东湖之诗也多有得唐明诗风者 如其 十三 夜 诗 又如释月性 虽为僧人 但积极参与尊攘 活动 与志士梅田云滨 吉田松阴结交 诗学广濑 淡窗弟子恒藤醒窗 颇有唐明之音 如其 甲辰 1844年 秋浪华客舍送河添源泉归萨摩 冈田正之认为日本汉文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当代日本人应当继承这份汉文学遗产 将其所蕴含 的醇健思想和高雅旨趣传达给后人 诚哉斯言 就 蘐园诗歌及其所倡导的唐明诗歌而言 二百年来 这 些诗歌中所蕴含的豪迈 醇健 积极进取的情感和思 想 滋育了日本近世民族精神和近现代国民精神的 成长 那么是不是到了当代现实生活之中 这种诗 歌就毫无可取之处呢 笔者认为 虽然蘐园诗歌乃至 作为一个整体的汉文学在日本早已过时 因此也不 太可能对现实日本社会 文化 精神等发生重大影 响 但是 蘐园诗歌乃至整个汉文学中蕴含的醇健思 想和高雅旨趣 对工业社会中个人的精神修养和人 格铸造 仍然是有其现实和恒长的意义的 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 日本汉诗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文 学和文化遗产 因此 蘐园诗歌所具有的可能意义 对现实或未来的日本人如此 对现实或未来的中国 人而言 亦复如此 注 1 荻生徂徕 答屈景山 M 早稻田大学柳田文库藏本 徂徕集 卷27 p 23 2 荻生徂徕 答崎阳田边生 M 早稻田大学柳田文库藏本 徂徕集 卷25 p 7 119 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9页 共128页12年第一期 定版 第119页 共128页CMYK51 43 9082 20 210251 43 9082 20 2102 日 本 文 学 研 究 2012年 第1期 总158号 Literary Self awareness and National Ethos The Role of the Ken en Poetry School of the Edo Era in Japa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National Spirit Formation Abstract OgySorai was a famous scholar of the Ancient Rhetoric Kobunji school in the Edo Era He founded the Ken en poetry school within which his disciple Hattori Nankaku w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The Ken en poetry school led the separation of Kanbungaku Chinese writing written by Japanese from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which then began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tradition thus opening the time of literary self awareness of the Japanese Kanbungaku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the Ken en poetry school deeply shaped the contour of pre modern and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The poetic style and tone that the Ken en school and their followers represented which appeared generous and virile hearty and elegant I argue had an impact up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modern Japan an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 spirit Keywords Ogy Sorai Ken en Poetry School literary self awareness Confucian literati poet Ethos Author s Information Jiang Hongsheng Male Date of Birth Sept 15th 1972 Ph D in Japanese studies at Beijing UniversityJapanese Literature Study E mail jianghongsheng2010 3 今中宽司 1968 徂徕学的基础的研究 M 吉川弘文馆 p 37 4 蘐园录稿 金兰诗集 今刊于佐野正巳编 词华集日本汉诗 第10卷 汲古学院1984年版 5 严绍璗 1996 五山汉文学与五山新儒学 M 载 比较文化 中国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报告
- 第二节 认识非洲教学设计初中地理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中华中图版五四学制2024
- 12.2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高安全性玻璃化吸管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3a-3c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异构数据库融合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报告
- 医疗救护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 口腔医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氟橡胶预混胶及混炼胶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新人教版
- 课堂观察记录与学生行为分析报告
- AI技术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路径
- 设备健康管理模型-第2篇-洞察及研究
- 监狱罪犯教育改造课件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
- 2025年浙江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历年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保密会议室管理制度内容
- 2026步步高六册同步物理必修3-章末检测试卷(三)
- 兴东线泰州段航道整治工程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踝关节超声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