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A区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A区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A区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A区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 检测题1、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是“仁”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贵贱有序”A、 B、 C、 D、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3、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啊,要不这样,即使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么?”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4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下列古代思想家言论属于孟子言论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7、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8、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0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荀子认为( )A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B人能够利用自然 C人要保护自然界 D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A B C D1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行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15、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得,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A“理”是世界是本原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16、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7、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1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1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20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中的这段文字抨击的:A先秦儒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23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 C D2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 )倡导言论自由 提出“众治”取代“独治” 提出“天下之法”取代“有家之法 设立各级议院作为监督机构 A 25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强烈冲击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2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有(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西学东渐影响 抗清斗争实践 A B C D2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古典文化 B造纸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28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将中国称作“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甘石星经留下了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B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是世界上么一台预防及防震仪器C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D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29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30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一、选择题(一个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4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2分)33.(14分)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