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的诗意与境界.doc_第1页
江南园林的诗意与境界.doc_第2页
江南园林的诗意与境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石池塘,亭廊楼阁,竹木林花是园林设计者审美的物质载体.相对于西方和中国北方皇家园林建筑,江南城市园林在材料使用上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江南城市园林中的太湖石是.79 江南园林的诗意与境界 黄禹康山水是江南城市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叠山理水造就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筑美学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园相通,全园生动;返归自然的山水田园生活化、人性化,是江南城市园林建筑追求的诗意境界。江南城市园林建筑的诗意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崇尚的一种清淡平和的人生境界,是文人受到压抑的心灵在现实中获得舒展的折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是无数人对江南园林的深切感受。要说城市园林建筑之美,无论是江南乃至整个中国园林,苏州的园林建筑艺术都是独具一格的。这并不仅仅因为苏州园林在中国早已“名声在外”,更在于它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成就史上的最高峰。因此,苏州园林无疑是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典范。叠山理水:江南城市园林的画境山石池塘、亭廊楼阁、竹木林花是园林设计者审美的物质载体。相对于西方和中国北方皇家园林建筑,江南城市园林在材料使用上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江南城市园林中的太湖石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因盛产于江南太湖一带而得名;太湖石长年受到太湖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外形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明代著名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张物劫中曾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的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珍贵,因为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一直被园林建筑者喜好,成为江南城市园林建筑中用来叠造假山或者单独摆设的珍贵石料。北宋时期的北方园林建筑者垂涎太湖石能够给园林带来的审美情趣,而不惜滥用民力千里运送“花石纲”,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然后再用船沿着京杭大运河运往北宋都城去修建园林。对此,小说水浒传有详细描绘。但是,限于交通工具和运输成本的制约,北方园林无法大量使用此石料。江南则不同,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势,在园林中普遍使用太湖石布景创意。至今,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便是保存完好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太湖石的杰出代表。古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曾用四个字来评价太湖石:瘦、透、漏、皱。所渭的“瘦”指的是用此石建筑园林具有峻拔孤鹜的美,而“漏”则是指流动韵律的生动之美, “瘦”和“漏”的结合则可以获得玲珑生巧、奇伟难料的美学效果。正如著名造园家计成说:“瘦漏生奇,玲珑生巧。”“透”则是通畅无碍、玲珑剔透的流动之美,光线的穿透之处,树影斑驳可见,有限的园林空间顿生无限博大的自由空间。“皱”是太湖石的肌理层层叠叠,曲折凹凸,通过视觉上的皱纹,引向曲折的想象空间。正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这一太湖石瘦硬兀立,空窍遍布,立于园中,如孤峰乍起,加上石头窍空遍布、光影斑驳,恰如乍起的春风吹皱了湖面,正因为太湖石有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元素,加之吸取四周景色,最终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引领人们走进一幅多姿态、有秀韵的江南山水画的境界。这和北方园林中常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叠石小泉之景完全不同。在北方园林中,多巨石粗块,或厚重呆板、规整划一,或通体严密、严谨平滑,极力渲染皇家园林威武雄壮、尊贵雍容的豪华气派,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江南,展示的是一幅在皇权威严下规规矩矩的北方生活图景,完全没有江南园林太湖石带来的清秀活泼之态,更无法绘制出江南人远离政治中心,不拘礼节的自由快乐图景。有水方成园。江南城市园林对水的运用达到了极致。由于地理自然上的湿润多雨、河流遍布的特点,江南城市园林中的水要明显多于北方城市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的空间布局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中部是园林的主体。此处以水景为主旨,水面处处,波光荡漾。在水中又堆出东西两座山岛,用小桥和长堤把水面分成数块。在水池的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又有几条小水湾,不仅与中心区的水面呼应,而且把水面视野进一步延展开去,有着水流源源不尽之意。此园以水建园,凸显园林艺术中水的妙处和品格。此园对水的利用并不是单纯地扩大水面和增加水景,而是别出心裁地把整个水面放置在园区以外,园内建筑环山布置,以土石为中心;苏州狮子林的中央位置是水面,其他主要建筑集中在东、北两面,西、南两面则以走廊点缀。留园的布局也是以山水见长,整个布局的正中部是一泓池水,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其他建筑都是以水为中心进行布局安排,或重檐阁楼,奇峰秀石,或竹篱小屋,树影斑珊,有了水的相映而更显纯美的山水画境界。北方园林也不乏水流池塘,但是,由于人工开挖的痕迹明显,而且多为死水池塘,既缺少自然天真情趣,也少了流畅生动之气。“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无论是太湖石还是水池,都突出了流动变化的美学风格,这与道家美学柔弱秀美的风格是一致的。如果说苏州园林建筑者致力于绘制一幅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图景,那么,太湖石与水溪池塘无疑是这幅图画的精神和灵魂。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江南城市园林才得以成为一幅细雨霏霏中撑着油纸伞,在莲藕满塘上荡舟清唱的美丽画卷。返璞归真:江南城市园林的诗境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著名的中国建筑精神一书中说:中国建筑贯穿着一个精神,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确,相对于西方建筑来说,中国建筑更接近自然,亲近人性。这对于江南城市园林来说,尤其明显。返归自然的山水田园生活化、人性化,是江南城市园林建设追求的诗意境界。长期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中国人,向来就醉心于山水田园风味和情调,在园林建筑环境的营造中讲究“风水”。晋代的郭璞在其著名的风水理论中以“群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12个字概括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为此,整个江南的园林建设都彰显精致亲切的人情味,不强调大红大紫或者伟岸崇高给人带来的震撼激动之美,而是像一幅文人山水画卷一样徐徐展开,又像一首悠长的乡愁诗缓缓诵读。亭台楼榭往往是天然的灰白色调,青瓦多为青色,柱廊多为黑色,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如苏州的留园,该园在设计理念上追求江南水乡人的乡村田园生活世俗化美学风格,注重日常生活常态的诗意感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需要人的心灵体悟和契合,这就是红尘中的个体复归自然山水田园的和谐存在。正如著名学者叶廷芳先生所说的,这种“建筑风格具有诗意的美。”江南城市园林建筑的诗意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崇尚的一种清淡平和的人生境界,是文人受到压抑的心灵在现实中获得舒展的投射。江南城市园林建设在自然布景上注重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苏州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子四面通透,当夏季荷花满池的时候,似乎阵阵荷花香气扑鼻而来。拙政园中的桥廊小飞虹,横跨溪流池塘之上,如同一道彩虹落入水中,秀丽无比。这些建筑设计都注意营造畅通自然、平和冲淡的环境氛围,努力消除人生大起大落的象征符号的出现,把人生的挫折和抱负化解为一种无所思无所欲的自然世俗世界。人在此环境中就不容易激发起失落的惆怅和宏伟的抱负。而北方园林的建筑格调则完全不同,其建筑设计和使用材料所表现出的环境主题,不仅所在的都市始终处在政治斗争漩涡的中心,而且园林的主人始终以拯救天下苍生的政治抱负为己任,即使归隐园中,也并不能够平静热衷于时政的愤愤不平之气。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经对于江南城市园林建设的诗画境界作出如此感叹: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