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专题复习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cm ;tbc= s; vab=_ ms; vbc=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2.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试管内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a”、“b”或“c”),示数为_。(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根据描绘的图线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态;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 (选填“快”或“慢”)。(5)图像中de段是_过程。3. 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1)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b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2)图c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由此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推测出当地气压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某小组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观察水量也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5. 下面是阳阳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1)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阳阳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_(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上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平面镜换成了_,并取来了两个_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_(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6.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7.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14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凸透镜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8. 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右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 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应从凸透镜的(选填“右”或“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 成像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 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9. 老师讲了“物质的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将托盘天平放在_ 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_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cm3,则柑橘的密度为_kg/m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 _ _。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将小烧杯放在溢水口处,小楠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 。10. 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1)你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2)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量程是_n,分度值是_n,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上表的空格处。(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4)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5)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11.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该探究活动的实验装置。(1)本次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2)张悦将系于玩具小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两端的滑轮后,就在两盘内放上钩码。这是用来探究两个力的_和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车转过一小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由实验探究可知: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1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3)实验改进后,如果想验证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的做法是 (4)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2)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平衡;用小车代替木块,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3)让f1=f2,把小车沿水平方向扭动一下,松手时观察是否平衡;(4)正确13.教室的门栓坏了,门经常被风吹开,这是门与门框间摩擦太小的缘故。如何增大摩擦呢?同学们提出一些设想,概括如下:a.增大压力增大摩擦;b.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c.增大接触面积增大摩擦;d.增大运动速度增大摩擦。为了验证这些设想,他们利用长方体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和水平桌面等,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记入表中。(1)比较实验1、2可知:设想_是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 _;(2)比较实验_两组数据,可以判断设想c是否正确;在实验中,测量摩擦力时应保持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运动;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表中“”处的数值,其大小为_n;(3)某同学分析实验3、4数据,并支持设想b、你认为他这种分析方法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_;请你利用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种能将门关紧的方法:_。答案:(1)d;当压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速度不同但摩擦力大小相同。(2)1和5;匀速直线;2.5。(3)不正确;没有保持压力相同;在门与门框间夹物体等(合理即可)14.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a分析序号_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_。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三组数据进行分析。(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4 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 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序号种类重力g/n拉力f/n新鞋5.72.3旧鞋5.41.7旧鞋插在新鞋中11.14.5新鞋插在旧鞋中11.13.515.学了摩擦力后,在学校拔河比赛中大家都尽量选穿新运动鞋,军军猜想:鞋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了两只同品牌同规格的运动鞋进行探究(一只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另一只鞋底花纹磨损较大)。实验步骤如下:(1)军军测出新鞋的重力如表格序号、所示,按照上图14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鞋子在桌面上做运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填入表中。(2)将新鞋子换成旧鞋子在同一个桌面上重新实验,测出了重力和拉力填在表格序号、中。由此得出结论:鞋底花纹越深,与地面摩擦力越大。兰兰认为他的做法不妥,不妥之处是。(3)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军军采纳了兰兰的意见,将两个鞋子插在对方中进行实验,得出的数据如表格序号、中:对比序号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对比序号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16.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1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填序号)。(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18.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内三次实验时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之间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1)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初步表明: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的大小无关。(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还可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表明:_。19.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小明同学将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按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1)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答:_;(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牛了什么变化?答:_;(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 )(可多选)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20.某小组同学研究金属球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时,提出不同的猜想。猜想:金属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跟金属球的密度有关;猜想:金属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跟金属球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于是他们将半径均为5厘米但密度不同的金属球甲、乙分别挂在测力计下,将其逐步浸入水中进行实验。他们通过测出球心到水面的距离h来表示金属球浸入水中的深度、并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且计算得出f浮,实验数据分别见表一、二。 该小组所进行的序号为1、7实验的示意图是图中的 。(选填“a”或“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6或812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金属球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时,所受到水的浮力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和8、3和9、4和10或5和11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并由此可知,金属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跟金属球的密度无关。他们进一步提出问题:金属球在水中所受最大的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为继续研究,最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跟甲(或乙) 不同的金属球。(选填“半径”、“密度”或“质量”)21.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班级的“物理小博土”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1)做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 三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内的深度无关。(3)做四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4)做 三次实验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22.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液体种类实验序号物体重力g物(n)弹簧测力计示数f(n)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水水=1.0g/cm3121.50.55021.01.010030.51.5150酒精酒精=0.8g/cm3421.60.45051.20.810060.81.215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3)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19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19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19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23. 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_ _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_(选填“是”或“否”),请你说出理由_ _;(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以下两空均选填“”、“”或“=”); b、d两图中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分别是p1、p2,则p1_p2; 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3 、p4,则p3_p4;24. 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5.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选填代号即可)。26.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6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理由是:两球 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27.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斜面的某处由静止自由滚下 (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分析:(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 28. 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的关系。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 (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该实验中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将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_。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29. 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撞到一个小木块上,将木块推出一段距离,木块被推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块被推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 (2)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下表给出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的一些数据从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为此判断的依据是 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w有用/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140.10.41.10.50.5572.7%240.10.41.60.30.4883.3%320.10.20.90.30.2730.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1)第3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2)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3)通过比较第1、2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31. 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1)前三次实验中,第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是否有关。(4)小红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b所示。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_;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则它们的机械效率_(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 _。32.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_和弹簧测力计。(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3)、在表中的空格处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5)、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用图所示铝制滑轮装置提起5n的物体时,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铝制滑轮的重力是_n;若用此装置提起8n的物体,测力计的读数是_n。次序g/nf/nh/ms/mw有用/jw总/j122.10.10.10.20.2195.2%221.20.10.20.20.2483.3%320.90.10.30.20.2733. 某学习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所示他们将测得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数据一并记入下表:(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表格中数据= ;(2)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3)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 。(4)在实验3的装置下再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装置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变小/不变)。(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 的(正确/错误)。你是用实验中收集的数据 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34. 某同学“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出问题:在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通过电路中a、b、c各点电流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按图所示连接电路。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通过的电流,填入下表。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序号a处的电流iab处的电流ibc处的电流ic10.100.120.2220.200.240.4430.300.360.66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进行的(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35.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的(填“相同”或“不相同”)。(2)右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二组数据:指出上述电流表的位置abc电流i/a0.30.31.5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小 d小灯泡靠近负极36.毛刚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a1示数(a)a2示数(a)v1示数(v)v2示数(v)v示数(v) 0.5 o5 7.5 4.5 12(1)由图可知l1、l2连接方式是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中a1、a2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v1、v2、v3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37. 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按图17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 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_.uab/vubc /vuac /v2.41.43.75方法改进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串联电路总电压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38. 一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供电,他们选择了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l2,其中l1电阻值已知,l2电阻值未知。(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要求: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量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开关应_。(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_。(4)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示数变为0,用电压表检测l1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5)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普遍规律,他们还应_。l1两端电压u1(v)l2两端电压u2(v)电路两端总电压u总(v)1.52.84.3(6)另一实验小组的小宝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u2随电压u1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该图像写出电压u2和u1的关系式:u2 _。序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1炭钢合金丝ls2镍铬合金丝2ls3镍铬合金丝l2s4镍铬合金丝2l2s42.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实验。他们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表。(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_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2)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较_(选填“大”或“小”);(3)上面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叫做_;(4)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还可以用这些电阻丝来做另一个探究实验,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_的关系,这次你应该选择序号为_两根电阻丝来做实验。 43.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2)小刚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和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再将5的电阻改接成10的电阻,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2v,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使 ,并记下电流值;再改接20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4)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44.某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a,则r的阻值为(4)换上10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v(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45.小红利用如图2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25、20、15、10、5,实验中控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_的滑动变阻器;(3)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4)实验中将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25依次更换为20、15、10、5,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每次闭合开关后都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依次向_ _移(选填“左”或 “右”);(5)若将乙图中的电阻r换成标有“2.5v”的小灯泡,用此电路也可以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序号选用的电阻电压/v电流/a1甲电阻10.05220.10330.154乙电阻10.10520.20630.307丙电阻10.20820.40930.6046. 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小文设计了如图22所示的实验电路他分别对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测出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1)通过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可知:_(2)图23是小文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三个电阻的ui图象其中c是_电阻(填“甲”、“乙”或“丙”)的图象(3)小文又连接了如图24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v1、v2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图象如图25中甲、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电源电压为_v,电阻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消控值班员合同范本5篇
- 农业种植风险管理与2025年智能化农事操作报告
- 安全文明驾驶培训总结课件
- 电网工程测量方案范本(3篇)
- 安全文明培训制度课件
- 安全文明出行培训计划表课件
- 浦北县乐民镇全至塑料厂年产5000吨塑料颗粒生产项目环评报告
- 安全教育食品培训总结课件
- 地下金库改造工程方案(3篇)
- 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学习标准教案
- 绘本故事《小鲤鱼跳龙门》课件
- 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免责承诺书
- 产后恢复-中级-1738220692478
- 《护理投诉案例分析》课件
- 肿瘤内科住院病历书写规范
- 《乡土中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练-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
-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装备技术标准》
- 红光治疗仪的使用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