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景类课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雷雨为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下面这个图例比较清晰地说明了各个层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最宏观的教育目标到最微观的语文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感知、理解、学习、训练、掌握的内容。一般包括:常见的文本类型及其基本特点,如儿童文学、常见应用文、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书报等;基本的阅读习惯和策略,如读书看报、课外阅读、批注或作笔记、积累词语和句段、质疑、猜测和验证等;常用阅读方式,即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略读和浏览等;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篇章内容如人物或景物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的理解和感悟,掌握常用标点符号,把握文章组织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等。简言之,教学目标解决的是“为什么教”,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而教学方法、策略解决的是“怎么教”。有研究者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年段特点不显、课时目标不明、文体要求不清”的现象,表现为高、低年教学一个样,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一个样,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一个样,这显然不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不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下,试以写景类课文为例,并结合雷雨(教科版四年级下)这篇课文,谈谈如何确定具体恰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辨明文体,细读感受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是某种特殊体式的具体文本的阅读。在备课时,教师的文本解读,要依据这种体式的特性。合适的文本解读,有两个特征:第一,阅读取向常态,也就是像正常人(具有较高阅读能力的人)那样来读一个作品。第二,阅读方法要契合这种文章体式本身所要求的。这种体式的文章要读什么,读哪些地方呢?要合法,要有理据。概括起来讲,“阅读能力”“阅读取向”+“阅读方法”。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依据这样的认识,当我们面对雷雨这篇课文时,首先要从文章体式的角度不断聚焦、“定位”:这篇课文属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的哪一大类课文(记叙文、说明文)记叙文;这篇课文是侧重于写哪一方面内容的(写人、记事、写景)写景类记叙文;这篇写景类记叙文又是属于哪一类具体的写景课文(一个景物、静态景物、动态景物、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描写动态自然景物的写景记叙文;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动态自然景物雷雨(按照雷雨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发展变化顺序,描写了雷雨来前、来时的景象)。其次,要沉潜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和心态来细读、感受课文,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受。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要像王崧舟老师那样: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斟酌,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对于雷雨一文的品读、感受及分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很详尽的阐述,非常具有启发性,可供教师参考。至于笔者对课文的解读、感受,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二、准确定标,精选内容如果说上述的课文解读、感受是一种接近自然阅读状态的“真实阅读”的话,那么,接下来教师所要进行的阅读(很多时候是与“真实阅读”伴生的),则可称为是“教学阅读”。所谓“教学阅读”,其目的在于发现、开掘课文的阅读教学价值,阅读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确立准确、集中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具体、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有人说:要真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关键是解决教师文本阅读的问题。教师此时的阅读,首先要思考这篇文章在言语形式方面可以教给学生什么。运用自身已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从篇章结构、行文线索、命题立意、遣词造句等诸方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陆继椿老师总结的“文必提十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供借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思路怎样?好在哪里?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要突出什么作为读写训练的例子?读写训练如何进行?有没有教学中可能碰到的疑点和难点?怎样引导学生解决?文章有无不足之处?有人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钻进去潜心体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再在此基础上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针对雷雨这篇课文,还可进行如下思考、追问:1.作为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此前学生学习过哪些类型的写景课文?2.学生对于阅读写景类课文已经具备哪些、什么程度的阅读策略、方法?3.学生要通过雷雨这篇课文的学习学到什么(包括语文知识、阅读策略与方法、读书习惯、阅读技能、重点词语、典型句式、写作手法等)?掌握到什么程度?4.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的学情,并不是不可捉摸的。学生的学情,除了调查等了解的途径之外,通过这种体式的文章应该怎么读、读什么的文本分析,是可以在备课时事先估量的。)就写景类的课文和雷雨这篇课文而言,在考虑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时(与此同时应内在地包括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1.意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景物的变化特点(如体会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由微风到狂风的变化过程)朗读第三自然段前三句话,通过朗读时音量、速度、节奏的变化,表现风的变化2.写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如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风的动词“掠”“翻飞”“戏弄”等)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风来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3.语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正音、理解词语(“滂沱”“嘈音”)象声词的认识和积累(“呼啦呼啦”“沙沙”“簌簌”“喀嚓喀嚓”“喀啦喀啦”)重点词语的推敲、品味(如“”“狂乱地”“金线似的”“吃力地”)背诵、积累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字形、词素合成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抄写、扩展象声词出示改文与原文比较:原文: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地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改文:照出了在暴风雨中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一条条鞭打着大地的雨点,照出了在大雨中迈动着脚步的行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说的确定阅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主要的依据是课文文本的特点。在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土地解除合同范本
- 项目推广外包合同范本
- 株洲新房买卖合同范本
- 电脑寄售合同范本模板
- 装修材料进货合同范本
- 门面生意转让合同范本
- 订台布置餐饮合同范本
- 矿山承包施工合同范本
- 砖厂劳务安全合同协议
- 服装物资出售合同范本
- 电子病历系统集成与建设方案
- (二)冲床安全操作规程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 征拆协调岗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网络安全专业考研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
- 2025年商务短信平台软件系统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口腔诊疗服务创新研究报告
- (高清版)DG∕TJ 08-2251-2018 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 钣金生产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