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认识.doc_第1页
谈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认识.doc_第2页
谈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认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认识黄宗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545006)摘要: 本文阐述了运动训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科学训练演变历史的现代训练阶段、科学技术方法对运动训练影响的科学化阶段的形成与发展, 进行探讨分析, 谈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认识。关键词: 运动训练; 科学训练; 科学技术方法; 运动训练科学化中图分类号: G80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 1084 (2002) 01- 0072- 03运动训练是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 科学训练则是运动训练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技术方法在体育运动训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是体育科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因此探讨运动训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科学训练历史演变的现代训练阶段、科学技术方法对运动训练发展影响的科学化阶段的形成与发展, 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运动训练科学化,提高运动训练水平, 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运动员,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运动训练的概念与外延111 运动训练的概念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 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1) 运动训练是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2) 运动训练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3) 运动训练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112 运动训练概念的外延对运动训练的概念, 国内外有些学者从比较广泛的角度认为: 运动训练指运动员为创造或保持专项运动的最高成绩所做准备的全过程。这一定义, 除了将前述运动训练的概念所确定的内涵包括在内外, 还大大的扩大了其外延。也就是把与运动员创造或保持专项运动成绩有关的各个方面, 包括采取的准备、创造和保持专项运动最高成绩的一切措施和办法, 都纳入运动训练的范畴之内。2、科学训练演变历史的现代训练阶段自20 世纪50 60 年代以来最近30 40 年里, 在科学的母体孕育了体育科学学科, 各门学科加快了对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能力问题的研究, 从各门体育科学学科的角度对运动员竞技能力进行研究的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单个学科在各自领域的发展, 人们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人们发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 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单个学科只能从一个侧面来研究, 这样要提高运动能力是很困难的。因此, 到80 年代, 体育科学界便出现了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1989 年, 一位叫摩尔甘的运动心理学家批评运动心理学界的某些研究只顾头不顾尾, 只孤立地注意局部问题。他说:“任何个人只从某一学科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 不可能正确地提出问题, 就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还有很多其他科学家也都认为综合研究对于体育科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研究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不同于单学科或多学科研究, 施行起来难度很大, 到目前为止, 综合研究还只是未来的方向, 对竞技能力实施真正的综合研究恐还有待时日。体育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 应首推运动训练学的创立与形成, 在现有的体育科学学科中, 运动训练学是唯一不是从某一学科母体中产生的, 而是将各门学科理论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研究, 在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运动训练方法理论体系。从此, 运动训练有了自己特有的科学方法理论体系。运动训练学的创立对教练工作尤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运动训练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90 年代后, 其正越来越多地被各国运动训练界接受, 并被人们称为指导训练工作的教练科学。科学练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是科学对运动训练的介入和体育科学崛起的必然结果, 其本质特征是对科学理论的运用。由此推进一步, 可以得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依据科学理论寻求训练方法实现科学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的结论。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使人们认识到, 运动员在竞技场较量的结果越来越取决于教练员的智力较量,具体说就是决定于在训练中采用的训练方法的先进性。我国学者卢元镇就把训练方法的改进看作是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和使用非法药物以外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不仅来自于运动员在训练中自身艰苦的体力投入, 而且来自于教练员和科学人员的智力投入。本文认为,这种智力投入在科学训练中主要表现为运用科学理论创造和改进训练方法。正如卢元镇所说的那样, 训练方法手段的改革就是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可以用实践中的大量实例来证明。不管是介入运动训练的一般科学, 还是体育科学, 通常都表现为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有关的理论成果, 要把理论的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 需要把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加以运用。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教练员、运动员仍然局限于改进器材、完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方法原则, 但尝试着向科学伸出了求助之手。20 世纪30 年代, 教练员开始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训练, 后来逐渐运用生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50 年代后, 人们运用各学科理论创造出很多有名的训练方法。这些训练方法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他们都是由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或教练员应用科学理论原理所创立的, 而且都有经过多年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实例。毫无疑问, 科学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是通过向训练方法转化实现的, 。这一结果又使人们更加有意识地推进科学理论的应用。这一切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凭经验摸索或者通过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训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的运动训练时代要求掌握、运用科学研究成果, 将科学理论向训练方法转化, 提高训练方法的科学含量。总体上说, 如何更好地利用综合的多学科知识已经成为当前运动训练中必需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运动训练中运用科学理论并且获得了一定成功, 却并不表明应用科学理论进行科学训练的问题已经解决。早在1979 年, 美国的F哈密瓜格曼博士就从运动科学研究者的角度讨论将“纯”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实际问题所面临的困难。到目前为止, 他所提出的应用问题仍然摆在人们面前, 没有得到解决。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竞技的加剧, 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将更加突出。3、科学技术对运动训练影响的科学化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这一阶段, 以系统方法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方法成为运动训练的主导因素, 形成了运动训练方法的新体系。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呈现分析与综合两种趋势并存的状况。进入70 年代以后, 科学体系结构本质上是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的、开放的大系统, 而技术革命则呈现出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化的特点。这些都深深地反映在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的发展进程中, 运动训练与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科学技术方法的角度来看, 传统的以分析为特征的科学方法, 在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科学方法的变革已成为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以, 从70 年代以来, 以系统科学方法为主体的(包括信息方法、控制方法、数学方法、计算机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 现代技术方法全面而迅速地进入了运动训练领域, 为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定量研究手段。在运动训练研究的方法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其表现为:311 运动训练科研方法已不是从生理、心理等单学科角度进行探索, 而开始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如运动员选材就运用了遗传学、生理学、测量学等方法。为了认识和发掘人体潜力和最大运动能力, 人们将教育学、生物力学、医学生物学、营养学、药物学、社会学、人类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运动训练进行研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312 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 建立了能对竞技运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新学科群和方法体系。如: 研究在意识作用下, 如何获取各种运动器官的运动反应信息的“大脑神经生理学”、获取各种运动机能形成和表现数据的“运动技能学”,以各种模式划分结构的程序, 按程序进行定量控制, 监督技术技能形成的“测量与评价”, 采用特殊手段进行模拟, 再取值与对照组比较, 以确定运动手段与实验方法实效性的“体育统计学”; 运用数学原理确定选用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对一些彼此相近的运动方法和手段做定量分析, 使之合理化, 把训练程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数学”,等等。313 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 使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运动训练的顶梁柱。70 年代以前, 许多科技成果未引入运动训练领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 使得运动训练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运动训练中电子仪器、训练、比赛、科技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教练员只需通过电子仪器(如心率自动遥测) 便能根据所显示数据分析训练运动量的大小, 不必为训练负荷是否低于或超过强度而担心。此外, 以计算机为核心而组成的测试、计算、评价中心也风靡全球, 成为新世纪运动训练发展的新趋向。运动训练科学化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是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原则构建起来的科学训练体系, 是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实施最佳控制, 实现系统目标的系统工程。科学训练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内核,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体育训练的最高境界, 它的实现要依赖于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方法在体育运动训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是体育科学体系建立的基础。科学技术方法使人们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运动训练科学化是科学训练追求的一种理想模式, 亦或是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实施最佳控制的理想模式。这种理想模式与现实状况, 就目前来看,尚有一定差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