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doc_第1页
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doc_第2页
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doc_第3页
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doc_第4页
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编目延迟对图书老化影响 编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某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每种实体(Item)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描述并予以记录成为款目继而将款目按一定顺序组织成为目录(Catalogue)或书目(Bibliography)的过程 摘要:文章利用origin8.0对兰州大学图书馆最近两年多时间的纸质图书借阅量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进行曲线拟合并利用编目延迟与图书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的关系推导出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图书老化模型;对比计算两种模型的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由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编目延迟使图书的老化速度减慢使仍在使用的图书所荷载的知识年龄偏大、陈旧过时这一结论对图书馆馆藏的采购、剔旧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献老化;曲线拟合;馆藏优化;编目延迟 一、背景 研究图书老化规律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段内的研究数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编目时间数据很难得到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当前的图书管理系统于年开始使用有280904册开架图书回溯建库以后涉及校区合并、资源整合不断有较旧的图书回溯这些图书实际入馆时间及借阅数据不全甚至丢失是研究中的一大障碍该问题存在于很多高校图书馆中在研究纸质馆藏的老化、剔旧及长尾效应等问题时多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12这一研究方式没有考虑图书从出版到被收藏之间的时间差即图书馆采购编目图书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图书并没有被借阅其老化情况无法量化对图书而言任何一段时间的流逝都会使其使用价值降低所以这一时间差对图书老化的影响不可忽略 图书馆馆藏数据的两种时间序列统计方式分别是以出版年和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的这两种统计方式在研究图书使用情况及老化规律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由图书从出版到被收藏之间的时间差即延迟造成的因此比较研究两种统计方式下图书老化指标的不同可以揭示延迟对图书老化的影响 延迟存在于许多复杂系统中它反映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元素的传播过程考虑到延迟后建立起来的模型才更接近于实际系统3在科技出版系统中出版延迟就是编辑部从收到作者手稿至论文发表的时间间隔4期刊文献出版过程对文献引用和老化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56其中学者LeoEgghe和Rousseau研究了出版延迟对可观测到的科技文献老化分布的影响;学者于光、李一军利用一阶传递函数模型作为文献发表延迟过程的模型来研究科技领域内期刊出版延迟对文献老化的影响7图书的老化速度较期刊来说要慢一些出版延迟更长、更复杂它对科学文献老化规律模型有重大影响8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笔者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报表分析检索词为“中文普通书/小说/教学参考书/新书”信息保留图书索书号、出版年、编目年和借阅次数检索时间范围为年12月至年5月总借阅量为483156次 2.2定义编目延迟时间 图书出版后要经过图书馆采购、验收编目、上架流通三个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这一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采购编目延迟简称编目延迟用图书编目年与出版年之差表示其表达式为:i=TciTpi平均延迟时间为:=Ni=1(TciTpi)N(1)为延迟时间Tci和Tpi分别为第i册图书编目(catalog)和出版(publish)时间文章变量上标凡含有字母“C”“P”的均为与编目和出版时间有关的变量N为图书总册数 2.3文献老化测度指标 文献老化是指科学文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逐渐陈旧过时越来越少地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它最早是由学者C.F.Gosnell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910常用的老化测度指标有三个:文献半衰期、最大引文年限和普赖斯指数 2.3.1文献半衰期1958年学者Bernal首次将放射化学术语“半衰期”引入科学文献领域101960年学者Burton11将共时法获取的文献老化指标命名为“中值引文年龄”即在统计年限内引文量达到总引文量一半所用的时间美国期刊引文报告的累积百分率法即是指引文量累积百分比函数时对应的t值为半衰期T1/2半衰期越大文献老化速度越慢 2.3.2最大借阅年限最大借阅年限是指某时段借阅量FI(t)与被借次数最多的年份之间的跨度这是衡量学科占有最新成果速度的指标之一可以清楚地知道科学文献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时期12 2.3.3普赖斯指数1971年普赖斯提出在某一知识领域将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来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后人称为“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是衡量各个学科领域文献老化量度的又一个指标即指在一个具体学科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图书借阅数量与借阅总量之比当作一个指标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文献的老化过程前者是固定引文量后者是固定出版年龄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半衰期越大而普赖斯指数则越小但存在的问题是普赖斯指数会受取样多少的影响样本量越少其受偶然因素影响越大 2.4研究方法 笔者将收集的数据加工整理利用origin8.0对图书的借阅累积量进行曲线拟合和绘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比较图书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两种时间序列下的老化曲线计算图书老化测度指标和延迟时间的关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论述分析 三、数学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3.1图书借阅量累积比的老化曲线拟合 根据年12月至年5月开架图书借阅量及累积量和累积百分比笔者利用origin8.0对借出馆藏的累积百分量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相应的曲线方程:F(tp)=1.0040.9871+tp9.5132.759(2) 其中tP为图书出版年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0.99939残差在小区间0.020.02范围内说明累积百分量分布曲线和方程2拟合得非常精确能准确反映图书老化过程 3.2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 假设图书从出版到收藏期间的老化程度可忽略相当于出版年等于编目年这种不考虑时间延迟的老化模型就是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其变化规律和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图书老化模型是一致的根据公式1图书的平均延迟时间位3.99即图书出版3.99年之后才会被图书馆收藏以tc为编目年龄则出版年龄为:tp=tc+=tc+3.99(3) 将式3代入方程2 F(tc)=1.0040.9871+tc+9.5132.759(4) 方程4就是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图书老化曲线相当于无时间延迟的老化分布曲线相较于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分布曲线发生明显左移(见图1)其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减少普赖斯指数增大可见延迟客观地存在于图书老化的统计数据中它对借阅累积比老化曲线的影响不可忽视就笔者所在图书馆来说所有图书实际平均半衰期为6.38入馆第5年(4.23年后)借阅量最大是图书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入馆前5年的借阅量累积比为39% 3.3延迟与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的数学关系 3.3.1延迟与图书老化半衰期的关系半衰期的大小是文献老化函数曲线F(t)=0.5时t值所对应的时间由方程3可知两时间序列下的半衰期关系:TP1/2()=TC1/2+(5) 出版时间序列半衰期与延迟时间呈线性关系斜率为1半衰期随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3.3.2延迟与最大借阅年限的关系函数F(t)的一阶导数F(t)描述的就是借阅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F(t)的两阶导数d2F(t)/dt0说明F(t)有最大值它的一阶导数dF(t)/dt=0时对应的t值即最大借阅年限同3.3.1的原理一样得到TPmax与的函数为: TPmax()=TCmax+(6) 由方程6可知最大借阅年限TPmax()与延迟时间也呈线性关系斜率为1最大借阅年限随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3.3.3延迟与普赖斯指数的关系普赖斯指数P是指当年时借阅累计比F(t)所对应的值普赖斯指数用P表示Fc(t)|t=5为常量有:PpPp=F(tp)|tp=5F(tc)|tc=5(7) 则pp()=0.9871+5+9.5132.7590.844+pc(8) 普赖斯指数这一指标只适用于分析延迟时间较小的样本老化过程因为dpp()d0所以普赖斯指数随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即延迟越大老化速度越慢 3.4研究结论 图书编目延迟越大图书老化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越长普赖斯指数越低(当=5时普赖斯指数接近于0)说明延迟使图书的老化速度减慢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化延缓而是知识的老化被忽略所造成的使仍在使用的图书所荷载的知识年龄偏大、陈旧过时这种延迟延缓了科技成果和信息的自然老化使读者接收到的是相对落后的知识和信息这一结果与学者于光、李一军利用一阶传递函数模型来研究科技期刊出版延迟对文献老化的影响得出延迟会延缓科技发展的结论是一致的7图书馆刚收藏的图书无论是一年出版都会被当作新书使用延迟时间越长图书的使用率越低可见图书编目时间对图书老化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见图2)零借率的图书编目延迟时间远大于有借出的图书所有图书的平均编目延迟时间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图书出版后进入流通的时间越迟图书的使用率越低 图2馆藏图书的编目延迟时间 3.5研究意义 由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的时间不够长很难获得较客观的编目时间数据因此大多分析研究都是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进行图书老化分析12但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较能客观反映图书馆馆藏老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研究两种时间序列下老化指标的关系利用较为全面的出版时间信息可以计算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指标及图书馆购置图书的平均延迟时间这些结果可用以指导和制定图书馆馆藏的优化措施具体有以下两点 3.5.1考虑编目延迟的老化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图书剔旧以图书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得出的图书老化测度指标因为受到编目延迟的影响造成图书老化延缓的假象实际并不能地反映图书老化规律在指导图书剔旧时使本该剔除的图书依旧在书架上不仅占用物理空间同时也导致开架书库的图书年龄偏大、陈旧过时、借阅率不高影响整个馆藏图书的优化 3.5.2避免过长的编目延迟时间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如果图书的出版年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它的实际老化半衰期实际利用价值已经不高就没必要购买了笔者认为订购图书可适当选择现购方式可缩短到书周期提高图书利用率通过翻阅样书还可避免购买过时图书图书到馆后应及时验收编目尽快进入流通避免因图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而使其使用价值降低 四、结语 延迟存在于许多复杂系统中它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在具体的系统中很难被定义和研究笔者将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时间定义为编目延迟时间对收集的借阅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确定性的方程来分析研究延迟对系统的影响研究文献老化的延迟问题时普赖斯指数只适合分析延迟时间较小的样本老化过程在本次研究中延迟时间不能超过以出版年为时间变量的模型所得出的老化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否则就得出了出版年龄小于编目年龄和编目延迟之和的悖论 参考文献: 1俞培果.馆藏年代分布对藏书老化测定的影响J.情报学刊1991(1):2630. 2汪跃春.馆藏图书老化规律的实证及应用J.情报杂志(3):5054. 3ShaoRHChenY.StochasticresonanceintimedelayedbistablesystemsdrivenbyweakperiodicsignalJ.PhysicaA(6):977983. 4赵申琪边徐勇.论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J.编辑学报(6):411414. 5LuwelMMoedHF.PublicationdelaysinthesciencefieldandtheirrelationshiptotheagingofscientificliteratureJ.Scientometrics1998(12). 6EggheLRousseauR.Theinfluenceofpublicationdelayontheobservedagingdistributionofscientificliteratures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2000(2):158165. 7于光李一军.科技领域内期刊出版延时对文献老化的影响J.科学研究(4):444448. 8王庆林刘文.科学文献老化规律中时间延迟现象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S1):510. 9GosnellCR.Therateofobsolescenceincollegelibrarybookcollectionsasdeter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