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地理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2011山东济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回答12题。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abc d答案:b解析: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四大自然奇观中都是流水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成因相同。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较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答案:c解析:四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共同的特征是炎热多雨;都属季风气候,但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吉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2010福建)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的变化趋势。根据左图判断该地区雪线变化为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根据右图判断该地区雪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综合两个方向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长江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该地区受地形和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受此影响,雪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下表示意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读表回答56题。自然带类型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草甸带气候直方图垂直分布高度西坡高度(米)1100至15001500至18001800至24002400至27002700至2870东坡高度(米)800至11001100至16001600至19001900至25802580至28705.影响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地势 b热量c水分 d纬度位置答案:c解析: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6关于该地形区的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一望无际b易受寒潮侵袭,易发春旱c地表崎岖,气候湿润d热量丰富,作物一年三熟答案:b解析:由直方图可知,该地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由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寒潮等天气影响。(2011云南部分高中联考)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78题。7图中25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a山脉的延伸 b稀疏的植被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这是非洲西北部地区,该地沿岸有加那利寒流,受该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西岸等温线偏向低纬,大体与海岸线平行。8图中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a解析:图中的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图中的位于几内亚湾沿岸,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2011山东泰安期末)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910题。9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1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9.a10.d解析:第9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10题,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2011广东六校)下表中序号至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1011题。(单位:)序号一月月均温七月月均温年均温0.327.314.24.729.317.213.328.421.82.926.612.72.128.315.715.828.822.911.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答案:a解析:城市一月月均温越来越低,这主要是由纬度的高低决定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2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三个城市的一月月均温和七月月均温可知,这三个城市纬度越来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尤其是一月差异较为显著),这导致了它们年均温的差异。(2011上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13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14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15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答案:13.b14.d15.d解析:第13题,在图中选择某一海拔高度,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地形剖面线交于两点,从两个交点向上或向下作垂线与降水量线有两个交点,读出这两个交点的降水量数值即可。该山地北坡的降水多于南坡。第14题,结合上题所述方法可以判断北坡降水最大值出现在海拔2 000米处,南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一直增加。第15题,根据山体海拔(约4 000米)和山麓年降水量可判断其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天山。二、综合题16(2011安徽蚌埠一模)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气温日较差_;地表水_;地貌多_;土壤_;植被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17(2009上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度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丙(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4)地形海陆位置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