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2.doc_第1页
普通话教案2.doc_第2页
普通话教案2.doc_第3页
普通话教案2.doc_第4页
普通话教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话课程电子教案 授课课题:普通话语音 授课教师:邵宗泽授课班级2015春专业班授课日期2015年3月 日授课类型新授课学 时 数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普通话语音的性质2、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3、了解语音发音原理4、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教学内容普通话概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普通话语音的性质2、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1、掌握普通话语音的性质2、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法学习方法理解法 记忆法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时间分配、个性修改等)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 语音的性质 :1 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音强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发音体震动幅度的大小。音长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震动时间的长短。音色音高是指声音的特色,它取决于发音体震动所产生音波的形式的不同。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形状不同。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原动力-肺和器官发音体-喉头和声带共振腔-喉腔咽腔口腔唇腔鼻腔3语音的社会属性二、 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前的音标现在也可以叫音素,而且现在正广泛的把音标叫音素。 每一种语言中的音素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种语言中,方言的音素也是不一样的。音素应该与人体的发音严格的区分开,因为音素是指一个有规律的有限的发音系统而人体的发音则是无限的。 以英语为例,英语共有48个音素,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英语辅音和元音在语言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记录语音音素的符号叫做音标。音标可以分为两种,即严式音标和宽式音标。一般学习语言使用宽式音标即可,比如广泛运用的英语国际音标。而对于语音、音韵等专业研究来说,用严式音标则最大可能地记录任意一种语言的语音。2音节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不包括轻声)为1300多个。3声母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4韵母韵母是指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韵母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组成;按韵母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韵母又可以分成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部分。如“娘”ni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如“大”d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普通话中共有39个韵母。5声调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第一声),用“”表示,如b;阳平第二声,用“”表示,如b;上声(第三声),用“”表示,如b;去声(第四声),用“”表示,如b。课堂练习其他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本课作业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教研组长审核签字: 年 月 日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学与艺术欣赏课程电子教案 授课课题: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授课教师:邵宗泽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4年9 月 日授课类型新授课学 时 数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学术的分期2、掌握中国学术的渊源3、了解中国学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国学概述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学术的分期2、掌握中国学术的渊源教学难点1、掌握中国学术的分期2、掌握中国学术的渊源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法学习方法理解法 记忆法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时间分配、个性修改等)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三、 中国学术的分期:吕思勉先生按中国学术是否受外国学术的影响把中国学术即国学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魏晋之前的纯中国学术时期。第二个时期为明之前受印度影响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清代开始的受欧美学术影响的时期四、 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1、 先秦诸子哲学的渊源:A、 古代宗教哲学。中国的宗教思想,最早属于认为万物有灵的拜物教。往后,则转为天象崇拜。崇拜的天神都被看成女性。到了周朝,宗教特别发达,是男权昌盛的社会。中国古代哲学的骨干为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先哲感悟的关于宇宙物质能量运行的自然哲学,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素循环生克转化构成;但后人把五行视为五种元素,以为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却是因不明其物理本意,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算命术的重要理论依据。起初,阴阳五行只是我国古代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其包含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最初,阴阳只是作为日光向背的意义出现,后来又被引申为气候的寒与暖,再后来就成了一种哲学概念,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对立消长、矛盾而又统一的动态平衡势力。这种阴阳的概念原本是朴素的,唯物的。到了战国末期,由于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的说法,阴阳从此就多多少少被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样,五行早期也是朴素而又唯物的。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后来,随着唯心主义思想家的出现,尤其是命理学家的出现,阴阳五行都被披上了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外衣,成为术士算命、预测吉凶的工具。B、王官之学:王官之学是指周代贵族等级制社会中的主流学术文化。西周建立起来的贵族等级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完备而严密的政治制度。大约是受到强大的商王朝瞬间崩溃的刺激,周代贵族在制度建设上可谓殚精竭虑。周初的“封土建君”与“制礼作乐”乃是政治体制建设的两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封土建君”的目的是“藩屏周”,其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以亲疏远近为次序的、上下一体的严密等级秩序。这个由分封而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秩序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周人精神文化的核心。C、先秦诸子之学:“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约当东周春秋战国之世,我国主要的学术国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苟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作品: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作品:战国策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农家代表人物:作品:小说家代表人物:虞初。作品: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医家代表人物:扁鹊。作品:B、 两汉经学: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C、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D、 隋唐佛学:隋和唐是中国两个朝代,到了隋唐,政治由分到合,佛教也是如此。本来南方佛教的来源,一为江南固有的,另一为关中洛阳人士因世乱流亡到南方而带去的。北方佛教的来源,一为西北之“凉”的,一为东北之“燕”的。南方为玄学占有之领域,而“凉”与“燕”则为汉代旧学残存之地,佛教和普通文化一样,也受其影响。但是自从北朝占据山东以及淮水流域,有时移其人民,南方佛教也稍向北趋,又加以南方士大夫逃亡入北方的也不少,俱足以把南方佛学传入北方。所以,北朝对佛学深有研究者多为逃亡的南方人。再其后,周武帝毁法,北方和尚因此颇多逃入南方;及毁法之事过去,乃学得南方佛学理论以归。到了隋文帝,不仅其政治统一为南北文化融合之有利条件,并且文帝和炀帝俱信佛教,对佛学的统一都直接有很大的功劳。文帝在关、洛建庙,翻译经典,曾三次诏天下有学问的和尚到京,应诏者南北都有。以后炀帝在洛阳、江都弘扬佛教,置备经典,招集僧人,而洛阳、江都间交通很发达,南北来往密切,已不像隋以前的样子,这也是南北文化统一的主要因素。E、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派。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支流,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以便与陆象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