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的导游词.doc_第1页
绵阳的导游词.doc_第2页
绵阳的导游词.doc_第3页
绵阳的导游词.doc_第4页
绵阳的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绵阳的导游词 绵阳的导游词篇一:四川景区景点导游词 篇一:四川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词-一个景点导游词,六条路线途中导游词 乐山 大佛景点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 现在我们所在的景 点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德宗贞元 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算算大佛已经在此矗立了1200多年了。 大家可能对大佛的 大还不是很具体,那我们用一串数字来归纳一下大佛。首先是“1”,大佛是世界第一,通高 71米,有24层楼那么高,比自称是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18米,比山西云冈 石窟最高佛像高出了3倍;“2”是乐山大佛肩宽24米,有两辆大巴士连起来那么长;“3”是 大佛的眼睛和嘴巴有3米多长;“4”说的是大佛的修建经历了四代帝王:唐玄宗、唐肃宗、 唐代宗、唐德宗;“5”是大佛的眉毛5米多长;“6”是大佛的鼻子近6米;“7”是大佛的耳 朵有7米长,两名壮汉可以并排站立在他的耳朵眼里;“8”是大佛脚背宽8.5米,可容纳100 多个人围坐。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 大佛两侧崖壁上的岩石。这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色砂岩,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 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为什么乐山大佛能够在此矗立1200多年呢?首先我们得从它所处的地理 位置来看,乐山大佛地处西凌云山的阴坡,佛身处于江湾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 雨和流水的侵蚀,风化相对缓慢。另外,在大佛的头部、耳背、手臂、正胸、衣服褶皱处都 设有巧妙的排水系统。比如在大佛发髻的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都各设有一条排水通道, 与佛体衣服的褶皱共同形成了排水渠道网。 谢谢! 成都旅游圈酒店到武侯祠途中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 从酒店一出来,首 先跳进我们视线的就是锦江。锦是我们四川的特产,不仅在汉朝时就名满全国,随后更是踏 着张骞走出来的丝绸之路走向了全世界。 三国时期,蜀锦更 成为了蜀国战事的重要财源。诸葛亮就曾带头种植桑树800棵鼓励蜀人种桑养蚕,生产出来 的锦卖到魏吴两地。诸葛先生甚至曾经感慨“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意思是说, 现在我们国家和百姓都还是很贫穷,和敌人打仗要用的军费就只有靠蜀锦了。 现在我们整经过的 这座桥,原名赵公桥,很多人都说它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赵云修的。这桥确实是由一位姓 赵的人修建,但决不是整天忙着打仗的赵子龙,而是宋代成都的一位太守。可能因为名气不 够大吧,被赵将军夺了功劳。所幸咱们成都人最后还是帮宋代赵公正了名。但这里确实是一 个跟三国故事有关的大码头。在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了老本以后,魏国决定乘机伐蜀,五路 大兵围击四川,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口,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去修复同盟关系。诸葛亮 就是在这儿亲自送费祎上的船,并且嘱咐他”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让他明白肩上承担着蜀 国的存亡,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后来这里修了桥,蜀人便把它命名为“万里桥”来怀念诸葛先生。杜甫后来客居成都的时候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秋名 句。而在宋代,我们四川籍的奇才苏东坡先生也禁不住感叹道:“我欲寻归万里桥,水花风叶 暮萧萧。 这条街,解放以后 才形成的。以前这里都属于郊外,又因为位置偏南,所以叫南郊。待会儿到前面,我们还可 以看到有一个南郊公园。南郊最早是成都人在郊外祭祀的场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五丈原 病死军中的消息传回成都以后,蜀国的百姓都在南郊来给诸葛先生烧香祭拜,希望他继续保 佑他的子民。后来大大小小纪念诸葛亮的牌位、小祠堂被全部拆除,与纪念刘备的“先生庙” 并在了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武侯祠。后世的帝王将相凡是入蜀都要来拜见诸葛先 生,于是后来就有了路,再后来机是我们现在走的武侯祠大街。 峨眉乐山旅游片区经夹江途中讲解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经过一段 时间的休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夹江县境内了。夹江有著名的千佛崖,它位于乐山市夹江县 城西3公里处。 不知大家可否知道,夹江可是咱们中国著名的书画纸产 地,有“蜀中纸城”的称号。众所周知,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印刷 术和造纸术都与咱们四川密不可分。根据考证,活字印刷术就起源于四川。北宋的时候,中 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繁荣的和平环境,城市 的繁荣也带动了丝、粮、棉等商品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以往那种靠铁钱、铜钱进 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商人们就开始用“字号汇票”的方式来取 代沉重的金属钱币,后来也就逐步演变成为了“交子”,也就是咱们现代人所用的纸币,今天 在成都市内还有一处当年官方印就“交子”的地方,那就是成都的椒字街。 按中国传统的“五 行说”原理来看,天下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印刷术所依赖的正好是纸。世界上很多国 家或地区都或这或那地发明了纸,但只有我们国家所发明的蔡伦纸才是真正的具有可书写特 性的纸,这久是咱们国家的宣纸。而可能与宣纸相提并论的只有产于夹江的“大千纸”了。 夹江的纸为何要以张大千的名字命名?这是因为抗战时期的避祸。1939年,中国的文化人全 都跑到四川来了。连蒋介石都变成了唐玄宗,何况张大千先生还是本土人。和当时所有的文 人墨客一样,他选择的是名山大川。在峨眉逗留期间,他当时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没有宣纸作 画,而日本人已经占领了我们的生产基地。张大千听说夹江产纸,质量也不错,所有慕名找 到了这儿的造纸作坊。他深深地被这儿每一道精湛的工序所折服。 有了张大千这块金 字招牌,夹江书画纸的发展从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当今中国,凡写字绘画,没有不用“大千 纸”的。鉴定大千书画的品相,“大千纸”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们: 谢谢! 九寨黄龙旅游片区经西羌第一寨途中讲解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羌族是我国具有悠 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聚居 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汶川、黑水、松潘和绵阳市的北川县。整个族群和他 们精妙的建筑被称为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活化石”。他们至今保持着的古朴风情和原始羌族 村寨,展示了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大家把眼睛睁大成铜铃,就可以看见,寨子的一个个房 顶边沿上都立着一块块白石,那是他们信奉的神灵,神秘得很。 羌族的建筑精湛而 闻名。尤以它的碉楼最有特色。历史上曾经有6座高大的碉楼,后来损失了4座,现在还剩 下两座。这两座碉楼已经说不清多久的历史了。羌碉有20-30米高不等,最少都有9层。产 生这种碉楼的原因有三种:其一认为,汉羌两族在岷江交汇,文化、经济冲突,容易发生战 争;另外,羌族放牧牛羊要与虎狼对敌,而碉楼就是战争和生产的产物,所以,有“战碉” 和“哨碉”的区别。其二认为,碉楼是羌人用来祭祀的建筑。其三则说,羌人在汉族还没有 到来之前,当地的土著已有建碉楼的历史。 他们居住的寨子依 山而建。寨宅是用石片砌成的平底房,呈方形,叫“庄房”,羌语叫“窝遮”,一般都为三层。 羌族人的住房都是 紧密相连的,一旦打起仗来有利于互相支援。 羌人都很热情,风 味别致的羌族餐饮,热情奔放的羌家歌舞,美丽精巧的羌家刺绣,这些都将把你带进羌族的 历史文化世界中。但所有这些都不是在的精华所在。 谢谢! 篇二:2013四川导游考试口试导游词之成都景点 2013 四川导游考试口试导游词之成都景点:青城山 作者:萧飒惊梦(手 打 原创)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在青城山天师洞景区的拜山行程是:天师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古常道观。 请大家注意安全,爱护景区卫生。我们现在位于三清殿内。在介绍三清殿前,小*先讲讲青城 山的总体情况。青城山距成都市区63公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青城 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1、青城山有阴阳36峰,呈环状排列,像一座青绿色的城郭,叫作青 城山。2、青城山原名清城山,有三点水,源于古神话中“清都、紫薇,天帝所居”,东汉张 道陵在青城山创立天师道,唐初佛教发展很快,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唐玄 宗那里,玄宗信道,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可是诏书上清写成了青。道家借助皇 帝的威名收回了地盘,也就将错就错改作青城山。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 区最宏伟和最值得观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殿内横陈5大开间, 共580m2,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都是镂空花刻。楼 上是无极殿,正中有8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掉压抑感,正中悬挂的是康熙亲笔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我们面前供奉的是道教三清。正中是玉清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 左边是上清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位于右边的是耳熟能详的太上老君太清道德天尊,象 征太初世纪。太上老君原名李耳,关于他名字的由来有很多说法,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小* 就不废话了。 论语被称为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巨著。 作者后记:将自己亲手写的导游次上传,是想做一个抛砖引玉,今年我写导游词时,遇到了 诸多问题。譬如:1.能免费下载的导游词都是不符合口试要求的,都出现了位移,景点导游 词是不能出现空间上的移动的;2.一些要求积分或是money才能下载的,也有问题,大都是 地震前的版本。没办法,只好动手自己写。在写的过程中,问题更多。需要不断地查阅资料, 比较正误。更重要的是,查某些景点还在不(都江堰的二王庙在地震中没了)。当然还要注意 措辞,少用成语等高深词汇,不然有卖弄学识的嫌疑,更不要让导游词太俗了,要把握好度。 既不阳春白雪,又不下里巴人。这6篇导游词我都是掐着时间写的,可快可慢,我本人就属 于语速快的,时间也正好。预祝我今年口试能完美通过。 篇三:四川黄龙风景区导游词 密林中冲出,又 从高约 10 米,宽约 60 米的崖沿上飞泻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几经跌宕, 形成数十道 梯级瀑布.有的如帘瀑高挂,云蒸雾腾;有的似断线珍珠,串串滚落.水瀑后面的崖 壁,透 视出了金黄色为基调的钙化结晶面,使瀑布更显得富丽堂皇.如遇朝阳中落日余辉的点 染, 瀑布还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 似道道彩霞铺呈在我们眼前. 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 情画 意的名字飞瀑流辉.瀑布顶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与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观.飞 瀑是那样的辉煌,奔放,彩池则显得分外宁静,恬静.它们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组成了一道动静和谐而完美的风景线. 缓缓地走过飞瀑流辉斜坡,徜徉在五颜六色的彩池群畔, 不知不觉到了黄龙沟第二级 台阶前.横亘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堵宽约 40 余米,高约 10 米的 乳黄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 的钙化层似围幔,似悬瀑,十分壮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层 薄薄的轻纱飘飘洒洒地 铺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黄色的池盆里.岩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级约 1 米,宽约 1.5 米,洞 前帘瀑似串串珍珠悬垂,洞内景物隐约可见.进洞 1 米处这密密麻麻的 钟乳石挡住了去路, 还没有人去探测此洞到底有多深.据地质学者考证,该洞是古代冰川的一 个出水口.因其古 老,神秘,于是当地藏民传说它是古时候仙人们净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 传说,凡人 如想修行得道,必须先赤身裸体进洞净身,就像汉族地区流行的斋戒前必须沐浴净 身一样. 这至圣至洁的洗身洞,由钙化物质结晶而成,足在洞内让自然流淌下来的泉水洗涤, 可以 洗刷掉过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获得圣洁的身躯.由于洗身洞富有神秘色彩,当地藏民 中 又传说不育妇女进洞洗身后可喜得贵子.此传说颇富吸引力,因而进去尝试者还大有人在, 不仅有中国人,甚至还有外国人.不过我奉劝各位,身体不壮实者千万不要轻易进洞去试, 因 洞内虽然洁净,但潮湿,阴冷,寒气逼人,经不起此考验者,不但达不到净身的目的, 反而会遭 致疾病缠身. 翻越钙化崖壁,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状钙化景观.这 就是被 人们称为金沙铺地的钙化流.它长约 1500 米,宽 100 米左右,据有关专家认定:这是 目 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景观中面积最大,色彩最丰富的一处.坡面的岩溶层凹凸不平,色 调以金黄色为主,间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绿色板块镶嵌其中.坡面上荡漾着一层薄薄的清 流. 由于 水流受坡面鳞状的钙化层而形成变幻莫测的银色涟漪,好似金河泻玉.零零散散 生活在 钙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丛,以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强风,劲流抗争,诉说着 景观的古 老历史.爬上金沙铺地顶端,俯视整个钙化坡面,竟是两侧低,中 间一溜脊梁且表 面呈鳞状,宛如一条黄色的蛟龙俯卧在坡面.到此,诸位一定已经想到,关于 黄龙的传说 故事,不正是源于这条坡状钙化流吗! 位于金沙铺地下半段左侧的盆景池,是一 组由近 100 个彩池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随地 势的起伏层层叠置,形态多变.但它们又是堤 坎相连,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 如一串串割不断.理还乱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拨, 老干悬抓;池中灌木杂陈,花草伴生, 又像一个个水中盆景.综景盆池群落,树水相映,碧水涟 涟,确有诗一般的意境. 位于金沙铺地上半段左侧的一组池群,有大小彩池 80 余个,被名为 明镜倒映池.因 为池群紧靠沟边林区,由于水平如镜,远山近树,艳阳明月等世间景物,皆清清 楚楚,明明 白白的倒映池中,任凭游客赏玩.因为有这样特殊的环境,游人除在池边尽情欣赏 倒影美景 外,还常常以水为镜,对镜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机镜头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 拍摄下 来,对影成双,别有一番情趣. 离开明镜倒映池继续上行,过迎仙桥可见左侧又有一组 彩色池群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 罗树丛中,因此命名娑罗映彩池.这里所产的娑罗就是杜鹃.彩 池边的杜鹃品种据统计有 20 余种之多.由于杜鹃品种不同,花期也尽相同,花形花色各异.所 以彩池边的杜鹃花从 春天开到夏天,绵延不断,有的艳如桃红,有的素如白绢,妖柔艳美,尽映 池中.秋天,经 霜的红叶好似满天红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与银装素裹的彩池融 为一休,宁静 而淡雅.绵阳的导游词篇二:绵阳七曲山大庙导游词 景点导游词七曲山大庙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小陈,在过去的一天里,我带领大家感受了西部科技之城的魅力,那么今天就随小陈去感受文昌帝君发祥地的气息,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位置在文昌正殿的门前,在开始参观之前呢,小东提醒大家紧紧地跟着小东的步伐,不要掉队,请保持景区卫生,注意安全,要烧香的游客等小陈在讲解完景点后,会有充足的时间。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请看,这儿就是文昌宫正殿,最早叫真庆功。它建于明代,清雍正四年背野火烧毁,雍正十年重建,正殿位于七曲山古建筑群的中心,又是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主殿。大家已经看到,门上方悬有“开物成务”一匾,这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开物成务”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明白了万物的道理,根据这样的道理去办事,就能把事情办好。那么文昌帝君是做什么的呢?请看门口这幅,上联是:越西溯渊源,俯化身文经武纬;下联是:权衡龙甲第,操玉尺桂籍璎厨。意思是说,文昌帝君张亚子经历了十七世,七十三个化身,最后降生在越西县的金马山,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很高的建树。他不仅掌管着读书人的命运,而且还会根据一个人的猜的给他安排出一定的官级品味。现在,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大家请看,中间这位身着九龙袍,面容和善的铸铁像,就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神龛两边用滚龙抱柱来装饰,表明他享受的是帝王的待遇。两边有八位侍臣,着组空心铸铁像铸造于明崇祯元年,铸铁像背后有铭文可查,每尊约有600斤重。可惜的是这组铸铁像有两尊毁于文革,也就是左右的第二尊是后来补塑的。那么他究竟是什么人呢?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是侍母至孝,侍晋而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人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的人物。 其实,张亚子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东晋宁康二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后人遂将两祠神合名称张亚子,张亚子便成为了梓潼神。这些传说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张亚子,为避母仇,举家迁来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后被称梓潼百姓奉为梓潼神,供在七曲山。他又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金经并法箓,谓课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期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英国报应,劝人行善积德。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 ,更是一个孝顺至亲的人。而今天呢,大家看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周围,出现了一些令人奇怪的现象,好多年轻人对外国的文化的了解比对中国的还熟悉呢,他们知道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日,却不知道战国七雄所指七国,在当今的和平的时代,没有了战乱的纷扰,但是我们必须得时时刻刻铭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灿烂的遗产,将他们淡泊名利,忠诚为国,勤勉奉献的精神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好了,今天小陈的讲解就此结束了,现在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游览,同时请记得于六点整在大门集合,谢谢大家,祝您在这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绵阳的篇三:四川羌寨导游词3篇 四川羌寨导游词3篇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唯一的羌族人民聚居的自治州,在这片孕育出九寨沟、四姑娘山的美丽画境之地,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羌寨犹如一颗颗宝石点缀其间。下面是羌寨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羌寨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羌寨距成都市180公里,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被誉为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 、 神秘的东方古堡 。 羌族人自称 尔玛 ,是个古老的民族。据历史考证,四川阿坝一代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古羌人原居西北地区,汉魏以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向东向南大迁徙。一部分进入西藏,融入藏族;一部分内迁中原地区,融入汉族;还有一部分羌人迁入岷江上游,分布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及绵阳北川县、雅安市和甘孜州部分区县,形成四川的羌族,目前四川羌族总人口近20万。 桃坪古堡建筑始于汉朝,是当地原始居民因地制宜,以本地盛产的石片为原料,采用黄泥为粘合剂做成的民居建筑,叫 邛笼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羌族迁入岷江流域后,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也大量采用这种建筑。 桃坪羌寨 邛笼 包括碉楼建筑和民居城堡建筑两部分。羌寨有碉楼2座,雄踞于古堡后面的山腰,具有军事观察所的含义;桃坪古堡是寨内民居,由许多石楼拼合而成,形成雄伟壮丽的建筑群。古堡内石楼摩肩接踵,高低错落,棱角清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方正宏大的石制宫城。 桃坪羌寨最早名为 赤溪寨 ,因为当地溪水里的石头呈红色,映红了溪水。后来这里栽种大批桃树,春季桃红柳绿,秋季果实累累,人们便称此地为 桃子坪 ,简称 桃坪 。 民居建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羌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由片石砌成的平顶房屋,便是桃坪羌寨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为 庄房 。 庄房 多数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中层住人,最高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平台是打麦子青稞以及晒粮食的场地,另外还垒一个 小塔 ,摆放羌人信奉的白石神,体现出羌人 人在畜上、神在人上 的习俗。 羌族信仰天神,并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传说羌族先民在迁往岷江上游时,曾在天神帮助下以白石战胜了强敌戈基,使民族转危为安,所以羌族以白石作为保护神,山顶、屋顶和石塔内,均供奉白石神。 羌族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特有的片石,用毫无杂质的深层粘土粘合,加上房基深入石层,房屋间互相连接,使墙基坚固耐用,一般可以使用数百年之久。 桃坪羌寨户户人家相连相通,相互依靠。寨外面有八个门,为传统的八卦布局,寨子里大小甬道错综复杂,13条四通八达的通道互为联结,犹如进入诸葛孔明摆下的八卦阵;通道各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发生战争时,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 桃坪羌寨构建了复杂而又实用的水网系统。他们修筑的水渠顺山而下,穿寨而过。从山上下来,水渠为明渠,进入寨中之后,明渠变成暗渠,并有多处分支使渠水分流。寨内的主要通道下面和部分人家房内都筑有暗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 水道的作用不小:一是方便生活;二有消防作用;三可调节寨内气温湿度;四是水道宽敞,可以通人,战时可作防御之用。寨前一片开阔地上,暗渠复原为明渠,宽了很多,村民有需要清洗的各式物品都在此洗涤,然后渠水直流寨下的杂谷脑河,不致污染饮用水源。这种设计既卫生又科学,让人不得不对羌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叹服。 请大家注意,古堡每户人家的窗户都较小,房顶互相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对,窗户小可以保证房间内冬暖夏凉,也便于防盗,小窗户还有利于房屋墙体的稳固。庄房互相连接,既方便抵抗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还巧妙地利用了房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房屋抗震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古堡大部分幸存下来,这与古堡强烈的抗震性是分不开的。 各位,请看这间庄房外墙上留着一个穿孔的石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是用来拴马或拴牛等牲畜的。其实,在桃坪羌寨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秘密。这不,古堡家家户户使用的门锁和钥匙多是木制的,没见过吧?这种锁在修建房屋的同时就安装好,木制门锁开启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是难以打开的;再如,古堡内许多房屋的墙体上有 十 、 工 、 王 等石砌符号,甚至还有奇特的太阳纹,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了,算是待解之谜吧。 请看,这是羌寨常见的 石敢当 碑。石敢当是羌族的守护神,具有镇宅的功能。这尊石敢当高150厘米,宽40厘米,面目狰狞,眼球外突,张着血盆大口,口中衔着一支典型的西夏剑。据考证,这尊石敢当还是西夏时期的文物哩。 碉楼建筑现在我们来到了桃坪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景点碉楼。羌碉一般高达20多米,是羌寨的标志,对羌族人来说,无碉不成寨,所以过去羌寨是碉楼林立。 碉楼形状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形多种,也采用石片加粘性黄泥砌成。其棱角锐利笔直,似刀切斧削而成,结构匀称,墙面平整光滑,坚固耐用。 碉楼主要用作军事用途,下层可驻军和堆放粮食,楼顶设置观察哨,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只需在顶层点燃烟火,便可将信息传遍村寨。楼内兵士可据楼力守,所以碉楼一般建在路口或山地险要地位,易守难攻。但解放以后民族和睦,羌碉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大部分自然损毁了。 桃坪羌寨共有两座碉楼,高达30米。楼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向上倾斜,使碉楼下大上小,台基相当稳固。据说修建碉楼的工人不绘图、不吊线、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施工,可保证数百年不倒。请大家注意看,桃坪羌寨碉楼正中有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它起什么作用呢?不仅仅是装饰美化作用,重要的是使楼房所受的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更好地支撑起高大的碉楼。桃坪地处地震频发的岷山大断裂带上,但数百年来碉楼矗立不倒,不能不说与羌人精湛的建筑艺术有密切关系。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桃坪古堡受损并不严重的原因了吧?对,古堡和羌碉采用轻薄的石片,用深层的黄土粘接,地基深入岩层,下大上尖的外形和建筑物间相互拉扯的建筑结构,以及梭角支撑等,分别起到了稳固作用和地力分散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安全。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桃坪羌寨不在这个断裂带上,它所处的茂县、理县断裂带基本是安全的。 各位游客,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远可观察,近可接敌,十分神奇。但当战争的硝烟散尽,高大的碉楼和迷宫般的建筑就失去了抵御外敌的意义,留给我们的就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 理县米亚罗羌寨导游词二: 桃坪羌寨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小李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寨子。需要要告诉大家的是:千万不要随意去触碰羌人供奉的白石神,也不要去接近火塘,更不要朝火塘扔任何东西。我们游览的线路是:穿过这座桥,进入羌寨,依次参观羌民的 庄房 、碉楼、地下水网系统,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然后在此集合,前往下一站。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成都158公里,被人们称为 神秘的东方古堡 。为什么要叫桃坪羌寨呢?相传在1000多年以前,有个叫陶殊的人,带领羌民开发了这块富饶的土地,因此叫做 陶殊坪 。由于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 桃子坪 ,后来简称为 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