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docx_第1页
爬山虎的脚.docx_第2页
爬山虎的脚.docx_第3页
爬山虎的脚.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爬山虎的脚 (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均、匀”等5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重叠、空隙、痕迹、逐渐”等词语。2、研读爬山虎脚的样子,通过对比读,让学生感受观察的细致,表达的准确。3、通过研读爬山虎爬墙过程,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方法。4、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源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寻找、画等方法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形态特点。2、通过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源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脚触墙的一系列变化来理解爬山虎的爬墙过程。4、找出文中看出作者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的语句,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教学流程: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操作步骤:1、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2、板书课题,齐读。第二板块: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目 标:读准字词,了解课文各段大意。操作步骤:1、质疑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3、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第三板块:分段读文,理解读文目 标: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操作步骤: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6、爬山虎的脚 (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研读15自然段,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生长特点,继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4、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爬墙、叶子、生长位置)2、通过“一顺儿”、“均匀”的研读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生长特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心。3、联系下文爬山虎的爬墙,说说爬山虎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铺得那么均匀。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回顾旧知,进入课文操作步骤: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第二板块:自主研读,交流收获目 标:1、自主学习,交流爬山虎叶子的美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操作步骤: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2、汇报交流。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第三板块:引导发现,总结写法目 标: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总结写法。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操作步骤: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