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贵士e52发动机冷却系统原厂维修手册.pdf
收藏
编号:406229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5MB
格式:PDF
上传时间:2020-01-14
上传人:工业****销售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浙江
IP属地:浙江
15
积分
- 关 键 词:
-
东风
日产
e52
发动机
冷却系统
维修
手册
- 资源描述:
-
CO 1 发动机 C D E F G H I J K L M 章节章节 CO A CO N O P 目录 发动机冷却系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 辅助约束系统 SRS 安全气囊 和 安全带预 张紧器 的注意事项 2 液态密封胶 2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4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4 专用维修工具 4 通用维修工具 4 系统说明系统说明 5 说明说明 5 发动机冷却系统 5 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 5 症状诊断症状诊断 6 过热原因分析过热原因分析 6 故障排除表 6 定期保养定期保养 7 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 7 检查 7 排放 7 加注 8 冲洗 9 散热器散热器 11 散热器盖散热器盖 11 散热器盖 检查 11 散热器散热器 11 散热器 检查 11 拆卸和安装拆卸和安装 12 散热器散热器 12 分解图 12 拆卸和安装 13 检查 15 冷却风扇冷却风扇 16 分解图 16 拆卸和安装 16 分解和组装 17 检查 17 水泵水泵 18 分解图 18 拆卸和安装 18 检查 22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23 分解图 23 拆卸和安装 23 检查 24 出水口和水管出水口和水管 25 分解图 25 拆卸和安装 26 检查 26 维修数据和规格维修数据和规格 SDS 27 维修数据和规格维修数据和规格 SDS 27 定期保养规格 27 散热器 27 节温器 27 CO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辅助约束系统 SRS 安全气囊 和 安全带预张紧器 的注意事项INFOID 0000000009575451 辅助约束系统如 安全气囊 和 安全带预张紧器 与前排座椅安全带一起使用 有助于减少车辆碰撞时驾驶员 和前排乘客受伤的危险性或严重程度 该系统包括安全带开关输入和双段前排安全气囊模块 SRS 系统通过安 全带开关来决定前排安全气囊的展开 并可能仅展开一个前排安全气囊 这要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以及前排乘 客是否使用安全带来决定 关于安全维护该系统的信息 请参见本维修手册的 SRS 安全气囊 和 安全带 章节 警告警告 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防意外启动 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防意外启动 为避免为避免 SRS 系统失效而增加车辆碰撞时由安全气囊充气带来人身伤亡的危险性 所有维修保养应由授权的系统失效而增加车辆碰撞时由安全气囊充气带来人身伤亡的危险性 所有维修保养应由授权的 NISSAN INFINITI 经销商进行 经销商进行 保养不当 包括不正确的拆卸和安装保养不当 包括不正确的拆卸和安装 SRS 系统 都可能导致本系统的意外触发 从而造成人身伤害 关于螺 旋电缆和安全气囊模块的拆卸方法 请参见 系统 都可能导致本系统的意外触发 从而造成人身伤害 关于螺 旋电缆和安全气囊模块的拆卸方法 请参见 SRS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 章节 章节 除本维修手册中说明的操作外 不要使用电气测试设备对除本维修手册中说明的操作外 不要使用电气测试设备对 SRS 的任何电路进行测试 的任何电路进行测试 SRS 电路线束可通过黄 色和 电路线束可通过黄 色和 或橙色线束或线束接头来识别 或橙色线束或线束接头来识别 使用机动工具 气动或电动 和锤子注意事项 警告警告 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防意外启动 务必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防意外启动 在点火开关按至在点火开关按至 ON 位置或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 在安全气囊诊断传感器单元或其它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附 近作业时 切勿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作业 或在传感器附近用锤子敲击 剧烈振动会激活传感器并使安全气囊 展开 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位置或发动机运转的情况下 在安全气囊诊断传感器单元或其它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附 近作业时 切勿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作业 或在传感器附近用锤子敲击 剧烈振动会激活传感器并使安全气囊 展开 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或锤子进行任何维修前 务必将点火开关按至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或锤子进行任何维修前 务必将点火开关按至 OFF 位置 断开蓄电池 并等待至少位置 断开蓄电池 并等待至少 3 分 钟 分 钟 液态密封胶INFOID 0000000009575452 拆卸液态密封胶 拆下装配螺母和螺栓后 使用密封刮刀 SST KV10111100 J 37228 A 分离配合面并清除旧的液态密封胶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装配面 小心不要损坏装配面 轻敲 B 油封刮刀 SST KV10111100 J 37228 并插入 然后如 图所示敲击侧面使它滑动 C 在难以使用油封刮刀 SST KV10111100 J 37228 的地方 使用 塑料锤轻轻敲打零件进行拆卸 注意注意 如果因为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必须使用螺丝刀等工具 应小心不要 损坏配合面 如果因为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必须使用螺丝刀等工具 应小心不要 损坏配合面 JPBIA0052ZZ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CO 3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液态密封胶涂抹步骤 1 使用刮刀 A 清除液态密封胶涂抹表面和配合面上粘附的旧液 态密封胶 彻底清除液态密封胶涂抹表面 装配螺栓和螺栓孔凹槽中的液 态密封胶 2 用无铅汽油 点燃和加热用 将液态密封胶涂抹表面和配合面擦拭 干净 清除粘附的湿气 润滑脂和异物 3 将液态密封胶管连接到胶管挤压器 通用维修工具 上 请使用正品液态密封胶或同等产品 请使用正品液态密封胶或同等产品 4 将指定尺寸的液态密封胶完整放置在指定位置 如果有使用液态密封胶的槽 请在槽中使用液态密封胶 对于螺栓孔 B 一般在孔内使用液态密封胶 偶尔涂在孔外 请阅读维修手册的内容确认操作 在涂抹液态密封胶后的 5 分钟内安装配合部件 如果液态密封胶被挤出 请立即擦除 切勿在安装后重新拧紧装配螺栓或螺母 安装后请等待 30 分钟或以上 再加注发动机机油和发动机冷却 液 注意注意 如果本手册中有规定说明 请按说明操作 如果本手册中有规定说明 请按说明操作 JPBIA0053ZZ EMA0622D A 凹槽 内侧 JPBIA0010ZZ CO 4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专用维修工具INFOID 0000000009575453 Kent Moore 工具的实际形状可能与图例中所示的专用维修工具有所不同 通用维修工具INFOID 0000000009575454 工具编号 SPX 北美编号 工具名称 说明 KV10111100 J 37228 密封刮刀 拆下水泵盖 NT046 工具名称说明 胶管挤压器挤压液态密封胶管 机动工具松开螺母和螺栓 散热器盖测试仪检查散热器和散热器盖 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将散热器盖测试仪连接到散热器盖和散热器 上 加注口颈 a 直径为直径为 28 1 10 b 直径为直径为 31 4 1 236 c 直径为直径为 41 3 1 626 单位 mm in S NT052 PBIC0190E PBIC1982E S NT564 说明说明 CO 5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系统说明 说明 发动机冷却系统INFOID 0000000009575448 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INFOID 0000000009575449 JPBIA5297GB JPBIA5298GB CO 6 过热原因分析过热原因分析 症状诊断 过热原因分析 故障排除表INFOID 0000000009575450 症状检查项目 冷却系统的 零件故障 热传递不良 水泵故障驱动皮带磨损或过松 节温器在关闭位置卡住 散热片损坏 灰尘污染或纸屑堵塞 物理损坏 散热器冷却管堵塞 异物过多 锈蚀 污物 沙 土等 气流量减少 冷却风扇不工作 风扇总成 风扇转动阻力过大 风扇叶片损坏 散热器罩损坏 发动机冷却液混合比不正确 发动机冷却液质量差 发动机冷却液密度 发动机冷却液不足 发动机冷却液泄漏 冷却软管 卡箍松动 软管破裂 水泵密封不良 散热器盖 松动 密封不良 散热器 O 形圈是否损坏 劣化或安 装不正确 散热器水箱破裂 散热器芯破裂 储液罐储液罐破裂 储液罐溢流排气泄漏进入冷却系统 缸盖劣化 缸盖垫片劣化 除冷却系统 零件故障外 发动机过载 狂暴驾驶 空载条件下发动机转速过高 长时间低档行驶 超高速行驶 传动系统故障 安装尺寸不正确的车轮和轮 胎 制动阻滞 点火正时不正确 空气流通受阻或受限 保险杠堵塞 散热器格栅堵塞 安装车罩 泥浆污染或纸屑堵塞 散热器堵塞 冷凝器堵塞 空气流通受阻 安装大型雾灯 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 CO 7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定期保养 发动机冷却液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55 液位 发动机冷却后 检查储液罐中发动机冷却液液位是否在 MIN 至 MAX 范围内 如有必要调整发动机冷却液液位 注意注意 加注正品加注正品 NISSAN 长效防冻液长效防冻液 冷却液冷却液 蓝色蓝色 或同等产品与水或同等产品与水 蒸 馏水或软化水 蒸 馏水或软化水 的混合物 请参见的混合物 请参见 MA 9 油液和润滑剂油液和润滑剂 泄漏 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A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B 对冷却系统加压来检查有无泄漏 警告警告 切勿在发动机高温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发动机冷却系统逸出的 高压发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切勿在发动机高温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发动机冷却系统逸出的 高压发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注意注意 超过规定的测试压力可能会损坏散热器 注 超过规定的测试压力可能会损坏散热器 注 如果发动机冷却液减少 请向散热器中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如果发现任何状况 请修理或更换损坏的零件 排放INFOID 0000000009575456 警告警告 不要在发动机热时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以免烫伤 不要在发动机热时更换发动机冷却液 以免烫伤 用厚布包裹住散热器盖 小心地拧开 先转动用厚布包裹住散热器盖 小心地拧开 先转动 1 4 圈 释放散热器内的压力 然后完全拧开散热器盖 圈 释放散热器内的压力 然后完全拧开散热器盖 1 拆下发动机底盖 2 打开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排放塞 1 然后拆卸散热器盖 在排放系统中的所有发动机冷却液后 打开缸体上的排水塞 请参见在排放系统中的所有发动机冷却液后 打开缸体上的排水塞 请参见 EM 61 设置设置 3 如有必要 则拆下储液罐 排出发动机冷却液并在安装前清洁储液罐 4 检查排出的发动机冷却液中是否有污染 如锈蚀 腐蚀或变色 如果受污染 请冲洗发动机冷却系统 请参见 CO 9 冲洗 A MAX B MIN JPBIA0102ZZ 测试压力测试压力 请参见请参见 CO 27 散热器散热器 PBIC5121J 车头方向 JPBIA5339ZZ CO 8 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 加注INFOID 0000000009575457 注意注意 切勿重复使用切勿重复使用 O 形圈 形圈 不可使用添加剂不可使用添加剂 如防漏水剂如防漏水剂 否则可能会导致冷却水管堵塞 否则可能会导致冷却水管堵塞 加注正品加注正品 NISSAN 长效防冻液长效防冻液 冷却液冷却液 蓝色蓝色 或同等产品与水或同等产品与水 蒸馏水或软化水蒸馏水或软化水 的混合物时 请参见的混合物时 请参见 MA 9 油液和润滑剂油液和润滑剂 1 安装储液罐 如果己拆下 以及散热器排放塞 注意注意 务必要清洁排放塞并安装新的务必要清洁排放塞并安装新的 O 形圈 如果缸体上的排水塞已拆下 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见 形圈 如果缸体上的排水塞已拆下 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见 EM 103 分解和组装分解和组装 2 检查各软管卡箍是否均已牢固拧紧 3 拆下空气管道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箱 上和下 总成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4 拆下加热器管的排气塞 1 5 如果拆下 向散热器和储液罐中加注冷却液到规定液位 注意注意 切勿让发动机冷却液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切勿让发动机冷却液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交流发电机等交流发电机等 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口以每分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口以每分钟 2 2 1 8 US qt 1 3 4 lmp qt 以下的速度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使系统中的空气可以排出 以下的速度加注发动机冷却液 使系统中的空气可以排出 当冷却液从加热器管的排气塞溢出时 拧紧排气塞 当冷却液从加热器管的排气塞溢出时 拧紧排气塞 拧紧扭矩拧紧扭矩 请参见请参见 CO 12 分解图分解图 车头方向 JPBIA5340ZZ JPBIA0412ZZ 发动机冷却液容量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请参见请参见 CO 27 定期保养规格定期保养规格 储液罐在储液罐在 MAX 液位液位 储液罐发动机冷却液容量储液罐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请参见请参见 CO 27 定期保养规格定期保养规格 在在 MAX 液位液位 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 CO 9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6 安装空气管道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箱 上和下 总成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7 安装散热器盖 8 起动发动机 9 保持发动机 1 800 rpm 运转约 10 秒钟 执行该步骤之后 停止发动机 10 待发动机冷却 约 50 C 或以下 时拆下散热器盖 然后检查冷却液液位 如果冷却液液位过低 使用冷却 液加注至散热器唇部 11 重复步骤 7 和 9 的操作 4 次 12 盖上散热器盖 然后起动发动机 13 让发动机暖机直至节温器打开 标准暖机时间大约为 10 分钟 3 000 rpm 触摸散热器软管 下 感觉是否有温水流出以检查节温器是否打开 注意注意 查看水温计以防发动机过热 查看水温计以防发动机过热 14 停止发动机并冷却至大约 50 C 122 F 以下 使用风扇可以缩短冷却时间 如有必要 将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到加注口颈部 注意注意 切勿让发动机冷却液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切勿让发动机冷却液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交流发电机等交流发电机等 15 将储液罐中的发动机冷却液加注到 MAX 位置 16 装上散热器盖 重复步骤 7 至 10 两次或以上 直到发动机冷却液液位不再下降 17 运转发动机检查冷却系统有无泄漏 18 发动机暖机 使发动机以怠速到 3 000 rpm 运转 同时加热器温度控制器设置在 冷却 和 暖机 之间的 位置上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流动的声音 加热器单元处的声音会更明显 19 重复步骤 13 三次 20 如果还有声音 重复步骤 5 以及步骤 7 至 14 放出冷却系统中的空气直到发动机冷却液液位不再下降 冲洗INFOID 0000000009575458 1 安装储液罐 如果己拆下 以及散热器排放塞 注意注意 务必要清洁排放塞并安装新的务必要清洁排放塞并安装新的 O 形圈 如果缸体上的排水塞已拆下 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见 形圈 如果缸体上的排水塞已拆下 请安上并拧紧 请参见 EM 103 分解和组装分解和组装 2 拆下空气管道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箱 上和下 总成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3 拆下排气塞 4 加注冷却液直至冷却液从排放塞中溢出 5 安装排气塞 6 在散热器和储液罐中加入水并重新安装散热器盖 A MAX B MIN JPBIA0102ZZ 拧紧扭矩拧紧扭矩 请参见请参见 CO 12 分解图分解图 CO 10 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注意 切勿让水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切勿让水附着在电子部件上 交流发电机等交流发电机等 当水溢出时 断开加热器软管 然后重新连接加热器软管并继续加水 当水溢出时 断开加热器软管 然后重新连接加热器软管并继续加水 7 安装空气管道总成和空气滤清器箱 上和下 总成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8 运转发动机使其暖机至正常工作温度 9 空载条件下提高发动机转速两或三次 10 关闭发动机等待它冷却下来 11 排出系统中的水 请参见 CO 7 排放 12 重复步骤 1 至 11 直至干净的水开始从散热器排出 散热器散热器 CO 11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散热器 散热器盖 散热器盖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59 检查散热器盖阀座 A 检查阀座是否向外膨胀 以至当柱塞垂直从顶部升起时看不到柱塞 B 的端部 检查阀座是否有灰尘和损坏 确认散热器盖负压阀的阀座上没有污垢或损坏 确定负压阀的打开和关闭情况没有异常 检查散热器盖释放压力 将散热器盖连接到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 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A 时 在盖密封面上涂抹发动机冷却液 关于以上三点如有任何异常 更换散热器盖 注意注意 安装散热器盖时 仔细擦拭散热器管安装散热器盖时 仔细擦拭散热器管 上上 加注口颈 清除所有蜡状残渣或者异物 加注口颈 清除所有蜡状残渣或者异物 散热器 散热器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60 检查散热器中是否有泥浆或堵塞 必要时 按如下所示清洗散热器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弯曲或损坏散热片 小心不要弯曲或损坏散热片 如果不拆下散热器进行清洗 拆下周围的所有零件 如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和喇叭 然后使用胶布将线束和接 头包好以免进水 如果不拆下散热器进行清洗 拆下周围的所有零件 如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和喇叭 然后使用胶布将线束和接 头包好以免进水 1 使用软管垂直向下冲洗散热器芯的背面 2 每隔一分钟冲洗散热器芯的各个表面 3 如果不再有任何污物从散热器中流出 请停止冲洗 4 使用压缩空气垂直向下吹散热器芯的背面 使用气压低于 490 kPa 5 kg cm2 71 psi 的压缩空气 并保持 30 cm 11 81 in 以上的距离 5 每隔一分钟对散热器芯的各个表面吹气 直到没有水吹出 JPBIA1961ZZ 标准和极限标准和极限 请参见请参见 CO 27 散热器散热器 JPBIA0109ZZ CO 12 散热器散热器 拆卸和安装 散热器 分解图INFOID 0000000009575461 1 散热器上卡子 2 橡胶座 上 3 散热器 4 橡胶座 下 5 卡箍 6 散热器软管 下 7 冷却风扇总成 8 索环 9 散热器软管 下 10 散热器管 下 11 散热器软管 上 12 散热器管 上 13 卡箍 14 储液罐 15 储液罐盖 16 储液罐软管 17 散热器盖适配器 18 散热器盖 19 散热器软管 上 20 O 形圈 21 排放塞 22 排水软管 23 散热器芯支撑 A 至变速驱动桥总成 B 至进水口 C 至出水口 每次分解后务必更换 N m kg m in lb JPBIA4641GB 散热器散热器 CO 13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拆卸和安装INFOID 0000000009575462 拆卸 警告警告 切勿在发动机高温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散热器逸出的高压发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用厚布裹住散 热器盖 慢慢将散热器盖转动四分之一圈以释放蓄积的压力 将散热器盖完全拧开 然后小心将其拆下 注 切勿在发动机高温时拆卸散热器盖 否则从散热器逸出的高压发动机冷却液会造成严重的烫伤 用厚布裹住散 热器盖 慢慢将散热器盖转动四分之一圈以释放蓄积的压力 将散热器盖完全拧开 然后小心将其拆下 注 当拆卸部件 如软管 管 管路等 时 盖住或塞住开口处以防液体溢出 1 排放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见 CO 7 排放 注意注意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卸以下零件 气道 进气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前格栅 请参见 EXT 18 分解图 发动机罩锁 请参见 DLK 428 发动机罩锁 拆卸和安装 3 从散热器管 上 断开储液罐软管 4 从散热器上断开 CVT 液冷却器软管 安装盲塞以防 CVT 液泄漏 5 从下压力管上分开下压力挠性软管 并移动已分开的软管 请参见 HA 34 低压软管 拆卸和安装 6 拆下散热器盖适配器和各散热器软管 上和下 和散热器管 上 总成 注意注意 注意不要让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注意不要让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7 拆下冷凝器 请参见 HA 41 分解图 注意注意 注意不要损坏冷凝器芯 注意不要损坏冷凝器芯 8 向外拉动突起 A 松开锁 B 拆下各散热器上卡子 2 然后拆 下各橡胶座 上 1 注意注意 切勿过分朝外拉动凸起 以防损坏 切勿过分朝外拉动凸起 以防损坏 9 抬起散热器 并从散热器芯支架上拆下散热器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或刮伤散热器芯 小心不要损坏或刮伤散热器芯 安装 注意以下事项 并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注意注意 切勿重复使用切勿重复使用 O 形圈 注 形圈 注 当安装散热器芯支撑 上 时 检查上下散热器支架和空调冷凝器是否都插入到散热器芯支架的各装配孔 上和 下 注意注意 务必使用冷却风扇总成装配正品螺栓并严格遵循拧紧扭矩 务必使用冷却风扇总成装配正品螺栓并严格遵循拧紧扭矩 以防损坏散热器以防损坏散热器 C 固定销 车头方向 JPBIA1689ZZ CO 14 散热器散热器 散热器上卡子 如下所示 在散热器芯连接处安装各散热器上卡子 1 在散热器的固定销 A 处安装各橡胶座 上 1 2 对齐各散热器上卡子 2 与散热器芯连接处 B 然后直线插入各 散热器上卡子至散热器芯连接 直至听见咔哒声 3 在连接各散热器上卡子后 使用下列方法检查是否完全连接 目视确认各散热器上卡子与散热器芯连接处连接 前后移动各散热器上卡子和散热器 检查连接是否牢靠 储液罐 注注 将储液罐径直插入安装位置 散热器软管 注注 把散热器软管 1 完全插到限位器 2 或插入 33 mm 1 30 in 没有限位器的软管 关于软管卡箍棘爪的方向 请参见示图 请参见各软管卡箍凸耳的具体位置示意图 车头方向 JPBIA1690ZZ 单位 mm in A 散热器侧 B 发动机侧 散热器软管软管末端油漆标记软管卡箍位置 散热器软管 上 散热器侧右侧 C 散热器侧 散热器管 B 发动机侧 散热器管 C 发动机侧上 D 散热器软管 下 散热器侧上 A 散热器侧 散热器管 A 发动机侧 散热器管 A 发动机侧上 E JPBIA4294GB 散热器散热器 CO 15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如图所示 软管卡箍棘爪和规定线 A 构成的角度 b 必须在 15 之间 安装软管卡箍 1 时 检查散热器软管上油漆标记 2 末端到软管卡 箍之间的尺寸 A 是否在参考值之内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63 安装后检查 用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请 参见 CO 7 检查 起动发动机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和 CVT 油有无泄漏 F 视图 F g 45 车辆上方 车辆后侧 JPBIA4777ZZ JPBIA4295ZZ 尺寸 尺寸 A 1 1 mm 0 04 0 04 in JSBIA0241ZZ CO 16 冷却风扇冷却风扇 冷却风扇 分解图INFOID 0000000009575464 拆卸和安装INFOID 0000000009575465 拆卸 1 拆下以下零件 发动机底盖 气道 进气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机油尺 请参见 EM 91 分解图 蓄电池和蓄电池托架 请参见 PG 103 拆卸和安装 2 排放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见 CO 7 排放 注意注意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3 拆下散热器盖适配器和各散热器软管 上 和散热器管 上 总成 请参见 CO 12 分解图 4 断开碰撞区传感器上的线束接头 并将线束移到一边 请参见 SR 22 分解图 5 断开风扇电机 右侧和左侧 上的线束接头 并将线束移到一边 6 拆下冷却风扇总成 1 风扇电机 左侧 2 风扇电机 右侧 3 风扇护罩 4 橡胶座 5 冷却风扇 右侧 6 冷却风扇 左侧 A 涂抹在风扇电机轴上 车头方向 涂抹正品高强度螺纹锁紧密封胶或同等产品 N m kg m in lb JPBIA1687GB 冷却风扇冷却风扇 CO 17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或刮伤散热器芯 小心不要损坏或刮伤散热器芯 安装 注意以下事项 并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注意注意 仅使用原装冷却风扇装配螺栓 并遵守拧紧扭矩仅使用原装冷却风扇装配螺栓 并遵守拧紧扭矩 以防散热器损坏以防散热器损坏 注 注 ECM 控制冷却风扇 有关详细内容 请参见 EC 41 冷却风扇控制 系统说明 分解和组装INFOID 0000000009575466 分解 1 拆下冷却风扇装配螺母 然后拆下冷却风扇 右侧和左侧 2 拆下风扇电机 右侧和左侧 总成 注意以下事项并按分解的相反顺序组装 注意注意 右侧和左侧冷却风扇不同 不要混淆它们 右侧和左侧冷却风扇不同 不要混淆它们 在下列位置安装各风扇 将线束牢固固定在风扇护罩上 以防风扇转动区域松动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67 分解后检查 冷却风扇 检查冷却风扇是否有裂痕或异常弯曲 如果有上述情况 请更换冷却风扇 右侧右侧 11 片 左侧 片 左侧 9 片片 CO 18 水泵水泵 水泵 分解图INFOID 0000000009575468 拆卸和安装INFOID 0000000009575469 注意注意 当拆卸水泵总成时 小心不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当拆卸水泵总成时 小心不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水泵不能分解 应整体更换 水泵不能分解 应整体更换 安装水泵后 连接软管并用卡箍固定 然后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安装水泵后 连接软管并用卡箍固定 然后使用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和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 用维修工具 通 用维修工具 检查是否泄漏 检查是否泄漏 拆卸 1 拆下以下零件 前围上盖板延伸件 发动机底盖 前车轮和轮胎 挡泥板 右侧 请参见 EXT 23 分解图 2 排放散热器中的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见 CO 7 排放 注意注意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3 拆卸驱动皮带 请参见 EM 23 拆卸和安装 1 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2 气门正时控制盖衬垫 气缸侧体 1 3 气门正时控制盖 气缸侧体 1 4 排水塞 前 5 水泵盖 6 O 形圈 7 O 形圈 8 水泵 A 涂抹发动机冷却液 B 以白色标记辨识 每次分解后务必更换 N m kg m ft lb N m kg m in lb 应使用机油润滑 密封点 JPBIA2460GB 水泵水泵 CO 19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4 拆下惰轮和线束支架 请参见 EM 23 拆卸和安装 5 拆下扭力杆 上 请参见 EM 54 拆卸和安装 6 拆下缸体水泵侧排水塞 前 排出发动机内的发动机冷却液 7 从前正时链条箱上拆下气门正时控制盖 气缸侧体 1 和水泵盖 使用密封刮刀 SST KV10111100 J 37228 切割液态密封胶 以便拆卸 8 如下所示拆卸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1 a 拆下下装配螺栓 A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让装配螺栓掉落在正时链条箱里 小心不要让装配螺栓掉落在正时链条箱里 b 慢慢松开上装配螺栓 B 然后转动装配螺栓上的链条张紧器 主 使柱塞 C 完全伸出 注注 即使柱塞完全伸出 它也不会从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本体上掉 下 c 拆下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请参见 EM 65 拆卸和安装 d 顺时针转动曲轴皮带轮 使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侧的正时链条处 于松弛状态 9 如下所示拆下水泵 注注 使用以下零件将简化步骤 按下图裁剪的塑料薄膜 a 拆卸三个水泵装配螺栓 b 逆时针转动曲轴皮带轮以松弛水泵侧正时链条以产生容差 手指捏着水泵链轮周围的正时链条 逆时针转动曲轴皮带轮至正时链条无法从缸盖拉出的位置 JPBIA1537ZZ 1 曲轴皮带轮 JPBIA0446ZZ a 60 mm 2 36 in b 140 mm 5 51 in JPBIA4771ZZ CO 20 水泵水泵 c 在正时链条和水泵壳体的水泵链轮 1 之间插入薄膜 A d 将 M8 x 1 25 螺纹长度 约 50 mm 的螺栓 B 拧到用于装配水 泵的上部和下部螺栓孔并交替拧紧各螺栓半圈以拉出水泵 1 径直拉出水泵以防叶片损坏装配零件 切勿使链轮干扰正时链条 10 从水泵上拆卸 M8 螺栓和两个 O 形圈 安装 注意注意 切勿重复使用切勿重复使用 O 形圈 形圈 1 将新 O 形圈安装到水泵上 注意注意 切勿重复使用切勿重复使用 O 形圈 形圈 清洁 O 形圈安装槽沟 清除异物 将带白色识别标记的 O 形圈安装到发动机前侧 链轮侧 无识别标记的 O 形圈安装到发动机后侧 叶片 侧 注意注意 每个每个 O 形圈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务必将合适的形圈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务必将合适的 O 形圈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形圈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2 安装水泵 a 将水泵插入由薄膜 A 加宽的正时链条 1 以防 O 形圈干扰正时 链条和缸体角 在带白色识别标记的 O 形圈周围涂抹发动机机油 在无识别标记的 O 形圈周围涂抹 LLC 将水泵直接插入缸体 切勿使 O 形圈移位 交替均匀拧紧各装配螺栓压入水泵 确认正时链条和水泵链轮是否正确啮合 3 如下所示安装正时链条张紧器 主 a 彻底清除链条张紧器 主 背面和后正时链条箱的安装表面上的灰尘及异物 JPBIA4675ZZ A 薄膜 JPBIA4676ZZ JPBIA4674ZZ 水泵水泵 CO 21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b 顺时针 箭头方向 转动曲轴皮带轮 1 以松开链条张紧器 主 侧的正时链条 c 抬起自锁棘爪 A 以在棘爪和柱塞棘齿 D 之间留出间隙 d 将柱塞按入张紧器本体内 e 将自锁棘爪安装在棘齿端并将柱塞保持在最大压缩状态 f 将限位销 E 插入张紧器本体孔 B 以固定杆 C 由于杆和自锁棘爪之间互锁 柱塞被固定在门槛上 注注 图示为使用轴直径为 1 2 mm 的精密螺丝刀作为限位销的工作 示例 g 安装链条张紧器 主 安装正时张紧器前 彻底清除链条张紧器 主 背面和安装表面 上的灰尘及异物 h 安装后 拆下限位销 A 松开柱塞 i 再次检查水泵链轮和正时链条是否啮合 4 安装凸轮链轮盖 气缸侧体 1 请参见 EM 65 拆卸和安装 5 按以下说明安装水泵盖 a 使用刮刀清除链轮盖后面 前正时链条箱装配表面 装配螺栓螺纹和螺栓孔上旧的液态密封胶 用无铅汽油清洁安装表面 b 均匀涂抹液态密封胶 切勿留出空隙或重复涂抹 请参见 CO 2 液态密封胶 c 拧紧装配螺栓 6 安装排水塞 前 在螺纹上涂抹液态密封胶 并拧紧螺丝 7 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以下部件 注注 当完成链条张紧器 主 拆卸 安装步骤后起动发动机或发动机起动后 可以听见敲击声 这并非故障 敲 击声是由于链条张紧器 主 油压下降而产生的 并随着油压增高而消除 JPBIA0446ZZ JPBIA0118ZZ JPBIA1774ZZ 1 水泵盖 a 2 3 3 3 mm JPBIA1722ZZ CO 22 水泵水泵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70 拆卸后检查 检查水泵体总成有无严重锈蚀或腐蚀 检查有无端间隙过大导致工作不良 如果有 请更换水泵 安装后检查 用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请 参见 CO 7 检查 起动发动机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SLC943A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CO 23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分解图INFOID 0000000009575471 拆卸和安装INFOID 0000000009575472 拆卸 1 从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排放塞和缸体前面的排水塞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见 CO 7 排放 和 EM 61 设置 注意注意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2 拆下散热器的储液罐 并将它移到一边 请参见 CO 12 分解图 3 拆下凸轮轴链轮盖 气缸侧体 2 请参见 EM 64 分解图 4 从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上断开散热器软管 下 5 拆下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1 和垫圈 注意注意 切勿分解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如有必要 请将它们作为一个整 体更换 切勿分解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如有必要 请将它们作为一个整 体更换 安装 注意以下事项 并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注意不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发动机舱 使用抹布吸干发动机冷却液 注意不要将发动机冷却液溅到发动机舱 使用抹布吸干发动机冷却液 1 垫片 2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3 卡箍 4 散热器软管 下 A 至散热器 每次分解后务必更换 N m kg m in lb JPBIA1688GB A 切勿松开这些螺丝 JPBIA0261ZZ CO 24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73 拆卸后检查 1 在正常室温下检查气门座状况 应紧密贴合 2 检查阀操作 如果阀座在正常室温下出现故障 或测量值超出规定范围 请更换 进水口和节温器总成 安装后检查 用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请 参见 CO 7 检查 起动发动机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节温器节温器 标准标准 请参见请参见 CO 27 节温器节温器 SLC949A 出水口和水管出水口和水管 CO 25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出水口和水管 分解图INFOID 0000000009575474 1 垫片 2 水管接头 3 O 形圈 4 旁通水管 5 卡箍 6 水软管 7 卡箍 8 水软管 9 支架 10 卡箍 11 水软管 12 加热器节温器 13 卡箍 14 水软管 15 加热器管 16 O 形圈 17 卡箍 18 水软管 19 卡箍 20 加热器软管 21 卡箍 22 卡子 23 加热器软管 24 卡箍 25 加热器软管 26 排气塞 27 O 形圈 28 加热器管 29 加热器软管 30 卡箍 31 卡箍 32 水软管 33 垫片 34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35 垫片 36 出水口 37 支架 A 至机油冷却器 B 至散热器 C 至 CVT 液加热器 D 至电子节气门控制执行器 E 至加热器芯 F 至后加热器 每次分解后务必更换 JPBIA4661GB CO 26 出水口和水管出水口和水管 拆卸和安装INFOID 0000000009575475 拆卸 1 拆下空气管道 进气 带有质量型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空气滤清器箱 上和下 和空气管道总成 请参见 EM 24 分解图 2 拆卸发动机盖 请参见 EM 22 分解图 3 从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排放塞和缸体前面的排水塞排出发动机冷却液 请参见 CO 7 排放 和 EM 61 设置 注意注意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在发动机冷却后执行此步骤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切勿使发动机冷却液溅到驱动皮带上 4 拆下蓄电池和蓄电池托架 请参见 PG 103 拆卸和安装 5 拆下 CVT 油注入管和 CVT 油油尺 请参见 EM 36 分解图 6 拆下机油尺 请参见 EM 36 分解图 7 将 CVT 控制拉线移动到一边 请参见 TM 152 分解图 8 从出水口上拆下真空管 前 装配螺栓 请参见 CO 25 分解图 9 从出水口拆下散热器软管 上 10 拆下输水软管和加热器软管 11 拆下线束支架 12 断开线束接头 并将线束移到一边 13 如有需要拆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注意注意 小心不要损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小心不要损坏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4 拆下储液罐 请参见 CO 12 分解图 15 拆下交流发电机支架 请参见 CHG 23 分解图 16 拆下出水口 加热器管 旁通水管和水管接头 安装 注意注意 切勿重复使用切勿重复使用 O 形圈 形圈 注意以下事项 并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安装 牢固插入每个软管 安装好卡箍 并且卡箍不会夹住水管的凸起 将旁通水管和加热器管插入水管接头时 在 O 形圈上涂抹中性洗涤剂 检查INFOID 0000000009575476 安装后检查 用散热器盖测试仪适配器 通用维修工具 和散热器盖测试仪 通用维修工具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请 参见 CO 7 检查 起动发动机并暖机 目视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泄漏 N m kg m ft lb N m kg m in lb 维修数据和规格维修数据和规格 SDS CO 27 C D E F G H I J K L M A CO N P O 维修数据和规格 SDS 维修数据和规格 SDS 定期保养规格INFOID 0000000009575477 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近似值 单位 Us qt Imp qt 散热器INFOID 0000000009575478 单位 kPa kg cm2 psi 节温器INFOID 0000000009575479 标准 发动机冷却液容量 储液罐在 MAX 液位 11 3 12 10 储液罐 0 75 6 8 5 8 散热器盖释放压力 标准 122 3 151 7 1 2 1 5 17 7 22 0 限值 108 1 1 15 6 泄漏测试压力 156 1 59 22 6 阀门打开温度 80 5 83 5 C 177 182 F 最大阀升程 8 6 mm 95 C 0 339 in 203 F 阀门关闭温度 77 C 171 F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