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桥题画二则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介绍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导入切如正题,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疏通字词,注意句子的断句,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诵读两则题画,并分别为两则题画划分层次,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朗两则题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让学生讨论、分析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教师适当提示、纠正、明确,让学生理解、把握重点语句和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倏、变相、化机、自尔、藐兹、胸有成竹”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以及作者的绘画技法及其创作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能够准确断句。 2感知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能力,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疏通字词、准确断句。 2整体把握文意。 (二)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代表作品,简介作者的生平、绘画成就、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诵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诵能力。 3讨论分析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提示、纠正、明确。 教学媒体 投影仪、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郑板桥的生平、图片及其代表作品(见文本素材文件夹中郑板桥简介和图片集锦文件夹)、题跋、题画等文体常识 (讲授新课) 投影显示: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1作者简介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 2解释文体 跋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体,指的是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写在画幅上的叫题画。题画或文或诗,一般比较简短。从内容上看,有的叙写作画缘由,有的点拨墨情画意,有的借题寄意写志,涉笔相当宽泛自由;然而都是为了追求画面与题词相互补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二、疏通字词 1注音: 倏(sh)变相(xing)化机(hu)(j)藐兹(mio)(z) 2释义: 倏:迅速。 自尔:自然。 化机:变化机巧。 后学:晚辈,学生。 藐兹:轻视这一点。 变相:变化了的形态。 三、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派出代表朗诵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字词的读音和断句,然后师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让学生自告奋勇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一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和“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等句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完课文的第一则,先让学生讨论第一个小问题,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头“江馆清秋”到“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第二层:从“总之”到“独化云乎哉!”。 (2)各层分别讲了哪些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主要讲作者一次作画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清秋,晨起看竹时由“眼前竹”有了作画的冲动-到“胸中竹”构思-再到“笔下竹”完成之竹。 第二层:主要写作者作画过程的感受及心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从而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让学生自告奋勇或者学生推荐代表大声朗诵课文的第二则,教师提醒该声注意“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等句的中的字词读音和断句,其他同学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板书):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1)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几层? 教师明确: 课文的第二则主要分两层 第一层:从“文与可画竹”到“何敢妄拟前贤”。 第二层:最后一句“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2)各层又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适当提示、明确) 教师明确: 第一层:通过和文与可画法的比较,作者旨在指出艺术要师法自然,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这样才能“自尔成局”、“神理具足”。 第二层:总结全文-“有无成竹,道理一也”,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四、思考 “胸有成竹”在文中的含义和现在常用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五、问题探究 (新课导入) 同学们:“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然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谁知道它们的差异在哪里?(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1.“胸有成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现在常用的意思又是什么?(投影显示) 教师明确: “胸有成竹”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人在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构思)了一幅竹子的形象。现在常用“胸有成竹”来形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了周密的考虑、计划或者安排,比喻对做某事已经心中有数、有把握。 2第一则题画中,作者通过画画儿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作者深刻地体悟到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使艺术创作独具新意,艺术家就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冲动和灵感。 3在第二则题画中,作者为什么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投影显示)(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教师明确: 因为虽然作画的技法不同,然而两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即艺术要师法自然,独出新意,而不能“妄拟前贤”、“陈陈相因”,只有这样才能“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六、总结 这里所选的两则画题,虽非严思宏论,却自有其深彻独到之处,当细细品味。作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边叙事边点拨,且叙事、点拨皆层层推进;同时,由于事、理已均在夹叙夹议中表达殆尽,故而其结语须再翻进一层,将意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题画虽短小,然信手拈来,遂成佳制,却更见大家之匠心。 七、作业 从下面几个绘画的技巧中,你有什么感受,悟出了什么道理?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彼此受到的启发。(500字左右) 1.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虾的形态却给以满纸水气淋漓之感。 2有人画“深山藏古寺”诗意图,只画一只小僧担水走在小路之上。 3宋人画“踏花归去马蹄香”诗意图,只画一只马飞奔,几只蝴蝶绕于马蹄周围。 板书设计 板桥题画二则 郑燮 一、作者简介与解释文体 二、疏通字词 三、整体感知 1.()课文的第一则主要分几层?()各层分别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院司法调解协议书范本
- 汉沽区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火锅店长期员工合同协议
- 职工交通事故死亡协议书
- 用木桩护坡施工合同范本
- 海城农村房屋继承协议书
- 物流服务运输合同协议书
- 锁具维修合同协议书模板
- 爆破工程联营合同协议书
- 私人租地建养殖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小学公开选拔校长笔试模拟试卷
- 垂钓大赛活动方案
- 5G-A通感一体测评方法白皮书 2025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
- 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 光伏系统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性分析
- 风电场运行人员配置方案及费用
- 2025-2030年中国全自动建筑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内蒙古煤炭建设工程(集团)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300道-可打印
- 建设单位建设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