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艺术 黄江瑜 武鸣县武鸣中学摘 要汉宫秋作为中国式悲剧的典范,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汉宫秋悲剧的主题、悲剧的结局、悲剧的人物、悲凉的诗性意蕴四个方面切入,探讨和分析其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梦境的悲剧美和悲剧人物的阳刚美等悲剧艺术。关键词马致远;汉宫秋;悲剧艺术;王昭君引言关于悲剧的定义有很多种,那么到底什么是悲剧呢?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9页。黑格尔则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尼采悲剧的诞生则认为悲剧的诞生是与古希腊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我国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页。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为之探索求解,众说纷纭,却没有人能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是最具权威性的。因为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个人的悲剧理论都是依据当时社会的资料进行钻研得出的,对后来理论的研究发展具有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意义。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过于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但其对悲剧的定义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奠定了悲剧理论的基础。而到了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黑格尔把辩证法运用到对于悲剧现象的分析中,让悲剧理论的实质探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此我们应该看到悲剧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像悲剧的手法、悲剧的结构、悲剧的思想、悲剧的形式皆因各时各地的演变而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而这些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我们作为文学研究者要肯定前人对悲剧理论的理解是具有进步性的,是值得后来人借鉴和发扬的。素有“万花丛中马神仙”之称的马致远除了陈抟高卧、吕洞宾、黄粱梦、任风子等神仙道话剧之外,其创作的历史剧汉宫秋亦是代表作之一。昭君出塞的题材是史实,在汉书后汉书中皆有记载。历史上昭君是汉宫宫女,未曾被汉元帝宠幸,只是在出塞前才得以见皇帝一面,皇帝感其花容月貌赞叹不已。马致远把画工变成了中大夫毛延寿,昭君成了汉元帝的宠妃并投江而死,颠覆传统、大改剧情著成杂剧汉宫秋,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抒情式的歌唱,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深刻的韵味融合为一体,我们在感叹作者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创作剧情的苦心孤诣。汉宫秋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其悲剧艺术体现在哪里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悲剧的主题因为汉宫秋的主题一直是倍受人们所关注和争议的,所以学界目前有几个代表学说。首先是爱情悲剧学说,认为剧本主要反映的是汉元帝与王昭君纯粹的爱情和离别怨恨之情。其次是爱国主题学说,认为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命运与国家的存亡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最后是爱情与政治结合的双重主题学说,认为旨在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悲剧表达国家衰败,民族气节衰落的主题。后者是笔者最为认同的,王季思、萧德明的从昭君怨到汉宫秋王昭君的悲剧形象这篇文章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作者一方面通过汉元帝同王昭君这一对爱侣的生离死别,含蓄的揭露了元代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另一方面又通过歌颂王昭君为保全民族国家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和生命,批判宰相朝臣们的屈辱投降和毛延寿的卖国求荣,表达了人民对被灭亡的民族国家的哀思”。王季思,萧德明:从昭君怨到汉宫秋王昭君的悲剧形象,王季思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540页。文艺作品都是生活的高度凝练,它们深深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汉宫秋作为文艺作品,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也在作品中体现。“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国家的成功建立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元朝在建立过程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大屠杀,每侵占一个领地便血流成河。当时社会上尸横遍野,尸骸成山。即使在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牵制各方面的势力,好坐收渔翁之利,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的划分使社会陷入极大的不平等中,广大的农耕劳动人民被落后游牧民族残酷的统治。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被马致远重塑,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番王使者盛气凌人索要昭君和亲,朝臣吓破了胆子纷纷劝说元帝献昭君息战事,引得元帝大发感慨“少不的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群臣的胆怯和毛延寿的卖国求荣不仅让读者愤慨万千。正所谓是借帝妃离合之情,抒发民族兴亡之感。二、悲惨的结局中国历来是喜欢以“大团圆”结局示人的,这被称为:“团圆之趣”。像窦娥冤最后的沉冤得雪,赵氏孤儿孤儿的复仇大反扑,西厢记崔莺莺和张生历尽苦果得来不易的恩爱等等。在汉宫秋里王昭君投水自尽,汉元帝失掉爱情,呼韩邪终不得王昭君为阏氏,全剧没有一个欢喜结局,悲剧意味浓重。剧中第四折马致远设计的“梦境小团圆”是构成全剧悲惨结局的重要因素。送走明妃,空落落的心在睡梦中看见明妃私自逃出荒芜之地奔向自己,身后是番兵的追赶,兀地满心欢喜呼唤“却原来是画上的丹青”,一切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梦。梦中是满足的,见到了心爱之人,梦醒后是残酷的,徒添了相思不得见的愠怒与烦恼。汤显祖复甘义麓有“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之说。柏拉图指出“梦是一种感情的产物。”俗语也有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汉元帝对明妃的思念与不舍白日里压抑无果,睡梦中一泻倾城,畅快淋漓。梦作为一种情感活动,满足了汉元帝的感情需要。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也说过“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抵人生现实底缺陷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6页。这也是满足了读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需要,不至于产生西方国家文学上一悲到底的悲剧形式,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种“团圆之趣”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这样的团圆梦境在悲剧的美学里还有更为深厚的意蕴,即是整部杂剧的悲剧力量喷薄而出的链接之轴。汉元帝与王昭君由恩爱再到分离,感情的离合与无尽的相思成就了团圆之梦,梦境的破裂引起了汉元帝一连串的抒情感慨,为这一出爱情悲剧渲染了悲剧色彩。于是在剧本的第四折营造的悲苦意境中,悲剧的感情力量达到了高潮,读者不禁潸然泪下,给人以感情宣泄之后身心俱空豁然开朗的美学效应。 三、悲剧的人物(一)阴险贪财毛延寿“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全凭谗佞奸贪,一生受用不了。”毛延寿一登场,阴险狡诈、贪财顾利在读者眼中一览无余。劝君主亲女色远儒臣,选女充盈后宫收受贿赂,点破美人图,投靠异族搬弄是非,最后被番王送回汉朝斩首。毛延寿在汉宫秋中扮演的一个反面的、对立的角色,是一个不受人欢迎,惹人厌恶的配角。悲剧的美往往跟崇高联系在一起,是由美的事物遭到破坏、毁灭以引起人的同情和怜悯。就像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恩格斯致斐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0页。是一样的。那么有着悲惨结局的反派角色毛延寿本身不是美的人物,为什么会产生悲剧美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欣赏悲剧所营造出的不幸和毁灭的痛苦中产生同情和怜悯,甚至于产生快感,而这种快感能净化心灵,升华自己,即对恶势力的否定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毛延寿在本杂剧中无疑是丑恶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一切的丑恶行为下逐步迈向毁灭的边缘,直至最后的死亡。读者在憎恶中见证了恶势力的毁灭由此产生的快感具有积极的意义作用,是一种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循环,满足了观众内心的悲剧美学需要。(二)懦弱真情汉元帝汉元帝在剧中拥有大段的抒情唱词,其人物性格是直观、立体的展现在读者眼中。作为汉家统治集团的领导者,他不仅懦弱、不思进取,而且没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抱着“边塞久盟合议策,从今高枕已无忧”的想法安然度日,举目眺望,四海升平,只有无边的寂寞笼罩心头,听信奸佞小人毛延寿的建议,选室女充后宫供自己淫乐。匈奴来势汹汹,逼迫献出昭君,大臣咄咄逼人,劝说和亲益处。无可奈何,汉元帝亲自送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踏上和亲道路。这既是一出爱情悲剧,也是一出政治悲剧。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必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不是着眼于眼前的风平浪静不思进取,有道是风平浪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兆。诸葛亮出师表劝告刘禅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汉元帝不辨忠贤与奸佞宠信巧诈谄媚的毛延寿体现了他没有卓越的政治眼光,缺少城府。群臣“卧重裀,食列鼎,乘肥马,衣轻裘”,在匈奴使者的威吓下贪生怕死,顾虑重重,全不似汉元帝想象般的“忠臣皆有用”。此时汉元帝苦苦的恳求、申诉、嘲讽群臣,渴望把他的爱妃留在身边,可是“徒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在这些痛诉中我们更能看出汉元帝的懦弱庸碌,全无帝王的威严与雄才。群臣的庸碌固然让人气愤,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无能统治部下,统治一个国家,更让人可悲可叹,这是元帝政治上的悲剧。身在阶级的最高位,连自己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周全,这也是元帝身为男子的悲哀。汉元帝不但政治失败,而且身为男子却不能保护家庭圆满的悲哀,这令人既气愤又感到可悲,可真正最令人刻苦铭心的同情却来自于他对王昭君的爱情。剧本中塑照的汉元帝是一个重情的男人。他跟昭君缱绻恩爱,失去她之前不顾身份苦苦哀求大臣另谋策略,失去她之后伤心欲绝只好悬挂美人图睹物思人聊以慰藉。王昭君的身份是微贱卑下的,即使承蒙恩宠,也不过是后宫佳丽三千的一个妃子,汉元帝违背礼制对她如此,可见其用情至深。他对昭君崇高的爱和他本身懦弱无能,不思进取的缺憾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帝王之相,而非机械般僵化的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正因如此,他对昭君的爱才更加的让人们同情和怜悯,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在他身上也呈现出一种作为人的本性美。(三)柔美阳刚王昭君“眉扫黛,鬓堆鸦,腰弄柳,脸舒霞”一个款款美人画卷向我们舒展开来。第一折的【醉中天】、【金盏儿】让我们看到了“一笑有倾城价”的王昭君的柔美身姿,此外【醉中天】中“西施半筹儿也不纳”这一句拿春秋战国时期素有“沉鱼”之貌的浣纱女子西施与昭君做对比,展现出昭君的容颜姿色无可比拟。姿容无双的昭君柔美却不失坚强倔强性格。“选室女”事件上,毛延寿所要“百两黄金”昭君断然拒绝行贿,其实以她的姣美容貌再加以推荐,一朝登上荣宠之位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她却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了毛延寿。昭君或许知道拒绝了毛延寿的下场无非是落选亦或者是遭到毛延寿的报复,但是不管是什么结局,她敢于拒绝就等于敢于接受了这些种种不可思议的命运,其精神是大无畏的,令人感叹的。汉元帝在亲见昭君的美丽之后唱出了“多管是醉卧在昭阳御榻”的缱绻柔情,一般女子早已兴奋不已哪敢推托?昭君却说自己身份“贱微”硬生生的拒绝了汉元帝的“同榻”之情,一个女子在恩宠荣华面前保持自身的清醒和不愿苟且恩爱的品格这是在难能可贵。至此,第一折中把昭君柔美、坚强、倔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是惹人喜爱的,但是一个具有阳刚之气的美女却屈指可数,会更令人瞩目。我们常说悲剧予人以伤感或愤慨或愁思,汉宫秋却是一出具有阳刚之气的悲剧,其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令人钦佩,这其中王昭君的阳刚之气表现最为盛气。元杂剧绝大多数是一本四折,本剧也不例外,继承有元杂剧的基本体制。首先是末本主唱。诗经大序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在重点折子连续唱曲,可以抒发人物的心声。昭君在全剧中没有一句唱词,即使是在被毛延寿陷害以及和亲路上投江的不屈,只有宾白。她与汉元帝的“闱房之情”只能用“怎生抛舍也”来表达,心中的忧愤与与无奈没有开口唱出来的机会。王骥德曲律指出“一人唱则意可舒展”,因此,汉元帝一人主唱充分显现出了剧本整体的阳刚之气。其次说剧中昭君具有阳刚之气是在自愿和亲和投江这个情节的设定。她由冷宫到宠妃再是和亲可谓是一波三折,作为一个女子历程充满坎坷。红楼梦有“送宫花”一说,小小的宫花却显现了各人物的神采风情,实在难能可贵。学界一直都有“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法,但在“送宫花”这个线索上,我们看到了形式美的魅力所在。继雀之灵之后,杨丽萍再次演绎雀之恋的精美绝伦。没有语言的解说,靠个人的领悟去感受其内涵,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我们的解读思想迥异,但是我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形式美的力量,或者称之为“形式的美学”。现在美人图这个形式美学主要体现在其串联着昭君的曲折命运,对其悲惨的结局具有重大影响。首先汉元帝认为“后宫寂寞”又秉承“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的思想,任命毛延寿担任选择使选择美女,画图形卷轴以便“按图临幸”,美人图由此产生。这也是故事的开端,没有美人图一说,就没有后面昭君故事的发展,所以此处的美人图是决定昭君第一次命运的全文启始之图。其次说道毛延寿借选美女之机大敛金银,怎奈却在成都秭归县“庄农人家”王昭君碰了钉子。付不起“百两黄金”,歹毒的毛延寿并没有放过昭君,而是点破美人图,“教他受苦一世”。美人图上的破绽决定了昭君的第二次命运,使她在最初入宫的时候不被重视因而发入冷宫,此时美人图是故事承接的发展之图。然后昭君因为琵琶声引来汉元帝成就百年之好,将毛延寿的勾当自己的冤屈一一道来,惹得元帝盛怒斩首毛延寿。现在美人图不仅是决定昭君命运的工具,也成了毛延寿命运的转折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狡猾奸佞的毛延寿逃到呼韩邪单于处,用花言巧语骗取单于信任献上了美人图,请他“遣使按图索要”,之后就有昭君出塞和亲一文。惊艳的昭君令单于发出“世间那有如此女人”的称赞,于是美人图第三次决定昭君命运,是剧本故事达到高潮的导火线。大臣的威逼劝诱、元帝的无奈、昭君的毅然决绝,各种角色先后登场,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后昭君和亲,汉元帝“一百日不曾设朝”很生烦恼,只得悬挂美人图“少解闷怀”。此时的美人图有终结之意,表现为揭示了昭君最终命运的尾声,毛延寿也被遣送回汉处死,番汉重结旧好,“永为甥舅”。这是美人图作为故事结尾而准备的。一卷美人图,叙写了王昭君的一路命运,围绕美人图的故事娓娓展开。起始、发展、高潮、结尾,故事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环节紧扣。几人悲欢离别,几人愁绪滋长,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人图与昭君的悲惨命运相关相连却是不容置疑的。看似不经心的描笔,实为精妙的构思,我们不得不感叹马致远的运笔之神,走笔之畅。汉元帝虽舍不得她去和亲,昭君也舍不得两人的绵绵情意,但最终她却“情愿和番,得息刀兵,亦可留名青史”,其民族大义的凛然之情油然而出,一反娇滴滴的弱女子形象。昭君没有像花木兰一样奔赴前线,浴血杀敌的男子气概,可当一个女子在面对国家危亡的时刻肯放弃自己的个人情感遵从民族大义奉献自己远嫁异乡,这何尝不是一种响当当的风骨气节。至番汉交界处,既已答应和亲又不肯让番人得逞,于是祭酒辞汉家投水而亡。其言行举止的壮烈实为雄壮,不输给任何铠甲兵士,此时阳刚之气的美达到巅峰。马致远设定末本主唱和和亲两个情节构成了本剧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提要,既体现了创作构思的精巧也间接的揭示昭君的个人性格和思想,可谓是一箭双雕。四、悲伤的诗性意蕴王国维在戏曲论文集里说道:“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王国维:元剧之文章,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事物所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可以使故事诗意化、抒情化,本身人物和读者可以见景生情,借景抒意,融情于景。弱化故事情节叙述的平淡性,增加剧情的文采。“一花一世界”,不同的感情和剧情环境所代表的意境是不同的,也可以说不同的意境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意境的描绘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剧中人物感情和作者感情的宣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着,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而不应墨守成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对秋天的伤感体会颇深。秋,历来被文人借入诗词歌赋中,有伤感、肃杀、悲凉、凄惨之意。入秋,“夜景萧索”,皇城内“画檐间铁马响丁丁”,更有“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秋天的肃然更平添了汉元帝身不由己送走昭君的无奈以及痛失爱妃如今独自一人“御榻冷清清”的悲伤之情。此时的秋意迎合了剧情的需要适时而生,为本剧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更渲染了汉元帝的悲痛之情。“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古有大雁象征着离别、孤单之意。大雁本是群居性动物,如今“长门两三声”,疑是掉队的孤雁。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把孤雁看成是远在千里之外不得回乡的昭君,也可看成是汉元帝失去爱妃昭君的孤单之感。离群索居的孤雁声声叫“伤感似替昭君思汉主,哀怨似作薤露哭田横,凄怆似和半夜楚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幺篇】)这令人心生凄苦如骨鲠在喉。汉宫秋第四折那五声大雁叫声实在声声惊寒,每一次叫声都引来汉元帝的哀思,汉元帝的哀思情怀在五声雁叫中层层递进,至高潮然后跌落直到剧终一气呵成,使读者不敢有休息歇气之心。诗歌大多是作者“气郁结于胸中,发而作”的抒情之作。汉宫秋中,马致远重抒情而轻叙事的构思手法相当明显。剧中第三、四折,作者为汉元帝安排大段的抒情歌唱给剧作沾染了诗性意蕴即是例子。【七兄弟】、【梅花酒】是汉元帝送昭君和亲之后情感达到高潮的产物。“返咸阳”之后就是宫墙,过了宫墙是回廊,一步步在想象中回到宫殿。可是不能改变什么,只因心爱的明妃已不在身边。“不思量!”为结语,抒发出作者一系列想象的终结,感叹号是感情由高潮而无奈、低回的收尾。叠字、重复、想象手法的运用之精妙使曲子在豪放中极尽缠绵诗化,整体上一气呵成,顺畅淋漓。以上曲子的感情异常强烈,语言运用极好,而且还体现了作者诗性的意境。我们说感情深挚的人,更擅长写景。景物与意境始终是有关系的,有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各种形式手法。“月昏黄”、“绿纱窗”、“高烧银烛照红妆”营造出凄美的相思氛围,整体格调的悲凉映印出来。将情感融入景物中,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人见犹怜,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这种高超的手法,唯有王国维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王国维:元剧之文章,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一语才能揭示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的诗性美。结束语汉宫秋悲剧的主题借汉元帝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含蓄的揭露了元代统治者残酷的民族压迫。歌颂王昭君为保全民族国家而不惜牺牲个人幸福和生命,批判宰相朝臣们的屈辱投降和毛延寿的卖国求荣,表达了人民对被灭亡的民族国家的哀思揭示昭君坎坷的命运经历;悲惨的结局让读者读出悲剧的快感,感受悲剧的别样魅力;悲惨的人物里展示了三个性格迥异人物的不同悲剧,阴险贪财的毛延寿,懦弱真情的汉元帝,柔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责任承诺书9篇
- 2025年湖南省各市州湘能农电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招聘7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西安明珠电力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采购管理标准化流程及工具
- 合同签订关键点风险防控检查清单
- 2025年甘肃省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非事业编制护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招聘工作人员2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科技研发成果承诺函6篇范文
- 食品安全检测达标承诺书9篇范文
- 租房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路基构造》课件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排污许可试题及答案
- 《大学美育(AIGC版微课版)》课件 项目二 绘画之美
- .新课7 必修第一册Unit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词汇+课文)(译林版2020)(解析版)2025年初升高英语无忧衔接(通.用版)
-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检验科质量标准手册
- 工业煤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测试试卷及答案
- 急诊科多发创伤抢救流程指南
- 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