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咏史诗的个性特征.pdf_第1页
白居易咏史诗的个性特征.pdf_第2页
白居易咏史诗的个性特征.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5 年第 4期 总第 1 1 8 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 0CI AL S CI ENCE S NO 4 2 0 0 5 C u mu l a t i v e l y N O 1 1 8 白居 易咏史诗 的个性 特征 刘艳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 0 0 8 7 5 摘要 白居易的咏史诗与他的人生遭际 尤其是宦海沉浮密切相关 反映了他从 兼济天下 到 独善其身 的人生思想 的转 变过程 其诗议论 色彩浓重 在某种程度上是晚唐 史论诗的滥觞 关键词 白居易 咏史诗思想转变议论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6 9 1 7 2 0 0 5 0 4 0 1 3 9 0 3 咏史诗 顾 名思 义 就是对历史人 物和历史事件进 行吟 咏 对古今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关注与思考的诗歌作品 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 自汉朝班固创作以 咏 史 为题的第一首咏史之作以来 历代咏史之作层出不穷 班 固的咏史 尚属 隐括本传 的性质 即 以记述历史事实为主 叙 事的成分较多 到了西 晋的左 思那里 则开了借咏史 以咏怀 的先河 古人古事 只是促使和引发诗人思考 感怀的媒介 重 要的是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怀 这也就是所谓的借古人之酒杯 浇 自己胸 中之块 垒 此后 的很 多咏史诗 大都是沿袭左 思所 开创的路子 唐代的咏史诗创作 自中唐起渐趋兴盛 到晚唐则蔚为大 观 在形式上也发展得更为丰富多样 白居易是中唐的一位 重要诗人 虽然其并不以创作咏史诗擅长 但其咏史诗却具有 不同于前代咏史诗的某些典型特征 在咏史诗的发展过程中 具有承先启后 的作用 白居易的咏史诗创作与他的自身遭际和仕途沉浮密切相 关 他从 兼济天下 到 独善其身 的人生思想转变的痕迹在 诗中表现得很明显 白居易咏史诗 包括怀古 有近 3 0首 其中涉及到众多的 历史人物 据笔者初步统计 有 8 4人之多 其吟咏最多的历 史人物为王昭君 5首 和商山四皓 4首 其次为楚王 3 首 楚王是作为被讽刺的历史人物出现于诗中的 再次为屈 原 贾谊 汉文帝 司马迁 稽康 郦食其 颜回 巢父 许 由 孔 子 西施 陶渊明 萧望 之 李 斯 阳货 2首 李广 伍 员 周 公 黔娄 张良 陈平等人也有所咏及 从其吟咏较多的这些 历史人物来看 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才高志洁却遭谗被 害 命运不济之士 如王昭君 屈原 贾谊 司马迁 郦食其 萧 望之 李广 李斯 伍员等 一类是安贫乐道 固持个人操守 闲 适隐退 不与世 同流合 污的隐者 贫士形象 如嵇康 颜 回 巢 父 许由 陶渊明 黔娄等人 还有一类是成就了一代功业的 名君贤臣 如汉文帝 周公 张良 陈平等 此外 其咏史诗中 还咏及一些历史事件 如 楚王倾 国选妃 并携妃游猎 吴王奢 侈 喜好奇宝 致使小人献宝得志 以及越 王为了在宫 中养鸟 鱼花草 禁止流水入田 导致千里稻苗旱死等历史事件 首先分析数量较多的吟咏王昭君和商山四皓的诗 值得 注意的一点是 白居易对同一历史人物的吟咏因其 自身遭际 境遇的不同而看法也不相同 在咏昭君的诗 中 年代最早的 是白居易 1 7 岁时所作的 王昭君 二首 其中一首写道 汉使 却回凭寄语 黄金何 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 莫道不如宫 里时 不仅写出了昭君对祖 国的怀念 而且还通过开掘 昭君 的内心世界 借 昭君对汉使 的叮嘱 写 出了皇帝的好 色与无 情 极具讽刺的锋芒 与其早期锐意进取的精神相一致 元和 十年 白居 易因宰相武元衡被盗杀而第一个上书请求急速捕 贼 结果被加上越职言事 以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贬为江州司 马 这次被贬 对白居易的内心震动是极大的 这一点从其咏 史诗中也可看出 他由最初的愤激到从切肤之痛中总结经验 教训 重新审视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和 自己的处世行为 决心 急流勇退 避祸全身 贬谪江州时期 白居易写的几首咏昭君 诗既可看到其中寄寓的愤激与感慨 也可看出诗人内心情绪 的微妙变化 历史 上 昭君 出塞和番 的故事 融合 了史 实与传 说 大体为 昭君于汉元帝时被选人宫 她本具倾城之貌 但是 由于她未能贿赂画工毛延寿 而导致毛延寿故意将其画丑 所 以 一直没有被皇帝宠幸 后来匈奴单 于求婚 在招待匈奴使 者的宴席上 昭君越席请行 元帝见昭君光彩照人 容貌为后 宫第一 与画图形象相差很大 后悔不及 但匈奴使者在旁 只 能答应 后查究原因 杀了毛延寿 在白居易作的 昭君怨 里 他把昭君悲剧的原因归结为 自是君恩薄如纸 不须一向 恨丹青 把怨恨的情绪指向了至尊的皇帝 发泄心中的不满 收稿 日期 2 0 0 4 1 1 0 8 作者简介 刘艳萍 1 9 7 4 一 女 辽宁海城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 0 0 3 级博士研究生 1 3 9 维普资讯 刘艳萍 自居易咏史诗的个性特征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 离元和十年被贬只近两年 愤激的心情 尚未平复 而作于元和十四年前后 的 青琢 过昭君村 二 诗中 情绪已有很大变化 青琢 中说 丹青一诖误 白黑相 纷乱 遂使君眼中 西施作嫫姆 把罪过推到了画工的身上 与 昭君怨 的观点已有所不同 讽刺和怨愤之意大大减弱 过昭君村 中则说 唯此希代色 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 不得由至尊 显然已在为皇帝开脱 作此二诗时 白居易已 由江州除至忠州 任忠州刺史 境遇有所改善 对皇帝的怨恨 之情自然大有所减 诗中认为昭君绝代美色元帝岂能毫不顾 惜呢 只不过是情势所迫 由不得皇帝 自己而已 如此心情 既是由其仕途上地位的稍有改善所引起的 也与其思想上由 积极有为到避祸全身的转变有关 再看关于商山四皓的吟咏 商山四皓本是隐居在商山的 四位贤士 分别为东园公 夏黄公 角里先生和绮里季 他们 年皆八十余 须眉皓白 衣冠甚伟 当时 汉高祖刘邦宠爱 戚夫人 所以 想废太子而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 吕后听从 张良的计策 让太子请来了四皓 刘邦见了 对戚夫人说 我 欲易之 彼四人辅之 羽翼已成 难动矣 于是太子的地位得 到了巩固 当时元稹作有关于四皓的诗 认为其不能无所动 于功名 颇有讽刺之意 自居易则一反其意 在长安时期作了 一 首 答四皓庙 从此诗中可看出 白居易在入仕之初 其思 想中就存在着进与退 仕与隐的双重价值观 在他看来 天下 有道则仕 无道则隐 这是闻诸于圣人的至理名言 商山四皓 于秦王及二世暴政之时归山退隐实为明智之举 而刘项相争 天下混乱之际 郦其遭烹身死 子房形神皆疲 惟独四皓来去 自由 而高祖称帝后 在国家冢嫡欲废 骨肉相疑 群臣无计 可施之际 四皓乃从容下山 可谓甚合时宜 把握了良机 暗 定天下本 遂安刘氏危 成就了千古之功 所以 诗人极力钦 羡推赏的人物既不是终生隐逸不仕的巢父 许由 也不是成就 了盖世功业的伊尹 吕尚 而是 出处两逶迤 相时而进 适时 而退的商山四皓 白居易另有一首 题四皓庙 作于贬谪江州 的途中 仍是颇欣赏其进退 自如 而非执迷于一端的处世态 度 并对自己无端被贬充满了悲愤 委屈和无奈 卧逃秦乱起 安刘 舒卷如云得自由 若有精灵应笑我 不成一事谪江州 如果从纵向来看 自居易一生各个不同时期 咏史诗所吟 咏的内容 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大体说来 其早年在长安时期的咏史诗多是一诗咏一事 借古人古事以 讽刺现实 充分体现了他裨补时政 忧心社稷的人生理想 如 杂兴三首 讽刺了楚王 越王 吴王三位帝王的奢华荒淫 意在让当时的皇帝引以为戒 再如同一时期所作的 读汉 书 该诗感慨于西汉末君王忠邪不分 任用失当 忠臣遭陷 从而 盛业 日衰 与 杂兴三首 不同的是 诗人在诗末发出了 惊警激切的议论 颇有 卒章显其志 的特点 贬谪江州时期 白居易的咏史诗多将述史实与咏怀相结 合 间杂以议论 往往不是一诗咏一事 以 偶然二首 咏史 1 4 0 五首 叹鲁二首 杂感 吴宫词 等作为代表 与前期咏 史诗中颇多荒淫误 国或惑主谗上之 人不同的是 此时多述及 贤臣志士命运不达 遭谗被疏 小人得志之事 虽时有激切的 议论寄言为君为臣者 但多是就古人与自己的个性和命运相 契合处引发感慨 和深思 有 时甚至充满感伤与无可奈何 在 从长安去江州途中 他作了 题四皓庙 抒发感慨 内心是悲愤 而委屈的 这一时期 屈原 贾谊多次出现于白居易的诗中 楚王邪 乱灵均直 放弃合宜何恻恻 汉文明圣贾生贤 谪向长沙堪叹 息 偶然三首 楚王与汉文帝截然不同 一 邪乱 一 明 圣 而屈原与贾谊被子弃遭逐的际遇却是相似的 千古贤臣 同命运 屈原 贾生尚且如此 那么 自己遭逐的命运也是不可 避免的了 在 古今皆如此 的清醒认识中 诗人获得了些许 的自我慰藉 同时 也对统治者的赏罚不分表示了深深的遗 憾 司马迁 嵇康这些命运不济 的人物也 出现在他诗 中 马 迁下蚕室 嵇康就囹圄 抱怨志气屈 忍耻形神沮 咏史五 首之二 而 汉 日大将军 李广则是 老作锄瓜士 读史五 首 之三 自居易认为这些人的个性和命运与己有相同之 处 因而对他们遭际命运的感慨实际上也就是对自身的感慨 此外 白居易的诗中往往充满对人生祸福无端 命运无常的无 可奈何之感 祸患如棼丝 其来无端绪 读史五首 之二 势去未须悲 时来何足喜 读史五首 之二 含沙射人影 虽病人不知 巧言构人罪 至死人不疑 读史五首 之四 是非不由己 祸患安可防 杂感 青琢 叹鲁二首 也 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二诗均多用议论之语 由来富与 权 不系才与贤 然而 自 古无奈何 命为时所屈 现实是无 法改变的 吴宫词 是白居易这一时期所作的一首咏叹春秋时吴王 的咏史之作 但其着眼点已非早年长安时期讽刺吴王的荒淫 奢侈 叙述的是吴王专宠西施 其他 翠蛾 则纷纷遭弃的事 件 妍媸各有分 谁敢妒恩多 用的是议论之语 但表达出的 却是诗人 自身有怨而难言的幽隐情怀 万千心绪 虽议论他人 之事而意在抒 己之情 江州和忠州时期 陶渊明其 人其诗成 了自居易尊崇 的对 象 他作了 题浔阳楼 访陶公旧宅 等作 这些诗作严格说 来怀古的意味多于咏史 但也体现了白居易在经历现实政治 打击后灰心失望 淡泊自守的心态 他将陶渊明引为异代知 音和同调 如果说这一时期白居易的咏史诗所反映的还是郁闷与不 平 是他的 兼济 与 独善 进与退的内心矛盾的话 那么 在 任苏州刺史之后 他的诗中体现的已是一片闲适 自足之隋了 元和十五年 白居易被召回长安 三年后外放为杭州刺 史 宝历元年二月又自太子左庶子分司出为苏州刺史 此后 白居易官越做越高 明哲保身 退居政治漩涡之外的思想占 了主导 这一时期 真正的咏史诗不多 在苏州刺史任上作 维普资讯 广西社会科学 2 0 0 5 4 文学 艺术 的 题灵岩寺 阊门闲望 二篇 面对破败的娃宫这一历史遗 迹 白居易虽也有 几百年来空月明 的慨叹 但瞬间便转为 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 的及时行乐的情绪 中来 空幻的历史意识终究不如现实 的声 色之娱来 得实在 令人 陶 醉 在登临由吴王阖阊所立 阊门这一古迹时 诗人写道 阊门四重郁苍苍 始觉州雄士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 五 千子弟守封疆 阖间城碧铺秋草 鸟鹊桥红带 夕 阳 处处 楼 前飘管吹 家家 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 色 月耀娃宫水 放 光 曾赏钱塘嫌茂苑 今来未敢苦夸张 该诗着眼的是闾门的眼前景 充满了一个地方官的自足 与得意 而对阊门这一前代遗迹所蕴含的时代兴衰的历史内 涵则完全避而不谈 标题中的一个 闲 字也恰好说明了白居 易此时的心情 白居易时常将 自己和 历史人 物相 比 对 自己的优游 富 足 闲适生活颇 为 自得 有 时甚至 有嘲笑古人 之意 食饱惭 伯夷 酒足愧渊明 寿倍颜代子 富百黔娄生 首夏 此时 的诗人也的确安闲自适 既不为朝官 又不归隐山林 既远离 政治斗争的漩涡 可保全自身 又可安享富贵 饱食终 日 既不 再执著于社稷安危 民生疾苦 也不去与一帮小人同流合污 所 以 不必有 良心 上的不安 当郑注 李 训用事 时 曾想 重用 他 但被他拒绝 了 大 和九年 李 郑在文宗授意 下密谋 诛杀 宦官 事败 李训 郑注先后被杀 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 贾 觫 舒元舆等也遭到族灭 同时株连者达千余人 造成 流血千 门 僵尸万计 的惨祸 即历史上所称的 甘露事变 不少诗 人纷纷题诗吟咏此事 白居易有感于此事而作 咏史 秦磨利刃斩李斯 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 黄绮入商洛 闲 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 此作黛凰天外飞 去者逍 遥来者死 乃知祸福非天为 此诗认为 过于执著政治功业者结局终究可悲 惟有相时 而退的商绮是明智的 可以怡然自得 如鬈凰 自由飞于天外 乃知祸福非天为 那么是人力所为了 既然是人力所为 那 么 人也可以 自己去寻求避免祸端 面对 甘露事变 这样重 大的政治事件 白居易所抒发的却是此番情怀 全无早期的慷 慨愤激 反映了他晚年在优游闲适的生活中的消极心态 从上述可见 白居易咏史诗与其 自身境遇遭际 尤其是宦 海沉浮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反映了他从积极人世进取 关心 社稷民生到逐渐抽身而退 独善其身 的思想转变过程 在表现手法上 白居易咏史诗中议论成分大大增多 有 时是在叙事中间杂以议论 有时是全篇议论 发表对历史事件 及人物的看法 这种在咏史诗中大发议论的方式 在某种程 度上是晚唐史论诗的滥觞 所谓史论者 重点在 论 要 在 作史者不到处生耳 目 它是逐渐摆脱叙议结合 以议结叙 篇幅长大的咏史格局而独立出来的 晚唐史论诗往往喜欢作翻案文章 在原有史料中别生耳 目 以惊世骇俗之语发之 这一特点在白居易诗中已初露端 倪 如他以独特的识见指出了昭君悲剧命运的原因 自是君 恩薄如纸 不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