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保人告知义务中的若干问题探析摘要 对于当前的保险制度设计来说,其是建立在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经济补偿制度之上的,以投保人的保险费来决定最终赔付的保险金,即保险的保障功能是依靠投保人的保险费来实现的。即使保险标的的风险评估义务虽然是由保险人来承担,但是风险系数的大小必须要以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为前提。之所以规定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是因为保险标的不同,所面临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就被保险标的的属性来看,其是由被保险人来掌控或管理的,如何规范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就成为保险合同双方关注的焦点。关键词:投保人 告知义务 保险合同 一、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法理依据辨析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将保险标的影响保险合同订立和保险费率的重要事实,以不特定的(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保险人做出真实表述。因此,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真实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保险人据此决定是否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以及确定保险费率的问题。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费。”。保险法中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规定非常明确,即投保人必须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上告知保险标的实际情况,不得编造虚假信息或者隐瞒、掩盖真实情况来欺骗保险人。此外,保险法中的如实告知义务还对投保人应当知道但却不知道的情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投保人应当知道但却不知道的情况,投保人也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并要如实告知保险人。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于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来源在理论上有以下几种学说:(1)合同要素说。该学说的理论前提是保险合同为诺成合同,故于订立合同时,保险合同双方对于合同成立所必要的危险程度及范围在认识上要达成一致。笔者以为,此说存在不合理之处。告知不过是被保险人于订约前,对保险标的状况的陈述,为缔约前的单方声明,非属保险合同的成立要件或意思合致的必要要素。(2)诚实信用说。此说认为保险合同为基于诚实信用二订立的合同,故投保人于订立合同时,必须将其所知的一切重要事实,毫无掩盖而精确地告知保险人。(3)瑕疵担保说。此说认为保险合同的告知义务与有偿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内涵相同。因为保险合同在本质上是有偿合同,保险人承担因保险事故发生后的填补损失的责任,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本质上为一种经济给付。投保人于订立保险合同时,对保险人有隐匿、遗漏或不实说明的,即构成瑕疵,当自负其责,投保人为免担保此种瑕疵责任,故产生告知义务。(4)技术说。此说认为,保险合同的成立,以能测定危险计算保险费为条件,故告知义务是保险技术所需。保险人的危险评估义务使告知义务立足于技术论的基点之上,其目的在于维持“价值平衡”,也就是说在于维持保险费与保险人所承担危险间对价的平衡性。“技术说”摒弃了以一般合同的性质说明告知义务立法根据的传统做法,而转求诸保险业的实际的做法提现了其合理性。学者们在对上述学说分别进行评判后,均认为技术说是最有力的学说,因而成为学界的通说。二、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之履行 (一)如实告知义务的主体仅为“投保人”是否合适? 依据我国保险法第 16 条直接将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规定为投保人,而不包括被保险人。投保人可能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情况下这种规定没有问题。但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并非同一人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某些情况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其尽到如实告知的义务也可能由于不知情而无法甚至作出错误回答,这样就会为导致一场保险合同纠纷埋下伏笔,这也不符合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无论是财产险还是生命险,投保人并不一定是对保险标的最为了解的主体,如果将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扩大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也许会更为合理。但是,一旦法律将被保险人纳入履行主体,就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当被保险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该如何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很显然,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关的告知事项,上述解决办法的初中是为了保险人最大程度地掌握保险标的的实际情况,对于超越其行为能力的事项以及无行为能力人的告知义务完全可以由被保险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共同履行。 (二)如实告知义务范围之确定 近年来,保险合同纠纷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源于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范围认定不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下列重要事实,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人:首先,投保人不知道的重要事实。对保险标的存在的潜在风险投保人也可能不知道,此时不仅仅要告知保险人其知道的事实,不知道的潜在事实也应当告知保险人,值得指出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代理人进行投保时,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当告知的重要事实外,代理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重要事实也应如实告知。其次,保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重要事实。法律规定投保人必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其目的在于保障保险人对危险的准确衡估。所以,投保人对于重大事实故意隐瞒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因重大过失遗漏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再次,降低保险标的危险的重要事实。其潜在含义是指,与不知道该重要事实的状态对比,如果知道该重要事实,保险人将会拒绝承保或是提高费率或增加合同条件。 (三)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 依据我国保险法第 16 条的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可见,我国法律将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规定为订立保险合同之前,所以,双方签字之后保险合同就已经成立,投保人就无告知义务之说。但是在实践中,会出现保险人将通知义务和告知义务混淆的情形,至于在合同成立后的履行过程中,标的物出现了额外风险,投保人的通知义务与此处的如实告知义务则不是一回事。在实践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保险人为规避风险,在保险合同中设定诸如“其他影响或可能影响合同订立的因素”等兜底条款。面对这样的条款,投保人一般不应承担告知义务,因为若认定为“有”,保险人根本不会与之订立合同;若认定“无”,则在保险合同履行期间如发生一些影响合同的因素,保险人就会以此为借口来否认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之履行,从而做出解除保险合同的主张,即便投保人当时并没有骗保的意图。我国保险法之所以采用询问告知主义,就是为了防止投保人告知义务被无限扩大,而保险人上述类似做法却正好使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无限制扩大,与立法的宗旨相违背。审判实践中理应当将该类条款归为格式条款,对于保险公司解除合同的诉求不予支持。而且,由于保险人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完全有可能通过行业研究来细化风险条款,从而降低风险。 (四)如实告知义务的方式 我国保险法仅仅规定了投保人具有告知义务,但至于以什么方式告知,是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式需要进一步加以限定。有不少学者认为,基于保险合同最低限度内容的保障功能,应认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除以书面方式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外,亦允许以口头方式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这看起来并无不妥,但如果投保人主张对所询问事项已口头说明或告知,则须负举证的责任,这就存在发生纠纷后投保人如何举证的问题。所以在义务承担主体模糊的情形下应明确如实告知义务的方式为书面方式,如此一来,即便发生纠纷,当事人也可轻易以书面证据来证明是否完成了如实告知义务以及完成的程度,大大降低保险纠纷发生的概率。三、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构成条件 (一)客观方面的判定 对于告知义务的违反构成来说,其却在“是否需要考虑重要事项同保险事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首先,折中说。折中说的核心是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如果投保人未能够按照规定将重要事项告知保险人且有因果关系发生,则保险人能够解除合同,否则保险人不能够解除合同。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保险人想解除合同的话,就必须证明在订立合同时投保人未告知其所需要知道的重要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除合同。其次,因果关系说。赞同因果关系说的人认为,在投保人未能够按照真实客观的原则如实告知各个事项,且所发生的保险事故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保险人便可以解除合同。第三,因果关系说。即便是没有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如实地告知重要事项并且其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促成关系,那么也不会影响保险人所具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力。这三种学说各有利弊,因此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在处理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况时,主要以“是否是刻意隐瞒或篡改真实情况,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判定标准: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那么无论保险事故是否与未知事项之间存在联系,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若非有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则需要判断遗漏事实是否与保险事故的关联程度大小,继而判定保险人是否能够解除合同。 (二)主观方面的判定 投保人主观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是指具投保人未能够或未能很好地履行告知义务以及故意更改实际情况,致使保险人所获知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即有意或无意导致如实告知义务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现行的保险法中对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情况是以过错归责原则为基础的主观归责性制度。但是,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我们并没有对“过失”的判定标准作出规定。因此,必须要予以改进:首先,如果义务人了解应告知的重要事实,但却因为主观原因没有向保险人告知相关事实,那么则可以视为违反保险法第十六条中的如实告知义务;其次,如果义务人的此类行为属于轻过失时则不构成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法规的定。四、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制度的优化 实践中,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基于如实告知产生纠纷的博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人的权利滥用。因此,进一步优化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制度当属必要。其中关键之举在于对保险人滥用法定解除权的行为加以规制,以此建立一种对于投保人的可置信威胁,尽量把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风险消弭于无形,使得保险合同双方因信息不对称的博弈结局回归保险立法之初衷。 首先,严格询问告知模式下的保险人义务。当前,投保人提供信息主要在保险人询问告知的模式下进行。该模式主要内容是在询问告知过程中,要求保险人必须以信息全面的标准进行询问,在其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或其他各种书面文件中将所有有关该特定险种的重要风险内容包含在内。因为投保人对于影响保险合同成立与否和保费金额多少的因素并不能全面把握和预测。因此,在保险人未能尽到询问过程中义务的情况下,不能以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承保或行使合同解除权。 其次,限制特定情况下保险人的法定合同解除权。当保险人一如以上分析所表明的那样,滥用法定解除权为投保人设置霸王条款的话,剥夺其法定合同解除权将有效地限制其权利滥用的行为。“投保单中的问题的构造形式可能会暗示承保人只需要有关一些问题的资料,或就某一问题他们只需要问题所限定的程度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构成对投保人在判例法上所负担的对一切重要事实进行披露的义务的豁免”,甚至是权利的滥用。另外,因保险人法定解除权的丧失对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乃至受益人进行举证。如实告知制度的重构,必将促使保险人在合同签订之提高其技术上的评估义务,否则即将面临合同解除权丧失的不利局面,使得保险人的权利负担明显加重。而如此的制度设计,也会形成对于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的增加。如此一来,投保人与保险人基于如实告知义务而展开的博弈也将回归保险立法的本旨。总而言之,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法规定的投保人十分重要的一项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决定着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利益。尽管如实告知义务作用不容忽视,但很多人仍旧未能够正确理解如实告知义务的意义、性质和范围,因此也产生了许多误解,致使保险人与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如实告知义务的性质、法理基础以及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条件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如实告知义务,才能够避免因不了解如实告知义务而造成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参考文献:1贾林青.保险法案例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98页.2 吴定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建筑销售合同范本
- 平塘买房合同范本
- 出租 续签合同范本
- 供货的制式合同范本
- 简易雇保安合同范本
- 胶纸打包出售合同范本
- 小区房产转让合同范本
- 换热器维修合同范本
- 终止提供服务合同范本
- 冷柜仓库转让合同范本
- 屏幕尺寸换算表
- 金属技术监督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材料员培训课件
- 佐贺的超级阿嬷亲子阅读单
- 企业工会制度大全
- NB-T 10316-2019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并网性能测试规范
- JJF(纺织)010-2012纱线捻度仪校准规范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