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doc_第1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doc_第2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doc_第3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doc_第4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学目的】 掌握古今词义在范围上与情感色彩上的各种差异,培养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古籍时从古代词义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避免犯以今训古的错误。【教学重点】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教学难点】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的情况【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 3学时一、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必然随之发展,而语言中发展得最快的是词汇。汉语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外,还表现为词义的不断演变。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主要为一些基本词汇,如人,马,牛,日,月。其中日、月在现代汉语中已复音化为太阳、月亮,但它们还保留在一些合成词中,如日光,日食,月光,明月等。它们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这类词不是很多,它虽然会防碍我们正确理解古书,但只要我们在学习中特别加以注意就可克服。如“绸”:说文纟部:“绸,缪也。”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准备。诗经豳风鸱鸮(chixiao):“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里指修补。鸱鸮在未下雨时就啄剥桑树皮,修补窝巢。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推测“行李”的来由: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说文木部:“李,果也。”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表示朋友间的赠答来往。出使时需要带礼物,故称出使的人为行李。后指外出自备的东西。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这种差异往往被我们忽视,因而也就常常误解古意。这种差异可分为词义范围的差异与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两种情况。二、古今词义的差异1.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中。如“菜”、“睡”。另如:荤:说文艹部:“荤,臭菜也。” 后转为肉食。南朝梁宗懔(lin)荆楚岁时记:“梁有天下不食荤,荆自此不复食鸡子。”再如“江、河”。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郑玄注:“行道曰粮,止居曰食。”桂馥说文义证:“粮乃行者之干食”响:古专指回声。说文音部:“响,声也。从音,向声。” 玉篇音部:“响,应声也。”乡原意为对食。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回应”。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沉。”(2)词义缩小。它的特点是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中。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如“宫”、“瓦”。说文宀部:“宫,室也”。周易:“上古之时,民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现用于某些文化娱乐场所外,如“文化宫”、“少年宫”。也用于道教的场所。如“上清宫”。“臭”本指味道,后指难闻的味道。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说文:“禽,走兽之总名。”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周礼天官庖人:“有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雅释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之兽。” 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后指人以外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再后来专指昆虫。今方言中,今方言中,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人为裸虫,鱼为鳞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坟:古义指大土堆。方言卷一:“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地高大者谓之坟”。九歌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后指坟墓。礼记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坟。”(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今义古义之间不存在类属关系,只是具有一定的联系。词义范围由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由甲范围变为了乙范围。如:汤:说文水部:“汤,热水也。” 山海经:“日出于汤谷”。涕: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后来由眼泪变为鼻涕。如出师表:“临表涕零。”寺:古义指官署。说文寸部:“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如汉大理寺、太常寺。今义指寺院。汉代有鸿胪寺,专门接待外宾的地方。东汉明帝年间,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应邀来洛阳,起先就住在鸿胪寺。不久,在洛阳西门外另建精舍,供其居住与安置经传,并以驮运经卷的白马命名,又袭用当时官署之称,名曰“白马寺”。随着弘法运动的展开,寺院逐渐成为僧众供佛和聚居修行场所的专称,而其官署之义反而隐没不见了。侍人,寺人地位逐渐走低。 2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的差别。词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词义发展的过程中,有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1)由褒义变为贬义复辟:古义指恢复君位。说文:“辟,法也。”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感情色彩为褒义。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用作贬义如臭名昭著的“张勋复辟”。爪牙:古义指勇猛的干将、得力的助手,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本指猎犬,至少为中性词。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走狗烹”。明郑板桥常刻一印章:“徐青藤门下之走狗。”世说新语品藻:“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2)由贬义变为褒义锻炼:古义有玩弄法律诬陷人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用为贬义。今义则用为褒义。(3)还有一些词,本无所谓褒贬,后来产生感情色彩。a有的由中性变为褒义.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表示预兆时为中性词。后指吉祥,韩非子内储说上:“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为褒义。b由中性变为贬义。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战国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今义则指诽谤、诬陷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词义程度轻重不同。有些词意义所表示的程度古今也存在差异。表现是古义轻今义重或者古义重今义轻。词义由轻变重诛:古义为责备。说文言部:“诛,责也。”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口诛笔伐”、“天诛地灭”。恨:古义指遗憾。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出师表:“未尝不痛恨桓灵也。”洛阳伽蓝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明显加重。李贺老夫采玉歌:“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词义由重变轻“感激”古义为激愤,而今义为感谢。再如 “怨”。说文心部:“怨,恚也”。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如骨髓”。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史记袁盎列传:“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购:古义指重金购求、悬赏。说文贝部:“购,以财有所求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今义指一般的购买。清史稿兵志:“请令两广督臣续购大小洋炮。”三、注意1.“古”是个历史概念,“古”和“今”不能截然分开。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些连用的单音词不要误解为双音词。如:睡觉 虽然 消息 妻子 繁殖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说下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 韩非子存韩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故圣人以身体之。 淮南子汜论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诗齐风东方未明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四、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1.要“求甚解”,发现疑义就要查阅工具书或前人的注解。2.有些词的古义前人没有注意到,就要积累资料,掌握它经常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它的古义来。鞌之战“鞌”同“鞍”,异体字,玉篇革部: “鞌,亦作鞍。”春秋时期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附近。本文选自左传成公二年,标题是后人所加,记述了公元前589年齐晋两个大国在鞌地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鞌之战是春秋四大著名战役之一(晋楚城濮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鞌之战爆发的原因:这次战争的前八年,即前597年,晋国与楚国在邲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楚胜晋败,晋国(景公)威望下降,这就引起北方另一大国-齐国(顷公)的争霸野心,齐国先后讨伐了莒国、鲁国、卫国,又与楚国结盟。形势对晋国很不利。晋国一方面整顿内部,另一方面又与鲁国、卫国、曹国等结盟。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来自楚国的威胁暂时得到缓和,但齐晋的矛盾却尖锐起来,表现在: 一、公元前592年,晋国代表在齐国受辱。晋国派郤克到齐国参加一个盟会,齐顷公在内室里挂上帷帐,让妇女们在里面窃视。郤克一登上台阶,妇女们看见他一跛一跛的,就哗然大笑起来。郤克勃然大怒。一离开齐国,就发誓说:这个仇不报,就再也不渡黄河向东来了。郤克回到晋国,就建议讨伐齐国。晋侯不听,他又请求带家兵讨伐,也未得到允许。 二、前589年,齐国与鲁国、卫国发生军事冲突,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救,这个问题关系到晋国对北方诸侯的领导权问题,晋、齐直接对抗也就不可避免。晋侯命郤克为主帅,率车八百乘,向东进发,这时齐军正好打败卫国返回齐国。晋兵追踪而至,晋军到了齐国的靡笄山下,齐侯也派人要求交战,说:你们带了军队到敝国来,我们也稍稍有点兵力,明天早晨见面如何?”第二天,就在鞌地打了一仗。癸酉鞌:癸酉,纪日的干支,指成公二年6月17日。师:齐晋两国的军队。陈:读作zhn,即“阵”字,布阵。“陈”是古字,“阵”是后起字。鲁成公二年6月17日,齐国和晋国的军队在鞍地摆开阵势。邴夏:人名,齐国大夫。御,驾车。“御齐侯”,齐侯,指齐顷公。为动关系,为齐侯御。邴夏给齐侯驾车。逢丑父:人名,齐国大夫。为,动词,做;右:车右,又称骖乘cn shng,因其乘车时立于车之右,所以叫车右。车右都是勇敢、有力气的人,负责保卫尊者或推车。古时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但在作战中,君主或主帅要居中,御者居左。邴夏居左,齐侯居中,逢丑父居右.。晋右:解张,姓解名侯字张。郤克,又称郤献子,姓郤,晋国大夫,是此战中晋军的主帅,晋解张给郤克驾车。郑丘缓,人名,郑丘是复姓,郑丘缓作车右。解张居左,郤克居中,自掌旗鼓,指挥三军,郑丘缓居右。齐驰之:姑:姑且。时间副词,先。从此说。翦:同“剪”,一对古今字。翦除消灭,即消灭。此:这,这支军队,指晋军。而:顺承连词,而后。朝食:早饭,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吃早饭。我先消灭了这支部队然后吃早饭。会食。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很显然,司马迁用“会”去对译左传的“朝”。“朝”在古代有“会聚”的意思,“会食”指胜利后的犒赏性的庆功大会餐。史记淮阴侯列传:“今日破赵会食。”这是韩信的勉战令。当与此同。根据事理推断,双方作战是前一天就商定好了的,齐军在临战前不可能不训卒利兵,秣马蓐食,做这种常规的准备。如果将“朝食”理解为“吃早饭”则齐军是处在饥饿状态下投入战斗的,这样大规模的战斗也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见分晓,自然是非败不可,齐军的指挥者无论如何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安排的。我先消灭了这支部队然后会食。不介马而驰之:介,通“甲”,名词。铠甲,受副词“不”修饰,带宾语“马”,活用为动词,当“披铠甲”讲。“介马”是为动关系,给马披上铠甲。通“ (ji)”,马尾结,作动词,打结。不给马尾打结。驰,使劲赶马。这个字反映了齐侯以求速胜的急切心情。之:指代晋军。驰之:驱马追赶晋军。不给马披铠甲就驱马追赶晋军。郤克音:于:介词:被,引介行为主动者。郤克被箭射伤。屦:鞋;及:介词,到。流血到鞋上。未绝鼓音: 绝:断绝、停止。活用为使动词,使停止,没有让鼓音断绝、停止。郤克是主帅,作战时自掌旗鼓,指挥三军。鼓声是前进的号令。他虽受重伤,但仍然坚持指挥三军,只说“余病矣”。病、疾:是一对同义词,一般情况下,在指身体患病时,“病”较严重。“病”的使用范围较宽,凡极度劳累、伤势重都可以叫病。这里“病”指伤势很重。我受重伤了。郤克讲这句话是说自己难以坚持了。张侯肘:张侯即解张,这里是其字和名,古人名和字连用时,先字后名。合:交战,从一开始交战。而:顺承连词。贯:穿透,射穿。及:注13 。连词,和。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再伤,指两次受伤,一箭贯手,一箭贯肘。箭就射穿我的手和肘。余折以御:折:折断。把箭折断。以:目的连词,以便。折,箭射进身体,不拔出来而将其折断,殊失事理。折,指弯曲,弯曲身子驾车。我把箭折断了驾车;我弯着身驾车。左忍之:朱,红色;殷,红中带黑。朱殷:深红。表颜色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染得深红。左边的轮子被血染得深红。岂,反诘副词,怎么。怎么敢说受重伤呢?吾子,对人的尊称,比“子”更亲热些,“您”。忍,动词,忍耐。您忍耐着它吧!您忍耐一下这剧痛吧!缓曰病矣:苟,假设连词,如果。险,险要的地方,这个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此指难走的路。从一开始交战,如果有难走的路,我一定下去推车。子岂识之:你难道知道这些吗?虽同在一车,主将竟没有注意到车右下去推车,足见战争激烈的程度,也说明主将受重伤后仍然专心击鼓。解张、郑丘缓都讲“自始合”,可见大战良久。然,转折连词,可是,然而。可是您确实受重伤了。这说明郑丘缓发现郤克确实伤势很重,不能坚持击鼓了,表示一种非常惋惜的心情。师之鼓:师,军队;在,存在。这属于修辞学上的并提(把两个主谓句合叙成一个主谓句)。意即:全军的眼睛看着我们的旗帜,耳朵听着我们的鼓音,进和退,都听从它的指挥。军队的耳目,都在我们的旗帜和鼓音上,进攻或撤退,都听从它的指挥。此车大事:殿,镇守。集事,成事。这辆车必须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才可以成全大事。意:我们三个人关系到全局的胜负,除战死外,决不能因任何原因离开岗位。若之何,代词性的固定词组,作状语,译为“怎么”“为什么”。其,语气词。以,介词,因。败,毁坏。君,国君。怎么能因为受伤而毁坏国君的大事呢?擐甲勉之:擐huan,穿上。甲,铠甲。兵,兵器。穿上铠甲,拿起兵器。固,情态副词,本来。即,走向。本来就是走向死地。及,动词,到,指达到的程度,受伤还没有达到死的程度。勉,形容词,努力;之,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也”。您努力吧!张侯鼓励郤克努力指挥,但郤克伤得太重,所以他就“左鼓”左鼓:左,左手;并,合并;辔,马缰绳,本来应双手执辔。右,右手;援,取过;枹,鼓槌;鼓,动词,击鼓。张侯勇敢顽强胜过郤克,他早负重伤,并未言病,最后并辔援枹,一身而兼二任。马逸不注:逸,狂奔;止,停止,使动。马狂奔起来不能让它停止,整个军队紧跟着它。败绩,双音词,本指车子翻倒,引申为军队溃败。败绩,指大败。齐国的军队大败。逐:追赶。三,作状语,周,动词,环绕。华不注,山名,在今济南东北,此山孤峰凸起,周围地势平坦,战马可行驰骋。追赶他们,三次环绕华不注(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这段写战争的主体部分,战争基调:快、勇、韧,齐军进攻快,晋军的反击更快,晋军追得快,齐军逃得也快,否则早被追上。晋齐双方都很勇敢,晋多一个“韧”,在困难中的坚持性,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韩厥梦齐侯:插叙头天夜里的事。韩厥又叫韩献子,晋大夫,在这次战争中任司马,掌管祭祀、赏罚等军政。在来齐途中,他曾以军法斩人,郤克闻后赶忙去制止,到达时人已斩,郤克马上通报全军,为韩厥分担错斩人的过失。子舆,韩厥已故的父亲。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旦,早晨,辟,今作“避”,古今字,回避、避开;左右,战车的左侧、右侧,明天早晨要避开战车的左侧、右侧。本来韩厥是司马,应居车左,但他父亲在临战前夜托梦告诫他第二天作战不要在车的左右两侧。故,所以;中,中间;从,跟从,这里指追赶。所以在车中部驾车,追赶齐侯。邴夏子也:其,远指代词,那;御者,驾车的人。君子:贵族,主语承前而省,这是一个省略了主语的判断句。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个贵族啊!邴夏是齐侯的御者,他的话是对齐侯说的。邴夏看到韩厥的仪态象个贵族,不象一般的御者。(有人认为齐侯理解的“君子” 有才德的人。)“谓礼也”这是齐侯的答话,说他是君子却又要射他,而,转斩连词。非,否定副词“不”,礼,名词,礼教,活用为动词,合乎礼教。不合乎礼教啊。可见齐侯是多么愚蠢、虚伪。射其车中:其,人称代词“他”左边的人。越:坠,落。射他左边的人,左边的人翻落到车子下面。毙,倒下。“毙”在先秦绝大多数是“倒”的意思。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在车子里面。綦毋张其右:綦毋张,晋大夫,复姓綦毋。丧,丢失。綦毋张丢失了战车。从:跟随、追赶追赶上韩厥说。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寓:寄,寄乘,引申为搭车,凡临时性的依托别人、别处称寄或寓。请允许我搭车。从:有的注释言跟随,不确。这里“从”应训为“就”。广雅.释诂三:“从,就也。”礼记.檀弓:“从而谢马”郑玄注“从犹就也。”这里“从”指“依就”、“走向”之意。应为:走向车子左边、右边。肘,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肘撞,韩厥都用肘撞他。使之立于后,让他站在自己的后边。韩厥执辔紧追齐侯,舍手用肘推綦毋张足见情势之急。俛同俯,异体字。低下身子。定,放稳当;右,车右。韩厥低下身子,放稳他的车右。 这一段写晋军追击中的两个片断,从侧面反映了战斗的情况。韩厥的梦验自然不能看成是神灵的保佑,但从另一方面可看出他对战斗的考虑很多,他不受老规矩限制,易位居中驾车,相比之下,齐侯“谓礼也”,显得很愚蠢,把严酷的战争当作儿戏,还自以为懂得礼法,太迂阔了。 逢止:公,齐侯;易位,交换位子。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子。齐侯被追逐,情势危急,逢丑父知道齐侯可能被擒,所以趁韩厥俯身之际,和齐侯易位。古时兵服,国君穿的与其他人一样,韩厥从未见过齐君,所以易位可以欺骗对方。及,动词,到达。华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流入济水。将到华泉。骖,骖马。古代一车驾四马或三马,夹在车辕两边的叫“服”;服马边上的叫“骖”。絓,玉篇.糸部:“絓,止也,有行碍也。”阻碍、绊住。于,介词,被,引介动作的发出者。木:树。骖马被树绊住而停止前进。丑之: 轏,同“栈”,栈车,是用竹木散柴编制成的轻便棚车。逢丑父在栈车中睡觉,蛇从它的下面出来(栈车下)。肱:从肘到肩这一段,即胳膊,用胳膊撞击它。根据陆宗达先生断句,应改为“丑父击之,伤。而匿之。” 第一,从上文看,“丑父寝击之”是说受伤的过程,“伤”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因此“伤”也就是前三句的结束语,应属于上,而不属于下,故以“伤”断句。“匿之”是受伤后的新情况,所以应另作一句。 第二,凡“某而某之”这样的句法,有的是两个动宾结构的压缩(共宾结构),这两个动词必须有共同的宾语,孟子梁惠王上:“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伤而匿之”与此不同,“之”指伤,匿其伤,这个“之”不可能是“伤”的宾语。有时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的状语。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笑着制止他);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赐给樊哙一大斗酒,哙拜谢,站起身,“立而饮之”,站着喝了它。这也与“伤而匿之”不同。所以说“伤”应是独立成分,应独立成句,不能断为“伤而匿之”。他被咬伤了。而他却隐瞒了受伤的事。故不能及:故,所以。而,结果连词,因而。及,动词,赶上,这里是“被赶上”的意思,所以不能推动战车因而被赶上,被韩厥追赶上。“丑父寝匿之”是原因,“故不及”是结果,这是一个因果复句。表原因的分句是一个联合复句,表结果的分句是一个紧缩的因果复句。韩厥进:絷: 绊马索,拴马的绳子,拴马足的绳索。杜预注此文:“絷,马绊也。执之示修臣仆之职。”礼物。在人们初见尊长,有送礼的习俗。所送的礼物叫“贽”,又作“挚”。周礼.大宰郑玄注:“贽音至,本亦作挚。”仪礼.士相见礼:“不以挚不敢见。”即便是两士(“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相见时也必须有礼物。又“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再拜稽首。”可见臣见君除执挚以外,还要“再拜稽首”。左传.襄公25年写郑国子展攻入陈国,见陈侯时“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杜注:“承饮,奉觞。示不失臣敬”)这里“执絷而见”与仪礼中执挚相见应是一致的,“絷”是“挚”的通假,同音相通。本文写韩厥见齐侯与子展见陈侯应当是一致的。“絷”也是“挚”的通假,韩厥到了齐侯的车马前,称自己是下臣,称齐侯和晋君为“两君”,又“再拜稽进”,可见他是“以臣礼事之”。杜预言军帅见败国之君要拿绊马索表示敬礼,是很不可信的。韩厥拿着礼物站在齐侯马前。再拜: 拜,拱手弯腰,作揖。再拜,拜了两次。稽首,叩头,古代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有二说:一说先跪下,拱手至地,头至手,不触及地。二说,跪下后,头至地。整个动作很缓慢,只要知道是一种跪拜礼即行。拜了两拜,然后稽首。奉,“捧”的古字。觞,盛酒器。加:一物加在另一物上,即把璧放在觞上。璧: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以,承接连词,有时间先后关系。进,进献。捧着酒器,加上璧,而后献上。寡君地:寡君,谦称。在别国人面前谦称本国国君。“为”,介词,替。请,动词,请求(请求你不要进攻鲁卫,请求你宽容。因为鞌之战前,齐曾伐鲁,卫曾侵齐,鲁、卫俱败,向晋国请求救兵,所以韩厥说“为鲁卫请”。我国国君让群臣替鲁国、卫国请求。寡君说“无地”无,表禁止的否定副词,不要。舆,众多;师,军队;舆师,许多军队,即大军。陷入:深入。君地:您的国土。并说:“不要让大军深入您的土地。”意即:恐被齐打败而不能返晋,这一层是代替晋君讲的。下臣两君:下臣,谦称,韩厥在齐侯面前的谦称。幸,形容词,幸运。属,情态副词,恰巧。当: 动词,遇上;戎行:兵车的行列(军队),恰巧遇上您的兵车行列(或军队)。当,动词,在,处在。恰巧我处在我国兵车的行列(或军队),当然指晋军。(此说不太好)。无,动词,没有。逃隐:逃避,隐藏。没有逃避隐藏的地方。且,而且。奔辟:逃跑躲避。忝,动词,辱,侮辱,使动词,使两国国君受辱。而且害怕因为我逃跑躲避而使两国国君受侮辱,。这一层说明自己不能不努力作战,不能不追赶齐侯。臣辱乏:辱,动词使动用; 戎士:战士。我使战士受辱(我当战士不称职)。敢,表敬副词,冒昧。敏,聪明,敢告你我不敏,冒昧地禀告你:我不聪明(迟钝不会办事)。摄官:把“摄”讲为“任”不确切。先秦古书里,“摄”是“兼”的意思。左传.昭公13年:“羊舌鲋摄司马”,杜注:“摄,兼官也。”兼职往往属于代理性质,所以凡暂时代理职务也称为“摄”。周礼.春官.大宗伯:“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郑注:“王有政,代行其祭事。”这里是说,由于没人承担,只好由我暂时代理司马之职,这样理解更能充分体现外交辞令的婉转语气。摄官:暂时代理官职。承,承担;乏,人才缺乏,此指缺位。承乏,承担缺位。我暂时代理司马,承担了缺位。这里言外之意:我要履行职责,将你俘虏到晋国。这是第三层。以上都是委婉的外交辞令,正面的意思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我国国君派群臣替鲁国、卫国请求,并说:“不要让大军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