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病复习材料.doc_第1页
农病复习材料.doc_第2页
农病复习材料.doc_第3页
农病复习材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研究性实验的心得结果(10分)一.水稻病害发生特点 1.三大病害常发: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纹枯病 2.水稻病毒病间歇性爆发:水稻矮缩病、水稻黄叶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3.伴随台风洪涝爆发:霜霉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 4.局部严重病害:稻曲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赤枯病、恶苗病二水稻病害控制原则 抓住主要病害,兼顾次要病害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合理调控稻田生态、培植健康稻株,辅以适时的药剂防治(和治虫防病)。( 闽西北山区以稻瘟病为主,纹枯病为辅,中、晚稻兼顾细菌性条斑病。闽东南沿海以稻瘟病与纹枯病为主,晚稻台风季节白叶枯病为主各区注意病毒病爆发、涝后霜霉病、细菌性基腐病突发,杂优稻穗期注意稻曲病。)1.合理选用抗病品种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抗感差别大,稻瘟病注意小种分布和抗性丧失问题。2.调控稻田生态 适宜的稻作栽培制度,病毒病经常爆发区域减少插花田、以控制传毒昆虫连续转移传毒。合理肥水管理,结合丰产栽培实施“黑、黄”交替的肥水管理,创造有利稻株健康生长充分发挥生理抗性功能,不利于病原滋生繁殖和侵染传播的稻田小气候。(分蘖期叶稻瘟病盛发、纹枯病水平发展破口期剑叶瘟是穗瘟的最佳接种源、纹枯病垂直发展危害稻穗)3.适时的药剂防治例如:稻种消毒(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 秧苗带药进本田(苗瘟、白叶枯病)3 对于水稻病害,除Virus,基本常识(判断)4 土传病害方面土传病害:越冬越夏场所:区别土传病害:瓜类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症状区别和防治异同枯萎病是一类由尖孢镰孢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p.)侵染作物维管束引致的一类萎蔫症典型的土传病害。症状与识别1. 瓜类枯萎病(真菌病害)症状:以黄瓜、西瓜、冬瓜、甜瓜受害较重,丝瓜、节瓜其次,南瓜较轻。枯萎病一般在幼苗期较少,开花结果期间发生为主。幼苗发病时,初两片子叶表现不均的黄化,并萎蔫下垂,扭曲畸形;根和根茎部变褐、收缩或腐烂,植株生长停滞或猝倒枯死。土壤或空气潮湿时,根茎处产生粉红色绒毛状物,并混有胶状物。成株期为害瓜蔓和根颈部。从茎基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下垂,早晚恢复正常,似缺水状,叶色变淡,萎蔫叶片逐渐扩及全株,最终植株枯死;病株主蔓基部软化缢缩,逐渐干枯,基部皮层常纵裂,潮湿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病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病茎剖面维管束变褐色。病株出现萎蔫到全株枯死一般只需 710 d 病株会出现仅有一侧枯萎现象。防治措施:策略:以利用抗病植株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 2.黄瓜与南瓜嫁接生长点直插法3. 注意轮作 避免重茬最好与非瓜类作物间隔56年轮作,至少也要间隔3年。4. 利用蟹壳、堆肥、石灰等有机物改善土壤5. 土壤盖膜高温处理6. 生物防治 采用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木霉AM丛枝菌根、细菌、链霉菌等拮抗微生物7. 利用无土栽培8. 合理的肥(施足有机肥)水(移栽保苗水、以受旱为原则)管理9. 药剂防治 主要包括用多菌灵或百菌清、福美双进行苗床消毒青枯病 细菌类病害的识别:(菌脓症征,初期多为水渍状,黄色晕圈,喷菌现象)一般病状明显。在湿度大时(可通过保湿)发病部位有的可见菌脓症征。植物细菌病害病症不明显,初期多为水渍状,多数在病斑周围产生黄色晕圈,通常只有潮湿时会有粘稠状的菌脓溢出,根据喷菌现象作出初出判断。大多可通过培养后鉴定常见病害:青枯病、软腐病、斑点病(疮痂、溃疡、叶斑、角斑等)、黑腐病青枯病的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改进栽培管理及结合使用药剂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一般早熟番茄品种较抗青枯病。 2改进栽培管理 (1) 轮作:发病地块应与瓜类实行三年以上轮作,不要与茄科和豆科作物轮作。 (2) 调节土壤酸度 (3) 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3药剂防治 (1) 种薯消毒 (针对马铃薯等青枯病) (2) 田间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浇灌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在病穴撒石灰粉。4生物防治 :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链霉菌等以及菌根真菌。5 柑橘1. 慢衰病: 1.病原: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2.症状特点:植株生长衰弱,叶片稀疏,叶片可变小而薄、褪绿、失去光泽枝梢变短、开花减少、座果稀疏。植株可表现为叶片急性凋萎,叶片上卷,落叶严重严重的叶片几天内可完全枯萎、落叶,植株根部具有线虫密度大,细根腐烂,根外皮脱落 3、发病规律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土苗木传播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农具、土壤搬移、水流、人畜活动等传播一旦传入新区,很难彻底消灭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发展往往要经过多年时间才会达到较到大量种群。线虫种群最适宜繁殖的土壤温度在28312. 黄化症:3. 疮痂病: 1、病原:有性态: 痂囊腔菌属 Elsinoe fewcetti 无性世代:痂圆孢属 Sphaceloma fewcetti 2 症状特点:1 主要为害新梢,叶片和幼果。2 一般宽皮橘和柠檬类比较容易感病,杂柑和柚类次之,甜橙类则很抗病。3 叶初现油浸状小点,后形成向一面牛角状突起的木栓化病斑。4 果实受害后,在果皮上常长出许多散生或群生的瘤状突起。 3.侵染:疮痂病菌只侵染感病品种的幼嫩组织,初抽出来的新梢幼叶尚未展开前及刚落花后的幼果最易感病,随着组织的老熟,感病性也随之下降。4. 溃疡病: 1、病原:黄单胞杆菌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生严重 2.症状:最初叶背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后期表面粗糙木栓化,病部中心火山口状开裂,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 3.侵染:溃疡病菌一般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的嫩梢、刚谢花的幼果以及老熟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 5. 黄龙病: 1.病原: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 2.症状:所有品种均能感染。全年发病,以夏梢、秋梢发生最多,其次春梢。典型为叶片黄化或形成黄绿色相间的斑驳,初发病时,往往在病树的树冠上有少数新梢的叶片表现黄化,易脱落。 3、传播 :新区的传播主要是病区调运的苗木、接穗。 柑桔木虱是自然界的传病虫媒。6. 如何建立无病苗木,培养无病苗木,主要措施,原则6 果树炭疽病(侵染与发生特点) 1.炭疽病是一类由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pp.)有性阶段:Glomerella spp.侵染植物果实、叶片、花穗、枝干引致受侵染组织局部性坏死的一类病害。炭疽菌属机会致病菌 2、病菌特性: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也有尖孢炭疽菌 C. acutatum)。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rlla cingulata) 3.侵染:当季叶、梢、花、幼果的新感染器官再侵染来源是叶、梢、花罹病器官上产生的或植株上病残体产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风、昆虫等传播;从杧果植株上叶、梢、幼果各器官的伤口、皮孔、气孔上侵入,嫩叶、花序可直接侵入;一季可频繁发生多次的再侵染。 幼嫩器官组织易染病 4.发生特点:以适温(1830 )高湿(RH88%,周降雨日3d)易流行;为害花穗与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为害果实以幼果果核形成期潜伏侵染为主要途径;病残体为主要侵染来源;机会致病菌对冬、春冻害后,弱树势病烈;杧果叶瘿蚊为害造伤易侵染。雨水传播机制:溶解孢子团水溶性胶使孢子分散 飞溅使孢子在不同植株或器官间传播 5.贮运期杧果炭疽病发生特性成熟果炭疽病来源于幼果期潜伏侵染, 2230、果面高湿, 潜伏菌大爆发;病、健果接触发病率极低;7 病毒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播介体,症状特点,防治措施:抗避除治)1.主要经白背飞虱传播,不经种子传播2.症状特点:脉肿, 主要集中在茎杆基部, 长度1-5mm;倒生气生根、病株明显矮化, 心叶叶尖卷曲, 叶缘缺刻 3.防治措施:抗避除治(.四字原则):抗(品种,田管),避(耕制,栽培),除(草、虫),治(虫、病) (1)避病栽培: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适当早栽,推广早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