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伊川实高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2.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认识。面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较明智的直接反映是()a.民主科学,思想解放 b.学习十月革命,建立劳工社会c.内扰乱民,外和诸夷 d.师夷长技,富国强兵3.“(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它是指()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4.鲁迅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固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 “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6.近代中国国势沉沦,救亡图强成为时代最强音。下列人物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资本主义的有()a.林则徐b.魏源c.张之洞d.郑观应7.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顽固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8.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9.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其中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a.加速清政府的灭亡b.思想启蒙c.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制10.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11.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12.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13.“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为此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五权分立d.民主与科学14.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代表15.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 “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16.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近代化”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些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a.b.c.d.1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19.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20.由洋务派创办的西国近事汇编(18731900年)在介绍某国情况时,提及其“各工会会议,藉境内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该记载反映了()a.“中体西用”之说 b.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c.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d.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21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22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a器物层面b制度层面 c文化层面 d实践层面23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据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应是()a皇帝的随从顾问 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 d政府的执行机构24“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林则徐、魏源的学说b.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d.辛亥革命25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26 “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严复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a救亡图存 b实现民主c发展经济 d解放思想27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他们政见不同,在学术上也各抒己见。这一现象()a有利于提高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研水平b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c体现了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28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29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30李鸿章在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中说:“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英、法)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a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311865年,近代某著名学者说道:“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罔敢恃叫呶之故态以螫我中国。言其用,则筹之不可不预也。筹之预而确有成效可睹者,莫如夺其所长,而乘其所短。”据此可知,该学者()a. 提倡在社会制度上学习西方 b. 强调全方位学习西方c. 以“中体西用”来挽救民族危亡 d. 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3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3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抛弃陈腐观念,面向世界 b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探索新知,寻求救国道路34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他()a主张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无法体现劳动人民的普遍愿望b倡导民主与科学,主张全盘西化c主张实行民主宪政,不符合当政者的愿望 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35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说道:“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36.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37.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38.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39. 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40.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材料题分。西学能不能学?学习西学是否合理?学习西学应该学些什么?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直存在争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临时工种薪资借款及工作表现评估合同
- 政府机构行政助理年度服务合同书
- 2025年绿色生态工程资金安全保障合同范本
- DB61-T 5092-2024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标准
- 2025医院卫生院院务公开制度方案
- 2025年一岗双责谈心谈话医院记录内容范文
- 2024年国家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2024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购房合同格式范文-多篇
- 自主创业毕业论文
- 港口和码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美容外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3篇)
- 水利工程拦水坝建设方案实例
- 新学期+心动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6G多维度切片QoS保障-洞察及研究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安徽国控集团所属企业招聘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认识社会生活(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高考3500词汇表(完整版)
- 应急第一响应人理论考试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