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共70)甲 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品 竹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 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d“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之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f)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缅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遣抚谕,乃稍引去。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瘐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 (宋史忠义传) 注:中人:宦官。瘗(y):埋葬。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遣抚谕,乃稍引去。 稍:渐渐 b金人迫京。 迫:逼近c蔡京、王黼方用事。 用事:安排人事 d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 戚:忧伤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讲“陈东上书请诛奸贼,为国为民不怕死”的一组是()(3分)早有隽声,倜傥负气。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率其徒伏阙上书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我陈东也,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b陈东一贯忠君爱国,为国为民屡次上书,严惩好贼,力保忠良,但当时仁宗皇帝并不理解他的爱 国之心,对他十分恼怒,把他杀了,百姓们也不支持他“上书”,故在陈东被杀后,只不过是“流涕”同情,并没有人为他伸张正义。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5分)(2)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此诗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年26岁。8、全诗的写作角度有何变化,是怎样和诗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的?请简析。(5分)9、诗歌的前两句看似平实,实则意味隽永,请从手法和表意方面加以分析。(6分)(三)按要求准确书写以下内容(6分)10请将相应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6分)(1)请依次将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10的汉字大写书写在横线上: (此题2分,错一字则不得分)(2)在送东阳马生序里,记述宋濂因家贫借书,为诚信归还而克服困难抄写图书的句子是: , , , 。 (2分)(3)阿房宫赋采用用典的方式记述由于陈胜刘邦项羽的起义反抗而导致秦王朝化为乌有的句子是: , , , 。 (2分)乙 选考题(25分)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大 师 聂鑫森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名字,便点了点头。“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他们一起走进画室。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满室芬芳。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不忙,在此午餐!”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2010年第3期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分)(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4)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身上学些什么?(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茅以升 茅青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在镇江。以升自幼就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以升生来就很聪明,记忆力超强,口才也很好,喜欢交际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一点很像其祖父茅谦。茅以升有超人的记忆力,谁都知道他可以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他打小就已经显示出了这方面的优势,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升上新学校后,祖父担心他忘记古文,疏懒毛笔字,一有时间就来长子家督促孙子学习。茅谦的教授方法是,自己选一篇古文,一边抄录一边讲解,然后要以升第二天把这篇文章熟背下来。以升回忆说:“有一天,爷爷抄录的是滕王阁序抄写完毕,爷爷放下笔,转过身来看着我说,你好好读一遍,然后把它背下来。他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开始背起来了,背得一字不差。爷爷非常吃惊地看着我,问我什么时候读的这篇文章,我说刚才你写的时候我已经记住了。”儿时打下的坚实的古文底子使以升日后受益匪浅。他虽然选学工科,但始终喜欢阅览各种人文、历史类书籍,喜欢文学、电影和戏剧。留学期间还写过话剧,晚年更是写了很多文章。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院毕业,这四年中茅以升总平均分为92分,在唐校为空前绝后。同年夏天,北京的清华学校第一次招考各大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资送美国念研究生,名额只有十人。因清华决定由各学校保送报考,唐校自然保送了茅以升去清华考试。考试完毕,茅以升回到南京,家人都问他考得如何,茅以升摇摇头说,恐怕希望不大,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考题太简单,人人都能考取,家人只好等着结果下来。过了两个星期,茅以升接到唐校的信,不知是喜是忧,他拆信的时候手颤抖得几乎拆不开,母亲在旁边也替他紧张。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好消息,茅以升被录取了,全家欢呼雀跃。在办入学手续时,康奈尔大学一名负责人对茅以升说,他们学校从未接收过来自唐山路矿学院的学生,不知这些学生的水平如何,因此需要考试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他们。考试结果茅以升比其他几校的学生都好,从而顺利进入康奈尔研究院。茅以升为唐校挣足了面子,康奈尔学校从此规定,唐校毕业的学生今后不用考试,可直接入校。以升选了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当时与他同一专业的还有罗英、郑华,他们三人成为专攻桥梁专业的第一批中国人。钱塘江大桥与茅以升的名字紧紧相连。其实,茅以升在造桥前与造桥后还做过教师,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喜欢讲课,喜欢与学生交流,教书期间他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他的妻子戴传蕙一直认为,其实茅以升最适合的职业是教书。他去了唐校教书,他曾经试行的一个教学方式叫做“考先生”。每天上课开始的前十分钟,先点某一个学生的名,问他有无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请他把问题提出来,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判分数,如果这个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就得满分。如果该名学生没有问题就请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要前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前一个学生回答不上就得零分。这套方式非常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当茅以升教书教得挺顺手的时候,时任交通部长的叶恭绰决定将唐校和上海及北京的交大合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了交通大学。叶恭绰决定任命罗忠忱为校长,茅以升为副校长。但罗忠忱对校务不大过问,全权交给茅以升处理。以升找到大施拳脚的机会,便开始修建校舍,裁减他认为不合格的教员,破除学校的陈规陋习。 (节选自我们家的人和事儿,略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从成绩的角度来说,茅以升考试的分数在唐山路矿学院是绝无仅有的,他能去清华就读,与这样的好成绩是密切联系的。b“儿时打下的坚实的古文底子使以升日后受益匪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引领下文的“受益匪浅”的相关内容。c“他拆信的时候手颤抖得几乎拆不开”,既是对茅以升外在动作的细致描绘,又是对他内心无比紧张情绪的透视。d茅以升的妻子认为茅以升最合适的职业是教书,因此,他喜欢与学生交流,教书期间他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e茅以升在任交大副校长期间修建校舍、裁减教员、破除陋习,显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和锐意改革的冲劲。(2)“钱塘江大桥与茅以升的名字紧紧相连”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3)从作品内容看,茅以升日后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6分)(4)众所周知,茅以升是我国的桥梁专家,而作品却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去写他在桥梁建筑上的成就,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8分)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动漫西游记中孙悟空护送师傅一路西行,各种妖魔鬼怪虽然安行疾斗 ,但都被他一一制服。b央视“乡约”栏目中的达人阿六擅长以珠弹雀,现场表演能够做到百发百中,精湛的技艺令在场观众赞叹不已。c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见了黛玉,便用手帕拭泪,实际上是哀而不伤,只不过为了迎合贾母的心理而作秀罢了。d每次大灾大难之后,总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慷慨解囊的人,其义举常常让人感动不已;而世世代代隐藏于民间的大方之家给人们的精神馈赠也时常让人受益终身。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1903年顺德府知府梁丹铭将龙岗书院改立为顺德府中学堂,后更名邢台中学,即是现在的邢台一中。b邢台市为庆祝建国65周年,弘扬祖国优秀国学文化,全面展示魅力邢襄硬笔书法艺术成就,促进我市硬笔书法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梦魅力邢襄”邢台市第六届硬笔书法大赛。c清风楼二层厅堂西南角墙壁上,嵌有四季图石刻三副,春图被人窃走,现有的夏、秋、冬图尚保存完好;石刻体物精细,风物传神,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真迹,属稀世珍品。d大开元寺,原名开元寺,位于邢台市邢州北路中段,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近1300余年历史,为我国历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15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分) 故人已远,传说永存。袅袅余音飘荡的河北大地,生动演绎着千年来的岁月风尘。历史已远,繁华散尽,沉淀下来的是稳重、安定、中庸的地域气质。大街小巷漫溢着河北人看似庸常的平凡生活。长城脚下孟姜女哭夫、蔺相如府上廉颇负荆请罪、三义庙里桃园结义等故事令人神往。然而浸染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文色彩却深入骨髓。 a b c d 16. 请为母校构思一副上下联均不少于五言的对联,要求用语得体,主题积极健康。(5分) 上联: 下联: 横批: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60 字 (6分)(记者路遥 通讯员张栋)日前,2014年邢台市科技进步奖名单揭晓,共评出市科技进步奖87项。其中,14个项目获一等奖,22个项目获二等奖,51个项目获三等奖。获奖项目中,工业32项,占比36.78%;农业(农田、水利、气象、林业等)14项,占比16.09%;社会发展41项,占比47.13%。企业创新成果突出,是本次科技进步奖评选的一大亮点。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愈发凸显。在14个一等奖项目中,由企业作为完成单位的有6项,占比近50%。本次获奖的“超高精度电池极片轧辊”、“复方芦荟胶囊二次开发”等项目,还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些获奖成果中,一些科技项目不仅实现了技术领域的突破,还直接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中药治疗在手足口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对相关疾病治疗进行了探索,“邢台西部山区核桃冻害预警及评估系统研究”,为解决长久以来困扰山区果农的冻灾冻害问题预警提供了思路,“一种多燃料多功能民用炉具”作为新型产品,将为群众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六、写作(60分) 18.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段,领悟其中的哲理,联系实际,以“心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人们常常认为,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其实我们一路所经之处,不失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可能比你想像中的远方的风景更加迷人,它们本是不应该错过的。可是人在路上的心境常常会有所不同,有些人是“心在路上”,一路采撷,在追求自由中不停地享受着生活的欢乐;而另外一些人却是“身在路上”,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已经设定的目标,表现出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毅然气概。邢台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7、答案:(1)第二年春天,童贯等人挟持徽宗皇帝向东走,唯独陈东上书请求追回童贯,按国法治罪,另外选派忠诚讲信义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5分)(2)适逢平民欧阳澈也上书议论朝政,黄潜善马上用话激怒高宗,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他们)将再鼓动众人伏阙上书。(5分)参考译文: 陈东,字少阳,是镇江丹阳人。年轻时就有才智出众的名声,不(因出身)贫贱而自感哀伤。蔡京、王黼当时正常权,人们没有敢批评(他们的),只有陈东毫不隐讳。宋钦宗即位,(陈东)带领一批人跪在宫阙下上书,上奏说:“现在的事情,蔡京在幕前败坏(国事),梁师成在背后要阴谋,李彦在西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朱缅在东南地区(与百姓)结下怨恨,王黼、童贯又和辽、金冲突,开始(形成了)边界上的纷争。应该杀掉这六个国贼,把他们的头在四处示众,以此来向天下人谢罪。”言词极其愤慨痛切。第二年春天,童贯等人挟持徽宗皇帝向东走,唯独陈东上书请求追回童贯,按国法治罪,另外选派忠诚讲信义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金兵逼近京城,李邦彦主张与金人议和,李纲和种师道力主抵抗,李邦彦借李纲作战时一些小的败仗罢免了李纲(的职务),割让三镇(给金兵)。陈东又率领太学生跪在宣德门下上书说:“在朝廷的大臣(中),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全身心担当国家重任的是李纲,(他)就是所说的国家重臣啊!那些才能平庸、嫉驴贤良有才能的人,动不动就为个人打算,不担忧国家大计的就是李邦彦之流,就是所说的国家的贼子啊。”跟随(他一起上书)的军民有几万人。陈东的上书(皇帝)知道了,(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众人不肯离去,喧闹呼喊震天动地。有个宦官出来,被众人剁成了肉泥。于是(朝廷)急忙下诏让李纲入朝,恢复(他)兼任亲征行营使的职务,派人安抚慰问(从人),众人才慢慢离开。金人已经解围退去,太学府的官员看风头(伺机行动),当时宰相议论要除掉仗阙上书请愿的人,首先从陈东开始。高宗登上皇位五天,任命李纲为宰相,又过了五天召回陈东。还没来得及接见(他),适逢李纲(被)革职,(陈东)就上书要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皇帝)没有答复。适逢李纲(被)革职,(陈东)就上书要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皇帝)没有答复。适逢平民欧阳澈也上书议论朝政,黄潜善马上用话激怒高宗,说(如果)不赶快杀掉(陈东等人),(他们)将再鼓动众人伏阙(拜伏于宫殿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上书。.诏书单独下到黄潜善的住所,府尹孟庾召陈东“议事”,陈东请求吃完饭再去,(他)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写完后便交给了侍侯他的人,说:“我死后,你们回去把(我写下的)这些事告诉我的双亲。”吃完了饭又要求上厕所,(来逮他的)官吏显出很为难的神色,陈东笑着说:“我陈东怕死就不懂讲了,已经讲了哪会逃跑呢?”官吏说:“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过了一会,陈东穿戴好官服走出,于是和欧阳澈一起在集市上被杀。宁波的李猷埋葬了他。陈东当初不认识李纲。只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