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俗语中“进”是以为参照物,“退”又是以为参物2如图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发出的,响度大的是发出的3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建成通车后,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汽车即将进入某隧道时,小强从隧道入口上方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12km,兴奋的小强特意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所示,这个示数反映的是汽车的速度如果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则需时间为 min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5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机械秒表的示数是s6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处减弱噪声的7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风,风速是m/s8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9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0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1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12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某人逐渐远离,则人听到的声音()a音调逐渐降低,响度逐渐变小b音调逐渐降低,响度保持不变c音调保持不变,响度逐渐变小d音调保持不变,响度保持不变13甲、乙两个运动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t甲:t乙=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v甲:v乙为()a6:5b5:6c15:8d8:15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15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a5km/hb50km/hc100km/hd150km/h16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17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1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2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测量时间,以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不变”“变小”)(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四、计算题(共15分)23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里程/km到站时刻发车时刻福州07:12莆田1057:547:56泉州1748:178:19厦门2769:02(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时?(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大?24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1200m的铁路桥,整列火车完全过桥所用的时间为84s,则该列火车长为m,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时间为s25某人在距海面6.8米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声音信号经过0.84s接收到反射信号、此处海的深度为多少米?(当时空气气温为15,海水平均声速为1500m/s)26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秒,请你通过计算求出:(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聪才听到枪响?(保留两位小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俗语中“进”是以水为参照物,“退”又是以河岸为参物【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解答】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的含义本来就是说逆水而上的船,不用力开就会随着水流而后退;不进,就是相对于水不发生位置改变,是以水为参照物;则退,是以岸为参照物,船是后退的故答案为:水;河岸【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如图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笛子发出的,响度大的是笛子发出的【考点】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图析法【分析】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解答】解: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笛子波形的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高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笛子的波形振幅大,声音就响故答案为:笛子,笛子【点评】通过图形,找出相同的时间内,哪种乐器经过的周期多,哪种乐器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对图形正确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建成通车后,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汽车即将进入某隧道时,小强从隧道入口上方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12km,兴奋的小强特意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所示,这个示数反映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如果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则需时间为8 min【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速度计可知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又知道隧道的长度,根据t=求出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的时间【解答】解:由速度计可知,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v=90km/h,由v=可得,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的时间:t=h=8min故答案为:瞬时;8【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速度计的读数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速度计反映的是瞬时速度4“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解答】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产生;传播【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答问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30cm,机械秒表的示数是32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32s故答案为:1.30;32【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6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不是(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然后根据不同分贝下,人的听觉感觉来进行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因此0db不是指没有声音;图中标准表示禁止鸣笛,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不是;声源【点评】本题考查声音强弱的划分和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基础题7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西风,风速是5m/s【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相对静止的问题【解答】解:看到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说明他和风相对静止,方向相同速度大小相同,该同学由西向东跑,说明风也是由西向东的,所以这是西风,速度等于风速,为18km/h=5m/s故答案为:西,5【点评】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沿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两个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v1=v28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你能说其中的道理吗?【考点】双耳效应【专题】声现象【分析】人的耳朵分别位于头部的两侧,根据声音传过来的时间不同,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解答】答: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而且多个喇叭播放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利用双耳效应使人产生立体声的感觉,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双耳效应这一知识点具体应用的理解能力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9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2)速度不随时间变化,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解答】解:ab、st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a中物体保持静止,b中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cd、vt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c中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中速度随时间减小,是减速运动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10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考点】机械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1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考点】回声;声速【专题】动态预测题【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用变化后的声速以及产生的现象与现实情况相对比,进行判断【解答】解:假设学生离教室6m远,教师发出声音后,经过6s学生才能听到,不会更清楚,故a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是正常时的,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汽车的喇叭声传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客机声音传来,飞机早看不到了故b、c、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然后进一步推测当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后,事物情景的变化12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某人逐渐远离,则人听到的声音()a音调逐渐降低,响度逐渐变小b音调逐渐降低,响度保持不变c音调保持不变,响度逐渐变小d音调保持不变,响度保持不变【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声现象【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解答】解: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则频率不变,故音调保持不变,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当某人逐渐远离,则离音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小了故选c【点评】要解决好此类题目,要有很好的生活经验和物理基础,学会利用物理知识灵活处理问题13甲、乙两个运动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t甲:t乙=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v甲:v乙为()a6:5b5:6c15:8d8:1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已知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解答】解: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两物体的速度之比,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应用比值法即可正确解题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特点,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解答】解:a、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b、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频率是6hz,不在听觉范围内,我们是无法听到的,故b说法正确;c、烛焰在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上“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说法正确;d、“脆如银铃”形容声音的音调高,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声学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但大都是基本内容,比较简单15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a5km/hb50km/hc100km/hd15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从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找出船行驶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根据v=求出船的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船行驶的路程应该是一千二百里,时间为一白天【解答】解:船行驶的路程s=1200500m=600km,船行驶的时间t=12h;因此船行驶的速度 v=50km/h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得出有用的数据,这是本题的难点16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归纳法;声与光;声现象【分析】(1)声音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地震、海啸等伴随着次声波产生;(4)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解答】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故a正确;b、月亮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故c错误;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次声波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7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图中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对于乙火炬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使乙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为此时风与乙火炬相对静止);如果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子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上图的情况故选b【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1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口技”演员主要是模仿别人的音色,故a正确;b、“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隔墙有耳”,声音是靠固体墙传过来的,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特性、声音的传播等,属于综合性的题目1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2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不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不合题意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知识,要理解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增大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斜面坡度小些;(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加快(5)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解答】解:(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速度减慢,可以增大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在加快;(5)由图中,s2=120m=60cm=0.6m;t2=3s,则v2=0.2m/s故答案为:(1)v=;(2)增大;减小;(3)大;(4)变大;(5)0.2m/s【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80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频率,然后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频率,重复三次,进行比较分析(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影响音调的因素有:横截面积、长度、材料;探究音调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需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4)探究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5)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2)为验证猜想二,可选择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a、d、f进行研究;(3)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与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可选编号为e、g、h的琴弦做实验,故编号为e的琴弦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应为1.02mm2;(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a、b、c;(2)a、d、f;(3)80;1.02;(4)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频率,然后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频率,重复三次,进行比较分析;(5)控制变量法【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影响因素的实验,侧重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这种方法是初中阶段探究实验中常常设计到的方法,应注意掌握四、计算题(共15分)23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里程/km到站时刻发车时刻福州07:12莆田1057:547:56泉州1748:178:19厦门2769:02(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时?(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大?【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从表格中找出福州到莆田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2)由表格中可以知道,7:55列车停在莆田的车站,没有运动【解答】解:(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莆田行驶的路程s=105km0km=105km;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时间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控精密滚齿机或蜗杆砂轮磨齿机合作协议书
-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故乡》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大学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焊工初级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焊工考试仿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笔试试题(含答案)
- 商业综合体维保派工管理指南
-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安全考试题参考题目及答案
- 化学(基础模块)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用电的触电急救
- 离心式通风机-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GCP的质量控制课件
- 卿涛人力资源管理第2章人力资源战略
- 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下载(第一套)(word版)
- 2022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
- 新能源概论新能源及其材料课件
- 2016年-中国PCI冠脉介入指南专业解读
- 2021年垫江县辅警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