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与哲人泰戈尔.doc_第1页
歌手与哲人泰戈尔.doc_第2页
歌手与哲人泰戈尔.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歌手与哲人泰戈尔的父亲玛哈希对小儿子具有的文学造诣深感高兴。拉比14岁时就用无韵诗体把莎士比亚的诗剧麦克佩斯译成了孟加拉文。但拉比对学校教育的反感日益使他不安。这时,恰好萨迪延德拉纳特要去英国,玛哈希决定让拉比同行。拉比到阿马达巴德去会合哥哥,逗留期间创作了他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饥饿的石头。1878年9月,罗宾德拉纳特来到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但没拿到毕业文凭就离开了英国。他看到了西方文化积极的一面,深为莎士比亚和雪莱的诗作中磅礴的热情所感染。也从济慈、华滋华斯等人的作品中受到启迪,并且对西方音乐的兴趣也有所增长。1880年2月,罗宾德拉纳特带着一部未完成的歌剧回国。一回到深爱的环境,泰戈尔的创作才能立刻喷薄而出。他完成了在英国开始动笔的歌剧,以破碎的心为名出版。接着又写出另一部歌剧蚁垤仙人的天才。但他的最强音却是诗歌,他蕴蓄已久的激情的旦找到出口,就开始冲堤决坝,一泻千里。几个月后,这些诗歌汇成了一部集子-暮歌。它于1882年出版,成为孟加拉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暮歌得到广泛的好评,泰戈尔并不满足,他来到钱德纳歌,在史嫂乔蒂林德拉纳特夫妇的陪伴下又恢复了平静,并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王后市场。回到加尔各答以后,以瀑布的觉醒开始,泰戈尔完成了诗集晨歌。几个月后,他出游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尔瓦,写成了他重要的剧本大自然的报复。1884年秋天,他返回加尔各答,画与诗这部诗集即创作于此时。1883年12月,泰戈尔与穆里娜莉妮黛薇结婚。新娘比拉比小12岁,几乎没有文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俩的结合是十分美满的。婚后不久,一件不幸的事降临在泰戈尔头上,死亡夺去了他最挚爱的嫂嫂卡丹巴丽25岁的生命。以往他心情难过时总能从她那儿找到慰藉,此时她却永远逝去了。然而这也促成泰戈尔对人生看法的成熟,他在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表述:“自然之美在我的泪眼前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意义。卡丹巴丽的逝去将我推到必要的距离,从整体上来看诗、人生和世界”。这是他的思想及创作发展中极重要的时期,长篇小说圣哲国王即完成于这个时期,后来改编为著名的剧本-牺牲。泰戈尔开始在伟大的事物和渺小的事物之间寻找平等,并相信伟大的博爱精神可以使灵魂获得永恒的自由。他1912年发表的回忆录中,认为这一时期的作品“梦幻多于现实”。1886年发表的诗集刚与柔,标志着泰戈尔不再沉湎于灵魂的探索,已开始直面现实的人生。他描写世俗的爱情、童年的真纯和母性的慈爱。形式上,他突破了传统诗歌的严整格律,结合民歌“宣拉体”,形成一种清新、质朴的散文诗。 海浪、传道者等收在心中的向往等集子中的作品,纯属他的成熟之作。1889年开始,泰戈尔在印度和欧洲度过了一段旅游生活。回到印度后,他去照管在希勒达的庄园。住在船上,沿巴德玛河漫游,这种水上生活使他产生了一种摆脱一切牵制的流动感。他能够全力地写作了。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18941900年,他出版了四部重要的诗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和薇思集,还有一些剧本和论文。而且这一时期他积极对与社会活动,例如营救民主运动领袖洛克马尼亚泰拉克撰文抨击政府颁布的煽动性法案。泰戈尔以一部宗教诗集奉献集迎来了20世纪。同年(1901年),他在尚迪尼坦克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成为他教育革新的基地。1905年,英国政府决定实行分裂孟加拉的政策。这一决定引起了强烈反对,接着便掀起了抵制英货运动。作为梵社的主要成员,泰戈尔积极投入这一运动。他在许多分开集会上发表演说。他谱写的爱国歌曲响彻四方。他的创作精力也在空前的旺盛,写了许多爱国诗篇,还有剧作国王、邮局、顽固堡垒等。泰戈尔最出色的长篇小说戈拉也于此时问世了,这是一部可以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媲美的杰作。他的两首最著名的歌曲印度的历程和印度的命运之神被广泛传唱。后者后来定为印度国歌。当在,从泰戈尔享有世界性诗人的声誉这一点看,这一时期他最辉煌的成就是1911年结集出版的吉檀迦利。这一时期,泰戈尔的个人生活屡受打击。1902年,妻子逝世。一年后女儿夭折。父亲于1905年去世。两年后,儿子沙民德拉死于霍乱。他以坚韧的精神顶住了命运的冲击,但在作品中却充满了思念和寂寞之情。1912年,泰戈尔在人们的热烈祝贺和爱戴中度过50华诞。在他第二次访英期间,其诗歌选集的英文自译本以吉檀迦利为名出版了。随后他离英访美,他的作品在那里也受到欢迎,吉擅迦利中的6首发表于芝加哥诗歌杂志。1913年,泰戈尔第三次访问英国,这时他已是英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了。他的朋友把吉檀迦利书稿送给名诗人叶芝过目,叶芝读后拍案叫绝,亲自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叶芝把书转给摩尔,后者从英国向斯德哥尔摩发出了推荐泰戈尔获诺贝尔奖的信。这一年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作家有20多人,如英国的哈代、意大利的黛莱达、德国推荐的法国法朗士等人,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我物。来自地救另一端的诗人显得身只力单。便是在瑞典文学院中,好几位院士拿出很有份量的报告盛赞泰戈尔,并对他的作品做了全面介绍。学院成员纷纷阅读吉檀迦利,无不为其深邃的优美的韵律所折服。委员会以12:1的绝对多数选出泰戈尔,获得学院通过。11月,泰戈尔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而当他收到电报时,他刚刚带领学生远足归来,漫不经心地把它塞入口袋。经邮差提醒,他才发现这是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印度把这次授奖作为前此未有的国家荣誉而举国庆贺。虽然有些西方报纸抱怨评奖委员会把这份荣誉授予一个“名字非常拗口的、不见经传的亚洲人”,但多数人却对这次授奖极为满意,认为它预示着在西方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由于路途遥远,泰戈尔未能亲自出席颁奖典礼。他回电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