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寻访靖州当地文化探寻苗族文化地笋苗寨:1、 简介 地笋苗寨位于靖州县三锹乡境内。该苗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tng)发源地之一,以苗族歌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团寨中苗族风情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鲜明,古迹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传承较好,除有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的苗族歌鼟外,还有极具民族风情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亲等习俗。2、 地理环境位置: 地笋苗寨位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部的三锹乡,属云贵高原支脉的九龙山麓,地理海拔为431米,气候清凉,植被覆盖率为98%,距县城38公里,西进13公里抵达黔东南境,有等级公路通达。自然环境: 地笋苗寨是一个天然“氧吧”。她坐落在靖州第二高峰的九龙山麓,被誉为靖州十景之一的“九龙叠翠”,说明了这里的良好生态。地笋苗寨林木茂盛,溪流综合经横,堪称野生动植物生长的“王国”,是我们探寻原始次森林的好去处。三、人口分布 地笋苗寨全寨居民120户、670人,苗族占总人口的95%(2010年数据)四、民间文化歌鼟(tng): 地笋苗寨是靖州三锹苗族歌鼟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的苗族歌鼟享有“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和“深山瑰宝”、“天籁之音”之誉。2009年地笋苗寨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少数民族十大特色村寨,2010年地笋苗寨被湖南省旅游局评定为湖南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点 三锹苗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与五千多年前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以及周时期的“荆楚”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苗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被赶进深山老林。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苗民在狩猎、伐木等生产、生活及抵御外来进攻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和文化。“歌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三锹苗族歌鼟是一种多声部合唱形式,是由大自然的声音演变而成。在古老的苗族村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单纯欢快的生活,促使苗族先民们对鸟鸣、蝉唱、流水、林涛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和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大自然的“和声”编成高低重叠的悦耳歌声,后来,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提炼,形成优美的旋律与协和的和声。从此,苗族歌鼟便以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流传于世。 靖州三锹一带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这里的苗族同胞酷爱唱歌,他们都是编歌唱调的能手。在苗寨,如果你想找到一个不会唱歌的姑娘,那比登天还难,相反,如果你想在苗乡找两个能够唱三天三夜的歌手,那是再科简单不过的事了。“饭养命,歌宽心”是苗家的口头语。他们把唱歌与种田、吃饭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为他们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在长期的歌唱中,养成了温厚、谦逊、互敬互爱、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在寻求艺术美的过程中传承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歌文化。 靖州三锹苗族歌鼟按其音乐载体分类,可分为:茶歌、酒歌、山歌、担水歌、饭歌、款歌、嫁歌和三音歌八种。歌词为七言四句或多句,语言以三锹乡吴姓苗族语言为主,其它姓氏语言为辅。大多采用比兴、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旁征博引,且寓哲理。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流传久远的故事歌,有歌颂英雄人物事迹的叙事歌,有表达青年男女互诉衷情的情歌等等。曲调则有十一种,因地方不同而异。演唱形式大多由低声部先起歌,中高中部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民居: 地笋苗寨系高山“花衣苗”团寨建筑的典型布局,吊脚楼群因山就势,顺坡而建,左右比翼,前后参差,居中平坦轩敞处,则为公共活动场地及井、池塘等公共设施分布。顺应了“有山靠山、有岗靠岗、有溪依溪、有塘绕塘”的苗家民居选址原则,表达了苗民上应苍天、下合大地的吉祥祈求,可谓“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而水称人心”。地笋苗寨即是背靠青山,前依池塘,环绕小岗,面绕溪水的风水宝地。寨中小岗暗合“双龙抢宝”之意,品字形分布的三口井暗合“三才”之局,依势而掘的八口池塘,意为“镇水”,又配齐了风水,寨前溪水长流,增添了寨子的灵气。地笋苗寨最初有人居住大约在一千余年前,现今的集中聚居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属锹里地区的中锹,居民以吴姓为主。地笋苗寨民俗风情浓郁,苗族歌鼟文化传承完好,各种苗族风俗极具特色和魅力。古迹文物留存较多,寨中的古井、花街、石板路、古油榨作坊、古学堂遗址都可寻觅,陆续恢复建设的山门、寨门、花桥、鼓楼、水车、凉亭增加了苗寨神韵,苗寨周边的九龙山同蒲殿、钟灵山寺、群村永赖古碑遗址拓展了领略民俗风情的空间。苗族龙头宴:龙头宴是苗家必不可少的盛宴,在有贵客、订婚、结婚、打三朝、吃年饭等场合而设。龙头宴先茶后饭,席间歌伴,用餐时主客就长桌相对而坐,上首两座称之为龙头,只能寨老或主人邀请客方的代表一起落座。探寻侗族文化岩脚侗寨1、 简介岩脚侗寨是始建于宋朝的古侗寨,有着神秘悠久的母系文化、质朴厚重的驿站历史、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宛如仙境的山水田园。侗寨内有三神女神、树神、土地神,还有三宝古驿道、琵琶、森林氧吧。具有历史文化之美、民俗风情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既是首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也是国家3A级景区,有“丝路女儿国”之美誉。2、 地理环境岩脚侗寨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大山深处,距县城24公里,总面积约5万亩。3、 人口分布岩脚侗寨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0人。侗寨60%以上为杨姓侗族,据杨氏族谱记载,其祖先为五代时期少数民族首领-飞山太公杨再恩。4、 民间文化岩脚侗寨居民经过上千年的繁衍生息,逐渐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形成了自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侗寨内有三神:女神、树神、土地神,还有三宝:驿道、琵琶、森林氧吧。历史以来,当地绝无“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地位高于男性,妇女掌握着家庭中的经济大权,历史上一直由女性担当族群首领。因此,岩脚侗寨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国”。原始次森林:游步道另一边是近十万亩的原始次森林。林中沟谷幽深,断岩横立,悬幔飞瀑,山洞奇异,生长有金丝楠木、红榉木、香樟、紫薇、银杏等名贵树种和锦鸡、穿山甲、野猪、乌龟等珍稀动物,堪称原始生态胜地。林区负氧离子浓度高达三万个每立方厘米,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和养生天堂,也是岩脚侗寨三宝之一。云雾山:云雾山,属靖州最高峰青靛山系,其中有一个云雾大峡谷,在大峡谷的尽头有一块木崖石刻,石刻上写有四句诗。传说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书。传说石达开当年从天京来到湘西南发动“宝庆会战”时,因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 推入广西休整。在走之前,他觉得自己胜利无望,所以吧自己的金银财宝全都埋在了云雾大峡谷,在木崖上写了四句诗作记号。传说谁能破解这四句诗就能找到那批宝藏。几百年来,进去寻宝的人无数,但都没有人能破解诗文。岩脚驿站:岩脚驿站始建于明朝中叶,为湘桂古驿道的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存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现保存完整的驿道全长约为4公里,宽约为1.5米,全用青石板铺就而成。驿道穿寨而过,沿山而上,向西而行,直至通道境内。由于该驿道连接了湘黔和湘桂古驿道,过往商旅较多,岩脚侗寨因地理位置独特而成为整条驿道上商旅歇脚、物资交易的一个重要驿站,岩脚侗寨逐渐变得繁华兴盛。在清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鼎盛,其时寨内有360多户,人口千余人,旅店、酒肆等业生意兴隆。根据修路碑所记,由于过往人马较多,驿道经数次拓宽、修缮,影响力也逐步扩大,而后逐渐成为了湘桂古驿道的一条重要分支。因此,岩脚侗寨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民俗风情:侗族民族歌舞有侗琵琶、侗芦笙、哆耶舞,吹跳结合,歌舞结合,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民俗活动有闹春牛、舞龙灯、唱山歌、婚嫁、丧葬和祭祀活动;民俗节日有农历四月初八姑娘节、六月六、立冬节;侗家食品有腌鱼、腌肉、腌笋子、腌白菜、黑米饭、甜藤粑粑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侗家油茶,又称罐罐油茶,它因制作方法独特,味美香浓,堪称待客的上品。侗寨里还保留着大量侗民们生产生活用具如石磨、石辗、石臼、油榨等。岩脚侗寨是周边地区唯一会制作侗琵琶的村寨。据考证,岩脚为侗琵琶制作的发源和传承地,周边通道、绥宁等地的侗琵琶大多为该村73岁的传统艺人杨灿全及其徒弟所制。 重走长征路,探寻红色文化新厂战役简介: 新厂,位于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之东南部,南靠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地阳坪乡,西临贵州省黎平县。在新厂乡斗篷坡的山顶矗立着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碑。193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西征到达此地时,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伏击战斗,毙伤国民党“追剿军”500余人,史称“新厂战役,是红六军团西征最大的一次战斗。战前态势: 1934年7月23日,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减轻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压力,牵制敌人兵力,探索主力转移方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电令红6军团,转移至湖南中部与贺龙部取得联系并实施西征。8月17日,经江口、瓜坪攻占通道县城(今县溪镇)。红6军团占领通道后,蒋介石急令尾追红军的湘敌李觉第19师火速从绥宁直插靖县,由北向南堵击,又令桂军廖磊部火速由桂北向通道攻击前进,同时令湘敌何平部补充第2总队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堵截红军。企图将红6军团歼灭于通道境内。9月17日晚,红6军团侦察到敌人的上述行动后,乘敌尚未形成合围之时,于次日清晨,全部撤离通道县境,沿晒口、杆子溪、杨家冲、营寨、花桥、谢家铺向靖县的新厂地区急进。红6军团这一飞速转移行动,给敌人造成极大被动。红6军团撤离通道后不久。“追剿军”的廖磊部和李觉部分别南北对进,企图合围红军,当进至通道城郊的龙尾巴地域时,由于晨雾弥漫,视野不清,二敌前锋各误对方为红军,发生混战,双方死伤不少,尤以桂军廖磊部伤亡更惨。敌彼此的误战,使红6军团赢得向西转入新厂地区的时间。这时,湘桂两军在通道扯皮后,奉令北调,拟占领会同、洪江一带,防堵红6军团北上。而只有湘敌何平部的补充第2总队3、4团,由靖县赶至通道扑空后,径直向新厂方向追来。红6军团进入新厂后,侦知湘敌何平部已尾追而来,军团领导认为:这股敌军已远离主力,孤军深入,易于歼灭;新厂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敌人要组织部队增援相当困难;此地东、南、西三面有高山为屏,中间为万亩稻田,地面开阔,尤其是新厂背后的岩崖山主峰及东北面的金线吊葫芦等高地,平地突起,易守难攻。于是,红6军团决定组织新厂战斗,歼灭该敌,给尾追之敌迎头痛击。战斗部署:9月18日晚,进抵新厂地区的红6军团立即踏勘地形,并在进出新厂的各道路口设置哨卡,封销消息。红6团军领导在距离新厂15里左右,敌人必经之地的谢家铺部署1个连的兵力担任前哨,18师的52团占领岩崖山主峰及金线吊葫芦两个制高点,负责正面阻击,并掩护主力从两翼迂回侧击敌人,红17、18师主力分布于两个制高点附近的善里、皇莆、团头、江边、四方所一线。为阻击可能由靖县与通道方向前来增援之敌,又派出部队,前出至靖县与新厂之间的西里驿、岩山脚、通道与新厂间的杨家冲以及哨团对面的江獭坳设防警戒,构成一个严密的设伏阵地。战斗经过:19日11时许,湘敌补充总队第4团首先由通道赶来,与部署在谢家铺红军前哨接触,战斗打响。红军各路主力立即进入紧张战斗状态,密切注视敌人动向,准备寻找有利战机,痛击来敌。红军与敌接触的前哨分队,按照原定计划,在谢家铺地域阻击一阵后且战且退,有意将敌引入红军设伏阵地。敌以为是红军后卫战败而逃,紧紧咬住不放,直入红军“口袋”中心,接着,集中兵力火力向红52团主阵地展开攻击,企图抢占制高点。但连续三次攻击,都被红52团击退。正当红军正面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之时,有一小股敌军绕过红52团正面阵地,企图在52团阵地后背上山,袭击52团。红军及时发现敌人企图,在52团主阵地后方担任机动作战的军团侦察连,立即从敌侧后的一条便道穿插进击,切断了该敌的道路,52团也立即派出一个加强连,从主阵地向下发起猛攻,52团机枪连用猛烈火力压制该敌,造成“关门打狗”之势,使这股敌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最后被红军当即歼灭。此时,突降大雨。敌见正面强攻未能奏效,便改变战术,利用大雨迷蒙,以一部兵力作强攻之势,主力则向52团左侧绕道运动,企图袭击岩崖山红军阵地。敌人这一行动,早在红军预料之中。军团首长乘敌运动之机,立即组织全面反击,令待命出击的红17师,迅速沿岩崖山北麓向东迂回,断敌退路,命红18师居高临下,从正面阻击拦截,使敌人完全置于包围之中。战斗进行到下午2时许,红军为尽快歼灭被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红军指战员从四面八方冲入敌阵,与敌展开肉搏战。下午4时左右,被围之敌大部被歼,余敌向靖县方向溃退。红军又乘胜追击,在追到老君屯附近时,得知湘敌补充第2总队第3团已增援上来,便停止追击,退回新厂地区。至此,整个新厂战斗胜利经束。此次战斗,毙敌汪营长以下20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枪枝300余支。这次战斗是红6军团西征以来进行的重大战斗之一,打击了国民党“追剿军”的嚣张气焰,红6军团得以从容进入贵州,于10月24日在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红3军团胜利会师,胜利经束西征。-以上摘抄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靖州党政门户网、沅陵县情网寻访总结调研团队与7月9日11日对靖州文化进行了寻访调研。靖州旅游有“东侗西苗”的说法。东边有地笋苗寨,西边有岩脚侗寨。由于靖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苗族、侗族等16个民族,其中苗族、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8%,所以该地区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特色鲜明。7月9日,团队来到了位于靖州县西部三锹乡的地笋苗寨。前往苗寨路经山区,道路蜿蜒曲折,但从靖州前往苗寨有直达巴士,交通较便捷。由于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亲子互动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三集在此处拍摄,让地笋苗寨知名度大增,很好地宣传了靖州的特色文化和旅游风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一游。地笋苗寨背靠青山,依溪而建。团队在苗寨深深感受到了当地的民族风情,不仅品尝了苗族特色的龙头宴,还对苗寨内部进行了参观拜访。苗寨以古典特色的吊脚楼为主。在一群房屋之间,有一平坦宽敞的小广场,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是典型的苗寨民居布局,此处为公共的活动场地,常在此处举办晚会活动等。苗寨内部的古井、石板路、古油炸作坊等也让团队成员看到了传统苗族文化的影子。地笋苗寨的鼓楼共有十几层高,是苗寨范围内最高的建筑,未用一钉加固,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苗寨周围的风雨桥,凉亭等都是经过现代化修建的,古典传统的苗寨味道正在变淡。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无疑给苗寨传统建筑文化造成硬伤。在苗寨随处可见的是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宣传图片,该节目对地笋苗寨旅游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宣传,但过多的依赖此提高知名度略有喧宾夺主之势,更应依靠苗寨当地的文化特色、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地笋苗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发源地之一。而歌鼟近年来的发展不容乐观,在三锹地笋苗寨如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十以上会唱歌、三十以上会哼歌、三十以下不懂歌”,苗族歌舞及其代表的苗族文化正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及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同化的巨大危险。民间艺人的匮乏以及当代的青少年对苗族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学习兴趣,导致苗族歌鼟艺术发展受限。但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苗寨文化的推广和保护的力度,提出了“学说苗族语言、学唱苗族歌曲、学跳苗族舞蹈”的口号。也正在积极开展苗舞苗歌进课堂活动,尽管受到了部分现实因素的阻拦,但在传承发展苗族文化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7月10日,团队来到位于靖州县寨牙乡西南面的岩脚侗寨。由于没有直达巴士,团队包车前往岩脚侗寨,相较于地笋苗寨,交通较为不便,但侗寨参观免费,无需门票。侗寨被群山包围,很好地将自然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进入侗寨,有一小溪贯穿流过,鱼塘,田地随处可见。侗寨房屋依山而建,多为独立的平地小楼,少数的吊脚楼,这与苗寨建筑有所不同。在寨内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古石碑,外部有玻璃做保护,历史的印记清晰可见。岩脚侗寨曾为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这在石碑上也有所记载。团队成员还寻访了岩脚驿站旧址,一条长达4公里,宽1.5米的石板路,颇具特色。白鹭天上飞,小鱼水里游,林深之处还有蝴蝶成群,伴着潺潺溪水声,在侗寨的原始次森林里,让久居城市的我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自然风光是岩脚侗寨的一大亮点,但这部分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在调研团队寻访过程中有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原生态,自然是应该提倡的,但也应增加指示标识及加强对路面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团队在侗寨还欣赏到了当地代表性的大型情景歌舞剧表演丝路女儿国,并有幸参与到了其中,深入感受了当地的歌舞文化,印象颇深。该表演很好地表现了当地的文化,独具特色,但同时也发现了这样的表演形式稍显单薄,吸引力,可以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挖掘,加入当地传说、民俗等素材,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增加表演吸引力。相较于地笋苗寨,岩脚侗寨的自然风光更具特色,当地民风民俗也让人融入其中。政府为支持岩脚侗寨的旅游发展,也加大了保护力度,比如对文化遗迹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并启动了相关的文化遗产申报申遗工作等。岩脚侗寨相比于地笋苗寨,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当地对侗寨文化历史还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对侗寨的文化宣传方式也可以进行更加多样化的探索。宣传应紧贴“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南蛮故地深山中的女儿国”这一主题,将岩脚侗寨的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推广,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举办如民俗会、旅游节、歌舞会等活动,吸引民众注意力,扩大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皮疹课件
- 美团独家协议签不签订合同
- 个人供水合同协议书范本
- 出租库房安全管理协议书
- 求购婴儿服装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股权仲裁协议书范本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
- 万达商场消防知识培训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含部分答案)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及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DGTJ08-85-2020 地下管线测绘标准
- 端粒长度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物理+答案
- 执法办案培训课件
-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动态演变分析
- 行政执法培训课件
-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护理
- 合并家庭组建协议书
- 宽带小区进场协议书
- 电解铝公司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 融资专员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