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丧乱诗学案一、感时伤乱诗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金陵驿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3、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4、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5、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6、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练习:1、(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2(200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_(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_ _2(6分)(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3、(2008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3、答:(6分)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4. (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案】4.(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晚登城北门(南宋)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时年诗人五十三岁,在这前一年,诗人因遭小人忌恨被免职。散关:南宋西北重要边塞,作者曾在那里驻守。杜陵:暗喻古都汴京。古梁州:作者曾有以其为基地收复失地的宏伟计划。找出本诗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5、答案:本诗的诗眼是“愁”。这首诗主要写登城所见所感。开头两句记叙出游的地点、时间,并直接点明“愁”这一题旨;第二联写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引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想到“山河兴废”和“身世安危”,不觉搔首不安,愁肠百结;最后追忆“横槊赋诗”,又激起了壮志难酬之悲。总之,作者登楼而触发的复杂的情感,一个“愁”字可尽将它们涵盖其中。 二、离乱伤怀诗1、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清平乐 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3、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4、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5、新春 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练习:1.(20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10分)(4分)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2、200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作品赏析: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就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说是同心同调,所以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是什么地方;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莽苍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心,是何等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战工作。“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联系着,使五十七字的中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钱仲联)3.(2008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答案:3、(8分)(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佳,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 字面想象,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三、哀民生之多艰1、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3、寒食得花字孔尚任逃亡屋破夕阳斜,新燕归来不见家。旧日踏青芳草路,纷纷白骨衬落花。练习:1、(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题干要求分析这两字的表达效果,分析时要抓住它们所表现形象的特点。(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得花字(清)孔尚任逃亡屋破夕阳斜,新燕归来不见家。旧日踏青芳草路,纷纷白骨衬落花。【注】康熙四十三年春山东发生饥荒,本诗记载了当时的凄惨境况。这首诗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答案:运用了对比(衬托)写法。往日踏青时芳草如茵的路上,如今满是饿死者的尸骨。以昔之美景写今之哀景,倍增其哀,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四、综合题(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押题冲刺训练试卷
- 现代婚姻法律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广西钟山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兖州中考题目及答案大全
- 烟台教招必背题目及答案
- 民法典婚姻培训课件
- 无人机产业链全面分析及未来发展
- 玉米速写课件
- 2026届河南省开封十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认证生态办公场地租赁合同(绿色装修标准)
- 无人机驾驶员理论培训教材
- 24000 吨-年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班组交接班制度模版(2篇)
- 护理老年科小讲课
- 《电子收费系统E》课件
- 外科微创手术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