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00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现象。这一调查结果无疑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分布是,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社会适应不良 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3、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4、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5、不良的个性特征 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中心、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诸多挑战,所以教师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交际范围窄;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但同时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程度并不高,所以教师心理压力比较大。这种状况易于激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2、社会环境的冲击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金钱和利益、平等和竞争等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劳动和收入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差别扩大。这些都极易造成人们的利益失衡、生活失衡、心态失衡,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存状况,教师的价值观念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来说,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利益回报率并不很高。这种对比与差异使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不甘落寞又无可奈何,不满足于现状又无法突破,陷入矛盾、失衡的心态。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理应从观念上、制度上、设施上为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但实际上许多学校更多地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福利待遇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教师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对教师的心理保健和训练缺乏经验,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日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如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极易诱发教师的不良情绪。4、教师自身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原因,容易使教师无法接受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难于应对挫折,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其次,教师某些不健全或不良的人格特征也易诱发不良心理的出现。 三、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所以,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从观念上澄清认识,达成共识。 观念之一: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在这里,我们显然忽视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培养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的。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 观念之二: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青少年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各方面发展较成熟的成年人不会有心理问题,教师更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这显然也是一种误解。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就象生理疾病一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任何人身上。其次,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并不意味着角色的实际行为,不应该有不等于不会有,所以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 观念之三: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与其他各项职业素质相比,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主观性和非操作性。由于缺乏测验的客观标准,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主观地认为完全健康,因此心理素质无形中成为他们的“身外之物”,无法从“我”做起;其次,由于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等于神经病”的误解以及对“心理问题”的神秘化诠释,人们包括教师往往不愿展露自己的心理世界,用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看待生理疾病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心理世界的隐患。 观念之四:大部分中小学校对教师思想的关心,往往局限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等形式,但思想政治工作不等于心理健康的教育。 2、为中小学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 3、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4、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地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教师的素质,因此必须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担当此任,他们必须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与咨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关安全检查测试题
- 2025年安全知识面试难点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模拟题集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实操模拟题集
- 2025年美术馆学术研究人员资格认证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军事战略规划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AR工程师初级面试重点题集
- 课件中文字的极速处理
- 2025年计算机网络工程师技术能力考察试卷及答案解析
- 混凝土管理台账
- 乙炔MSDS技术说明书
- 科学防控近视
- GB/T 3622-2012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4338.6-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设备和系统的发射与抗扰度
- 幼儿园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燃料电池课件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