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及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及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及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及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语文荆轲刺秦王学案及滚动练习 新人教版一、知识链接1、战国策 又称 ,是西汉末年 编著,全书共 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二、自主探究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3、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三、知识归纳1、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2)樊於期乃前曰(3)函封之 (4)太子迟之(5)皆白衣冠以送之 (6)发尽上指冠(7)群臣怪之2、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5)今日往而不反者 (6)图穷而匕首见 3、古今异义涕:(古义) ;(今义)鼻涕。穷困:(古义) ;(今义)贫穷。可以:(古义) ;(今义)能够,表允许。偏袒:(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4、特殊句式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嘉为先言于秦王 (6)群臣侍殿上者5、成语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发上指冠:语出庄子 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语出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滚动练习一、词语积累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谒(y) 濡(r) 变徵(zh) b.踞(j) 忤(w) 叱(ch)c.箕(j) 揕(chn) 袒(tn) d.拊 (f) 瞋(chn) 樊於(y)期二、课堂点击2.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 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 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b.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c.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比:比诸侯之列 朋比为奸4.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6.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居远未来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 d.复为慷慨羽声7.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拓展练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第二个“使”:(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逆 : 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两句话,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王用十倍之地于安陵的土地来作交易,是为了帮助安陵君扩充疆土。b. 安陵君认为以大易小是好事,但因为安陵是先王留下的,所以不敢换。c.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直接表现了唐雎的英勇顽强,不畏强暴。默写至易水上, , 。 , , , 。 :“ , !” , , 。 ,终已不顾。拓展阅读左思 咏史诗 其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燕市:燕国的都市。酒酣:酒喝得痛快,兴致正浓。震:威。渐离:高渐离,燕人,善击筑。谓:以为。节:操守。无壮士节:指刺秦王未成功。伦:辈。与世殊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