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内表面温度计算书_第1页
公建内表面温度计算书_第2页
公建内表面温度计算书_第3页
公建内表面温度计算书_第4页
公建内表面温度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一、概述1. 节能目标满足2. 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二、构造说明1. 屋顶构造屋顶类型每层材料名称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K)热阻值(K)/W热惰性指标D=R.S修正系数防水卷材、聚氨酯4.01000.000225.00-1.00水泥砂浆20.00.93011.370.020.241.00XPS板保温层120.00.0300.243.640.941.10陶粒混凝土30.00.5707.200.050.381.15水泥砂浆20.00.93011.370.020.241.00钢筋混凝土120.01.74017.200.071.191.00各层之和314.03.793.00热阻Ro=Ri+R+Re=3.952(K/W)Ri= 0.115(K/W);Re=0.043(K/W)传热系数 K =1/Ro=0.252. 东向外墙构造东向外墙类型每层材料名称厚度(mm)导热系数W/(mK)蓄热系数W/(K)热阻值(K)/W热惰性指标D=R.S修正系数水泥砂浆20.00.93011.370.020.241.00岩棉板(用于外墙外保温80.00.0450.751.481.331.20加气混凝土砌块(500级)300.00.1902.681.054.241.50水泥砂浆20.00.93011.370.020.241.00各层之和420.02.586.06热阻Ro=Ri+R+Re=2.735(K/W)Ri= 0.115(K/W);Re=0.043(K/W)传热系数 K =1/Ro=0.37三、计算分析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33.8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3;(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46.2579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12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85;(3)材料的传热阻:Ro=3.952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8.7 W/(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34.1622)相位差修正系数(1)与比值其中,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1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28.318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85;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945 W/;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312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与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的比值计算结果为4.642。(2)与差值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2时;根据以上条件,=3(h)。(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0.95;表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32.698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4.6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1)其中热惰性指标D值,取2.863;(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135.742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其中,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2K),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17.2;空气间层热阻(m2K/W);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2K)。计算得:=7.134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2.016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2.8289)的计算和的再确定根据和,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其中,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13;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计算得=2.117,这里再计算和的比值:由上述计算,=0.241,=1.626,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6.752,按照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0.98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35.99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10 。11)小结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35.99 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10 ,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33.8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3;(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37.8926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8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3)材料的传热阻:Ro=2.735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8.7 W/(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33.9722)相位差修正系数(1)与比值其中,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1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16.771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607 W/;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8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与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749。(2)与差值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时;根据以上条件,=7(h)。(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0.69;表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15.781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4.6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1)其中热惰性指标D值,取4.426;(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99.924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其中,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2K),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9.671;空气间层热阻(m2K/W);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2K)。计算得:=10.485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1.098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1.5149)的计算和的再确定根据和,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其中,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9;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计算得=2.387,这里再计算和的比值:由上述计算,=0.158,=3.038,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19.236,按照5取值,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见表 3),重新得=0.9810)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由此可以求出内表面最高温度:=37.1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可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10 。11)小结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东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37.10 大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36.10 ,不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要求。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计算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内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1)内表面平均温度其中内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2计算):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1) 室内计算温度平均值:= 33.8其中,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32.3;(2) 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37.8926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8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3)材料的传热阻:Ro=2.735 (K)/ W内表面换热系数: =8.7 W/(K)可计算出内表面平均温度:=33.9722)相位差修正系数(1)与比值其中,室外空气温度波幅(),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6.1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16.771其中,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7;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607 W/;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W/),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151.8 W/;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 W/(.K);根据以上结果,取与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749。(2)与差值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时;根据以上条件,=-1(h)。(3) 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0.99;表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2.7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5计算):=22.6424)室内计算温度波幅值=4.6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围护结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7计算):(1)其中热惰性指标D值,取4.426;(2)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内到外逐层进行计算;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99.924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8)计算:其中,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2K),取最后一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9.671;空气间层热阻(m2K/W);空气间层内表面蓄热系数W/(m2K)。计算得:=10.4857)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室内谐波传至内表面的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20计算):=1.0988)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式(附2.19计算):=1.5149)的计算和的再确定根据和,参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录二附表2.7计算:其中,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查附表2.7,=16;室内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6。计算得=9.387,这里再计算和的比值:由上述计算,=0.227,=3.038,取其中较大值作为分子,计算得出两者比值为13.407,按照5取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