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1页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2页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3页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4页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2.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3.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a b c d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5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的不断增强a b c d6.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体现三省分权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7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8“(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9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0.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1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希腊)许多城邦都是民主的,全体成年男性市民聚集于市场,选举官吏,讨论公共事务。奴隶、无公民身份的居民(被称为外邦人)和妇女都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因此在现代意义上,这些城市并不是民主的。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城邦的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b希腊城邦的民主是男性的民主c希腊民主与现代民主还有差距 d希腊部分城邦实现了现代民主12.布鲁图是罗马帝国时期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贵族卡西因此告上法庭,要求布鲁图作他的奴隶。法官同意了卡西的要求。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你认为他主要是因为a布鲁图是铁匠,地位低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罗马法只保护贵族的利益 d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3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 a不断削弱地方权力b不断强化皇权c重视思想的控制 d重视法律的制定14.“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国王掌握行政大权 c国王已没有任何权力 d国王决定政府人选15.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16.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洗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必须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法院负责 d对国会负责17.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保留了君主政体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 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b c d 18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该运动的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 b. c. d.19宋恕说:“盖欲化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夫易服更制,一切从西,策之上也;参用西法,徐俟默移,策之中也;不肯变通,但责今实,策之下也。”下列各项与其思想主张相近的是a林则徐 b倭仁 c曾国藩 d康有为20“壮飞(谭嗣同号)不复飞矣,(康)有为安有为哉?”“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a.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务21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22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俄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有利条件 b列宁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c列宁主张通过革命以赶超西方国家 d列宁主张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5.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 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 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a b c d26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布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一切事务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祖国统一献计献策.27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当中,美国政府要求新中国有息偿还在中国的部分资产。中美双方进行了持久艰苦的谈判。结果,至1979年中方无息归还了美国被冻结的在华私人资产和政府资产,美国政府将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我国被冻结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对这一事实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体现了新中国“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体现了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d体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曲折历程28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a b c d29.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30.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乔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政”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22分,32题20分,33题13分,共计55分)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示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材料三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2分)是如何解决的?(4分)材料四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4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遂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材料二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2)据材料二,你认为作者重在说明什么历史现象(6分)(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主张.(4分)(4)谈谈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4分)33.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