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任何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表明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视矛盾的斗争性,更要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不断的改革完善而得到解决。至于说围绕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更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采取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去协调。当然社会上还会存在一些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通过斗争去解决,但这已经不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你死我活、顾此失彼、水火不容的唯斗争思维,在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矛盾双方的依存、融合,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兼容思维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局面,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坚持。胡锦涛同志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城市和工业发展单兵突进转向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发展重心的转移,体现了我们对在所有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内部要素中抓住主要方面的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的科学把握。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观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完成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巨大实践中不休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历,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构造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奇怪经历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休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精确的理论不光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实在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必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道理和科学精神进行精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办理实际成绩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鞭策社会庞大理想成绩的办理结合起来,同办理干系国计民生的理想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天下和改革天下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办事,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靠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大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认识天下和改革天下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根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回根结底是要将认识天下和改革天下结合起来。认识天下和改革天下是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精确认识天下和改革天下指明了理想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道路的理论底子。第三、 马克思主义进步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社会存在与社会认识的干系成绩,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成绩。精确认识这一成绩是办理其它社会历史观成绩的底子和前提。而马克思发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办理了社会存在与社会认识的干系成绩,创立了唯物史观。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在定义“社会”时曾经指出:“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生产的承担者对自然的关系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他们借以进行生产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来看的社会。”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具有诸多子系统与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他对社会系统的运行作了概括:“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一,它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有机整体;其二,它一方面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其三,它强调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其四,它强调和重视人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四、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说与尊重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史的过程,从而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过程的考察,科学地论证了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它们在实践中的统一就是社会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和反自然性,主要体现在对待外部自然界和人自身的自然上。就前一方面而言,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就后一方面而言,“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却又是对人的活劳动的巨大浪费,值得提出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机器对人的奴役等,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背离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异化,它阻碍了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人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但这种改造是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恩格斯就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解决关键,在于人与人(社会)的异化的解决,即人与社会冲突的解决。这就是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统一起来,“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人们不仅会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电池厂员工考勤考核制度
- 五年级体育下册 第三课 向后转走说课稿
- 化肥厂通勤福利制度
- 美容院美容师服务合同
- 第1章网络概述1.2网络的类型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网络基础》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 8.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浙教版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
- 生态旅游项目招标工作计划编制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合同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37)
-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验收记录表
- GA 1814.2-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旅客列车
- 个人养老保险重复缴费退费申请表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1
- 全国行政区域身份证代码表(EXCEL版)
- YY 9706.240-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2-40部分:肌电及诱发反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JJF 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 GA/T 1788.3-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3部分:安全交互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雨巷-戴望舒课件
-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