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养方式.ppt_第1页
婴儿喂养方式.ppt_第2页
婴儿喂养方式.ppt_第3页
婴儿喂养方式.ppt_第4页
婴儿喂养方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儿喂养方式 目录 5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母乳喂养 母乳的营养特点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母乳成分的变化 一次哺乳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前乳 母乳喂养时 婴儿先吸出的乳汁叫做前乳 外观比较清淡 稀薄 带蓝色 水的含量比较大 另外 含有丰富的蛋白 糖份 维生素和抗癌免疫球蛋白等 因其成分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因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来说不需要补充额外的水份 后乳 前乳以后的乳汁叫做后乳 外观呈白色 比较浓稠 含有大量的脂肪 蛋白质和乳糖 提供婴儿发育所必须的能量 根据产后日数母乳成分发生变化初乳 母亲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初乳颜色发黄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质 如乳铁蛋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成熟乳 是产后10天后分泌的母乳 与初乳相比 成熟乳呈乳白色 蛋白质成分含量较低 乳糖和脂肪成分含量较高 因此热量较高 一 帮助母亲做好喂哺的心理准备 婴儿行为受母亲哺乳行为及乳汁成分的影响 婴儿的性格塑造 气质和潜能与母婴间通过母乳喂养时的心理交流 情绪传递和行为渗透有密切关系 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 二 掌握母乳喂养的时间 次数和数量 1 尽早开奶 婴儿出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 2 按需哺乳 婴儿有吃奶的愿望可以随时喂哺 3 喂哺时间 最好选择在母婴双方都是精神饱满 愉快的时候 满月时90 的婴儿可以建立起适合自己规律的 基本稳定的喂养习惯和时间 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 指导母亲做好喂乳准备 指导母亲做好用物准备的内容 指导母亲做好乳头护理的内容 指导母亲喂奶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 指导宝宝正确含奶头的姿势指导母亲下奶的方法 正确喂乳姿势 母亲倚靠着软垫或墙壁等 感到放松和舒适 母亲与婴儿腹部紧密相贴 婴儿的耳朵 肩膀和后腰形成一条直线 面向母亲的乳房 用单手托起整个乳房 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张开呈 八字形 贴于右侧乳头乳晕的上 下方使其成圆锥样向前挺 正确喂乳姿势 1 怀抱式传统的哺乳姿势 婴儿的头部依靠在母亲右侧上肢屈曲的肘窝内 右手掌搂住婴儿的腰臀或大腿上部 婴儿左侧肢体夹在母亲臂下大约平腰部 婴儿腹部与母亲的腹部相贴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正确喂乳姿势 2 侧卧式母亲身体侧卧 头下垫枕头 婴儿侧身与母亲正面相对 母婴腹部相贴 婴儿小嘴与母亲乳头处在同一平面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夜晚或者需要休息时哺乳的最佳选择 正确喂乳姿势 3 交叉怀抱式左手从下面握住婴儿的头枕部 手腕放在婴儿两肩胛之间 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张开分别贴放在头部两侧的耳后 母亲的右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适合于 吮吸困难的婴儿和出生低体重的婴儿 当婴儿能顺利喝上母乳后 就可以转换成其它常用姿势 正确喂乳姿势 4 橄榄球抱式用枕头适当垫高婴儿达乳头水平 右手臂支撑婴儿的头部和身体 右手掌托于婴儿头枕部 婴儿上身呈半坐卧位姿势正对母亲胸前 婴儿双腿向后夹于右侧腋下 母亲的左手指呈 八字形 扶托右侧乳房 适合于 不能正确吮吸的婴儿 体弱的婴儿 或母亲乳头疼痛 剖腹产等 正确含乳方式 1 2 3 人工喂养 由于多种因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而使用配方奶粉 牛奶和其他奶或奶制品进行喂养的方式称之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 一般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0 120毫升牛奶 新生儿从100毫升开始 另加水 每日每千克体重加50毫升 每3小时喂一次 3个月婴儿每天需要500毫升左右 6个月需要750毫升左右 每个婴儿所需要乳量差别较大 要因人而异 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时冲调牛奶的步骤 1 加水稀释 1周以内的婴儿按2 1比例 两份牛奶加1份水 以后可按3 1或者4 1 出生4 6周时牛奶可不再加水 所需水分可在两次喂奶之间另喂 只要婴儿能够消化吸收 大小便正常 就可以使用纯牛奶 2 加适量的糖 100毫升牛奶加5 8克 约半汤勺 3 煮沸 用小火煮沸3 5分钟 可以消毒杀菌 也可以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 更易于婴儿消化和吸收 4 牛奶易被细菌污染 变质 每次应重新调配 煮沸后食用 人工喂养 奶粉冲调方法1 将水煮沸1 2min 晾至适当的温度 将水滴至手腕内侧 感觉与体温差不多即可 倒入奶瓶中 2 用配方奶粉加带的刻度勺取精确份量的配方奶粉 加入奶瓶中晃动 让配方奶粉充分溶化 不要结块 最后盖上奶瓶盖后再轻轻晃动一次 直至配方奶粉彻底溶化 人工喂养 牛奶中含蛋白质和盐较多 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在两顿奶间喂一些水 每日2 3次即可 补充代谢的需要 以白开水为主 可辅助一些自制饮料 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 白开水的温度在35 40度左右 天冷时喝温白开水 天热时可饮用凉白开水 但不要喝冰水 人工喂养 喂哺新生儿应注意的事项1 新生儿的牛奶或奶粉配置不宜过浓 可根据婴儿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注意奶瓶 奶嘴及盛奶口齿等用品的清洁和消毒 2 婴儿啼哭原因的判断 如果婴儿间隔很短时间便惊醒或啼哭 可能是因为每次喂奶量不足 衣服穿得过多 尿布或衣服不舒服 吞咽空气 环境过热或过冷等原因 有时婴儿啼哭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怀与注意 人工喂养 喂哺新生儿应注意的事项3 不适合做代乳品的食品 不适合做代乳品的有 甜炼乳 糕干粉 乳儿糕等 4 适合做代乳品的食物 牛奶和奶粉都是较好的代乳品 混合喂养 概念在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 增加一些代乳品的喂养方式称之为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 判断母乳不够充足的指标 喂奶时听不到吞咽声 吃奶时间长 常常会放弃乳头大哭不止 喂乳后哭闹不止 睡不踏实 出现觅食反射 婴儿大小便次数减少 量少 婴儿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混合喂养注意事项 1 坚持母乳优先的原则 要先吃母乳 每天按时坚持母乳喂养 每天不少于3次 哺乳时间为5分钟 每次要吸空两侧乳房 再增加配方奶粉补充 2 母亲因上班不能及时喂哺婴儿时 要把乳汁及时挤出 挤到带盖的消毒瓶内并进行冷藏 喂前要隔水加热 混合喂养注意事项 3 喂牛奶时要少加糖 婴儿喜甜后会拒食母乳 最好用小匙 小杯或滴管给婴儿喂奶 心理保留婴儿对吸吮乳头的好感 4 牛奶 牛奶粉 都是较好的代乳品 羊奶缺少叶酸 喂羊奶时要注意补充吃 辅食中要加菜泥 5 不适合做代乳品的有 甜炼乳 糕干粉 乳儿糕等 以米 面和糖为主要成份的食品 缺乏优质蛋白质 添加辅食 4 6月为味觉发育关键期 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 婴儿早期的味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用 一 添加辅食的原则 从少到多 吃蛋黄由1 8到1 4再到1 2 从稀到稠 喝米汤 吃稀饭 吃软饭 从细到粗 蔬菜汁 蔬菜泥 碎菜 二 添加的食物 蛋黄 米糊 菜泥 水果泥 鱼泥等 添加辅食 二 添加的食物 蛋黄 米糊 菜泥 水果泥 鱼泥等 添加食物的顺序 2 3个月 可加菜汁 果汁 米汤 4 5个月 可加鸡蛋黄 米粉 菜泥 鱼泥 水果泥 添加辅食 添加食物的顺序 8 10个月 可加鸡蛋 稀粥 烂面条 肝泥 瘦肉末 豆腐 饼干 馒头片等 11 12个月 可加软饭 小饺子或馄饨 碎肉 碎菜等 1 2岁 每天保证喝奶300 500ml 2 3岁 每天保证喝奶250ml 添加辅食 喂食泥糊状食物的方法1 从换乳期开始就给婴儿提供广泛的味觉刺激 避免形成挑食 偏食 拒食等不良进食习惯 2 同一种新的食物相比 婴儿常表现出对熟悉食物的偏爱 对新口味 新感觉的食物会有恐惧 这是处于基本的防护本能 是婴儿同环境建立关系时的正常表现 喂食时可以让婴儿先舔一下 从逐步适应到勉强接受 从吃进到吐出 反复5 15次 才能毫无戒心地享受新的食物 添加辅食 喂食泥糊状食物的方法3 喂食时要有耐心 少量而多次提供 吃后给予热情的鼓励 也可以自己作出示范动作 4 调整食物的色 香 味 型 诱发婴儿食欲 保持婴儿对食物的兴奋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打嗝打嗝时 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 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 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 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对于新生儿 最常见的打嗝原因是吃得太快或吸入过多的空气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打嗝的处理方法宝宝若无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 一般无需作处理 通常打一会儿就可自行停止 除非发作时间较长 连续5 10分钟 1 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 放下平躺时会打嗝 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 婴儿在吸奶的时候 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 造成了胀气现象 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 多抱一会儿 轻轻拍宝宝背部 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 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打嗝的处理方法2 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 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 3 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 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4 不过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 同时并有食欲变差 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呕 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拍嗝的正确方法1 竖着抱起孩子 轻轻拍打后背竖着抱起孩子后轻轻拍打后背5分钟以上 是帮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打嗝的话 也可以试试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2 支起孩子的下巴 让孩子坐起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 然后再轻拍后背的方法也可以 因为孩子坐着的时候 胃部入口是朝上的 因此打嗝也就比较容易了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拍嗝的正确方法3 打不出嗝的时候吸到胃中的空气 有时会夹在前后吸入的奶汁中 此时如果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 将有利于胃中空气的排出 因此 妈妈可以将孩子竖着抱起来 或者可以给孩子垫高后背使上身保持倾斜30分钟左右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呕奶新生儿发生呕奶 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 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 首先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婴儿的胃部构造以及他们吃奶方式上的特点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呕奶的原因宝宝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 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 呈不稳定状态 同时贲门部位 胃部入口 还比较松 另外 与大人相比 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 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 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 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 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呕出来了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呕奶的处理1 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2 呕奶后 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呕奶的处理3 补充水分要在呕呕后30分钟进行孩子呕奶后 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 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呕 因此 最好在呕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 呕奶后 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如何避免宝宝呕奶一 选择适合大小的奶嘴奶嘴孔如果过小 孩子就要用力吸吮 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 也容易引起呕奶 但如果奶嘴孔过大 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 所以 在选择奶嘴时 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二 注意不要让宝宝吃的太急 如果奶胀 喷射出来 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喂养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如何避免宝宝呕奶三 喂奶中以及吃饱后注意拍嗝孩子在3 4个月大之后 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 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 所以呕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 而在此之前 每次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