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陶冲湖公园规划.docx_第1页
合肥陶冲湖公园规划.docx_第2页
合肥陶冲湖公园规划.docx_第3页
合肥陶冲湖公园规划.docx_第4页
合肥陶冲湖公园规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划引言显示器的发展走到今天,从模糊到清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科技在进步,城市也在进步,今天和未来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已经从原来的冷漠,繁忙,追逐物质的生活状态,逐步发展到追求和谐、健康和高品质多元化,追求理想的生活目标.设计不仅仅是去迎合人们的生活,更加要是去引导人们的生活。第一篇 区域分析1.01 合肥概况及城市整体规划背景分析1.02 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及水系绿地系统1.03 区域定位:周边用地性质及项目定位1.04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一 1.05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二 1.06 总体项目定位1.07 现状基地分析:现状肌理 1.08 基地现状分析:季风风向1.09 基地规划分析:周边用地性质及尺度分析1.10 基地可达性分析第二篇 总体概念2.01 总体概念2.02 设计愿景2.03 陶冲湖公园设计原则与策略2.04 案例分析第三篇 规划总平面设计3.01 总平面图3.02 总鸟瞰图3.03 总体规划分析3.04 功能分区与空间框架3.05 土地使用规划3.06 开发强度控制3.07 建筑高度控制3.08 车行道系统规划3.09 开发强度控制3.10 自行车道系统规划3.11 公共公交系统3.12 高程控制策略3.13 填挖方策略3.14 分期开发策略第四篇 景观系统分项设计4.01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4.02 视线分析4.03 滨水多层活动空间 4.04 水岸边界设计策略4.05 开放空间长剖面设计4.06 周边城市街景设计策略4.07 区内景观道路系统设计4.08 区内道路绿化设计策略4.09 滨水休闲商业街4.10 滨水休闲商业街-绿色网络分析4.11 滨水休闲商业街-视觉与功能分析4.12 滨水休闲商业街放大平面4.13 开放空间特征分类与功能建议4.14 城市广场景观概念设计4.15 公园体育休闲区景观设计4.16 文化广场及周边公园景观设计4.17 绿岛别墅区景观设计4.18 街边绿地概念设计4.19 区内整体灯光设计策略4.20 种植规划分区4.21 行道树种植策略 4.22 行道树种植策略4.23 公园种植策略4.24 公园种植策略-林地4.25 公园种植策略-绿地4.26 公园种植策略-湿地4.27 居住区种植策略4.28 生态种植策略第五篇 生态水系统分项设计5.01 生态系统规划目标和策略5.02 水体填挖方策略5.03 湖体设计方案5.04 水位控制5.05 水循环设计及生态补水策略5.06 地表径流管理5.07 水质净化5.08 生物多样性方案5.09 生态绿色廊道设计方案第六篇 城市空间与形态设计 6.01 城市形象概念设计6.02 城市特征6.03 总体建筑规划布局-建筑分区6.04 总体建筑规划布局-SOHO+联排复式6.05 绿色节能建筑策略6.06 滨水多层活动空间6.07 各分区空间形态模型 6.08 建筑设计概念6.09 五星级酒店6.10 会展中心 6.11 文化中心+图书馆6.12 滨水商业建筑第七篇 城市室外公共设施分项设计7.01 城市室外公共设施总体分布7.02 城市室外公共设施分析7.03 城市室外公共设施意向7.04 景观构筑小品设计意向7.05 公园配套服务建筑小品设计意向7.06 景观元素-桥的设计意向 7.07 背景音乐系统7.08 开放空间标识系统概念设计7.09 商务办公区与街道类标识概念设计7.10 商业街类标识概念设计 7.11 滨水公园类标识概念设计7.12 SOHO公寓与住宅类标识概念设计第八篇 市政工程设计8.01 给排水设计说明8.02 供配电系统规划第一篇 区域分析1.01合肥概况及城市整体规划背景分析 合肥概况及整体规划目标: 1. 合肥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合肥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 2.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3. 合肥城市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1.02 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及水系绿地系统 1 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 1. 合肥城市总体规划采用“141”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一个主城,四个外围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工业开发区围绕城区分布在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形成四个外围组团。 2. 2009年11月,通过了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新区地处合肥东北部组团,合肥新站开发试验区北部,面积64.5平方公里,是合肥市现有三大开发区之一。 3. 本次陶冲湖公园城市设计项目,基于合肥城市东北组团_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规划,确立未来发展成为先进的平板显示制造研发基地。本次项目基地位于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南部陶冲湖片区。 2 合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分布结构 1. 合肥市主要的水资源为巢湖。在城区北部、西北部、东北部还分布着一些小的湖区及水系。水资源丰沛,但水环境存在污染严重的问题,很多河流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 合肥市的绿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开发区之间,从四周向中心城区渗透。沿巢湖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生态绿地。 1.03 区域定位:周边用地性质及项目定位区位环境 陶冲湖公园位于铁路编组站与新蚌埠路交口东北侧,是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公共生活、生产综合服务南部中心。依靠新站南部先期开发的平板显示21km2 产业核心区,建设成为高科技人才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娱乐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及现代化工业新城的生态示范区。 1.04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一 1 区域道路系统规划: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的道路系统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三级分类。基地四周界面分别是一条城市主干道、三条城市次干道。绿地系统主要靠一个绿色生态环来组织,这个生态环将整个产业基地包围其中,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相连的城市公园。2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建议通过一些绿色通廊将这些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加强产业基地内部的生态结构。这些绿色通廊的形成就以城市道路为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形成适宜人行走、停留的城市绿色廊道。其他城市干道就可作为快速过境交通。基地北侧的快速过境交通建议改至南侧,因为北侧是与城市商业街区衔接的界面,街道应适宜人的活动,可作为绿色廊道的延伸;而南侧界面则是火车编组站的防护绿地,鲜有人的活动。因此,可将快速过境交通移至南侧。 1.05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二产业基地服务系统规划: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服务系统分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综合便利中心三类。其中,两个大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陶冲湖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南北两端,服务于整个基地。其他服务中心分散于社区及工业区中,为周边的区域服务。所有这些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共同覆盖整个产业基地。1.06 总体项目定位: 概述: 几经变革,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政府领导确立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引进先进的平板显示制造研发业,实现产业升级,占领产业链上端,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新城”的发展路径,在本次规划设计64.5km2 的研究范围内,打造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地区总体发展目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色,建设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的新城区。全面提升合肥新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陶冲湖公园城市形象定位:未来新城 陶冲湖公园基于高新科技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求建成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后信息时代新型城区,安居乐业、环境健康、经济繁荣三位一体,和谐共生; 陶冲湖公园城市功能策划:尖端型综合产业服务中心 陶冲湖公园以商务办公,会议接待、产品展示,金融数据等综合产业服务为功能核心,结合高品质商务居住综合社区的开发,建成为产业基地的“后台服务,前台展示”中心。1.07现状基地分析:现状肌理 块状的农田,在点状水体与线状的水渠中,相互穿插着,形成漂浮板块的图文。基地现状农田肌理基地现状大面积都是农田。农田肌理依照地形成网络状。基地现状水系肌理现状水系以陶冲湖为主要水体,零散分布着很多小池塘。池塘之间、池塘与陶冲湖之间还有一些小的水道相连。形成了以块状为主,线性为辅的肌理。基地现状建筑肌理现状建筑都是当地农民的住宅和一些小的工厂,沿现状道路两侧分布,多数按南北朝向排列。1.08 基地现状分析:季风风向 从全年来看,合肥市偏东风的频率最高,全年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是偏南风,尤其是在二、三季度,频率高于偏东风。再次是偏北风,全年都维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1.09 基地规划分析:周边用地性质及尺度分析 基地周边用地性质分析基地北侧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另有一小块文化用地;东西两侧基本上都是居住用地;南侧是火车编组站的防护绿地。基地周边界面分析依据基地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基地周边界面分为商业、居住、文化用地和绿地四种。北侧以商业界面为主,南侧全部为绿地界面,东西两侧以居住区界面为主。基地尺度分析通过500mX500m的网格,可以看出基地的大概尺度是1000-1500mX2000m的一个梯形地块。内部需要有车行交通,步行交通应结合车行交通进行组织。1.10 基地可达性分析可达性分析,需要从三个尺度去论述(详见最新的分析图) 北京、上海、南京至合肥的可达性; 火车: 到南京1h; 到上海、武汉约2h; 到北京仅需3h;1. 合肥城区通过 BRT 快线,到达基地的时间和便捷性论述 2. 在64.5km2 平板基地范围内,通过 BRT 快线,陶冲湖中心至北部服务中心的便捷性论述 可达性分析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轻轨一号线沿基地一侧通过,并设有轻轨站,这一侧可达性很高。可达性分析车行交通基地四周都被车行交通包围,其中两条是城市快速过境交通,两条是城市主要干道。按照之前的建议,这两条城市主要干道作为绿色通廊,因此公交系统可以主要沿这两侧布置。可达性分析人行交通人行交通主要考虑从周边居住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过来的人流。尤其是基地北侧,有多条城市次干道,设计需考虑基地内部交通与这些交通相连接。第二篇 总体概念 2.01 总体概念:愿景:“境筑”未来新城;(“境筑”,更强调特色、意境、环境和品质,而不仅仅是城市的一般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宜境的多元化、高品质、低能耗新型城市框架,优质社区场所;概念: R.G.B: 平板显示三原色,代表城市生活的三个主要组成_R人居、G环境、B经济R+G+B=WHITE. 寓意和谐共生圆,为几何学中一个代表完美的图腾;也包含了永恒、无限的意义。圆是距离圆心等距的点的集合,因此圆心就成了绝对的中心。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人类文化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历史里,都经常采用圆与天文学所界定的南北、东西的轴线方向作为城市结构的框架,以象征对宇宙的一种理解。这次设计中我们以平板显示的基本原理技术-三原色概念出发点,引申到概括视觉光谱的颜色轮。光谱为三原色所形成,而三原色的平衡亦构成了圆的完整性。平板显示的三原平衡在城市设计中代表了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点与圆的设计概念,无论在本设计的总平面与细节上,均以独特的创造性体现出来。2.02 设计愿景目标:自然环境与城市繁荣的和谐,绿色高科技文化的庆典未来城区示范:艺术与技术的展示区 ;城市繁荣与生态环境的共存体 1. 当代艺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2. T(信息科技) 与 E.T(环境科技)的结合; 3.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结合; 4. 通过前瞻性的城市设计理念,有效提升整体片区的土地价值,以及生活品质; 5. 绿色生活中心 通过绿色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基于上述城市设计目标,“陶冲湖”社区将被建设成为:综合的生活区域引进先进的商务居住综合社区的设计理念,将居住布置在商业、休闲娱乐和生态公园的中间,并以人性化的活动尺度为设计原则。景观设计注重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生态型的活动、交往场所,创造社区活力和吸引力;交通便利的区域由城市节点强化的紧凑型混合使用的城市结构,成为人们出行畅通的基础。通过优先行人、自行车和公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 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BRT)是64.5km2区域的交通动脉和发展轴,连接合肥城区和新区产业基地,增加了交通的灵活性。绿色生态的区域公共空间由城市广场绿地、社区绿地、生态公园绿地组成。基于行人优先的设计原则,社区街道也将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城区的绿色网络。公共空间与周边的建筑环境紧密结合,便于从各个街区方便到达。这些空间有水体与绿色通廊形成的网络相互连接。节能低炭的区域采用250mX250m的步行街区尺度,合理、均匀布置生活、娱乐服务设施,构建方便行人,减少机动车出行的低炭社区;采用生态循环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能源、垃圾和材料的综合管理方案。有效地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达到节能的效果。新时代艺术的区域公共空间与建筑设计以简约、个性的特征去发展,配合节能减排的环境技术、声光影视的视讯技术,提供高科技与时代艺术相结合的未来城市形象。生态健康的区域生态循环模型与能源和交通系统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利于环境,也为居民和游客创造了优质、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环境。2.03 陶冲湖公园设计原则与策略科学性:关心对自然的影响谨慎地对待开发科学地发展城市形态和区域经济人性化:关心人的体验和感受鼓励、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高尚舒适、有品质和品位的活动场所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前瞻性的开发策略:可持续开发策略精明发展策略结合开放绿地的综合商业开发模式新型产业服务中心开发模式 低能高效策略,绿色能源策略节水净水策略2.04 案例分析 1 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一:Dockside绿色综合社区 Dockside Green Mixed-use Community世界上第一座白金级认证的社区,被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评为十大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解决方案的样板之一。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该项目采用了集成能源系统,保证温室气体中立;现场污水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省7万加仑的水;屋顶花园;小型汽车Smart Car的消费合作社;能源之星电器;热回收通风单元;low-E镀膜双层玻璃窗和双面的外部百叶窗等。 借鉴经验 滨水商业综合开发、混合使用 社区设计 绿色建筑 2 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二:奥地利.利兹城 Linz, Austria奥地利第三大城市,科技、工业、生态在这里得到完美结合。城市的绿色空间占60%之多,将工业、文化等区域很好地联系起来,对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借鉴经验 工业与文化的结合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 科技之城 艺术之城 生态城市 3 建筑群落案例一:天津山谷 功能:住宅+办公楼+购物性商业。用地面积:21300m2,覆盖率:42.5%,容积率:4.24 总建筑面积:90430 m2 建议:适用于本项目购物商业与办公结合的建筑开发模式 4 建筑群落案例二:Feibourg. Switzerland功能:100% 住宅。用地面积:6200m2,覆盖率:40.3%,容积率:2.34 总建筑面积:19,800 m2 共112个单位, 居住人口密度:550万公顷 建议:适用于本项目SOHO区的建筑开发模式 5 建筑群落案例三:Madrid.Spain功能:92% 住宅,8%购物商业。用地面积:6020m2,覆盖率:35%,容积率:2.79 总建筑面积:21550 m2 共146个单位, 居住密度:712万公顷 建议:适用于本项目SOHO区的建筑开发模式 第三篇 规划总平面设计 3.01 总平面图陶冲湖滨湖休闲娱乐中心坐落于商务中心与绿地住宅之间,形成居住,工作,和娱乐紧贴在一起的现代化市中心。城市设计的地标由性格特征独特的环湖滨水休闲带以及三幢地标建筑围合而成,三幢建筑均位于重要轴线上,且正对重要的环湖开放空间3.02 总鸟瞰图3.03 总体规划分析整体规划层次从下到上依次为:水体绿地路网建筑群体四个最基本的元素构成整个城市设计的框架和主体。每一个元素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为区域服务,各个元素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根据土地使用分区,北面以高层商业建筑为区域的城市形象立面,中间为小高层,多层的商住混合SOHO区为特色生活区, 围绕湖体的由会展大楼, 星级酒店,到图书馆等服务性建筑到生态公园以及度假酒店,同时连接上多功能的旅游特色湖边商业区。 3.04 功能分区与空间框架“陶冲湖”片区是合肥城区与产业新区的纽带和结合点,依托新区,面向城区,辐射周边。“陶冲湖”的开发建设将成为产业基地发展的启动节点,新的经济发展和增长节点城市设计结构由CBD带、CRD环 结合居住商务综合社区开发,形成经济繁荣、尺度宜人、保育生态式的宜居、宜业、宜境的核心生活区;由规划干道淮海大道两侧的CBD带、环湖旅游接待、会议会展地标建筑形成具有“后台支持、前台展示”功能的综合性产业服务核心区。- 沿北部布置商务办公街区,在淮海大道形成规模效应的CBD带,通过城市绿地广场向南延伸 CBD,在西部湖区形成地标建筑群; - 利用陶冲湖湖岸开发滨水中央休闲带(CRD_ Central Recreation Center)、滨水会议会展接待中心,形成地区城市特征;结合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绿地规划,为社区创造吸引力;- 针对平板产业基地技术型居住人群特征,提供先进的居住办公综合社区,有特色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3.05 土地使用规划 依托新城区规划平板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升级,占领产业链上端,提升整体片区的吸引力。具体土地利用以现有周边土地规划的土地性质为参考,尽量使相同性质的土地布置在一起,以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此外,考虑将商业和绿地交错渗透入地块中。利用湖体和绿地提升居住和商业用地的土地价值。;针对平板产业基地的生产性质,提供有特色的商务、商业、会议接待模式,形成具有的“后台支持,前台展示”功能的产业服务链;合理布局商务办公、居住办公、高尚居住、产业服务、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各个功能分区;合理制定街区尺度,营造步行尺度下的功能布局系统,使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需求均控制在步行距离之内。m2ha亩百分比总面积2162954216.33244.4 100.0%C商业用地578.217.8%C1/C2商务中心带23337323.33350.1 C3滨水混合商业(西区陶冲港)595056.089.3 C3滨水混合商业(东区陶冲湾)623366.293.5 C4五星级商务酒店302073.0345.3 E1湖53341653.3800.1 24.7%G1公共绿地710.2 21.9%G11南区生态公园40736740.7611.1 G12SOHO社区公园399534.059.9 G11城市绿地广场261402.639.2 GIC2文化设施201.76.2%GIC2会展中心广场713527.13107.0 GIC2图书馆+公园码头631556.394.R住宅641.1 19.8%R2SOHO公寓花园洋房27596327.6413.9 R2高层商住991999.96148.8 R1度假别墅区 522495.2678.4 S1街道16269016.412449.6%3.06 开发强度控制从北面最繁忙的商务中心出发往南走进办公居住综合社区,再到南区别墅区,建设开发强度逐渐下降;沿滨水的商业娱乐,气氛又回到热闹。亦考虑到面向湖面的景观,以及与周边用地的联系,开发强度靠外围最高,然后依次向滨水区过渡递减。东南侧的别墅区置身于绿地之中,成为价值最高、密度最低的高档豪宅。用地面积(ha)容积率建筑面积(m2)C1/C2商务中心带23.34.0 933000 C3滨水混合商业(西区陶冲港)6.04.0 240000 C3滨水混合商业(东区陶冲湾)6.24.0 248000 C4酒店3.06.5 197000GICGIC2会展中心广场7.145000 GIC2图书馆+公园码头6.352000 R住宅R2SOHO公寓花园洋房27.62.1 580000 R2高层商住9.92.4 238000 R2别墅5.20.6 31000 3.07 建筑高度控制根据开发密度的布局,建筑层高靠外围最高,然后依次向滨水区过度递减。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建筑都有很好的望湖的视线。其次,空间布局亦考虑到保持风向和景观廊道畅通的问题。纵横空间序列 南北向轴线区域从北向南逐渐从高耸的商业建筑逐级降低到滨水的近人尺度的休闲商业建筑,天际线呈现渐变的形式。东西向轴线东西方向的天际线呈现中央湖区为最高点,然后向两边逐渐降低的趋势 3.08车行道系统规划区内车型道路主要分为主要车行道、次要车行道和社区街道三种类型。主要车行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4米,次要车行道和社区街道道路红线宽度为22米。根据道路具体的功能和景观特性,道路断面又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区内交通倡导慢速车行,行人优先的策略,营造更加舒适的步行空间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在商业集中的节点布置地面和地下的停车场,住宅小区自身的停车场不算在此内。主要两种断面形式:34M双向四车道22M双向两车道 3.09 开发强度控制在靠近城市道路、设计范围内主要道路以及商业性道路的地方,建议建筑退让距离为10m;而考虑其余地方人流车流量相对较少,建议建筑只需退让5米。3.10 自行车道系统规划区域内规划自行车道主要分两种:一种为主要的通行式的自行车道,方便区域内居住的人们依靠自行车快速到达目的地;另一类为休闲自行车道,更加具有娱乐和健身的性质。3.11 公共公交系统区域北边和西边道路有规划的BRT快速公交车道,东边和南边的道路布置普通公交线路。同时西北角有轻轨车站。公交和轨道交通对整个区域的覆盖面积超过80%。区域可达性高,居民出行方便。3.12 高程控制策略公园长水位为32米根据此场所谓,结合周边现状确定出广场的基本高程意向。再在此概念上具体发展区标高。根据场地现状条件,大致场地设计标高为难低北高。3.13 填挖方策略填挖方策略场地整体的填挖方策略分为两部分:1.水域的填挖方保留现状水体的中部,在其东、西两侧进行挖方,填掉南北两端,形成圆形的湖面;从整个基地的中部到东边挖出长方形的湖面。2.场地的填方在长方形湖面的南北两侧,有一部分是现状比较低洼的地区,把这些地方填起来,平整场地同时塑造一些地形。总体来看,水域的挖方与水域和场地的填方基本平衡。水体的形成与填挖方策略尽可能的保留和维护现有水资源和绿地资源,在原有地形和水体基础上设计新的景观水体,维持填方与挖方的平衡。通过人造地形和堆岛等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挖掘造成的土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降低对原生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减少因填挖方不均造成的建筑垃圾,降低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水域面积占总规划面积的百分比水体特征重合比例原水体(总)407218m2 18.8%水体分散杂乱,无规则水体之间缺乏联系和流动性,导致水体循环断开,水质变差随意挖掘池塘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规划水体与原水体的重合部分约占原总水体的58%规划水体(总)566000m2 26.1%整体水体沟通加强,水循环和水体自净功能加强生态补水丰富多样的滨水景观生物多样性3.14 分期开发策略一期:土方平整和修建湖体。完成湖体水系的市政设施(如泵站、水闸、涵管等,按200万估算)配套建设;二期:修建主干道、次干道,完成区域内市政基本建设。三期:陶冲湖驳岸的建设,公园道路广场和绿化的建设;四期:依据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进入土地市场运作,对土地进行商业开发。五期:在获得部份卖地收入和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兴建图书馆、城市绿地广场和对公园进行第二期的深化,包括增加具体的活动服务设施。总计,政府先期投入38332.6万元人民币,作为陶冲湖片区的基本建设投入;经过1至2年的基本建设,进入土地市场运作期,启动产业基地的全面开发建设; 项目内容 单位 工程量 单价 总价人民币 (万元) 备注 第一期:土方平整填方面积 m2 442500.0 75 3318.8 湖体平均深度为 1.5m 挖方面积 m2 442500.0 75 3318.8 湖体平均深度为 1.5m 水系市政设施 1.0 20000 200 参考芜湖城东新区中央公园水系泵站、水闸工程 合计 6837.5 第二期: 道路+市政工程 道路 主要干道 m 2147.1 17000 3650.1 路宽为 34m 次要干路 m 7286.6 5500 4007.6 路宽为 22m 室外管线工程 m2 682178.3 150 10232.7 只包括公园、街道 市政配套设施 m2 682178.3 80 5457.4 合计 23347.8 第三期: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 m2 407367.0 200 8147.3 只包括南区公园 合计 8147.3 第四期: 卖地、开发 合计 卖地收入 第五期: 剩余景观工程景观工程 m2 61105.1 350 2138.7 绿地面积 x 0.15 合计 2138.7 第四篇 景观系统分项设计 4.01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南区生态公园公园位于地块南边,与对面的防护绿地形成呼应。公园与湖体相交的界面比较长,形成丰富的水岸。丰富公园景观的同时,利用水岸形成自然生态的湿地岸线,有效得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环湖滨水步道区域内最重要也最吸引人的商业休闲步行空间,漫步其中,可以体验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享受愉悦的景观气氛,及多彩的视觉效果。北区城市绿地广场由于为了形成轴线对景关系,环区设计有三个广场,并且每一个都对着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使得地标建筑的视野更加好。SOHO社区街边绿地公园街边公园位于居住区之间,带状的渗透入区域中,辐射面更加广泛,使用频率也增高。社区街道:基于行人优先的设计原则,社区街道也将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城区的绿色网络。景观节点:两类开敞空间相交的地方形成节点,也是重要的景观开放空间,景观视线的焦点。4.02 视线分析视线与空间的四个层次:背景、视觉廊道、视点、视线道路利用自身的行道树和周边绿地形成视觉廊道,引导空间和视线方向,将外来的人们吸引到湖滨;区域内部整体以背后的城市建筑群为背景,视线向湖体敞开,开敞自由。观景焦点落在公共活动广场上。4.03 滨水多层活动空间 滨水空间设计将滨水开放活动空间和滨水商业建筑结合,形成该区域最大的一个特色景观。商业街廊道, 亲水木平台,和商业建筑楼顶花园形成滨水多层空间。 tzt建筑和开放空间结合形成一个有节奏感的序列,从东边逐渐向西面展开,到达西面时,形成高潮,如同一首乐曲奏出最强音。景观与商业服务的结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各自发挥优势,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提升区域的品质。4.04 水岸边界设计策略垂直+自然湿地式驳岸由于需要建设大型建筑,需要考虑到驳岸承载力的问题,所以在Harbour区域采用垂直式驳岸设计,又为了丰富水岸的边界,再多设计一层自然湿地式驳岸。木平台+自然湿地式驳岸滨水休闲带基于考虑空间的亲水性和自然感,将驳岸设计为木平台和自然湿地式的驳岸。朴实的材质能够和自然实线更好的融合。台阶入水式驳岸设计位于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处,为人们提供不一样的亲水方式,同时能够满足水岸建筑荷载的要求。自然式驳岸主要采用在滨水公园里的驳岸设计,自然式驳岸让水体和植物产生更多丰富复杂的界面,丰富了水岸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同时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4.05 开放空间长剖面设计剖面一(从南到北):自然生态的绿色公园连接湖体,逐渐是低密度的低矮特色滨水商业街,利用特色水道与街道过渡到中低密度的SOHO居住区,然后到密度高的商务区。剖面二(从南到北):自然生态的绿色公园连接图书馆,中间是是低密度的低矮特色滨水商业街,然后到密度高的商务区。4.06 周边城市街景设计策略1 新蚌埠路与淮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 60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及居住小区分车道双向6车道(11*2m)+BRT(4*2m)步行道宽度3m 自行车道宽度4m 道路景观类型城市主要交通、商业性道路植物景观特色整齐、高大的常绿乔木与色叶小乔与灌木的搭配BRT快速公交车道设置在道路中央,这样公交车和变道以及转弯的车辆的冲突可以减到最低,大大提高公交车速。行人需要通过地下过街通道到达公交车站乘车,地下通道对城市街景的影响较小,保证了街景立面的干净与简洁。2道路红线宽度 36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分车道双向4车道,7*2m步行道宽度2.5m 自行车道宽度4m 道路景观类型商业服务性道路植物景观特色林下空间开敞、形态简洁的种植3道路红线宽度 45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及居住小区分车道双向6车道,11*2m步行道宽度2.5m 自行车道宽度4m 道路景观类型城市次要交通,生活服务型道路植物景观特色四季景观变化的种植特色4道路红线宽度 36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及居住小区分车道双向8车道,14*2m步行道宽度2m(单侧)自行车道宽度无道路景观类型快速通过性道路植物景观特色高郁闭度的防护林带4.07 区内景观道路系统设计门户道路区域性的主要入口性道路。界面主要为服务大众的商业。街道设计要严格控制街道的第二轮廓,即店铺招牌,尤其要严格控制侧招牌。商业街道的设计要考虑充足的步行空间以及步行空间旁的休息停留空间。休息停留空间可以结合植栽和时令花卉进行布置,带给人们更愉悦的通行感受,增加停留时间。生活道路界面为居民楼的底商和绿化,商业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区居民,相对比较安静。街边小商铺的定位应该更加别具匠心。街道的颜色可以以建筑主色调的基础上统一添加少量亮色,凸显高雅、朴素的氛围和品位。休闲娱乐道路道路南侧为滨水休闲娱乐景观带,一系列空间丰富的商业小建筑,如咖啡馆,水吧等,提供给人们精致的休闲场所。水体、建筑和植栽一起,营造了丰富的空间,丰富了人经过的视觉体验。公园林荫道路公园中的主要道路,绿色是自然的色调。道路断面设计打破传统街道的设计形式,将左右两侧自行车道合并,凸显公园林荫道路的个性。滨湖健身道路道路南边的公园为体育运动区,各式球场提供给人们不同的户外休闲运动的选择性。道路中有一段为跨越湖体的车行桥。道路空间丰富,景观性强,动感性强。4.08区内道路绿化设计策略1 门户道路-1 道路红线宽度 22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为主分车道双向3车道步行道宽度3.5m 自行车道宽度无道路景观类型区域性的门户商业道路植物景观特色郁闭度较低的高大乔木,搭配时令性花卉街景设计要严格控制沿街商铺立面,包括门、橱窗和招牌的设计;可以利用建筑红线后退的距离做成简单的商业服务带,摆放座椅,供到这里午餐的人们休息。同时结合时令性的花卉摆放,烘托出热闹繁华的气氛,美化景观的同时,可以吸引人流,提升沿街商铺的商业价值。2 门户道路-2 道路红线宽度 34m 道路界面商业商务建筑,以及具有底商的居住区建筑分车道双向4车道,15米步行道宽度3.5m(含1.5米树篦子)自行车道宽度4米 道路景观类型区域性的主要商业、车行交通道路植物景观特色四季景观植物的搭配为区域内主要的交通道路,串联起CBD和CRD以及SOHO居住区。SOHO居住区临此街的底层可以考虑安排底商。与对面的商业进行呼应。街景植物的选用,可以常绿和春华秋实的植物进行搭配,使得一年四季有景可观,成为区域性的重要景观大道。3 生活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 22m 道路界面居住区建筑分车道双向2车道,7米步行道宽度3m(含1.5米树篦子)自行车道宽度3米 道路景观类型社区街道植物景观特色色彩丰富的植栽搭配SOHO以及Townhouse各居住区之间的道路,主要满足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生活性街道倡导简洁和别致的设计,底商的商业界面要严格进行控制,保证道路的整洁与美观。4 休闲娱乐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 22m 道路界面Townhouse居住与滨水混合休闲商业分车道双向2车道,8米,可临时停车步行道宽度一侧3m,一侧4米(与自行车混合)自行车道宽度一侧3m,一侧4米(与人行混合)道路景观类型空间丰富舒适的休闲漫步道植物景观特色层次丰富的群落性种植道路两侧建筑层数较低,简洁但又不失活泼。滨水建筑与街道之间以水道相隔,使得滨水休闲带仿佛漂浮在湖中的板块一般。水道的自然湿地群落种植,形成从城市到自然的空间过渡。5 公园林荫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 22m 道路界面公园分车道双向2车道,7米步行道宽度2m 自行车道宽度5m 道路景观类型公园主要交通、服务性道路植物景观特色层次丰富的群落性种植满足公园的主要交通,同时服务公园内的别墅休闲度假居住区。道路的设计应该与周边公园的设计相结合,强调植物空间的变化。通过或疏林草地、或密植的群落来引导游人的视线,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6 滨湖健身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 22m 道路界面公园、运动场以及文化建筑分车道双向2车道,7米步行道宽度2.5m;1.5m自行车道宽度3m;2.5m道路景观类型滨湖休闲性道路植物景观特色与周边场地结合的自由行种植道路连接公园运动场以及滨湖混合商业以及区域性重要的文化建筑。道路街景应与周边公园绿地的设计相结合,强调休闲,又充满活力的景观氛围。4.09 滨水休闲商业街 功能定位滨水商业区以多功能混合型商业为主,如小餐厅,咖啡馆,小型画廊,首饰店等等。场地特征场地以不同方向的木平台和木栈道形成视觉导向,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交错排列,结合生态基础设施布置,形成错落有致的,活泼的空间布局,为形成有人气的商业氛围提供场地基础。特色景观有雨水净化功能的湿地花园与城市滨水广场结合设计,为市民带来更加贴近自然的城市景观广场,全区架构了流畅的步行体验,带有叙事性和戏剧性的滨水岸线将成为市民生活的焦点。4.10 滨水休闲商业街-绿色网络分析种植策略具有地域特征的乔木依据景观布局,为整个城市从中心区到近自然区的延伸提供引导,同时也创造了具有导向性和不同空间类型的滨水休闲商业气氛。步行系统滨水公共空间的步行区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为市民提供视野开 阔的,集休闲娱乐,事件集会,亲近自然,展览学习为一体的城市街道和 广场。商业不行区域可达性强,成为运河,建筑室内,滨水区域的连接性 通道,成为本地块内部具有活力的步行系统。景观基础设施景观不仅是一种视觉和空间的体验,更是联系各个部分的系统性组织。景观基础设施巧妙运用水,使得场地内部具有自我洁净的能力,为 可持续城市空间提供基础。4.11 滨水休闲商业街-视觉与功能分析视线分析滨水休闲商业街作为城市客厅的一个部分,本身就是公共空间的一个节点。各个方向的视觉通廊汇聚交叉处成为了区域乃至城市的视觉焦点。平面活动功能分析作为能包含各种事件发生的场所,本区域的内部功能具有灵活性。但总体来说,可分为局部小广场,滨水公共空间和商业空间等。图底关系分析从图底关系特点可以看出,整个区域内的尺度既具有步行可达性,又具有滨水空间的开放性特点。4.12 滨水休闲商业街放大平面4.13 开放空间特征分类与功能建议主要开放空间及公共活动南部的公园是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积极活动空间、休憩放松空间和自然观赏空间等;北部的开放空间是港口与城市连接的广场绿地部分,适合大型聚会、庆祝活动,展示活动等;soho街区中的社区绿地是周边居民的日常休闲场所。-公共休闲绿地:休憩放松活动为主,相对安静,强调观看、休闲类的活动-公共活动绿地:以相对活跃、参与性强的积极性活动为主,包括体育活动等-观赏绿地:以步行、观赏为主,也作为预留开发用地-广场绿地:大型聚会、庆祝活动,展示活动等-社区绿地:日常休息、步行活动为主4.14 城市广场景观概念设计功能定位服务于周边建筑的城市开放空间,同时将城市中的景观引入陶冲湖,也吸引人们来到陶冲湖场地特征宏伟的,地标性的,清晰的,高科技的特色景观地标性的建筑是此区域的特色,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会展中心都运用了场地原始肌理和平板等概念,此处的开放空间也一样,使得二者更加融合统一。4.15 公园体育休闲区景观设计功能定位开放的空间能够提供活动的场所,供人们自由地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特征开放的,自由的,活动的特色景观休闲运动球场是提供给附近居民锻炼的使用场所,码头服务于游船的人们,湿地与水道展示流动的、活力的水体景观,带给人们更多的动态体验。4.16 文化广场及周边公园景观设计功能定位提供给人们阅读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公园的开放绿地给人们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性场地特征开敞的,空间多变的,生态的特色景观图书馆与旁边的广场的设计完美结合,同时绿色屋顶将图书馆隐藏起来,使建筑完全融入到景观中去。方向性较强的生态水道具有空间导向感。4.17 绿岛别墅区景观设计功能定位满足人们休闲居住,以及度假需要场地特征安静的,临水的,隐秘的特色景观湖体中的沙洲是该区的特色景观,漂浮的岛屿能够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场所。同时湿地复杂的水岸边界带来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体现场所的生态性。绿岛别墅区与滨水商业街形成对景。4.18 街边绿地概念设计 功能定位服务于周边居住区的街边绿地,满足周围居民的日常活动需要场地特征充满活力的,融合的,色彩丰富的特色景观结合建筑的通廊以及配合公园的设计语言,通过小径将地块划分。将不同的植栽整块布置在地块中,如景观草,灌木,乔木等,形成简洁有力量的设计。4.19 区内整体灯光设计策略1 愿景设计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为主,重点突出标志性建筑物,SOHO区的艺术特色街道,湖岸人行步道,以及特色漂浮商业区,兼顾一般,营造现代简洁,艺术,舒展,大气的整体夜景效果。2 目标为开放空间提供环境光,同时也为整个区域带来艺术气氛。景观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景色-白天/黑天,通过灯光营造不同的效果;四季的景观通过植物的变化与夜晚灯光的变化而展示不同的景色。3 策略重点突出标志型建筑物,使之成为夜间景观焦点。根据功能区的个性不同,通过影子设计,月光设计等设计手法针对性去设计适当的灯光效果。 灯光设计即兼顾照明作用,又起景观视觉观赏效果。 4 灯光设计手法开放空间光影设计:一为公共开放空间提供环境光,而带来艺术氛围。光艺术与人工照明结合照亮公共广场空间,可以营造安静、欢迎的气氛。将此类空间变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夜间约会圣地。 建筑外立面LED修饰:白天轮廓明亮,干净的建筑,夜晚加上LED灯光的修饰,将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色,变化无穷,梦幻多彩。 室外构筑物与小品月光设计:作为开放空间的永久街道家具, 月光式的灯光照明营造了舒适、大方、自然的效果。4.20 种植规划分区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陶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