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现存的世界六大宗教 下 印度教 佛教 中国道教第二节佛教概论IntroductionofBuddhism 麻天祥 佛 梵音Buddha 意为觉悟 所谓自觉 觉他 觉行圆满者 早期译复豆 复立 也译浮屠 佛教 作为制度化的宗教 同样有其发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 文化背景 主要内容 佛教在印度佛教在中国 一佛教在印度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古印度奴隶制社会 婆罗门教占据统治地位 公元前六世纪 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 已经形成比较发达的印度文明 产生了许多代表印度哲学的新学派 声论派解释 吠陀经 中的仪式吠陀论派发挥 乌批里沙 中哲学思想的精髓因明论派即论理派 目的在于祛迷开悟 后被佛教吸纳 改革为新因明胜论派论世界为何物 如何组立数论派谈世界形成 着重从时间上加以说明 倡 自性 神我 二元论瑜伽派瑜伽乃相应义 以我与神相冥和为目的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种姓制度严格划分 梵是造物主婆罗门Br hmana 司祭祀 拥有最高权力 由梵口生刹帝利Ksatriya 主政治军事 由梵胸生吠舍Vaisya 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 由梵腹生 上三者为再生族首陀罗Sudra 工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贱民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四种姓严格分别 庆吊不通 婚媾不遂 载在渊府 世世无有移易 高下之殊至是 此释伽所以不平 而谠言平等以矫之也 章太炎 訄书 图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释迦牟尼 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后世的尊称 原名乔答摩 悉达多 刹帝利种姓 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 纪元前565年生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相传 自幼接受完备教育 聪明智慧过人 多情善感 曾见老 病 死以及步行安详 已免忧苦的修道者 有感于人生之苦 以救度众生一大因缘 终于抛妻别子 远离荣华 于月夜 乘白马 携车匿为伴 出家寻师学道 时年29岁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苦行六年 饱受磨难 一无所获 悟苦行非解脱之正道 于是 在尼连禅河洗涤六年积垢 端坐菩提树下 发誓 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座 历七日七夜 终于发明前人闻所未闻的不苦不乐的中道思想 证成菩提 完成了佛教理论的思考 年35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缘生 事物皆因缘和合而生 破梵天神我说 说无神 无我 三是偈 八不 十二缘生等 四谛 苦 集 灭 道 苦为集之果 道为灭之因 1 苦谛 有情世间 器世间 如其次第若生 若生处俱说名苦谛 包括生老病死四苦 求不得 爱别离 怨憎会以及五蕴盛 2 集谛 亦名习谛 指苦的原因 集起生死苦故 亦谓之 业 3 灭谛 根除一切 业 与 惑 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即涅槃 4 道谛 脱苦 集的世间因果关系 而达到涅槃之境的方法 道路 具体就是八正道 八正道 正见 思维 语 业 命 精进 念 定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释迦成道后 天魔劝入灭 梵天请住世说法 救度众生 意在说明佛教的世出世法 后释迦周游列国 说法四十九 或五 年 公元前486年圆寂于拘尸那迦城 菩提证道之后 首先于鹿野苑初转法轮 度化五侍臣为五比丘 三宝 佛法僧 具足 僧伽 Sa gha 意为和和众 即僧团 初具规模 开始佛教制度化的历程 图为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 一 佛教的发生及佛教的制度化 后 行化四方 耶舍及其父母 朋友 迦叶三兄弟及其弟子一千余人相继皈依 外道舍利弗等 以及摩诃迦叶 遇佛闻法后 也追随释迦座下 形成千二百五十人的僧团 初限男众 净饭王逝世后 释迦姨母及释迦族五百女子出家 比丘尼僧团成立 形成七众弟子系统的制度化的僧团 僧团强调 四姓平等 毛泽东说释迦搞改革 制定了以 六和敬 身和同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为纲领的戒条 与僧人衣食住行 伦理道德 修持解脱结合 形成完备的戒律与仪规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依释迦遗教 佛在世时 以佛为师 佛涅槃后 以戒为师 十大弟子在释迦圆寂当年 口传记诵 举行第一次结集 经 律 八十诵律 论三藏初步形成 百年后 由于对律藏理解 践行发生分歧 有第二次结集 僧团也分裂为 西方 上座部 重视原始经义的分别与诠释 恪守原始佛教教义 东方 大众部 注重佛陀根本精神 融会新知 于佛教多有发展 进入部派时期 而有部派佛学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以后又有第三 四次结集 经典不断完备 义理日趋严密 理论上的争论 促进了佛教的长足发展 并向国外迅速传播 而成为世界性宗教 部派时期可以分为一味 二部 三系 四派 犊子部上座系上座说一切有部分别说系上座分别说一味大众大众系大众部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教理异执 或注重法性之体认 偏于谈空 发展为大乘空宗 或注重法相之分析 趋向说有 演化为大乘有宗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一世纪 佛教神学家龙树开其先河 自称大乘 能运载无量众生而达彼岸 成就佛果 相对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而言 乘 Y na 运载 大乘 Mah y na摩诃衍那 小乘 H nay na 希那衍那 二 佛教分化与经典结集 小乘与大乘的区别 1 小乘以释迦为教主 大乘倡三世十方有无量数佛2 前者追求个人解脱 灰身灭智 证得阿罗汉为最高目标 后者以慈悲为怀 普渡众生 建立佛国净土为终极追求 即 自度 与 普度 3 前者说人我空 后者强调人我 法我俱空 4 前者注重三十七品的个人道德修养 后者倡导以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 六波罗密 布施贫穷 持戒恶行 忍嗔恨 精进怠惰 定散乱 智慧愚痴 经历了孔雀王朝的全盛时期 贵霜王朝的重兴 历时千五百年 终归于衰歇 二佛教在中国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二 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方其初来 中夏人士仅视为异族之信仰 细微已甚 通常认为 西汉时 佛法当已由北天竺传布中亚各国 当时汉武帝锐意开辟西域 远谋与西域交通 佛法便得东侵之便利 公元前2年 哀帝元寿元年 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图经 或曰 明帝感梦 永平求法 汉明感梦 初传其道 遣使求法 另有白马驮经 四十二章经翻译之传说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还有楚王刘英 诵黄老之微言 尚浮屠之仁祠 可以说明 两汉之交 佛教已传入中国 入华途径 要为陆路 梁启超说 汉明求法 乃一羌无故实之谈 初始于妖道之架诬 后成于愚秃之附会 佛教初纪元 自当以汉末桓灵为断 佛教实产育于老庄学派最发达之地 最初根据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 海路传南 陆路传北 也有他的道理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汉代 三国佛教 主要是大乘般若学与黄老思想的结合 当时 黄老之学弥漫朝野 要旨在清净无为 亦是君人南面之术 佛教初传 适逢其会 佛教因势利导 以清虚无为之说 解释般若性空 桓帝于宫中立黄老 浮屠之祠 说此道 佛 清虚 贵尚无为 好生恶杀 或言老子入夷狄为佛屠 太平经 抄袭佛理 化胡经 假老子化胡之说 会通佛法与黄老之学 牟子理惑论 引述老庄以伸佛旨 佛求福祥 延寿命 存神养性 意在凌云 在在表明初入华夏之佛教趋附黄老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禅心寄托呼吸 与汉代方士行吐纳相仿佛 定的方式 亦似道家坐忘 故禅法亦借道法广为流布 如汉末向栩 常坐灶北 积久 坐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印 佛经中也宣扬阿罗汉飞行变化 须陀恒七死七生 方证阿罗汉果 左图为慧能 右图为老子 一 佛教初传与佛道式佛教 来华著名僧人 神通妙用 也似道家方术 如安世高 七曜五行之象 风角云物之占 推步盈缩 悉穷其变 还有医术针灸 康僧会 天文图谶 多所贯涉 柯迦逻 风云星宿 图谶运变 莫不该综 鸠摩罗什 昙无谶 阴阳星算 神咒方术 争取信众 因果报应之说混同 承负 福善祸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亦多相类 皆可见汉代佛教趋附黄老 道术之迹 二 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安世高安世高 也是汉译佛典的始作俑者 名清 安息太子 桓帝二年 公元148年 至洛阳 至灵帝中约二十年 译经39部 其所出经 禅数最悉 善开禅数 禅观 安般守意经 十二门等 数 以数分类的数法论 特专阿毗昙 即对法 属一切有部经典 所译多佚 二 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弟子有安玄 比世高晚来洛十年 严佛调 第一个汉僧 前者开始翻译大乘经典 后者著 沙弥十慧章句 也是小乘禅数之作 二人共译 法镜经 安译 贵本不饰 文通尚质 仓卒寻之 时有不达 人称 高所出经 辩而不华 质而不野 读者娓娓忘倦 义妙理婉 每览其文 欲罢不能 略带意译 二 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支娄迦谶第一个传般若学的学者 月氏人 公元14年至洛阳 译经十部 般若道行品经 十卷 宣传 诸法悉空 的大乘般若学说 祐录说他 凡所出经 类多深玄 贵尚实中 不存文饰 纯系直译 好文好质 南北风气之殊 于汉代已趋两路 但皆率凭口译 师徒相传 以口授相付 不听载文 所以 初则梵僧华客 听言揣意 方圆共凿 金石难和 咫尺千里 睹面难通 译师来自西域 不解汉语 笔受之人 语言 教理皆不胜其任 谬误浅薄在所难免 这是初传时期佛典翻译的特点 付法因缘传 中的故事很有启发意义 二 汉代佛教的代表人物 多闻第一的阿难游至竹林 闻众比丘诵偈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若生一日 而得睹见之 阿难告之曰 此非佛语 应是 若人生百岁 不解生灭法 不若生一日 而得了解之 比丘告师 师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乳化沥青设备改造方案(3篇)
- 现场物料配送方案(3篇)
- 航空公司地面服务流程标准
- 中小学校舍维修组织设计方案
- 企业防津贴方案(3篇)
-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报告经典样本
- 环保检修措施方案模板(3篇)
- 冻土基层施工方案(3篇)
- 影像学小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模板
- 2025年度LNG船运分析报告
- 利用过程状态和设备参数预测电解铜箔产品质量的技术
- 一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个案
- 抢险物资规章管理制度
- 热控检修规程(2018修订版)
- 大疆无人机租赁合同协议
- GB/T 45455-2025成型模带头导套和带头定位导套
- 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干预
- 简述pdca工作法试题及答案
- T-JSQX 0013-2024 电动汽车变充一体充电设备技术规范
- 北京地铁桥隧结构运维监测技术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