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电路分析1-5章习题课2009.pdf_第1页
工程电路分析1-5章习题课2009.pdf_第2页
工程电路分析1-5章习题课2009.pdf_第3页
工程电路分析1-5章习题课2009.pdf_第4页
工程电路分析1-5章习题课2009.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 第一章 第一章 概论概论 第二章 第二章 基本元件与电路基本元件与电路 第三章 第三章 电压和电流定律电压和电流定律 第四章 第四章 基本节点和网孔分析基本节点和网孔分析 第五章 第五章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 学 习 要 点学 习 要 点 第一章 第一章 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第二章 针对基本元件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注重对电流 电压 功率等基本电路特性的掌握 方 向与数值 充分认识理想化对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 的影响 针对基本元件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注重对电流 电压 功率等基本电路特性的掌握 方 向与数值 充分认识理想化对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 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三章 理解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 并熟练掌握节点 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列解 理解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 并熟练掌握节点 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的列解 第四章 第四章 作为本书基本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节点分析和网孔 分析应准确熟练掌握 作为本书基本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节点分析和网孔 分析应准确熟练掌握 第五章 第五章 围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 掌握戴维南等效电路的求解 方法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围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 掌握戴维南等效电路的求解 方法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 如果电流从元件的正电压端流入如果电流从元件的正电压端流入 满足 关联参考方向 满足 关联参考方向 则该元件则该元件吸收吸收的功率 为 的功率 为 第二章 根据无源符号法则计算功率第二章 根据无源符号法则计算功率 pvi 如果电流从元件的负电压端流入如果电流从元件的负电压端流入 满足 非关联参考方向 满足 非关联参考方向 则该元件则该元件吸收吸收的功 率为 的功 率为 pvi 吸收正功率提供负功率吸收负功率提供正功率 相对于无源元件相对于无源元件相对于无源元件相对于无源元件 如电阻 电容和电感如电阻 电容和电感如电阻 电容和电感如电阻 电容和电感 通常讨论它吸收的功率通常讨论它吸收的功率通常讨论它吸收的功率通常讨论它吸收的功率 相对于有源元件相对于有源元件相对于有源元件相对于有源元件 如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如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如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如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 通常讨论它提供的功率通常讨论它提供的功率通常讨论它提供的功率通常讨论它提供的功率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 第二章第二章 15题 求图中各元件所吸收的功率 题 求图中各元件所吸收的功率 第二章第二章 15题 求图中各元件所吸收的功率 题 求图中各元件所吸收的功率 a P吸 吸 vi 3 2 V 2 mA 6 4 mW 或提供或提供 6 4 mW b P吸 吸 vi 6 V 20 A 120 W 或提供或提供 120 W c P吸 吸 vi 6 V 2 ix 6 V 2 5 A 60 W d P吸 吸 vi 4 sin 1000t V 8 cos 1000t mA t 2 ms 16 sin 4 mW 12 11 m W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5 作业作业2 计算下图所示电路各元件吸收的功率计算下图所示电路各元件吸收的功率p1 p4 作业作业2 计算下图所示电路各元件计算下图所示电路各元件吸收吸收的功率的功率p1 p4 a P 1 吸 吸 vi 5 V 8A 40W b P2 吸 吸 vi 2 V 8 A 16 W c P3 吸 吸 vi 0 6I V 3 A 0 6 5 V 3 9 W d P4 吸 吸 vi 3 V 5 A 15 W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6 第二章第二章 23题 如图所示 如果题 如图所示 如果v2 1000 i2 i2 5 mA 求求 vs 非作业 非作业 第二章第二章 23题 如图所示 如果题 如图所示 如果v2 1000 i2 i2 5 mA 求求 vs 非作业 非作业 5 v1 i2 5 mA v1 1 mV vs v1 1 mV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7 第三章 KCL b 应换为应换为 2 167 V 第三章第三章14题题 a v1 25 V iy 2 5 A b ix 0 6 A iy 0 3 A c 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9 第三章第三章 20题 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求图中的题 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求图中的 a vx b iin c Is d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 第三章第三章 20题 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求图中的题 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求图中的 a vx b iin c Is d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 a 由由 KVL得得 2 vx 8 0 所以 所以 vx 6 V b 对节点对节点2采用采用KCL IS 4 vx 4 vx 4 所以 所以 IS 29 5 A c 对节点对节点1采用采用KCL iin 6 2 2 IS vx 4 所以 所以 iin 23 A d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为 受控源提供的功率为 P提 提 8 4vx 192 W 12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0 第三章第三章21题 题 a 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逐步计算图中所有的电流和电 压 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逐步计算图中所有的电流和电 压 b 计算每个电路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证明其功率之和等于零 计算每个电路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证明其功率之和等于零 第三章第三章21题 题 a 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逐步计算图中所有的电流和电 压 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逐步计算图中所有的电流和电 压 b 计算每个电路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证明其功率之和等于零 计算每个电路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证明其功率之和等于零 a 从左到右 从左到右 v1 60 V v2 60 V i2 60 20 3 A i4 v1 4 60 4 15 A v3 5i2 15 V 采用采用 KVL v2 v3 v5 0 v5 60 15 45 V v4 v5 45 i5 v5 5 45 5 9 A i3 i4 i5 15 9 24 A i1 i2 i3 3 24 27A v1 60 V i1 27 A P1 1620W v2 60 V i2 3 A P2 180W v3 15 V i3 24 A P3 360W v4 45 V i4 15 A P4 675W v5 45 V i5 9 A P5 405W 典型错误 典型错误 4 1 4 v v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 第三章第三章 40题 题 a 对图中右上节点应 用单节点对法求 对图中右上节点应 用单节点对法求ix b 求求 v8 c 5 A 电流源提供的功率是多少 电流源提供的功率是多少 第三章第三章 40题 题 a 对图中右上节点应 用单节点对法求 对图中右上节点应 用单节点对法求ix b 求求 v8 c 5 A 电流源提供的功率是多少 电流源提供的功率是多少 a 对右上节点 应用对右上节点 应用KCL 5 7 v9 3 v9 9 v9 27 V ix v9 9 3 A b 对左节点应用对左节点应用 KCL 2 v8 8 2ix 5 0 v8 24 V c p5A v9 v8 5 15 W v9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2 1 选取参考节点选取参考节点 标注节点电压标注节点电压 2 标注超节点标注超节点 如果电路中含有电压源如果电路中含有电压源 则将每个电压源两端的节点组成 一个 则将每个电压源两端的节点组成 一个 超节点超节点 使用闭合虚线将电压源 电压源两端的节点以及连接在 这两个节点之间的其它元件包围起来标注一个超节点 使用闭合虚线将电压源 电压源两端的节点以及连接在 这两个节点之间的其它元件包围起来标注一个超节点 3 列节点电压方程列节点电压方程 对每个非参考节点及每个不包含参考节点的超节点列 对每个非参考节点及每个不包含参考节点的超节点列 KCL方程方程 方程的左边为通过电阻流出节点或超节点的电流之和方程的左边为通过电阻流出节点或超节点的电流之和 方程 的右边是电流源流出或流出节点 超节点的电流代数和 方程 的右边是电流源流出或流出节点 超节点的电流代数和 4 列超节点的辅助方程列超节点的辅助方程 为每个超节点列对应的辅助方程为每个超节点列对应的辅助方程 用节点电压表 示 用节点电压表 示 受控受控 电压源所在支路的支路电压电压源所在支路的支路电压 5 列受控源的辅助方程列受控源的辅助方程 为每个受控源列对应的辅助方程为每个受控源列对应的辅助方程 用节点电压表 示受控源的受控变量 用节点电压表 示受控源的受控变量 6 求节点电压求节点电压 求解其它电路变量求解其它电路变量 第四章 基本节点和网孔分析 含超节点的节点分析法解题步骤含超节点的节点分析法解题步骤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3 节点分析法中特殊情况处理小结节点分析法中特殊情况处理小结 情况情况1 含有受控电流源含有受控电流源 将受控电流源看作独立电流源将受控电流源看作独立电流源 列各节点的列各节点的KCL方程方程 增加一个用节点电 压表示受控电流源受控变量的 增加一个用节点电 压表示受控电流源受控变量的辅助方程辅助方程 情况情况2 电压源电压源 或受控电压源或受控电压源 的一端为参考点的一端为参考点 将该节点并入参考点构成超节点将该节点并入参考点构成超节点 直接列出直接列出该节点相对于参考节点的电压 方程 该节点相对于参考节点的电压 方程 不必再列节点电压方程不必再列节点电压方程 情况情况3 电压源电压源 或受控电压源或受控电压源 连接在不同节点之间连接在不同节点之间 将两节点合并为一个将两节点合并为一个超节点超节点 列超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列超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 同时增加一个用 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压的辅助方程 同时增加一个用 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压的辅助方程 情况情况4 含有受控电压源含有受控电压源 将受控电压源看作是独立电压源将受控电压源看作是独立电压源 构造构造超节点超节点 列节点方程列节点方程 同时增加用 节点电压表示受控电压源受控变量的 同时增加用 节点电压表示受控电压源受控变量的辅助方程辅助方程 每一个超节点都对应着一个超节点辅助方程 每一个受控源都对应着一个受控源辅助方程 每一个超节点都对应着一个超节点辅助方程 每一个受控源都对应着一个受控源辅助方程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4 含有超网孔的网孔分析法解题步骤含有超网孔的网孔分析法解题步骤 化简电路 化简电路 确定是否是平面电路确定是否是平面电路 选取独立的网孔 选取独立的网孔 标注各网孔电流标注各网孔电流 标注超网孔 标注超网孔 如果电路中两个网孔共有同一个电流源如果电路中两个网孔共有同一个电流源 则将这两个网 孔合并为一个超网孔 则将这两个网 孔合并为一个超网孔 列写每个网孔 列写每个网孔 超网孔的网孔方程超网孔的网孔方程 通常是从网孔的左下方出发通常是从网孔的左下方出发 沿网 孔电流方向绕行一周 沿网 孔电流方向绕行一周 当先遇到支路电压的高电位端当先遇到支路电压的高电位端 标标 号号 该支 路电压标 该支 路电压标 号号 当先遇到支路电压的低电位端当先遇到支路电压的低电位端 标标 号号 该支路电 压标 该支路电 压标 号号 如果电流源位于某个网孔的周边如果电流源位于某个网孔的周边 则直接写出网孔电流 方程 则直接写出网孔电流 方程 网孔电流网孔电流 电流源电流电流源电流 列超网孔的辅助方程 列超网孔的辅助方程 用合适的网孔电流表示超网孔中电流源的电 流 用合适的网孔电流表示超网孔中电流源的电 流 列受控源的辅助方程 列受控源的辅助方程 用合适的网孔电流表示受控源的电流用合适的网孔电流表示受控源的电流 电压电压 变 量 变 量 求解联立 求解联立KVL方程组方程组 解得各网孔电流解得各网孔电流 求解其它电路参数 求解其它电路参数 解得支路电压及其它电路变量解得支路电压及其它电路变量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5 网孔分析法中特殊情况小结网孔分析法中特殊情况小结 情况情况1 受控电压源受控电压源 列网孔方程时列网孔方程时 将受控电压源看作独立电压源将受控电压源看作独立电压源 增加一个用网 孔电流表示受控源电压控制量的辅助方程 增加一个用网 孔电流表示受控源电压控制量的辅助方程 情况情况2 电流源电流源 受控电流源受控电流源 位于单个网孔的周边位于单个网孔的周边 直接列出该网孔的网孔电流方程直接列出该网孔的网孔电流方程 即网孔电流即网孔电流 受控受控 电流源 电流 电流源 电流 情况情况3 电流源电流源 受控电流源受控电流源 两网孔之间两网孔之间 将将 受控受控 电流源所在的两网孔合并为一个超网孔电流源所在的两网孔合并为一个超网孔 列超网孔 的节点电压方程 列超网孔 的节点电压方程 同时增加一个用网孔电流表示同时增加一个用网孔电流表示 受控受控 电流 源电流变量的辅助方程 电流 源电流变量的辅助方程 每一个超网孔都对应着一个超网孔辅助方程 每一个受控源都对应着一个受控源辅助方程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6 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比较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的比较 建议采用的标注方法 节点 流出 流入 网孔 顺时针绕向 名称名称定义定义 独立方程独立方程 数数 使用范使用范 围围 特点特点 节点分析节点分析 法法 以节点电压为独 立 完备的变量 列 独立节点的节点方 程 进而求解各变量 独立节点 数 n 1 个 平面电路 和 非平面电 路 使用面广 求解较复 杂 易于计算 机实现 网孔分析网孔分析 法法 以网孔电流为独 立 完备的变量 列 各网孔的网孔方程 进而求解各变量 电路的网 孔数 b n 1 个 平面电路 只适用于 平面电路 求解方便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7 对节点a b采用节点法求节点电压va vb V1 va vb 1 74V 第四章第四章 5题 求电路中题 求电路中v1的电压值 的电压值 第四章第四章 5题 求电路中题 求电路中v1的电压值 的电压值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8 第四章第四章 10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v1和和i2 第四章第四章 10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v1和和i2 只需列出一个节点方程 补足方程个数 解得 只需列出一个节点方程 补足方程个数 解得 v1 103 8V i2 377 4mA vx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 第四章第四章 12题 用节点分 析法求电流 题 用节点分 析法求电流i5 非作业非作业 第四章第四章 12题 用节点分 析法求电流 题 用节点分 析法求电流i5 非作业非作业 节点节点 1 3 v1 3 v1 v2 1 1 节点节点 2 2 v2 v1 1 v2 v3 3 v2 v4 4 2 节点节点 3 3 v3 5 v3 v4 7 v3 v2 3 3 节点节点 4 0 v4 6 v4 v3 7 v4 v2 4 4 解得 解得 v3 6 760 V i5 v3 5 1 352 A 1 2 34 Ref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 v4 vD 63 06 V 第四章第四章 16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v4 第四章第四章 16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题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v4 D A B CRef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1 第四章第四章 21题 用超节点的概 念求 题 用超节点的概 念求v20 第四章第四章 21题 用超节点的概 念求 题 用超节点的概 念求v20 超节点超节点 4 8 6 v1 40 v1 v3 10 v3 v1 10 v2 50 v3 v4 20 1 节点节点 4 v4 200 2 超节点内部超节点内部 v1 v3 400 4v20 3 v1 v2 400 4 受控电压源 受控电压源 v20 v3 v4 v3 200 5 v1 145 5 V v2 254 5 V v3 109 1 V 由于由于 v20 v3 200 所以 所以 v20 90 9 V Ref 1234 典型错误典型错误1 10 支路的处理 支路的处理 典型错误典型错误2 20 支路的处理 支路的处理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2 第四章第四章 22题题 含有电阻 电流源 电压 源 求 含有电阻 电流源 电压 源 求4个节点电压个节点电压 非作业 非作业 第四章第四章 22题题 含有电阻 电流源 电压 源 求 含有电阻 电流源 电压 源 求4个节点电压个节点电压 非作业 非作业 v2 5 V 超节点超节点 1 3 2 v3 1 v1 5 10 1 节点节点 4 2 v4 2 v4 5 4 2 超节点内部超节点内部 v1 v3 6 3 v1 4 091 V v3 1 909 V v4 4 333 V 12 34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3 第四章第四章35题 求顺时 针网孔电流 题 求顺时 针网孔电流 第四章第四章35题 求顺时 针网孔电流 题 求顺时 针网孔电流 网孔网孔1 0 1 va 4700 i1 i2 4700 i1 i4 0 1 网孔网孔2 4700 i2 i1 4700 i2 9 0 2 网孔网孔3 9 4700 i3 4700 i3 i4 0 3 网孔网孔4 4700 i4 i1 4700 i4 i3 0 1 ix 0 4 ix i2 va 4700 i3 1 23 4 解得 解得 i1 239 3 mA i2 1 077 mA i3 1 197 mA i4 478 8 mA 典型错误 电压源误为电流源 典型错误 电压源误为电流源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4 网孔网孔 1 6 6 i1 2 0 1 网孔网孔 2 2 12 i2 i3 1 5 3 i2 0 2 网孔网孔 3 i3 0 1 vx 3 vx 1 i1 4 i1 1 333 A i3 0 1 vx 0 1 i1 133 3 mA i2 0 5 12 0 1333 15 73 31 mA 1 3 2 典型错误 电流源误为电压源 典型错误 电流源误为电压源 第四章第四章36题 求各网孔电流 题 求各网孔电流 第四章第四章36题 求各网孔电流 题 求各网孔电流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5 i1 4 5 A 网孔网孔 2 2 2 3 i2 5 4 i2 i3 0 1 网孔网孔3 4组成超网孔组成超网孔 3 i4 9 i4 i1 4 i3 i2 6 i3 i3 3 0 2 补充方程补充方程 i4 i3 2 3 解得 解得 i2 2 839 A i3 3 168 A i4 1 168 A 所求功率为 所求功率为 2 2 i1 i2 3 654 W 1 2 4 3 典型错误 未考虑 网孔 典型错误 未考虑 网孔1电流的作用电流的作用 第四章第四章43题 用超网孔的概 念求 题 用超网孔的概 念求2 2V电源提供的功率 电源提供的功率 第四章第四章43题 用超网孔的概 念求 题 用超网孔的概 念求2 2V电源提供的功率 电源提供的功率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6 第四章第四章53题 求图中标注的 两个电流 题 求图中标注的 两个电流 第四章第四章53题 求图中标注的 两个电流 题 求图中标注的 两个电流 网孔法 or 节点法 选择网孔解题容易一些 a d c b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7 第五章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学习要点 学习要点 叠加原理及其应用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实际电源模型及其转换实际电源模型及其转换 戴维南等效电路戴维南等效电路 诺顿等效电路诺顿等效电路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8 叠加定理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叠加定理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基本工具 其目的在于将复杂 激励问题简化为多个单一激励问题 其目的在于将复杂 激励问题简化为多个单一激励问题 适用情况适用情况 电路中含有多个独立源或激励信号较复杂的情况电路中含有多个独立源或激励信号较复杂的情况 在运用叠加定理时在运用叠加定理时 受控源始终保留在电路中受控源始终保留在电路中 叠加原理的局限性叠加原理的局限性 仅适用于线性响应仅适用于线性响应 非线性响应非线性响应 功率功率 不 满足叠加原理 不 满足叠加原理 缺点缺点 需求解多个电路问题需求解多个电路问题 优点优点 降低了电路结果复杂度降低了电路结果复杂度 一 叠加定理一 叠加定理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9 情况一情况一 针对不含受控源的简单网络针对不含受控源的简单网络 直接求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 以及开路电压或短路电流 直接求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 以及开路电压或短路电流 情况二情况二 针对只含有受控源的网络针对只含有受控源的网络 端口网络处添加辅助电压源或电流源 再计算端口电压和电 流关系 得到等效电阻 端口网络处添加辅助电压源或电流源 再计算端口电压和电 流关系 得到等效电阻 情况三情况三 针对既含有独立源 也含有受控源的网络针对既含有独立源 也含有受控源的网络 求解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并由此计算等效电 阻 或先求解开路电压 再根据情况二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 电阻 求解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并由此计算等效电 阻 或先求解开路电压 再根据情况二用外加电源法求等效 电阻 二 戴维南等效电路二 戴维南等效电路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0 2 TH Lmax TH 4 V p R 由含源线性单口网络 传输给可变负载RL的功 率为最大的条件是 负载RL等于该单口网络的戴 维南等效电阻RTH 2 2 TH LLL THL v pi RR RR 三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三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1 第五章第五章 47题 题 a 求图所示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求图所示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b 传输 给 传输 给a b 之间之间100 负载电阻的功率是多少 负载电阻的功率是多少 第五章第五章 47题 题 a 求图所示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求图所示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b 传输 给 传输 给a b 之间之间100 负载电阻的功率是多少 负载电阻的功率是多少 0 10020040 20 2111 vvvv 21 1 1 5 100 vv i 200 11 vi VvvTH89 389 350 2 1100 5 1iii sc Ai125 0 200100 200 200 10040 20 100 Aiii16 12 1002001 Aisc22 032 7 先求开路电压 再求短路电流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2 b 传输给传输给a b 之间之间100 负载电阻的功率为 负载电阻的功率为 178 scTHTH ivR 等效电阻为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3 第五章第五章 49题 求图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题 求图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第五章第五章 49题 求图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题 求图所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02 0 50200 01 0200 ababab vivv 1 ab v Ai0048 0 Aiiitest0052 00048 001 0 100 31921 i R baTH 利用电源转换实现电路简化 解法 解法1 添加 添加1V电压源 没有独立源 所以 电压源 没有独立源 所以 VTH 0 添加添加 1 V 电压源电压源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4 第五章第五章49题 求图中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题 求图中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第五章第五章49题 求图中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题 求图中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非作业 没有独立源 所以 没有独立源 所以 VTH 0 添加添加 1 A 电流源 采用节点法电流源 采用节点法 节点节点 x 0 01 vab vx 200 vx vf 50 1 vf 和和va 组成的超节点组成的超节点 1 vab 100 vf vx 50 2 vab vf 0 2 vab 3 解得解得 vab 192 3 V RTH vab 1 A 192 3 vx vf 200 100 50 i 2Vab 0 2Vab 100 0 i 1 Vab 100 i 解法 解法2 添加 添加1A电流源 电流源 或者采用网孔法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5 第五章第五章 53题 求网络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题 求网络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第五章第五章 53题 求网络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题 求网络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A VV i xx test 75 0 24 333 1 test x TH i V R test i 1V 没有独立源 所以 没有独立源 所以 VTH 0 添加添加 1 V 电压源电压源 第第1 5 章习题课章习题课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